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8978.11-2004 使用视觉显示终端(VDTs)办公的人类工效学要求 第11部分:可用性指南

GB/T 18978.11-2004 Ergonomic requirements for office work with visual display terminals(VDTs)—Part 11:Guidance on usability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GB/T 18978.11-2023 | 页数:2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8978.11-2004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4-05-10
实施日期
2004-12-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联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海事大学、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空军第四研究所
起草人:
陈元桥、杨万丽、刘正捷、陈柏鸿、戴国忠、傅小兰、郭小朝
出版信息:
页数:23页 | 字数:4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_13.180一一

25‘翰E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978.11-2004/ISO9241一11:1998

使用视觉显示终端V(DTs)办公的人类

工效学要求第11部分:可用性指南

Ergonomicrequirementsforofficeworkwithvisualdisplay

terminals(VDTs)-Part11:Guidanceonusability

(IS09241一11:1998,IDT)

2004-05-10发布2004-12-01实施

GB/T18978.11-2004/ISO9241一11:1998

.由J妇月.JV

NO青

GB/T18978《使用视觉显示终端(VDTs)办公的人类工效学要求》涵盖了使用视觉显示终端所涉及

的硬件和软件的人类工效学要求,拟分为下列17个部分:

—第1部分:概述;

—第2部分:任务要求指南;

—第3部分:视觉显示要求;

—第4部分:键盘要求;

—第5部分:工作台布局和姿势要求;

—第6部分:工作环境指南;

—第7部分:带反射的显示要求;

—第8部分:显示的颜色要求;

—第9部分:非键盘输入设备要求;

—第10部分:对话原则;

—第11部分:可用性指南;

—第12部分:信息显示;

—第13部分:用户指南;

—第14部分:菜单对话;

—第15部分:命令对话;

—第16部分:直接操作对话;

—第17部分:填表对话。

本部分是GB/T18978的第11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SO9241-11;1998《使用视觉显示终端(VDTs)办公的人类工效学要求第11部

分:可用性指南》(英文版)。

本部分根据ISO9241-11;1998翻译起草。

本部分的参考文献对应ISO9241-11;1998的附录Ea

本部分的附录A至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联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海事大学、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

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空军第四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元桥、杨万丽、刘正捷、陈柏鸿、戴国忠、傅小兰、郭小朝。

GB/T18978.11-2004八S09241一11:1998

引言

设计和评估VDT视(觉显示终端)可用性的目标在于,使用户能够实现目标和满足在特定使用背景

下的需求。GB/T18978的本部分阐述了按用户绩效和满意度方面测量可用性的好处。可用性可通过

以下方面来进行测量:

—预期使用目标的实现程度;

—实现预期目标所耗费的资源;

—用户认为产品使用的可接受程度。

本部分强调:VDT可用性取决于使用背景;所达到的可用性水平取决于产品使用时所处的具体环

境。使用背景由用户、任务、设备硬(件、软件和原材料)以及物理和社会环境所有这些影响工作系统中

产品可用性的因素所构成。用户绩效和满意度的测量可用来评价整个工作系统,而当某个产品受到关

注时,这些测量提供了该产品在工作系统其余部分所提供的特定使用背景下的可用性信息。工作系统

其余部分例(如:用户培训量或照明条件的改善)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也能通过用户绩效和满意度来进

行测量。

术语“可用性”有时也狭义地指产品易用方面的属性参(见附录D>oGB/T-18978的其他部分提出

了与可促进VDT可用性的硬件、软件和环境的属性有关的要求和建议,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人类工效学

原则。

GB/T18978.11-2004/ISO9241一11:1998

使用视觉显示终端(VDTs)办公的人类

工效学要求第11部分:可用性指南

1范围

GB/T18978的本部分对可用性进行了定义,并阐述了在根据用户绩效和满意度的测量来定义或

评估VDT(视觉显示终端)可用性时如何识别所必须考虑的信息。它给出了如何明确描述产品(硬件、

软件或服务)使用背景和有关的可用性测量的指南。本指南仅给出一般原则和技术,而不给出使用具体

方法的要求。

本部分给出的指南可用于采购、设计、开发、评估和可用性信息的沟通。本部分包含了关于如何定

义和评估产品可用性的指南。它既适用于拟普遍应用的产品,也适用于某个特定组织内已获得或正在

开发的产品。

本部分也阐述了对用户绩效和满意度的测量如何用于测量工作系统的任意部分对于正在使用中的

整个工作系统的影响。

本指南包含了可用性的测量程序,但并不详述所采取的所有行动细节。详细的、基于用户的测量方

法的规范超出了本部分的范围,但是,进一步的信息可参见附录B和参考文献。

本部分适用于使用VDT的办公室工作。它也适用于用户为实现其目标而与产品进行交互的其他

情况。GB/T18978第12部分至17部分提供的建议仅适用于特定的使用背景。GB/T18978的本部

分的指南可与GB/T18978第12至17部分联合使用,以帮助识别各项建议的适用性。

本部分专述可用性,并不全面涵盖GB/T16251所涉及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的所有目标。但是,可用

性设计将肯定有助于人类工效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减少使用中可能产生的对人的健康、安全和绩效的不

利影响。

本部分不涵盖系统开发过程。以人为中心的交互系统设计过程在GB/T18976-2003中予以

阐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8978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T16251-1996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eqvISO6385:1981)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18978的本部分内容。

3.1

可用性usability

以有效性、效率和满意度为指标,产品在特定使用背景下为了特定的目标可为特定用户使用的

程度。

注:有关实现可用性的其他方法和途径参见附录D,

GB/T18978.11-2004/ISO9241一11:1998

3.2

有效性effectiveness

用户实现特定目标的准确性和完备性。

3.3

效率efficiency

与用户实现目标的准确性和完备性相应的资源消耗。

3.4

满意度satisfaction

无不适感并对产品使用持肯定态度。

3.5

使用背景contextofuse

用户、任务、设备硬(件、软件和原材料)以及使用某产品的物理和社会环境。

3.6

2作系统worksystem

为了实现特定目标,由用户、设备、任务以及物理和社会环境所组成的系统。

注:使用背景由那些定义或测量可用性时被视为已知的工作系统的部分所组成。

3.7

用户user

与产品交互的个体。

3.8

目标goal

期望的结果。

3.9

任务task

实现目标所必需的活动。

注1:这些活动可能是体力的或认知的。

注2:工作职责可决定目标和任务。

3.10

产品product

拟定义或评估其可用性的设备硬(件、软件和原材料)部分。

3.11

测fmeasure名(词)

通过测量方法得到的值以及获得该值的过程。

4基本原理和益处

由于可用性涉及产品用户有效、高效和满意工作的程度,因此,它是产品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通过整合特定使用背景下有益于用户的已知特征和属性,产品可用性可得以改善。为了确定所达

到的可用性水平,必须测量用户使用产品进行工作的绩效和满意度。鉴于用户、目标、任务特性和其他

使用背景要素之间交互的复杂性,可用性测量法尤为重要。对于某产品来说,当在不同背景下使用时,

其可用性水平可能会出现显著不同。

作为产品设计和开发的组成部分,可用性规划涉及对可用性要求的系统化的识别,包括可用性测量

和可证实的使用背景描述。它提供了可作为证实设计结果的依据的设计目标。

GB/T18978的本部分所用方法的益处包括:

GB/T18978.11-2004/ISO9241一11:1998

—当定义、设计或评估产品的可用性时,该框架可用于识别可用性诸方面和所要考虑的使用背景

各组成部分;

—用户的绩效(有效性和效率)和满意度可用于测量产品在特定背景下的可用程度;

—对于在相同背景下使用的具有不同技术特性的产品来说,用户绩效和满意度的测量可提供一

个相对可用性的比较依据;

—所策划的产品可用性可被定义、形成文件和证实(例如:可作为质量计划的组成部分)。

5产品可用性的定义和测f

5.1定义可用性的框架

5.1.1目的

该框架描述可用性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5.1.2可用性组成部分

为了定义或测量可用性,有必要识别目标,并将有效性、效率和满意度以及使用背景各组成部分分

解为具备可测量和可证实的属性的子部分。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见图1,

可用性:以有效性、效率和浦愈度为指标实现目标的程度

期’的‘’,:::1

使用。自

图1可用性框架

5.1.3所需信息

在定义或测量可用性时,需要以下信息:

—对预期目标的描述;

—对使用背景组成部分(包括用户、任务、设备和环境)的描述。它可以是对现有背景的描述,或

者是对预期背景的详述。背景的有关方面及其所述详细水平将取决于所针对问题的范围。背

景描述需足够详细,以便那些对可用性有重要影响的背景方面能够得以重现;

—在预期背景下,有效性、效率和满意度的目标值或实际值。

5.2目标描述

对产品的使用目标宜予以描述。目标可分解为子目标,而子目标定义了总目标的各组成部分以及

满足该总目标的准则,例如:使用电话销售的职员可能有“维护消费者订单”的目标,该目标可分解为如

下子目标:

—“准确记录所有消费者订货的订单”;

—“对消费者的订货订单问询提供快速答复信息”。

所设定的总目标的水平取决于所考虑的提供使用背景的工作系统范围。在上例中,所考虑的工作

GB/T18978.11-2004/ISO9241一11:1998

系统由接受电话订单的职员所组成。

5.3使用背景

5.3.1用户描述

用户的相关特性需予以描述,它可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教育、培训、生理特性以及运动和感觉能

力。有必要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如(拥有不同经验水平的用户或担当不同角色的用户)的特性予以界定。

5.3.2任务描述

任务是为实现目标所开展的活动。可影响可用性的任务特性宜予以描述,例如任务的频繁程度和

持续时间。

如果拟将背景描述作为设计或评估与产品交互细节的依据,那么就需要对活动和过程予以详细描

述。这可能包括对人与技术资源之间的活动和步骤进行分配的描述。任务不宜完全根据产品或系统所

提供的功能或特点进行描述。对执行任务中所涉及的活动和步骤的任何描述均宜与所要实现的目标

有关。

为了评估可用性,可有代表性地选取一组关键任务表示总体任务的重要方面。

注:可通过任务分析识别用户的任务和子任务更(进一步的信息参见参考文献)。

5.3.3设备描述

设备的相关特性需予以描述。与VDT相关联的硬件、软件和原材料的描述可按照一组产品或(系

统组成部分)来加以描述,其中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可能是可用性规范或评估的关注点,或者按照硬件、软

件和其他原材料的一套属性或绩效特性来加以描述。

5.3.4环境描述

有关物理和社会环境的特性需予以描述。需予以描述的方面包括广泛的技术环境如(局域网)、物

理环境如(工作场所、家具)、周围环境如(温度、湿度)以及社会和文化环境工(作惯例、组织结构和态度)

等方面的属性。

5.3.5示例

附录A给出了使用背景的组成部分如何按照与可用性有关的特性进行描述的示例。

5.4可用性测ti

5.4.1测,的选择

通常必须为有效性、效率和满意度中的每一项至少提供一种测量。由于可用性各组成部分的相对

重要性取决于使用背景和所描述的可用性目的,因此,不存在如何选择测量或联合测量的通用准则。

测量的选择以及每种测量的详尽水平取决于涉及测量的各方面目标。每种测量相对于目标的重要

性宜予以考虑。例如:对于不常用的用法,可能需将学习和再学习的测量视为比较重要。

如果不可能获得对有效性和效率的客观测量,那么,基于用户知觉的主观测量可给出一个有效性和

效率的指标。

5.4.2有效性

有效性测量可将用户的目标或子目标与实现这些目标的准确性和完备性联系起来。

例如:如果预期目标是以某一指定格式准确地重新制作一个两页的文档,那么,准确性可由拼写错

误数和背离指定格式的次数来定义或测量,完备性可由所转化的文档的词数除以源文档的词数来定义

或测量。

5.4.3效率

效率测量可将所实现的有效性水平与资源的消耗联系起来。有关的资源可包括:心理或生理的付

出、时

推荐标准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