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365-2022 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与评价规范

DB41/T 2365-2022 Fossil site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s

河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1/T 2365-2022
标准类型
河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12-21
实施日期
2023-03-21
发布单位/组织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60

CCSD10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365—2022

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与评价规范

2022-12-22发布2023-03-21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2365—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分类................................................................................2

5命名................................................................................3

6调查................................................................................3

7评价................................................................................6

8成果编制............................................................................7

附录A(规范性)古生物化石产地筛选信息表样式....................................8

附录B(规范性)古生物化石产地(点)调查表样式..................................9

附录C(资料性)古生物化石产地信息采集表样式...................................11

附录D(规范性)古生物化石产地分级鉴评结果表样式...............................15

附录E(资料性)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与评价报告编写提纲...........................16

附录F(资料性)古生物化石产地图图例...........................................18

I

DB41/T2365—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南省自然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自然博物馆、河南省地质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莉、张古彬、方建华、高殿松、贾松海、李雨、常华丽、夏梦丽、叶剑洪、

豆敬磊、吴艳、任利平、高永利、朱云峰、常飞、李天然、王西睿、杨丽丽。

II

DB41/T2365—2022

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与评价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古生物化石产地分类、命名、调查、评价、成果编制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与评价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958区域地质图例

GB/T6390地质图用色标准比例尺1∶500000~1∶1000000

GB/T17412.2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20257.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20257.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GB/T20257.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图

GB/T20257.4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4部分:1∶2500001∶5000001∶1000000地形图

图式

DZ/T000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

DZ/T01571∶50000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程

DZ/T0190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定1∶50000

DZ/T0257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250000)

DZ/T0303地质遗迹调查规范

DB41/T2018地质遗迹保护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古生物化石

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动物和植物的实体化石及其遗迹化石。

3.2

古生物化石点

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出、相对连续的岩层出露点。

注:古生物化石点不包括单个或零星标本的发现点。

3.3

古生物化石产地

1

DB41/T2365—2022

在特定(或同一)地质构造、沉积岩区内,由相同或不同类型的古生物化石点集中分布所构成的区

域。

注:具有产出的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标本,有一定赋存量,产出层位明确,所产出的化石可为单一类型或混合类型、

同一时代或跨时代,也可以组成一个或多个相关古生物群。

4分类

4.1化石类型分类

结合古生物化石产地发现的主要古生物化石类型,按表1的规定划分为四类、十六亚类。若古生物

化石产地具有两种以上亚类,则采用Ⅰ类分类进行命名,如:同时发现有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称为“植

物化石产地”;若同时具有植物化石、无脊椎动物化石或脊椎动物化石,统称为“古生物化石产地”。

表1古生物化石产地化石类型分类

类(Ⅰ)亚类(Ⅱ)说明

低等植物化石产地

植物化石产地植物化石亚类以下不再分

高等植物化石产地

原生动物化石产地

腔肠动物化石产地

无脊椎动物化石亚类以下,应按照无

腕足动物化石产地

无脊椎动物化石产地脊椎动物化石单一种属的高丰度值划

软体动物化石产地

分,如:三叶虫动物群化石产地

小壳类动物化石产地

节肢动物化石产地

无颌类化石产地

鱼类化石产地

两栖类化石产地

脊椎动物化石产地脊椎动物亚类不再进一步划分

爬行类化石产地

鸟类化石产地

哺乳类化石产地

遗物化石产地

遗迹化石产地遗迹化石亚类以下不再分

遗迹化石产地

4.2规模类型分类

结合古生物化石产地面积大小按表2的规定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种规模类型。

表2古生物化石产地规模类型分类

类型指标

大型面积大于20km2为大型古生物化石产地

中型面积5km2~20km2为中型古生物化石产地

小型面积小于5km2为小型古生物化石产地

4.3沉积相类型分类

化石赋存地层沉积相分类按表3的规定划分为三大类、十二类。

2

DB41/T2365—2022

表3古生物化石产地沉积相类型分类

Ⅰ级分类Ⅱ级分类

深海相

半深海相

海相

陆棚相

滨岸相

三角洲相

海陆过渡相海陆交互相(潮坪相、障壁岛相、河口湾相)

泻湖相

河流相

冲积扇相

陆相湖泊相

沼泽相

沙漠相

5命名

5.1原则和要求

5.1.1古生物化石产地命名采用“突显地点、尊重现实、简明扼要、科学分类”的原则。

5.1.2简单明确,字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18个汉字。

5.1.3古生物化石产地名称,充分采用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的已有名称,尽量使用古生物化石产地所

在地冠名。

5.2古生物化石点命名

采用按照“化石产地所在县地名+乡(镇)地名或村地名+古生物化石点类型”的方法命名,命名到

行政村一级。

示例:淅川县张湾无脊椎动物化石点、桐柏县吴城脊椎动物群化石点。

5.3古生物化石产地命名

采用“化石产地所在县地名+乡(镇)地名或村地名+需要说明古生物地质时代+古生物化石产地类

型”组成古生物化石产地名称。

示例:叶县杨寺庄小壳动物群化石产地、济源王屋-大峪晚二叠世脊椎动物群化石产地。

6调查

6.1调查要求

6.1.1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应在资料收集筛选的基础上,对古生物化石属种、特征、产状、范围、层

位、富集程度、保存状况和以往成果等,开展调查、综合分析和研究,建立古生物化石产地保护名录和

数据库;明确古生物化石赋存地层、描述其特征、阐述保存现状与保护利用条件;圈定保护范围边界、

客观评价其价值、提出保护与利用建议。

6.1.2系统收集调查区自然地理、经济、区域地质、古生物化石产地、古生物化石研究、地层剖面等

3

DB41/T2365—2022

相关调查和研究成果文献资料。

6.1.3筛选相关古生物化石产地,按照表A.1填写古生物化石产地筛选信息表。

6.1.4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产地地质调查、遥感解译、赋存化石层位调查追

索、实测地层剖面研究、重点化石采集鉴定等。实地调查后按照表B.1填写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表。

6.1.5使用野外数字采集系统采集的野外数据,在野外工作期间将所有野外记录及时整理并导出。

6.1.6整理古生物化石产地野外调查成果,参照表C.1填写古生物化石产地信息采集表;参照表C.2

填写古生物化石产地地层剖面信息表;参照表C.3填写古生物化石登记信息采集表。

6.1.7单个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图件比例尺以能反映古生物化石点的化石点分布特征和地质背景为原

则,一般采用1∶5000~1∶50000,重点地区及范围较小的古生物化石产地可放大比例尺。野外工作

用手图比例尺应大于成图比例尺。地形底图采用国家测绘部门编制出版的地形图,或相关单位测绘并通

过审查的地形图、遥感影像等。遥感和地形图的成图要求按照DZ/T0190、GB/T20257.3中的第3章

和第4章规定执行,地形图编绘按照DZ/T0157的规定执行。

6.1.8区域古生物化石产地分布图根据编图范围大小合理确定,省辖市(县)区域行政范围大于

5000km2的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成图比例尺应为1∶100000~1∶250000;省辖市(县)区域行政范

围1000km2~5000km2的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成图比例尺应为1∶10000~1∶50000;省辖市(县)

区域行政范围<1000km2的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成图比例尺应为1∶5000~1∶10000。以地质图

(简化)和地理要素(简化)图作为背景图层,专题图层标注说明古生物化石产地的编号、产地名称、

产地类型、化石层位、产地规模、产地面积。

6.1.9古生物化石产地命名规则按第5章进行。

6.1.10古生物化石产地的地质调查工作,按照DZ/T0257、DZ/T0001、DZ/T0303、DB41/T2018的

规定执行。

6.2调查内容

6.2.1古生物化石点调查

调查赋存化石的地层层位产出状态、化石种属、化石组成、化石丰度及分布特征等基本内容,确定

古生物化石点的类型,调查其以往研究成果。侧重调查以下内容:

a)调查化石点地貌、微地貌、水文等自然状况;

b)调查赋存化石的层位,分析确定赋存地层归属的地层单元、地层组特征、接触关系、地层序

列及地质时代等;

c)调查古生物化石产出地点、属种特征、分布点位、埋藏特征,采集需研究的标本和样品,开

展必要的鉴定、研究;

d)调查化石点分布范围、面积,为区域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提供工作基础。

6.2.2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

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基于古生物化石点的调查。调查某一区域内多个化石点的地层层位产出状态、

化石种属、化石组成、化石丰度及分布特征等基本内容,确定古生物化石产地类型,圈定古生物化石产

地范围。侧重调查以下内容:

a)调查化石产地整体地貌、水文等区域自然地理状况;

b)调查化石产地内化石点集中出露的地层归属的地层单元、地层组特征、接触关系、地层序列

及地质时代等;

c)调查化石产地内主要分布的古生物化石属种特征、分布区域、埋藏特征等;

d)调查化石产地分布范围、面积、分布规律等,为后期工作提供依据。

4

DB41/T2365—2022

6.2.3保护和利用状况调查

侧重调查以下内容:

a)调查古生物化石产地(点)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包括已采取的保护工程、保护措施及保

护级别情况;

b)调查古生物化石产地(点)保护利用方面的存在问题与面临威胁;

6.3调查方法

6.3.1资料收集与筛选

收集调查区内已有的区域地质成果、古生物化石研究论文、专著等资料,结合现有保护区(保护古

生物化石类型)、地质公园(古生物化石类型)等相关资料,初步筛选确定调查对象;通过分析古生物

化石的研究成果资料及地质图、卫星影像等,确认古生物化石产地的调查范围,按照表A.1填写古生物

化石产地筛选信息表。

6.3.2遥感解译

选择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已有资料,建立古生物化石产地分布地层的遥感影像特征,圈

定古生物化石产地分布范围,为野外实地调查提供基础资料依据。

6.3.3野外调查

6.3.3.1野外调查方法

野外调查一般采用路线调查+剖面测量+沿层追索方法,根据调查范围、调查点具体情况,选择适当

比例尺的地形地质图为底图,面上调查与剖面测制相结合,详细查明化石点分布,测制赋存化石地层剖

面,确定化石层位,所处区域地质构造条件、水工环条件,圈定化石产地范围,按照表B.1填写古生物

化石产地调查表。

6.3.3.2定点和描述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点分为赋存化石层位出露点和保护边界控制点。赋存化石层位出露点主

要记录描述赋存化石层位、产状、岩层厚度、岩性、沉积特征和地貌部位特征;保护边界控

制点主要控制古生物化石产地分布边界范围;

b)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点应定点测量经纬度、记录位置和高程;并对古生物化石产地层位勾绘

信手剖面、素描、照相或摄像。

6.3.3.3化石产地范围圈定

依据古生物化石产地出露保护边界控制点,圈定古生物化石产地化石赋存层位出露边界范围,根据

遥感解译范围、无人机调查、野外实地调查,采用野外工作手图和地质图,结合古生物化石产地赋存化

石地层出露分布范围,确定古生物化石产地的保护范围、保护面积。

6.3.3.4多媒体信息采集

多媒体信息采集包括摄影、摄像和无人机图像。照片应反映古生物化石产地的全貌、总体现状及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