GB/T 30586-2014 连铸轧制铜包铝扁棒、扁线

GB/T 30586-2014 Copper clad aluminum flat bars and wires manufactured by continuous-casting and rolling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GB/T 30586-2022 | 页数:3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0586-2014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4-06-09
实施日期
2014-12-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3)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连铸轧制生产的铜包铝扁棒、扁线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证明书与订货单(或合同)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输电、变电、配电等领域用的连续铸造、轧制成形的铜包铝扁棒、扁线(以下简称“扁棒、扁线”)。
在较强腐蚀环境(如海洋环境、化学电解液环境)、脏污环境、高海拔地区、高寒地区使用本标准产品时,应对裸露表面进行防腐蚀、保护等特殊处理。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烟台孚信达双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起草人:
谢建新、刘强、刘新华、王连忠、沈健、郭道鹏、董晓文、熊慧、莫欣达、祝福泉
出版信息:
页数:30页 | 字数:51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77.150.10

H61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准

GB/T30586—2014

连铸轧制铜包铝扁棒、扁线

Coppercladaluminumflatbarsandwiresmanufactured

bycontinuous-castingandrolling

2014-06-09发布2014-12-01实施

GB/T30586—2014

目次

刖B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要求2

5试验方法6

6检验规则9

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证明书12

8订货单(或合同)内容13

附录A(资料性附录)产品横截面面积和每米重量14

附录B(资料性附录)弯曲试验果中可能出现的缺陷20

附录C(资料性附录)单根产品的载流量22

附录D(规范性附录)界面剪切强度测试试验方法24

附录E(规范性附录)铜包铝扁棒、扁线冷热循环试验方法26

GB/T30586—2014

■ir■■i

刖吕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科技大学、烟台孚信达双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华鹏集团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建新、刘强、刘新华、王连忠、沈健、郭道鹏、董晓文、熊慧、莫欣达、祝福泉。

T

GB/T30586—2014

连铸轧制铜包铝扁棒、扁线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连铸轧制生产的铜包铝扁棒、扁线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

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证明书与订货单(或合同)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输电、变电、配电等领域用的连续铸造、轧制成形的铜包铝扁棒、扁线(以下简称“扁

棒、扁线”)。

在较强腐蚀环境(如海洋环境、化学电解液环境)、脏污环境、高海拔地区、高寒地区使用本标准产品

时,应对裸露表面进行防腐蚀、保护等特殊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1.1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1423贵金属及其合金密度的测试方法

GB/T2317.3电力金具试验方法第3部分:热循环试验

GB/T2900.10电工术语电缆

GB/T3048.2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2部分:金属材料电阻率试验

GB/T3190-2008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

GB/T3199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GB/T3246.2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组织检验方法第2部分:低倍组织检验方法

GB/T4909.6裸电线试验方法第6部分:弯曲试验——单向弯曲

GB/T5231--2012加T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GB/T7999铝及铝合金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9327额定电压35kV(LJm=40.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式和机械式连接金具试

验方法和要求

GB/T16743冲裁间隙

GB/T16865变形铝、镁及其合金加T制品拉伸试验用试样及方法

GB/T17432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分析取样方法

GB/T2263&1铝箔试验方法第1部分:厚度的测定重量法

YS/T482铜及铜合金分析方法光电发射光谱法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GB/T30586—2014

3.1

连铸轧制铜包铝扁棒、扁线coppercladaluminumflatbarsandwiresmanufacturedbycontinuous-

castingandrolling

连铸轧制铜包铝扁棒、扁线为采用两种金属同时连铸生产复合坯料,经轧制成形的具有冶金合

(指铜铝两种金属界面之间产生了原子相互扩散,形成一定厚度过渡层的合)界面、较高合强度的直

条状棒材或盘卷状线材产品。

3.2

包覆层体积比volumeratioofclad

包覆层体积占产品体积的百分数。

4要求

4.1产品分类

4.1.1扁棒、扁线按横截面形状分为圆角边、圆边、全圆边三类,见图lo

4.1.2扁棒、扁线的牌号、状态、规格应符合表1的规定,密度参见表2,每米重量参见附录A。需方需

要其他牌号、状态、规格时,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后在订货单(或合同)中具体注明。

b)圆边

说明:

1铜包覆层;

2铝芯;

h——产品厚度;

b产品宽度;

r圆角半径,广=1.0mm〜2.0mm;

Ri——圆边半径,尺1=1.25";

全圆边半径,R2=h/2„

图1铜包铝扁棒、扁线截面形状

表1牌号、状态、规格

规格

牌号状态

包覆层体积比VPg%宽度b/mm厚度h/mm

15.004.00.5.00.10,00

T2/1O5O、20.004.00.5.00.10,00

T2/1070,O、H24、H26、H28&20、25、30、3525.004.00.5.00.10.00

T2/110030.004・00、5・00、6・00、8・00、10.00

40.004・00、5・00、6・00、8・00、10.00

2

GB/T30586—2014

表1(续)

规格

牌号状态

包覆层体积比VPg%宽度〃/mm厚度h/mm

50.005,00.6,00.&00J0.00

60.005,00.6.00.&00J0.00

80.006.00.8.00.10,00

T2/1O5O、100.006.00.8.00.10,00

T2/1070,O、H24、H26、H28”20、25、30、35120.008.00,10.00

T2/1100

140.008.00,10.00

160.008.00,10.00

180.008.00,10.00.12.00

200.008.00,10.00.12.00

8本标准的H28状态是指冷加工后经120°C-150°C稳定化处理的状态。

表2密度

包覆层体积比/%密度7(g/cm3)

203.94

254.25

304.56

354.87

'为牌号T2/1070的公称密度,按式(1)计算获得。

4.1.3标记

产品标记按产品名称、标准编号、铜包铝产品类型代号(CCA)、包覆层体积比、牌号、状态、产品宽

度、厚度、横截面形状的顺序表示。标记示例如下:

示例1:

包覆层体积比为30%、牌号为T2/1070.状态为IT28、宽度为100.00mm、厚度为10.00mm的圆边铜包铝扁棒标

记为:

扁棒GB/T30586CCA30-T2/1070I-I28-100X10B

示例2:

包覆层体积比为25%、牌号为T2/1070.状态为O、宽度为20.00mm、厚度为4.00mm的圆角边铜包铝扁线标记为:

扁线GB/T30586CCA25-T2/1070O-20X4

示例3:

包覆层体积比为35%、牌号为T2/1050、状态为H26、宽度为60.00mm、厚度为&00mm的全圆边铜包铝扁棒标

记为:

扁棒GB/T30586CCA35-T2/1050I-I26-60X8Q

4.2化学成分

坯料铜包覆层的化学成分应符合GB/T5231—2012中T2牌号的要求。T2/1050.T2/1070.T2/

1100坯料铝芯的化学成分应分别符合GB/T3190—2008中1050.1070.1100牌号的要求,需方需要其

3

GB/T30586—2014

他牌号的铝芯时,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后在订货单(或合同)中具体注明。

4.3尺寸偏差

4.3.1宽度、厚度

产品宽度、厚度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产品宽度、厚度允许偏差单位为毫米

宽度b宽度允许偏差厚度h厚度允许偏差

<30.00±0.50>3.00〜6.00±0.10

>30.00〜100.00±0.80>6.00〜10.00±0.15

>100.00±1.20>10.00±0.20

4.3.2圆角半径、圆边半径和全圆边半径

产品圆角半径允许偏差:±0.50mm;产品圆边半径允许偏差:±25%/?;产品全圆边半径允许偏差:

+12.5%/。

4.3.3包覆层体积比

产品包覆层体积比允许偏差:±2%。

4.3.4包覆层厚度

允许产品横断面宽边和窄边包覆层厚度存在不均匀分布,但宽度在50.00mm以上的扁棒、扁线任

意位置的最小包覆层厚度不小于0.4mm;宽度不大于50.00mm的扁棒、扁线任意位置的最小包覆层

厚度不小于0.2mm0

4.3.5弯曲度

产品任意1m长度内的窄边弯|tt|度应不大于2rmn;产品任意1m长度内的宽边弯曲度应不大于

5mmo

4.4室温力学性能

产品室温拉伸力学性能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面布氏硬度参见表40

表4室温拉伸力学性能

室温拉伸力学性能

包覆层体积比/%产品状态布氏硬度IIB

抗拉强度心/MPa伸长率A/%

H28>220>3>80

H26>190>765〜75

20

H24>160>1250〜60

0>110>2520〜30

4

GB/T30586—2014

表4(续)

室温拉伸力学性能

包覆层体积比/%产品状态布氏硬度IIB

抗拉强度心/MPa伸长率A/%

H28>230>3>80

H26>200>865〜75

25

H24>170>1650〜60

0>115>3020〜30

H28>240>3>80

H26>210>965〜75

30

H24>180>2050〜60

0>120>3520〜30

H28>250>3>80

H26>215>1065〜75

35

H24>185>2350〜60

0>125>4020〜30

4.5弯曲性能

4.5.1产品宽面经90°With试验(弯曲圆柱的直径应符合表5的规定)后,包覆层不应出现裂纹(参见附

录B)或明显橘皮(参见附录B),弯曲宽面内侧无起泡(参见附录B)现象。弯曲部位界面附近的低倍组

织无孔洞或裂纹,无包覆层与铝芯分离现象出现。

表5弯曲圆柱的直径单位为毫米

厚度h弯曲直径J

<10.0016

>10.0032

4.5.2对产品侧面弯曲性能有要求时,应供需双方协商,并在订货单(或合同)中注明弯曲角度和弯曲

直径。

4.6冲孔、裁切性能

产品经液压冲孔、钻孔、铳孔或裁切试验后,包覆层与铝芯不应分离,即不应出现分层现象。

4.7界面合强度

产品界面剪切强度应不小于40MPa。

4.8冷热循环试验

产品经冷热循环试验后,界面剪切强度仍符合4.7的要求,直流电阻率仍符合4.11的要求。

4.9热稳定性能

4.9.1静态热稳定性:产品1000次热循环试验的果符合GB/T9327规定的合格要求。

5

GB/T30586—2014

4.9.2动态热稳定性:产品6次短路试验的果符合GB/T9327规定的合格要求。

4.10密度

产品公称密度参见表2,按式(1)计算。产品实测密度(按5.9规定的方法测得的密度值)可在一定

范围内波动,允许偏差为:±3%的公称密度。

P=8.890XVPcu+^aiX(l-VPc)(1)

式中:

P一一产品的公称密度,取小数点后两位,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n?);

VPc,——包覆层体积比公称值(%);

3—一铝芯的理论密度,按GB/T22638.1计算,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i);

8.890——铜包覆层(T2)的理论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0

4.11直流电阻率、体积电导率

产品在20°C时的直流电阻率应符合表6的规定,体积电导率参见表6。H24.H26状态的直流电

阻率和体积电导率应在其()状态和H28状态对应表中规定值之间。需方订购1050.1070.1100以外的

铝芯材料时,直流电阻率、体积电导率应在订货单(合同)中注明。

表6直流电阻率、体积电导率

体积电导率

包覆层体积比/%状态最大直流电阻率/(Q・mm2/m)

不小于

00.0255067.6%IACS

20

H280.0259666.4%IACS

00.0249869.0%IACS

25

H280.0254867.7%IACS

00.0242471.1%IACS

30

H280.0247769.6%IACS

00.0232674.1%IACS

35

H280.0238172.4%IACS

4.12载流量

单根产品的交流载流量参见附录Co

4.13外观质量

产品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有划痕、凹凸、裂纹、露铝及明显锈斑等缺陷。窄边不应有飞边、毛刺。

5试验方法

5.1化学成分

5.1.1坯料包覆层化学成分按YS/T482规定的方法进行分析测定,坯料铝芯的化学成分按GB/T7999

规定的方法进行分析测定。

6

GB/T30586—2014

5.1.2坯料包覆层“Cu”含量按GB/T5231—2012规定的方法计算,坯料铝芯“Al”含量按GB/T3190-

2008规定的方法计算。

5.1.3分析数值的判定采用修约比较法,数值修约规则按GB/T8170的有关规定进行。

5.2尺寸偏差

5.2.1尺寸修约

尺寸测量值不允许修约。

5.2.2宽度、厚度

产品的宽度及厚度应使用精度不低于0.02mm的量具进行测量。

5.2.3圆角半径、圆边半径、全圆边半径

采用相应精度的圆角规进行测量。

5.2.4包覆层体积比

按5.9规定的方法测定产品的密度,按式(2)计算包覆层体积比(VP「“实):

P实—Qai

X100%(2)

&890—qai

式中:

VPc,实一一包覆层体积比实测值(%),取小数点后一位小数;

P实——产品的实测密度,取小数点后三位小数,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nf);

pM——铝芯的理论密度,按GB/T2263&1计算,取小数点后三位小数,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

(g/cm');

8.890——铜包覆层(T2)的理论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0

5.2.5包覆层厚度

应按GB/T3246.2的规定,在图2所示的相互垂直的四个位置上,采用金相测厚法测量包覆层的

厚度。

说明:

1铜包覆层;

2铝芯。

图2包覆层厚度的测定位置

5.2.6弯曲度

将任意长度为1000mm的产品置于平台上,产品借自重达到稳定时,沿长度方向测量宽边和窄边

底面与平台间的最大间隙值心,如图3所示,/八即为产品1m长度上的弯曲度。

7

GB/T30586—2014

单位为毫米

说明:

1——试样;

2——平台。

图3弯曲度测量示意图

5.3室温力学性能

5.3.1抗拉强度与伸长率

拉伸试验按GB/T16865的规定进行。拉伸试验中,当铜包覆层发生断裂时,即判断为整个试样断裂。

5.3.2布氏硬度

布氏硬度测试方法按GB/T231.1的规定进行。

5.4弯曲性能

5.4.1表面缺陷检查

按照GB/T4909.6的规定进行弯曲试验,目视检查试验后试样包覆层表面缺陷情况。

5.4.2低倍组织检查

5.4.2.1将弯曲试验后的试样两端各切除平直段的1/2,保留包含弯曲部位的1/2部分,如图4所示。

说明:

1——包覆层;

2铝芯;

3——观察的剖面;

4——切掉的平宜段。

图4弯曲部位界面附近的低倍组织试样制备示意图

8

GB/T30586—2014

5.4.2.2将包含弯曲部位的试样一侧窄边包覆层去掉,以刚见到铝芯为准,然后将去掉包覆层的剖面按

GB/T3246.2的规定进行磨平、抛光。

5.4.2.3在该剖面上检查界面附近的低倍组织。

5.5冲孔、裁切性能

5.5.1冲孔性能

采用液压冲孔、钻孔或铳孔评价产品的冲孔性能,液压冲孔时冲孔间隙应符合GB/T16743的规

定,用5倍放大镜观察孔内界面。产品宽度大于50.00mm时,孔的直径为17rrnn;产品宽度小于或等

于5C.00mm时,孔的直径不大于试样宽度的1/3;孔边到试样侧边的距离应不小于孔的直径。

5.5.2裁切性能

采用液压裁切机将产品裁断后,用5倍放大镜观察断口界面。裁切间隙应符合GB/T16743的

规定。

5.6界面合强度

按附录D的规定进行产品界面剪切强度测试试验,依据测得的铝芯和包覆层界面单位面积的剪切

力大小评价产品的界面合强度。

5.7冷热循环试验

产品冷热循环试验应按附录E的规定进行。

5.8热稳定性能

静态热稳定性试验和动态热稳定性试验应按GB/T9327的规定进行。

5.9密度

取长度为50.0mm的试样,精确到0.1mm,按GB/T1423的规定测量试样的实际密度。

5.10直流电阻率、体积电导率

按GB/T3048.2的规定测试产品直流电阻率。推荐20°C时的线膨胀系数为2.25X10^/9,电阻

温度系数为4.0X10-7°Co

5.11载流量

应按GB/T2317.3的规定测试产品载流量。

5.12外观质量

目视检查产品外观质量。

6检验规则

6.1检查和验收

6.1.1产品应由供方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及订货单(或合同)的规定,并填写质量证

明书。

9

GB/T30586—2014

6.1.2需方应对收到的产品按本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验。检验果与本标准及订货单(或合同)的规定

不符时,应以书面形式向供方提出,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属于表面质量及尺寸偏差的异议,应在收到

产品之日起一个月内提出,属于其他性能的异议,应在收到产品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如需仲裁,可委

托供需双方认可的单位进行,并在需方共同取样。

6.2组批

产品应成批提交验收,每批应由同一牌号、状态、规格的产品组成。每批重量不限,有特殊要求时,

可供需双方协商,并在订货单(或合同)中注明。

6.3计重

产品应检斤计重。

6.4检验项目及取样

产品的检验项目及取样应符合表7的规定。检验项目分为出厂检验项目和型式检验项目,出现下

列任一情况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试制鉴定时;

b)正式生产后,如材料、丁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连续3年未进行型式检验时。

表7检验项目及取样规定

要求的检验的出厂检验型式检验

检验项目取样规定

章条号章条号项目项目

每炉次取1个试样,铝芯按GB/T17432、铜包覆层按

化学成分4.25.1

YS/T482的规定取样

扁棒每批按根数的2%取样(不少于3根),扁线按每

尺寸偏差4.35.2

批卷数的10%取样(不少于1卷);每根(卷)取1个试样

扁棒每批按根数的2%取样(不少于3根),每根切取

1个试样;扁线按每批卷数的10%取样(不少于1卷),每

室温力学性能卷至少切取1个试样.试样总数不少于3个。采用比例4.45.3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