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7808-2010 道路施工与养护机械设备 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

GB/T 17808-2010 Road construction and road maintenance machinery and equipment—Asphalt mixing plant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GB/T 17808-2021 | 页数:4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7808-2010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0-12-01
实施日期
2011-03-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28)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道路施工与养护机械设备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以下简称沥青搅拌设备)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质量保证要求和供应的成套性。
本标准适用于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镇江华晨华通路面机械有限公司、河南陆德筑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加隆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中交西安筑路机械有限公司
起草人:
尹友中、朱晓峰、易星辉、张航、杨永生、李世坤、彭琼梅、李祥兰
出版信息:
页数:43页 | 字数:78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

91.220

P97

蘑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7808—2010

178081999

代替GB/T

道路施工与养护机械设备

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

RoadcOnstructionandroadmaintenanceand

machineryequipment——

Asphaltmixingplant

201

2010—12—01发布1-03—01实施

丰瞀髅鬻黼警矬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仅19

标准分享网免费下载

17808—2010

GB/T17808—2010

前言

17808

本标准是对GB/T1999《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的修订。

17808

本标准与GB/T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格式按照GB/T1.1—2000、GB/T20000.2—2001和GB/T20000.1—2002的要求进行编写;

——标准名称更改为《道路施工与养护机械设备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

——引用标准改为规范性文件,并对引用的标准进行了修改,增加了部分引用标准;

——定义改为术语和定义,删除了原有的全部定义,另外增加了6条术语和定义;

——分类中删除了产品型号的命名方法和标记示例;

——技术要求中修改了计量精度、烟尘排放浓度、燃油消耗率、噪声、可靠性等技术性能指标;

——增加了物料动态计量精度、烟尘黑度和有害气体排放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内容;

——增加了添加剂计量精度的技术性能指标和相关技术要求;

——增加或修改了干燥滚筒、提升机、振动筛、搅拌器等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指标;

——修改了成品料仓的保温性能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内容;

——增加了安全与环保内容;

——修改了烟尘排放试验方法;

——修改了生产率、燃油消耗率的试验方法和修正系数;

——修改了故障分类表和设备检验项目表;

——删除了主要几何参数的测量、运行参数的测量、滚筒热效率、密封性性能试验和绝缘性试验。

本标准代替GB/T17808—1999《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2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镇江华晨华

通路面机械有限公司、河南陆德筑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加隆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中交西安筑路机械有

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尹友中、朱晓峰、易星辉、张航、杨永生、李世坤、彭琼梅、李祥兰。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7808—1999。

m

标准分享网免费下载

GBGBGBGBGB60240一376637665226.1793279327920.11—IsO19551059514249.217808—2010

GB/T17808—2010

3.1

固定式沥青搅拌设备fixedasphalt

mixingplant

固定安装,转场时需全部或大部分借助运输工具的沥青搅拌设备。

3.2

移动式沥青搅拌设备movable∞phaltmixingplan

全部或大部分设有行走装置,转场时以借助牵引机构作为主要运输工具的沥青搅拌设备。

3.3

staⅡdardmode

标准工况operatiⅡg

环境温度20℃、标准大气压下,冷骨料平均含水率5%,以柴油为燃料,热骨料温度160℃或成品

料温度140℃时,对应为中粒式普通沥青混合料的工况。

3.4

fuel

燃油消耗率consumptioⅡrate

在标准工况下,对于连续式沥青搅拌设备每生产1吨成品料或对于间歇式沥青搅拌设备每生产

1吨热骨料,滚筒燃烧器所消耗的柴油量。

055

注:柴油热值按46kJ/kg计算。

3.5

静态标定计量精度(简称静态精度)staticaccumcy

为标准砝码标定的精度,以标准砝码的值与示值之差值对标准砝码约定值的相对误差,以百分数

表示。

3.6

动态配料计量精度(简称动态精度)dynamicaccuracy

以实际称量的物料值与设定值之差值对设定值的相对误差,以百分数表示。对连续计量的设备,可

用示值替代设定值。

4分类

4.1产品分类

4.1.1滚筒连续式沥青搅拌设备

混合料的搅拌在滚筒内完成,且进、出料流为连续的沥青搅拌设备。由冷料供给系统、干燥一搅拌滚

筒、燃烧器、成品料提升机、成品料仓、粉料供给系统、沥青供给系统、导热油加热炉、除尘系统、电气控制

系统等组成。

4.1.2强制间歇式沥青搅拌设备

混合料的搅拌在强制式搅拌器内完成,且进、出料流为间歇性的沥青搅拌设备。由冷料供给系统、

干燥滚筒、燃烧器、热骨料提升机、振动筛、热骨料仓、计量系统、搅拌器、成品料提升机、成品料仓、粉料

供给系统、沥青供给系统、导热油加热炉、除尘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

4.2产品主参数

沥青搅拌设备以额定生产率为产品主参数,并优先选用表1系列值。

表1沥青搅拌设备主参数系列表

项目主参数

额定生产率/

(t/h)

5技术要求

5.1整机技术性能

整机技术性能指标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2

标准分享网免费下载

hh489662202122233575.2.15.3.4<15<20lO11112131415117181917808—2010%%%%%%%%%%%

GB/T17808—2010

5.4移动式搅拌设备拖行性能要求

5.4.1当各运输单元由轮式牵引车拖行时,行驶速度应不高于20km/h。各部件连接可靠,无松动、变

形和损坏等现象。

5.4.2拖行时各运输单元的尺寸界限为:总高4.5m,总宽3m,总长20m。

5.4.3最小转弯直径不大于60mm。

m,最小离地间隙不小于265

5.4.4运输单元的轴荷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不偏离设计值的±2.o%。

5.4.5当以20

km/h速度行驶时,最大制动距离应符合GB7258的规定。

5.5总成技术要求

5.5.1冷料供给系统

5.5.1.1冷料供给系统由冷料仓、给料机、集料皮带输送机及斜皮带输送机等组成。

5.5.1.2冷料仓仓容积和供料能力应满足沥青搅拌设备最大生产能力要求,供料稳定、可靠。

5.5.1.3冷料仓采用多仓结构,其数量应满足混合料的级配需要}细料仓应装有破拱装置。

5.5.1.4滚筒式沥青搅拌设备的冷料供给系统应安装有计量装置,并符合GB/T14249.2规定要求。

5.5.1.5各给料机的供料量应在一定范围内无级可调。

5.5.1.6各冷料仓应设置独立的出料量调节装置,操作方便,并能有效锁定。

5.5.1.7皮带输送机应符合GB/T10595相关要求,工作时皮带无跑偏、打滑、物料溢出等现象。

5.5.1.8系统应设置超规格料剔除装置。

5.5.1.9系统应设置安全防护和紧急停车装置。

5.5.2干燥滚筒/干燥一搅拌滚筒

5.5.2.1间歇式沥青搅拌设备为干燥滚筒,滚筒式沥青搅拌设备则为干燥一搅拌滚筒。均由机架、滚

筒、滚圈、托轮、挡轮、进出料箱等组成。

5.5.2.2滚筒的生产能力应满足沥青搅拌设备在标准工况下生产能力的要求。

mm。

5.5.2.3滚筒应运转平稳,无冲击振动,工作时轴向窜动应不大于3

5.5.2.4滚筒内部的提料叶片应合理布置、拆装方便,其材料应为耐磨耐热的钢板。

000000

5.5.2.5简体、滚圈、挡轮的使用寿命应不小于10h,托轮的使用寿命应不小于5h。

5.5.2.6滚筒的安装倾角和转速应满足生产能力要求。

5.5.2.7滚筒出料口应能安装测温装置。

5.5.2.8出料口和进、出料箱部位不应漏料。

5.5.3燃烧器

5.5.3.1燃烧器由送风系统、燃料供给系统、喷嘴、比例调节装置、点火及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

5.5.3.2供热能力应满足搅拌设备最大生产能力的需要。

5.5.3.3应点火迅速,并设有火焰监测、熄火保护等安全装置,稳定可靠。

5.5.3.4应能稳定燃烧,空气一燃料比例调节方便。

5.5.3.5火焰形状应和滚筒良好配合,火焰刚性好,不允许有明显偏斜。

5.5.3.6高温区应采用耐热钢板制造,如需要安装耐火材料时,应方便更换。

5.5.3.7供油管路中应设置过滤器、溢流阀、压力表。

5.5.3.8重油燃烧器应配备重油储存、加热、过滤及轻、重油切换等装置。

5.5.3.9煤粉燃烧器应配有煤粉输送和轻油点火系统,煤粉的适应性好,炉膛结渣少、易清理。

5.5.4热骨料提升机

5.5.4.1由壳体、链条、链轮、料斗和动力装置等组成。

5.5.4.2提升能力应满足搅拌设备最大生产能力的要求。

5.5.4.3应完全密封,工作时无漏料、冒灰现象。

5.5.4.4应符合JB/T

3926.2的相关要求,设有张紧和防逆转装置,运转平稳。

a

标准分享网免费下载

59000005.5.5.15.5.7.45.5.10.117808—2010

GB/T17808—2010

于初始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值的2.3%。

5.5.10.5沥青罐应设置取样口、液位指示器和温度计。

5.5.11导热油加热炉

5.5.11.1

供热能力应满足搅拌设备最大生产能力时所需要的热量要求。

5.5.11.2制造单位必须取得国家相关的安全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

5.5.1

1.3应具有自动控制功能和全过程安全防护措施。

5.5.11.4其他性能要求应符合GB/T17410的规定要求。

5.5.12成品料提升机

5.5.12.1按输送方式可分为刮板输送机和运料小车两种方式。

5.5.12.2提升能力应满足搅拌设备最大生产率的要求。

5.5.12.3刮板输送机完全密封,工作面应铺设有耐磨钢板,并方便更换,底部设有加热装置。

5.5.12.4刮板输送机应设有张紧装置和防逆转装置,运转平稳,无卡阻现象。

ooo

5.5.12.5刮板输送机提升机链条、链轮的使用寿命不少于5h。

5.5.12.6刮板输送机刮料板应采用耐磨钢板制造,并方便更换。

5.5.12.7小车轨道工作面应设有耐磨钢板,小车运行平稳、定位准确,不允许有出轨或卡轨现象。

5.5.12.8小车卸料门开启灵活,关闭时不漏料;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卸料干净。

5.5.12.9小车牵引钢丝绳、卷筒、制动器等应安全可靠,符合GB/T1955规定要求。

5.5.13成品料仓

5.5.13.1min。

料仓的贮量应保证搅拌设备在最大生产能力下至少连续工作30

5.5.13.2料仓应有防止搅拌好的沥青混合料产生离析的装置。

5.5.13.3应设有保温措施,并至少在卸料仓门设有加热装置。

5.5.13.4料仓内的沥青混合料在12小时内,温度下降值不大于10℃。

5.5.13.5应设置高料位指示器。

5.5.13.6下部的放料高度不低于3.3m,通车宽度不少于3m。

5.5.14除尘系统

5.5.14.1

除尘系统由引风机、烟囱、初级除尘器、二级除尘器及电气控制系统组成。

5.5.14.2除尘器的烟尘排放浓度和烟尘黑度应满足表2规定要求。

5.5.14.3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浓度应符合GB16297的规定要求。

5.5.14.4引风机的风量和风压应满足沥青搅拌设备最大生产能力的要求,并具有调节装置。

5.5.14.5袋式除尘器应具有低温、高温、超高温保护和负压检测等安全装置。

5.5.14.6袋式除尘器滤袋应具有自动清洁功能,清洁周期和间隔时间调节方便。

5.5.14.7湿式除尘器应设有污水回收利用装置,与污水接触的管道、设备需防腐处理。

5.5.15电气控制系统

5.5.15.1电气控制系统应满足搅拌设备的各种工艺要求,操作简单,功能扩展方便。

5.5.15.2中心控制室应隔热、隔音,环境舒适;操作位置应有良好的工作视野和合理的操作区域。

5.5.15.3动力配电、电气控制应符合GB5226.1的有关规定,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5.5.15.4控制系统应具有手动、半自动、全自动运行方式;可动态显示和控制各生产环节,具有配方输

入、参数设定、数据管理、误差补偿、故障诊断和报表储存、打印等功能。

5.5.15.5控制系统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连锁保护及报警功能。

5.5.16气路控制系统

5.5.16.1

系统压力和供气量应与搅拌设备的最大生产能力相匹配,并符合GB/T7932规定要求。

5.5.16.2气路系统应配置过滤器、油雾器、减压阀、油水分离器,维修保养方便。

5.5.16.3气路系统应配有贮气罐、安全阀,安全阀的开启压力不大于该装置的安全设定值。

6

标准分享网免费下载

kPas7s17808—2010

GB/T17808—2010

上。调整状况应该符合设备技术条件的规定,并按规定加注润滑油。

b)kPa。

轮胎气压应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误差不应超过士10

c)样机各部分应清洁、干净,无油污、泥土或其他污物。

d)样机外侧可动的附件或附属装置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拖挂钩等)。

6.2.2试验仪器设备:

地中衡(精度为0.5%)、水平尺、钢卷尺(量程30m)。

6.2.3试验方法:

a)样机被测单元的前轮停在地中衡外,后轮留在地中衡上,并保持机身水平,所测量值为该状态

下后轴分配载荷。

b)样机的后轮停在地中衡外,前轮留在地中衡上,并保持机身水平,所测量值为该状态下前轴分

配载荷。

6.2.4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按表A.3记录。

6.3移动式搅拌设备拖行试验

6.3.1最小转弯直径试验

6.3.1.1试验条件:

a)被试验样机应符合6.2.1a)~c)规定要求;

b)场地应平整、坚实,面积不少于60m×60m。

6.3.1.2试验仪器设备:

钢卷尺(量程30m)、喷迹器等。

6.3.1.3试验方法:

a)牵引车分别以最低行驶速度进行前进方向极限位置的左转弯和右转弯;

b)分别测量两种转向时牵引车前外轮胎面中心在地面上形成的最大轨迹圆直径(即最小转弯直

径)和被测单元车体离转向中心最远点所形成的轨迹圆直径(即水平通过直径)。

6.3.1.4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按表A.4记录。

6.3.2制动性能试验

6.3.2.1试验条件:

a)试验场地应符合6.1.1b)的要求,地面干燥;

b)被试验设备应符合6.2.1中要求;牵引车按规定加注燃油、润滑油、冷却液、制动油等,确保牵

引车正常工作;发动机启动后,水温、油温、油压、气压应达到规定值;

c)试验应在无雨、无雾天气进行;地面风速不大于3.om/s。

6.3.2.2试验仪器设备:

制动性能测试仪、标杆、温度计、风速仪等。

6.3.2.3试验方法:

a)被试验单元制动试验的初速度取20

km/h,其初速度允许偏差不应大于设定值的士5%;

b)被测单元设备在加速到设定的初速度并稳速行驶10m左右,即可按其极限制动能力进行

制动;

c)试验过程中测定设备的制动初速度和制动距离,试验往返重复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值;

d)实测制动距离按式(1)进行修正:

L;一L:(uo/“)2…………(1)

式中:

L:——修正后的制动距离,单位为米(m);

R

标准分享网免费下载

”1—11017808—20

1

GB/T17808—200

c)动态精度的测定必须在静态精度校正以后进行。

6.4.2.2试验仪器设备:

地中衡(精度为o.5%)、二级秤或二级测力计、运料车、料斗、沥青桶等。

6.4.2.3试验方法:

a)根据不同功能的配料秤,分别以50%和100%满量程进行配料试验,记录每一次的物料的设定

值和实际测量值。试验重复三次,取平均值;两次试验的间隔时间应大于15min。

b)对连续式搅拌设备,分别以50%和100%满量程进行配料试验,在物料出口处接料,用秒表计

时。骨料接料时间每次不少于5min,沥青和粉料接料时间每次不少于10s,记录每次的实测

min。

值和设定值,试验重复三次,结果取平均值;两次试验间隔时间不少于10

6.4.2.4试验结果:

a)试验结果按表A.8记录。

b)计量精度按式(2)、式(3)计算,但其中的m:为物料的实测值,m,7为设定值。

6.5温度计计量精度的测量

6.5.1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无雨,风速不大于3m/s。

6.5.2试验仪器设备:

温度计、秒表。

6.5.3试验方法:

用保温容器盛装一定温度的液体,介质温度约150℃,用标准的温度计和被测的温度传感器同时测

量,感温头埋人深度不小于20cm,每隔15min读取温度值一次,记录温度计的实测值和温度传感器测

量装置的显示值。

6.5.4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按表A.9记录。

6.6成品料仓保温性能试验

6.6.1试验条件:

a)无雨,风速不大于3m/s;

b)成品料仓内充满沥青混合料,料温不低于140℃,不高于160℃;

c)成品料仓加热装置正常工作。

6.6.2试验仪器设备:

温度计、计时器等。

6.6.3试验方法:

a)至少用3个温度计,垂直料仓壁平行布置,拆入深度不少于30cm。最高点温度计比仓内料位

低50cm,最低点温度计比卸料门高30cm,其他温度计则在高、低温度计之间均匀布置。

b)保温试验12h,同时记录环境温度。

6.6.4试验结果:

a)绘制保温性能曲线(温度时间曲线);

b)试验结果按表A.10记录。

6.7沥青罐温升及保温性能试验

6.7.1试验条件:

a)无雨,风速不得大于3m/s;

b)沥青罐内充满约110℃的沥青;

c)导热油炉正常工作,导热油温度达到设定要求。

6.7.2试验仪器设备:

温度计、计时器等。

10

标准分享网免费下载

17808—2010

GB/T17808—2010

吼——标准差,%。

系统偏差和温度平均值分别按式(5)、式(6)计算;

盈一t。一;

一_吉》

式中:

£。——温度设定值,单位为摄氏度(℃);

f——温度平均值,单位为摄氏度(℃);

n——温度测量总次数;

f。——第i次测取的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

标准差按式(7)计算:

一√击豁翱2

温度稳定度按式(8)计算:

推荐标准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