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832.16-2023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第16部分:新能源系统工程

DB11/T 1832.16-2023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fo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art 16: New Energy System Engineering

北京市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7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1/T 1832.16-2023
标准类型
北京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9-28
实施日期
2024-01-01
发布单位/组织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7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北京市地方标准DB

编号:DB11/T1832.16-2023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第16部分:新能源系统工程

Technologicalspecificationsforconstructionengineering

Part16:Newenergysystemengineering

2023-09-28发布2024-01-01实施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联合发布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北京市地方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第16部分:新能源系统工程

Technologicalspecificationsforconstructionengineering

Part16:Newenergysystemengineering

编号:DB11/1832.16-2023

主编单位: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

北京城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京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施行日期:2024年01月01日

2023北京

前言

根据原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8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京质监发

[2018]20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相关标

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基本规定;3太阳能热水系统;4太阳能光伏发

电系统;5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6水源热泵系统;7低温空气源热泵生活热水系统;8低

温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

本规程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管理,北京市住

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归口并负责组织实施,由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

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莲

路1号北京建工大厦9层,邮编:100055;电话:010-63989081转833电子邮箱:

307696058@)。

本规程主编单位: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

北京城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京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北京首都开股份有限公司首开志信分公司

浙江正理生能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兴马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维源泰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天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国电中兴电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中联环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中航天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城乡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企万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大龙顺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房修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3

北京八达岭金宸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润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中博新远(北京)建设有限公司

天拓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合创三众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煤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大唐首邑建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京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壤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宇乾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中建-大成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戴纳实验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协会

北京成国邦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北方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黄亚杨金孙静函林周宝王斌王建明黄元躬

陈殿成刘心一丁海兵秦庆伟赵坤荣立权刘尓亮

刘振东秦树东王欢龚联胡毅谷秀志张广顺

谢校亭梅崇康王士祥胡敏张世平赵天乐李晓

廖德新宁浩然于力轩李建飞刘佳宁李恒王伟

刘东阳岳章成华许涛邢希学张林楠王森江

梁飞武永在孔维丰翟巧力金璇费恺邱旭

马一方王浩李春梅李勇李伟佳让振振马海燕

董海峰张玉石刘汝超王志敏张亮范琳霞魏晨晨

韩晓艳

4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李德英郭建国邓有源张群力张昕宇张磊叶健

5

目次

1总则..............................................................................................................................................................1

2基本规定..........................................................................................................................................................2

3太阳能热水系统............................................................................................................................................3

5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31

6水源热泵系统..............................................................................................................................................39

7低温空气源热泵生活热水系统.............................................................................................................45

8低温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54

本规程用词说明................................................................................................................................................60

引用标准名录....................................................................................................................................................61

附:条文说明....................................................................................................................................................63

6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Basicrequirements......................................................................................................................2

3Solarwaterheatingsystem.........................................................................................................3

4Solarphotovoltaicpowergenerationsystem..........................................................................21

5Ground-coupledheatpumpsystem.........................................................................................31

6Watersourceheatpumpsystem..............................................................................................39

7Lowtemperatureairsourceheatpumpdomestichotwatersystem....................................45

8Lowtemperatureairsourceheatpumpheatingsystem........................................................54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60

Listofquotedstandard.................................................................................................................61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63

7

1总则

1.0.1为加强北京市新能源系统工程施工管理,规范工艺做法,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

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和既有建筑的新能源系统工程的

施工。

1.0.3新能源系统工程的施工工艺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标

准的规定。

1

2基本规定

2.0.1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施工方案应经过审批,并应进行技术交底。

2.0.2新能源系统安装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和专业能力。

2.0.3新能源系统安装工程应按设计要求制定施工方案和采取相应安全措施。施工人员应

按规定正确使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2.0.4新能源系统安装工程采用的设备、材料及构配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标准的

有关规定。

2.0.5新能源系统安装工程施工资料收集及编制应真实、完整。

2.0.6新能源系统安装工程采用的计量装置应经检定合格并符合设计要求。

2.0.7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进行验收,并形成验收文件,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2.0.8测量数据用于贸易结算的计量器具应定期进行计量检定。

2

3太阳能热水系统

3.1材料要求

3.1.1各种型钢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3.1.2各种管材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管道及配件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与传热工质相容;

2开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集热系统应采用耐温大于等于100℃的金属管材、管件及阀

件;

3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集热系统应采用耐温大于等于200℃的金属管材、管件及阀

件。

3.1.3保温材料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温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小于等于0.04W/(m·℃);

3保温材料防火性能应满足项目单体建(构)筑物的防火等级要求。

3.1.4电线电缆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3.1.5电气元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3.1.6安装辅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件、阀门、电料的规格、型号、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注明的应符合国家

有关标准要求;

2焊接用焊条应有出厂合格证;

3螺栓和膨胀螺栓的规格、防锈漆的标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3.1.7太阳能集热器、保温材料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411的要求见证取样复验。

3.2主要机具

3.2.1主要工具应包括电焊机、氩弧焊机、热熔机、切割锯、砂轮锯、钢锯、电剪刀、打

气泵、电动试压泵、水钻、冲击钻、电钻、角磨机、套丝机、套丝扳、管钳、手钳、压力

钳、活扳手、螺丝刀、手锤、煨管机等。

3.2.2主要测量工具应包括水平尺、钢卷尺、盒尺、直角尺、线坠、水平仪、接地电阻测

试仪等。

3

3.3作业条件

3.3.1设备基座和固定预埋件已按设计要求完成预制、预留。预留基座和预埋件的尺寸、

位置、数量、做法、强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3.3.2安装太阳能集热器的外檐和屋顶已完成防水处理或其他屋面工程作业。

3.3.3设备间内的基础、管道、电气等已按设计进行预留、预埋;高温型排水地漏及墙面

预留孔洞位置、尺寸和防水等应符合设计要求;设备间内防水工程已施工完毕;屋顶、墙

体的防水涂料、装饰、室内地面等施工完毕;设备间通风、保温、电气照明等相关工程和

作业应施工完毕。

3.3.4冷水给水管道、热水管道、循环供热管道等已按设计预留、预埋,管径、材质、位

置、高度、做法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3.3.5电气控制穿线管已按设计预留、预埋,管径、材质、位置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3.3.6防雷接闪带及等电位连接点的位置、材质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3.3.7太阳能热水系统电气用电配电箱已按设计预留;预留位置、供电负荷、电压等级、

防护等级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3.3.8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建筑物,应具备太阳能系统的集热器、水罐、管道等物资物

料运输到施工现场的通道。

3.3.9大型设备吊装时,施工现场条件应满足吊车进、出及占位吊装要求。

3.4施工工艺

3.4.1太阳能热水系统安装宜按图3.4.1规定的流程进行:

基座施工或处理→集热器支架安装→太阳能集热器安装→水箱安装→管路及泵阀设备安装→辅助加热设备

安装→电气及控制系统安装→试压试验与冲洗→防腐处理→保温处理→系统调试→试运行

图3.4.1太阳能热水系统安装工艺流程

3.4.2基座施工或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新建建筑的预制基座、预埋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应与建筑主体结构连接固定;

2既有建筑的基座施工或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基座中的预埋件,应与基座紧密结合,充填混凝土不得有空隙,应密实;

基座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前,应做好养护;预留基础有缺陷时,应进行补强处理;

2)基座排布位置、尺寸、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基座施工完成后,防水被破坏的部分,应由专业人员修复处理。

3.4.3集热器支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支架应按设计要求安装在基座上,位置应准确,集热器支架的角度、排间距应符合

4

设计要求,应与基座固定;

2支架处于建筑物的防雷保护区内时,钢支架应与接闪带多点连接焊接;支架处于建

筑物的防雷保护区之外时,应单独制作防雷装置;

3钢支架应根据现场条件采取抗风措施,其抗风能力应达到设计要求;

4集热器支架安装完成后,应按设计要求做防腐处理。

3.4.4太阳能集热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集热器安装倾角和方位角应符合设计要求;集热器与集热器支架应固定,不应滑脱;

2安装集热器时,应采用不透明的物体遮盖玻璃盖板或真空管,通水后方可除去遮盖

物;

3集热器联箱、尾座应固定在集热器支架上,联排集热器联箱、尾座摆放应整齐、一

致,无歪斜;

4竖置的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真空管上端口应位于联箱接头下沿与接头中心线之间

偏下的位置;横置的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真空管上端口应位于联箱接头边沿与接头中心

线之间偏接头边沿的位置;

5集热器采用硅胶连接管联接时,相邻两个联箱接头间的间距宜在3cm~4cm之间;

所有硅胶管应无扭曲,喉箍应紧固;集热器采用其它连接方式时,集热器之间的连接应按

厂家规定的方式连接,连接应密封可靠、无泄漏;

6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的真空管,现场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真空管安装前,系统管道应安装完毕,具备通水条件;

2)真空管安装前,应将真空管联箱内的异物清除干净;

3)真空管安装时,应蘸水润滑,旋转插入联箱;

4)真空管安装完后,硅胶密封圈应无扭曲变形;

5)真空管安装完后,所有真空管应整齐、一致,无歪斜,并使防尘圈贴紧真空管联

箱外表面。

7现场安装真空管的玻璃-金属热管、全玻璃真空管热管集热器,真空管安装应符合下

列规定:

1)热管真空管安装前,系统管道应安装完毕,具备通水条件;

2)热管真空管安装前,应将联箱内的异物清除干净;

3)热管真空管安装时,应在热管冷凝端上涂导热硅脂;

4)热管安装后,热管冷凝端插入真空管联箱传热孔的位置应正确,接触应紧密;

5)热管真空管安装完后,所有热管真空管应整齐、一致,无歪斜,防尘圈应贴紧联

5

箱外表面。

8平板集热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平板集热器每片集热器应有四个连接口,两片集热器之间用波纹管或铜管接头连

接,多余的出口用丝帽封堵;

2)平板集热器应留有不小于1%的坡度,并在最低处便于排水的地方安装排空阀门。

3.4.5水箱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箱支架摆放位置应正确;支架与基座的连接应牢固;水箱支架焊接完毕,应按设

计要求做防腐处理;防腐处理程序应与集热器支架要求相同;

2水箱摆放位置应正确;水箱与水箱支架应连接牢固;

3水箱开孔数量、尺寸和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箱应设进水管、出水管、溢流管、泄水管和通气管;

2)进、出水管的布置不得产生水流短路;必要时,应设置导流装置;

3)溢流管的管径,宜比进水管管径大一级;

4)通气管的管径不应小于DN25,通气管口应采取防护措施。

4水箱拼装完毕,应进行检漏试验和冲洗;检漏试验和冲洗应符合本规程第3.4.13条

的规定;

5成品水箱运输和吊装应安全;

6开式水箱应进行灌水试验,承压水箱(罐)应做水压试验。

3.4.6管路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明装管路成排安装时,直线部分应互相平行;

2明装管路成排安装时,曲线部分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管道水平或垂直并行时,直线部分保持等距;

2)当管道水平上、下并行时,弯管部分的曲率半径应一致。

3冷、热水管路同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上、下平行安装时,热水管应在冷水管上方;

2)垂直平行安装时,热水管应在冷水管左侧。

4系统水平管路应留有利于排气的坡度;未注明坡度值或方向的,系统管道应顺水抬

头安装,坡度不小于3‰;开式系统太阳能的热水管应低头敷设,坡度不小于3‰;系统管

路局部高点应设排气装置;采用排气管时,排气管顶端应加向下弯头和引导管;系统管路

最低点应设泄水阀;

5水箱溢流管和排污管应加装引导管引至建筑排污口,不得直接与建筑排污口相连通;

6

6管径小于等于DN100的镀锌管,宜采用螺纹连接;套丝扣时,被破坏的镀锌层表面

和外露螺纹部分应做防腐处理;管径大于DN100的镀锌管,宜采用法兰连接;镀锌钢管与

法兰的焊接处,应防腐处理;

7塑料管和复合管可采用橡胶圈接口、粘接接口、热熔连接、专用管件连接及法兰连

接等形式;塑料管、复合管与金属管件、阀门等的连接应使用专用管件连接;

8铜管连接可采用专用接头或焊接;当管径小于22mm时,宜采用承插或套管焊接,

承口应迎介质流向安装;当管径大于等于22mm时,宜采用对口焊接;

9不锈钢管可采用卡套式、卡压式和焊接式等连接方式;不同连接方式的薄壁不锈钢

管道接口应采用与之相匹配的不锈钢管件;

10管道的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埋地铺设的管路不应有接头;

2)不应设置在套管内;

3)法兰连接时衬垫不得凸入管内,外边缘宜接近螺栓孔;不得安放双垫或偏垫;连

接法兰的螺栓,直径和长度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拧紧后,突出螺母的长度不应大于螺杆

直径的1/2;

4)采用橡胶圈接口的管道,可沿曲线敷设,每个接口的最大偏转角不得大于2°;

5)采用熔接连接的管道,结合面应形成一个均匀的熔接圈,不得出现局部熔瘤或熔

接圈凸凹不匀现象;

6)采用卡箍(套)式连接的管道,两管口端应平整无间隙,沟槽应均匀,卡紧后管道应

平直,卡箍(套)安装方向应一致。

11钢管弯制时,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冷弯时,不应小于管道外径的4倍;

2)热弯时,不应小于管道外径的3.5倍;

3)焊接弯头,不应小于管道外径的1.5倍;

4)冲压弯头,不应小于管道外径,且所使用的冲压弯头外径应与管道外径相同。

12管道穿过墙壁和楼板,应设置金属套管,套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所穿构筑物的厚度、管径尺寸和管道保温厚度确定套管规格和长度,下料后

套管内刷防锈漆一道,在适当部位焊好支撑穿楼板套管的架体;

2)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

3)安装在卫生间和厨房内的套管,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面

相平;

7

4)安装在墙壁内的套管,两端应与饰面相平。

13套管与管道之间的缝隙应符合下列规定:

1)穿过楼板的套管与管道之间的缝隙,应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端面应

光滑;

2)穿墙套管与管道之间的缝隙,宜用阻燃密实材料填实,端面应光滑。

3.4.7管道固定支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道支架、吊架和托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固定在建筑上的管道支架、吊架和托架,不得影响建筑物结构的安全;

2)管道支架、吊架和托架,位置应正确,埋设应平整牢固;

3)固定支架与管道接触应紧密;

4)滑动的滑托与滑槽两侧应留有3mm~5mm的间隙,支架应灵活,纵向移动量应符

合设计要求;

5)无热伸缩长管道的吊架和吊杆应垂直安装;有热伸缩长管道的吊架和吊杆应向热

膨胀的反方向偏移;

6)太阳能集热系统管路和热水管路的金属支架,应在管道和支架间加衬非金属垫或

套管;

7)管路支托架焊接完毕后,应做防腐处理。

2钢管水平安装的支架和吊架间距不应大于表3.4.7-1的规定;

表3.4.7-1钢管水平安装的支架和吊架最大间距

管路公称直径(mm)1520253240507080100

保温管22.52.52.533444.5

钢管管道支架最大间距(m)

不保温管2.533.544.55666.5

3塑料管及复合管道垂直或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不应大于表3.4.7-2的规定:

表3.4.7-2塑料管及复合管道垂直或水平安装的支架最大间距

管径(mm)12141618202540506375

立管0.50.60.70.80.91.01.31.61.82.0

塑料管及复合管最大间距0.40.40.50.50.60.70.91.01.11.2

水水

(m)

平热

0.20.20.250.30.30.350.50.60.70.8

4铜管道垂直或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不应大于表3.4.7-3的规定:

8

表3.4.7-3铜管道垂直或水平安装的支架最大间距

公称直径(mm)1520253240506580100125

垂直管1.82.42.43.03.03.03.53.53.53.5

铜管管道最大间距(m)

水平管1.21.81.82.42.42.43.03.03.03.0

5金属管道立管的管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卡的间距不应超过2.5m;

2)2个以上管卡应匀称安装;

3)同一位置的管卡应安装在同一高度上。

3.4.8阀门等管路附件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1阀门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1)阀门安装前,型号与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核对,阀杆和阀盘应灵活,无卡

阻和歪斜现象,阀门应关闭严密;

2)安装前,应先对阀门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不合格的不得进行安装;

3)每列或每排集热器的总进出管口,均应加装闸板阀门;

4)阀门应装在易操作的地方,阀门安装时应加活接;

5)水平管道上的阀门,阀杆宜垂直或向左右偏45°,也可水平安装,不宜向下;垂直

管道上阀门阀杆应顺着操作巡回线方向安装;

6)截止阀安装时,阀门的安装方向应正确,不得装反;

7)快速打开的阀门,应采用球阀或蝶阀。

2闭式集热系统的循环管道上应设膨胀罐和压力安全阀;膨胀罐、压力安全阀与管道

之间不应设置单向阀和其它可关闭阀门;过压及过热保护的阀门泄压口,安装方向应正确,

并应设置符合设计要求、保证泄流安全性的引流硬管;

3热媒管路应设置补偿器,补偿形式、规格和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有关规定进

行预拉伸;宜利用管道敷设的自然弯曲、折弯等吸收管道的温度变形;

4设备及易发生故障的配、附件两端应采用法兰或活接头连接,并留有检修维护空间;

5压力表、水表、热量表等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应便于观察并满足仪表

安装要求;

6补水软化装置和消毒装置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3.4.9水泵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泵就位前,水泵基础的强度、位置、尺寸和螺栓孔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2安装水泵前,水泵的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9

3安装时,应按照厂家要求的方式安装,安装方向应正确;

4水泵采用法兰连接时,相互连接的法兰端面应平行;采用螺纹连接时,螺纹管接头

轴线应对中;

5对水泵做隔振处理时,应在水泵进出连接管路上加装软接头,水泵就位时应根据设

计及不同的水泵类型设置减振垫(器);当采用成品弹簧减振器时,弹簧减振器设于基础上,

水泵基座直接就位于弹簧减振器上;立式水泵应采用橡胶减振垫或橡胶减振器;

6水泵进水端,应安装阻力小的闸阀或蝶阀;水泵出水端,应安装调压作用明显的调

节阀;

7水泵周围应留有足够的维修空间;

8水泵运转前应灌满水,水泵不得干转;自吸水泵运转前,应排除泵腔内的空气;

9清洗和检查泵时,试车前,泵体内应无杂物;盘动转子应灵活无阻滞现象,无异常

响声;

10水泵接线应按本规程第3.4.12条执行;

11安装在室外的水泵,应有防雨保护措施;结冰地区应采取防冻保护措施。

3.4.10安装电磁(动)阀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1电磁(动)阀的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2电磁(动)阀应水平安装在管路便于维修的位置,阀前加装闸阀和细网过滤器,阀

后加装调压作用明显的调节阀;

3电磁(动)阀安装方向应正确;

4电磁(动)阀周围应留有维修操作空间;

5电磁(动)阀接线应按本规程第3.4.12条执行。

3.4.11辅助加热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热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热管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2)在水箱内安装电热管时,可按表3.4.11的要求进行:

表3.4.11水箱内安装电热管要求

项次安装要求

电热管在水箱内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电热管应低于热水出水口,当电热管位置高

1

于水箱热水出水口时,应有其他防干烧措施。

2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条件下,应尽可能降低电热管在水箱内的高度。

3电热管与水箱壁之间应加耐高温密封垫,固定螺母应拧紧,达到固定紧密,不渗漏。

10

2电热管接线端外部应根据现场做防护罩;防护罩应具有防水、防雨、防触电功能,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护罩内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

2)防护罩内不得有其他设备;

3)防护罩内应有合适的操作空间;

4)防护罩内应采用合理的打开方式,防止手指触及带电部分,操作安全,维修方便;

5)防护罩四周应防雨,上部应有合适的倾斜角,达到排水顺畅,不宜积水;

6)碳钢钢板制作的防护罩,里外应做防腐处理。

3锅炉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燃油锅炉、燃气锅炉和电锅炉作为辅助热源时,应由专业人员按照有关标准

安装;

2)安装常压锅炉时,应使其与大气保持相通,通气管的管径不得小于DN40,不得在

通气管上加装阀门;

3)安装压力锅炉时,应安装经过校验的安全阀,安全阀的泄除压力应与锅炉的最高

承受压力相符。

4蒸汽加热管路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蒸汽管路最低点应加装合适的疏水阀;

2)蒸汽管路应采用岩棉等耐高温的保温材料,保温厚度应大于等于50mm。

5换热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换热器换热的系统,换热器安装应符合厂家的规定;冷、热侧管路,应加装

防止杂物堵塞的过滤器;

2)采用盘管换热器时,应确保盘管内通畅不堵塞,盘管密封严密,不渗漏;采用合

适的排气方式,不应造成气堵。

6采用热泵作为辅助热源的,应按照热泵的有关国家标准进行安装。

3.4.12电气及控制系统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缆线路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标准》

GB50168的规定;

2电气设施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

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的规定;安装电气设施的设备间应具备防潮和防高温蒸汽的相应

措施;

11

3电气设备和与电气设备相连接的金属部件应做等电位连接;电气接地装置的施工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的规定;

4安装温度传感器的不锈钢套管应无沙眼;

5传感器应按设计要求的位置安装;设计中未明确的,应安装在可准确反映所需温度

和便于维修的位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路防冻温度传感器安装位置要求应符合表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