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783-2021 新冠肺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
DB51/T 2783-2021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1年05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起草人:
- 程秀伟、袁珩、肖崇堃、马新雅、陈曦、杜训波、周丽君、毛素玲、胡风淼、李知睿、刘伦光、周久顺
- 出版信息:
- 页数:2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1.020
CCSC59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2783—2021
新冠肺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
TechnicalguidelineforfieldepidemiologicalinvestigationofCOVID-19
2021-05-21发布2021-06-01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T2783—2021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调查目的...........................................................................3
5调查方法及技巧.....................................................................3
6调查流程与内容.....................................................................3
7流调报告撰写.......................................................................6
8信息上报...........................................................................7
附录A(资料性)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总体流程图...........................................8
附录B(资料性)调查前准备流程图.....................................................9
附录C(资料性)感染来源判定流程图..................................................10
附录D(资料性)个案调查流调报告撰写模板............................................11
附录E(资料性)聚集性疫情流调报告撰写模板..........................................13
附录F(资料性)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调查报告撰写模板................................16
参考文献.............................................................................18
I
DB51/T2783—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程秀伟、袁珩、肖崇堃、马新雅、陈曦、杜训波、周丽君、毛素玲、胡风淼、
李知睿、刘伦光、周久顺。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本次为首次发布。
II
DB51/T2783—2021
新冠肺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以下简称流调)的目的、
方法技巧、调查流程、调查内容、流调报告撰写及信息上报。
本文件适用于新冠肺炎疫情现场流调工作和资料分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现场流行病学fieldepidemiology
主要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解决为目的,采用现代流行病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及时作出科
学的调查结论,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3.2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是引发新冠肺炎的病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
染,引起发热、乏力、干咳甚至肺炎等症状。
3.3
疑似病例suspectedcase
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1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
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同时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符
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
a)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14d内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发病前14d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
——发病前14d内曾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2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
的病例,病例之间具有流行病学关联。
b)临床表现
1
DB51/T2783—2021
——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等新冠肺炎相关临床表现;
——具有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来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
3.4
确诊病例confirmedcase
疑似病例中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
a)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b)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c)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排除接种新冠肺炎疫苗之后的血清抗体阳性;
d)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及以上升
高。
[来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
3.5
无症状感染者asymptomaticcarrier
指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无新冠肺炎
影像学特征,但呼吸道标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者。无症状感染者包括两种情形:一是呼吸道
等标本新冠病毒转阴前,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二是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
感染”状态。
[来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
3.6
密切接触者closecontact
指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d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d开始,与其有近距离
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指正确佩戴合格口罩并排除通过接触传播的可能)的人员。
[来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
3.7
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closecontactofclosecontact
简称密接的密接,指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首次接触(病例发病前2d或无症状感染
者标本采样前2d至被隔离管理前这段时间内,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第一次接触)至该
密切接触者被隔离管理前,与密切接触者有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接
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来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
3.8
聚集性疫情outbreak
指14d内在学校、居民小区、工厂、自然村、医疗机构等小范围内发现5例及以上病例或无症状
感染者。
2
DB51/T2783—2021
[来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
3.9
感染来源sourceofinfection
指感染因子经由其传给宿主的人、动物、物品或物质,而不要求感染因子能在其中长期生存或繁殖。
4调查目的
现场流调旨在明确病例的发病、就诊和临床特征;查找病例的暴露史、接触史和感染来源;发现并
管理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及密接的密接;确定可能引起传播的区域;阐明疾病传播特征,发现疫情防控的
薄弱环节。
5调查方法及技巧
5.1调查方法
5.1.1访谈
包括面对面访谈、电话、视频、医院对讲机、现场走访等方式。配合度差或特殊病例(婴幼儿、老
年人、精神病患者、病例已死亡或其他原因无法直接调查时)可通过医生、亲人、同事或其他知情人士
进行调查补充。
5.1.2大数据信息收集
向大数据中心提供病例信息和正式协查请求,同时整理相关部门的大数据信息。将调查信息与大数
据结果进行对比,如发现不实内容,联合公安部门开展核查。
5.1.3资料查阅
查阅病历,收集病例的基本情况、发病与诊疗、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与转归等资料。
5.2调查技巧
调查前,通过多种方式收集病例流行病学信息。调查时告知调查员身份和目的,获得调查对象同意
后再开始调查。为减少被调查者产生心理压力和感染风险,调查者尽量保持距离病例1m左右的侧方位
置。调查结束时对病例的行程按时间顺序重复一次,确认无遗漏和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对病例的访谈尽
可能一次完成,尤其是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6调查流程与内容
6.1疫情核实
新冠肺炎的现场流调流程详见附录A。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新冠肺炎疫情报告后,第
一时间进行信息核实。包括疫情性质(个案病例、聚集性疫情)、病例初步诊断(疑似病例、无症状感
染者、确诊病例、复阳病例)、病例来源(境外输入、国内他省输入、四川本地病例)。
6.2调查前准备
3
DB51/T2783—2021
6.2.1人员准备
由主流调和副流调共2~3人组成,主流调人员为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所有流调人员均经过现场流
行病学调查和个人防护相关技术培训,同一调查对象尽量保持同一批调查队员;调查人员要熟悉防控方
案和个案调查表的内容、身体状态良好、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6.2.2物资准备
包括车辆、个人防护和采样用品、个案调查表、录音笔(录音笔提前放进防护衣内,并在进入污染
区前打开)等,详见附录B。
6.3个案调查
6.3.1收集病例基本信息
包括病例的姓名、年龄、国籍、身份证号(护照号)、工作或学习单位、发病前三个月和发病后的
常住址、家庭成员情况、联系方式、疾病既往史、疫苗接种史等。
6.3.2发病与就诊调查
包括首发症状(与本次发病有关的任何自我感知或临床可识别的症状和体征,如呼吸道症状、消化
道症状、乏力、味嗅觉异常、眼结膜异常等)及出现的具体时间、就诊经过(就诊次数、时间、交通方
式及陪同人员、个人防护、就诊医院和科室、每次诊断结果、治疗情况(包括药店购药情况)等)、整
个病程出现的临床症状、每次临床检测时间和结果(血常规、胸部CT、核酸和血清学检测、其它呼吸
道病原学检测等)。
6.3.3感染来源调查
按照是否接触过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是否有境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是
否有其他可疑人员接触史、是否从事进口冷链物品搬运等高危工作等逻辑思维,逐层递进顺序进行询问。
根据发病时间(首次出现症状时间)初步制定时间轴,结合大数据信息,询问病例发病前(无症状感染
者为采样前)14d(但不局限于14d)每日活动史、接触人员、高风险场所暴露史等情况,从而分析感
染来源。在调查每日活动史时要注意活动时间与内容的合理性,避免遗漏轨迹点位。详见附录C。
6.3.4病例暴露场所调查
a)家庭暴露:调查病例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人数、接触及个人防护情况;家庭环境(包括房间数、
面积、通风与空调使用等情况);洗手设施情况;单元楼的电梯使用及消毒情况等。
b)单位暴露:调查病例所在工作(学习)场所的人员数量、空间分布、人员防护情况;食堂、
宿舍、卫生间等环境卫生、中央空调、新风系统使用与通风情况;洗手设施情况;电梯使用
及消毒情况。
c)交通工具暴露:调查病例乘坐的交通工具种类、座位分布、通风和空调使用及消毒情况;同
乘交通工具(同一节车厢、同一辆公交车或汽车、同一架飞机等)人员大概数量或密集程度、
健康状况和个人防护情况等。
d)公共场所暴露:病例暴露于饭店、商场、超市、公共浴池、酒店、养老院、医院、婚礼/葬礼
现场等公共场所的停留时间;人员数量或密集程度及个人防护情况;公共场所空间布局、面
积、通风、空调使用情况、电梯使用及消毒情况;洗手设施情况等。
6.3.5密切接触者调查
4
DB51/T2783—2021
调查发病前2d(无症状感染者首次检出阳性的标本采样前2d,但不局限于2d)接触人员、暴露
场所及个人防护等情况,从而追踪密切接触者和暴露场所。密切接触者调查时应重点关注:
a)密切接触者发病、标本采集和检测情况。
b)密切接触类型,如聚餐、家庭共同生活、同乘交通工具等。
c)密切接触者转归情况。
6.3.6密接的密接调查
调查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首次接触(病例发病前2d或无
推荐标准
- DB32/T 3455-2018 北美栎树嫁接育苗技术规程 2018-09-06
- DB32/T 3454-2018 一级公路收费站建设规范 2018-09-06
- DB32/T 3451-2018 栽培稻种中杂草稻检测规程 2018-09-06
- DB32/T 3636-2019 车用汽油中甲缩醛含量的测定 多维气相色谱法 2019-09-19
- DB32/T 1845-2019 水稻全生育期耐盐鉴定技术规程 2019-09-19
- DB32/T 3638-2019 “多表合一”信息采集数据传输和转换技术规范 2019-09-19
- DB32/T 3452-2018 老年教育机构服务规范 2018-09-06
- DB32/T 3450-2018 “苏牧2号”象草生产技术规程 2018-09-06
- DB32/T 3637-2019 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建设规范 2019-09-19
- DB32/T 3453-2018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规范 2018-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