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1403-2005 点对点网间短消息的服务质量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 1403-2005 Quality requirements and testing methods for point-to-point internetwork short message servic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5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等
- 起草人:
- 张大坤、盛蕾 等
- 出版信息:
- 页数:3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丫�厅���������
�点对点网间短消息的
服务质量要求和测试方法
����������������������������������������������������������
��������������������������������������������������
����������发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
��厅���������
目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服务质量要求·���������������������������������������������������������������������������������������������������������������
�����说明····································,·································,,·······················����������������
����发送成功率指标··,·······························,,,,�···············,··············,···················⋯⋯
����时延指标·················································,·····································�������������������
�服务质量指标········································································�������������������������������������
�����相关网络节点服务质量指标规定················,,,···········,,·,··������������������������������������
����短消息互通的服务质量要求·����������������������������������������������������������������������������������
�测试要求····················,··················,······································�������������������������������������
�����测试结构····························································⋯⋯,’···················������������������
�����测试方法········�·····································,·····����������������������������������������������������
����测试项目···········,··················,··················,·············。·······················�������������������
丫������������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我国固定网和移动网短消息业务的相关通信行业标准以及各运营商开展短消息业务的
实际情况制定的。本标准规定了运营商网间点对点短消息互通服务质量的指标要求和对这些指标的测试
方法。
��本标准是点对点短消息网间互通的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名称预计如下�
��点对点短消息网间互通总体技术要求第�部分�固定网与移动网之间互通�
��点对点短消息网间互通总体技术要求第�部分�固定网与固定网之间互通�
��点对点网间短消息业务和协议的测试方法第�部分固定网和移动网间点对点短消息互通的测试方�法�
��点对点网间短消息业务和协议的测试方法第�部分固定网和固定网间点对点短消息互通的测试方法�
��点对点短消息网间互通协议要求�
��点对点短消息网间互通设备技术要求�
��点对点短消息网间互通设备测试方法�
��点对点网间短消息的服务质量要求和测试方法。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
������������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铁通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大坤盛蕾龚双瑾王彦孙立志刘健民李振营
�����������祝龙双王桂芝徐穗
��厅���������
点对点网间短消息的服务质量要求和测试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运营商网间点对点短消息互通服务质量的指标要求和对这些指标的测试方法,包括以
下方面�固定网和移动网之间,固定网和固定网之间及移动网和移动网之间。其中固定网侧包括固定终
端接人和固定无线接人两种情况。
��对于固定无线接人这种情况,本标准目前适用于���无线市话,其他无线接人可以参照本标准执行。
��本标准适用于运营商网间点对点短消息互通服务质量的检查和测试。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点对点短消息网间互通协议要求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发端网蜘收端网络�以短消息从用户�发送到用户�为例,用户�所属的运营商网络称之为发端
网络,用户�所属的网络称之为运营商收端网络。
��发端用户�收端用户�以短消息从用户�发送到用户�为例,用户�称之为发端用户,用户�称之
为收端用户。
�服务质�要求
���说明
���点对点短消息的服务质量指标,按内容可以分为发送成功率指标和时延指标�按影响因素可以分
���成测试指标和网络统计指标�按考察对象可以分成分段指标和全程指标。
���影响点对点短消息服务质量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网络因素和用户因素。其中,网络因素包括运
���营商网络质量好坏、网络负载大小等等�用户因素主要是指发端用户和收端用户是否在正常服
���务状态下,包括主被叫用户是否在服务区,被叫用户是否具有短消息接收功能等等。一般说,
���网络质量越好,网络负载越小,用户在正常的服务状态下点对点短消息的服务质量就越好�反
���之,点对点短消息的服务质量就越差。为了分别考察网络因素对服务质量的影响、网络因素和
���用户因素对服务质量的总体影响,本标准从测试指标和网络统计指标两个角度来考察点对点短
���消息的服务质量。
���测试指标和网络统计指标的对比见表��
���在点对点短消息的服务质量中,按考察对象可以分为两类�分段指标和全程指标。分段指标是指
���对每个运营商网络的指标�全程指标是指经过对多个分段指标的运算得到的指标,即是对多个
���运营商网络的总指标。
�������������
表�侧试指标和网络统计指标的对比
��������测试指标�������网络统计指标
考核方法根据测试时发送和接收终端发送和接收的条根据运营商的日常运营数据,经网络设备统钊污十
数和时间来计算算得到
测试时,对用户因素要求发端用户和收端用户在正常服务状态不要求发端用户和收端用户在正常服务状态下。
有何要求下,即发端用户和收端用户都在服务区内,因为网络统讨指标是根据运营商的日常运营数据
终端设备配置正确,发端用户和收端用户都得到,用户是否在正常的服务状态下无法确知也
开机并且都开通了短消息业务,收端用户终无法控制
端空闲且内存足够
考核区间��考察的是从发端用户发送短消息开始,到��考察的是从发端网络收到发端用户的短消息开
发端网络收到该短消息的状态报告结束的这始,到发端网络收到该短消息的状态报告结束的
段区间。这段区间。
��在这段区间中,包括发端用户发送短消息,��在这段区间中,包括了发端网络收到发端用户
发端网络、�第三方网络�和收端网络对短的短消息,发端网络、�第三方网络�和收端网
消息转发,收端用户收到短消息并返回应答,络对短消息转发,收端用户收到短消息并返回应
再经过收端网络�和第三方网络�对短消息答,再经过收端网络和�第三方网络�对短消息
状态报告的转发,一直到发端网络收到短消状态报告的转发,一直到发端网络收到短消息状
息状态报告的这些过程。态报告这些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发端用户能否收到发端网��和测试指标相比,网络统计指标未考察从发端
络转发的状态报告,与终端的能力和设置相用户到发端网络的短消息提交这段过程
关。因此,在本定义中,不包括发端网络向
发端用户返回状态报告这一过程
参考章节����节和����节����节和����节
���两项指标均在平时忙时下定义。平时忙时指单位时间�一般指���内网络接收到短消息数量达到
���最大值的时段�不包括节日�,具体时间根据测试地点的日常统计结果确定。
���在检查本标准规定的所有指标时,应该保证发端网络、收端网络和第三方网络在短消息信令上
���兼容。
���当某个运营商网络内部有多级互联网关时,以下图示中的互联网关,是指和其他运营商网络直接
���相连的那个网关。
���当短消息发送过程中包括第三方网络时,本标准均假设最多包括两个第三方网络。
���在本标准中,互联网关发送的短消息都是指发往其他运营商网的,不包括去本网的。
���发送成功率指标
����测试指标
������分段指标
��分段指标主要包括以下指标。
��������发端网络短消息发送成功率
��该指标主要用于考察发端网络将发端用户提交的短消息之中的多大比例转发出本网络,考察发端网
络对短消息的转发能力。
��计算公式�
��厅���������
发端网络短消息发送成功率�发端网络转发短消息条数
发端用户提交短消息的条数
��其中,“发端网络转发短消息条数”是指发端互联网关发送的�������短消息数�同一条短消息的
若干次重发�������消息以一条�������消息计算��发端用户确认发送�比如按下发送键�即认为提
交一条。
��测试点如图�所示�以终端�向终端�发送短消息为例,下同��
侧试点�
侧试点�
图�发端网络短消息发送成功率测试今考图
��当包括两个第三方网络时,测试点如图�所示�在以下的测试参考图中,均以包括一个第三方网络
为例,对包含两个第三方网络的情况不再描述��
侧试点�翻试点
图�发端网络短消息发送成功率测试参考圈‘包括两个第三方网络�
��其中,测试点��终端��统计“发端用户提交短消息的条数”,测试点��发端互联网关�统计“发
端网络转发短消息条数”。
��������网络间短消息转发成功率
��该指标主要用于考察在短消息发送过程中的相邻网络之间,有多少短消息能够成功地从前一网络转
发到下一网络,即考察不同运营商的网络间的短消息转发能力。
��计算公式�
某一网络�发端网络或者第三方网络城功转发短消息的条数
网络间短消息转发成功率二
该网络转发短消息的条数
��其中,“某一网络�发端网络或者第三方网络�成功转发短消息的条数”是指该网络互联网关发送短
消息后,收到的短消息成功的������������即字段�������的条数�若对应一条短消息收到多个
�������������
������������即字段��������,则按一条计算��‘�该网络转发短消息的条数”是指该网络互联网关发
送的�������消息数�同一条短消息的若干次重发�������消息以一条�������消息计算��
��以发端网络和第三方网络之间为例,测试点如图�所示。
侧试点
�图�网络间短消息提交成功率测试参考图
��其中,测试点�发端互联网关�测试“发端网络向第三方网络成功转发短消息的条数”和“发端网
络向第三方网络转发短消息的条数”。
��������收端网络短消息转发成功率
��该指标用于考察收端网络能将接收到的短消息的多大比例成功地下发给收端用户,考察收端网络对
短消息的转发能力。
��计算公式�
收端用户接收到短消息的鱼夔
收端网络短消息转发成功率二
收端网络接收到短消息的条数
��其中,“收端用户接收到短消息的条数”以收端用户终端的统计结果为准,“收端网络接收到短消息
的条数”以收端网络互联网关的统计结果为准。
��测试点如图�所示。
侧试点�侧试点
图�收端网络短消息转发成功率测试参考圈
其中,测试点��收端网络互联网关�统计“收端网络接收到短消息的条数”,测试点��终端��
统计“收端用户接收到短消息的条数”。
�����收端网络状态报告转发成功率
该指标考察的是从收端用户收到短消息开始,到收端网络将成功的状态报告转发给前一网络这段区
丫�厅���������
间的指标,即主要考察收端网络对状态报告的转发能力。
��计算公式�
收端网络发送
收端网络状态报告转发成功率�的成功的状态报告的条数
���收端用户接收短消息条数
��其中,“收端网络发送的成功的状态报告”是指收端网络互联网关向前一网络返回的�������消息中
状态报告的����字段为“��������,的情况。
��测试点如图�所示。
������������������������侧试点
圈�收端网络状态报告转发成功率侧试参考圈
��其中,测试点��收端网络互联网关�统计“收端网络发送的成功的状态报告的条数”,测试点��终
端��统计“收端用户接收到短消息的条数,’�
��������第三方网络短消息转发成功率
��该指标用于考察第三方网络能将接收到的短消息的多大比例转发出本网络,考察的是第三方网络对
短消息的转发能力。
��计算公式�
第三方网络短消息转发成功率�第三方网络发送短消息条数
第三方网络接收到短消息的条数
��其中,“第三方网络发送短消息条数”是指第三方网络互联网关发送的�������短消息数�同一条短
消息的若干次重发�������消息以一条�������消息计算��
图�第三方网络短消息转发成功率洲试�考圈
其中,测试点��第三方网络互联网关�统计“第三方网络向运营商�网络发送的�������短消息
��厅���������
数”和“第三方网络从运营商�网络接收的�������短消息数”。当第三方网络有多个互联网关时,与发
端网络互联网关相连的第三方网络互联网关统计“第三方网络接收短消息条数”,与收端网络互联网关相
连的第三方网络互联网关统计“第三方网络发送短消息条数”。
���������第三方网络状态报告转发成功率
��该指标主要用于考察第三方网络在转发短消息状态报告的过程中,能将接收到的状态报告的多大比
例转发出本网络,考察的是第三方网络对状态报告的转发能力。
��计算公式�
第三方网络发送状态报告条数
第三方网络状态报告转发成功率�
第三方网络接收状态报告条数
��其中,“第三方网络发送状态报告条数”是指第三方网络互联网关发送的�������消息中的状态报告
数�同一条状态报告的若干次重发�������消息以一条�������消息计算��“第三方网络接收状态报告条
数”是指第三方网络互联网关接收到的状态报告条数。
��测试点如图�所示。
图�第三方网络状态报告转发成功率测试参考圈
��图中,测试点��第三方互联网关�统计·“第三方网络互联网关向运营商�网络互联网关发送的
�������消息中的状态报告条数”和“第三方网络互联网关从运营商�网络互联网关接收到的状态报告
条数”。当第三方网络有多个互联网关时,和发端网络互联网关相连的第三方网络互联网关统计‘第三
方网络发送状态报告条数”,和收端网络互联网关相连的第三方网络互联网关统计“第三方网络接收状
态报告条数”。
���������网络间状态报告转发成功率
��该指标主要用于考察在状态报告转发过程中的相邻网络之间,有多少状态报告能够成功的从上一网
络转发到下一网络,即考察的是不同运营商的网络间的状态报告转发能力。
��计算公式�
网络间状态报告转发成功率�某一网络�收端网络或者第三方网络�成功转发状态报告的条数
该网络转发状态报告的条数
��其中,“某一网络�收端网络或者第三方网络�成功转发状态报告的条数”是指该网络互联网关收到
状态报告的成功的�����������即字段������的条数,若对应一条状态报告收到多个�����������
�即字段���������,则按一条计算。“该网络转发状态报告的条数”是指该网络互联网关发送的�������
状态报告数�同一条状态报告的若干次重发�������消息以一条�������消息计算无
��厅���������
以发端网络和第三方网络之间为例,测试点如图�所示。
圈�网络间状态报告提交成功率测试参考圈《网络统计指标�
��其中,测试点��第三方网络互联网关�测试“某一网络�第三方网络成功转发状态报告的条数”
和“该网络转发状态报告的条数”。
������全程指标
��全程指标主要包括短“短消息发送成功率”指标。
�������短消息发送成功率
��该指标考察的是发端用户提交短消息开始,经发端网络、�第三方网络�和收端网络对短消息转发,到
收端用户收到该短消息这段区间的指标。该指标考察发端网络、�第三方网络�和收端网络能将发端用户提
交短消息的多大比例转发给收端用户,主要考察发端网络、�第三方网络�和收端网络对短消息的转发能力。
��计算公式�
收端用户接收短消息的条数
短消息发送成功率�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G/T 5466-2018 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 2018-10-22
- HG/T 5464-2018 硫化剂 1,1’-二硫代双己内酰胺(CLD) 2018-10-22
- HG/T 5463-2018 硫化促进剂 3-甲基四氢噻唑-2-硫酮(MTT) 2018-10-22
- HG/T 5467-2018 抗氧剂 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醇酯和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复配物(1076/168) 2018-10-22
- HG/T 2423-2018 工业对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OTP) 2018-10-22
- HG/T 5468-2018 抗氧剂 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和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复配物(1010/168) 2018-10-22
- HG/T 5462-2018 脲基硅烷偶联剂 2018-10-22
- HG/T 4231-2018 4-氨基二苯胺 2018-10-22
- HG/T 5461-2018 硅酸乙酯偶联剂 2018-10-22
- GY/T 319-2018 电视节目制作网络系统磁盘阵列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2018-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