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2151.19-2024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19部分:热处理企业

GB/T 32151.19-2024 Requirements of th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Part 19:Heat treatment enterprise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2151.19-2024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9-29
实施日期
2025-04-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75)、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48)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热处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边界、核算步骤与核算方法、数据质量管理、报告内容和格式。
本文件适用于热处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广东世创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苏丰东热技术有限公司、中航长城计量测试(天津)有限公司、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金色工业炉股份有限公司、中特泰来模具技术有限公司、赫菲斯热处理系统江苏有限公司、浙江巨跃齿轮有限公司、浙江尚鼎工业炉有限公司、上海欧萨评价咨询股份有限公司、通裕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思科工业介质有限公司、郑州飞虹热处理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山东一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机寰宇认证检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前海中碳综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丰东热处理及表面改性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常州新区河海热处理工程有限公司、西安福莱特热处理有限公司、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起草人:
董小虹、徐跃明、李俏、常玉敏、王广生、韩伯群、吕国义、李波、牛万斌、陈卫东、卢伟炜、朱锦华、史天振、叶玉芳、王小兵、杨后雷、孟祥冰、林在滨、赵加波、孙海鹏、王祺、史有森、殷和平、杨祯、文超
出版信息:
页数:28页 | 字数:41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25.200

CCSJ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2151.19—2024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19部分:热处理企业

Requirementsofthegreenhousegasemissionsaccountingandreporting—

Part19:Heattreatmententerprise

2024⁃09⁃29发布2025⁃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GB/T32151.19—2024

目次

前言··························································································································Ⅲ

引言··························································································································Ⅳ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核算边界·················································································································3

5核算步骤与核算方法··································································································5

6数据质量管理···········································································································9

7报告内容和格式········································································································9

附录A(资料性)报告格式模板·····················································································10

附录B(资料性)相关参数推荐值··················································································15

参考文献····················································································································18

GB/T32151.19—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是GB/T32151《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的第19部分。GB/T32151已经发布了

以下部分:

——第1部分:发电企业;

——第2部分:电网企业;

——第3部分:镁冶炼企业;

——第4部分:铝冶炼企业;

——第5部分:钢铁生产企业;

——第6部分:民用航空企业;

——第7部分:平板玻璃生产企业;

——第8部分:水泥生产企业;

——第9部分:陶瓷生产企业;

——第10部分:化工生产企业;

——第11部分:煤炭生产企业;

——第12部分:纺织服装企业;

——第13部分:独立焦化企业;

——第14部分: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企业;

——第15部分:石油化工企业;

——第16部分: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

——第17部分:氟化工企业;

——第18部分:锻造企业;

——第19部分:热处理企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5)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5)和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548)共同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世创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

江苏丰东热技术有限公司、中航长城计量测试(天津)有限公司、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浙江双

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金色工业炉股份有限公司、中特泰来模具技术有限公司、赫菲斯热处理

系统江苏有限公司、浙江巨跃齿轮有限公司、浙江尚鼎工业炉有限公司、上海欧萨评价咨询股份有限公

司、通裕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思科工业介质有限公司、郑州飞虹热处理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山东一

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机寰宇认证检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前海中碳综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丰

东热处理及表面改性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常州新区河海热处理工程有限公司、西安福莱特热处理

有限公司、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董小虹、徐跃明、李俏、常玉敏、王广生、韩伯群、吕国义、李波、牛万斌、陈卫东、

卢伟炜、朱锦华、史天振、叶玉芳、王小兵、杨后雷、孟祥冰、林在滨、赵加波、孙海鹏、王祺、史有森、

殷和平、杨祯、文超。

GB/T32151.19—2024

引言

由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已经被公认为全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并将在未来数十年内继续

影响人类及其相关活动。气候变化会对人类和自然系统产生影响,并且会给资源可用性、经济活动和

人类福祉带来重大影响。作为响应,相关国际组织、国家和区域正在制定并实施国际、区域、国家和地

方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方案,以降低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GHG)浓度,并帮助人类适应气候变化。

相关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方案需要基于最佳的科学知识,采取有效的、渐进的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带

来的各种威胁。标准有助于将这些科学知识转变为工具,从而应对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方案

依赖于对温室气体的量化、监测和报告。

GB/T32151《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从不同的企业层面规定了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

的要求,目的是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分别规定其温室气体排放边界、计量与检测要求、核算步骤与核

算方法、数据质量管理、报告内容和格式等。GB/T32151拟分为以下部分:

——第1部分:发电企业;

——第2部分:电网企业;

——第3部分:镁冶炼企业;

——第4部分:铝冶炼企业;

——第5部分:钢铁生产企业;

——第6部分:民用航空企业;

——第7部分:平板玻璃生产企业;

——第8部分:水泥生产企业;

——第9部分:陶瓷生产企业;

——第10部分:化工生产企业;

——第11部分:煤炭生产企业;

——第12部分:纺织服装企业;

——第13部分:独立焦化企业;

——第14部分: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企业;

——第15部分:石油化工企业;

——第16部分: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

——第17部分:氟化工企业;

——第18部分:锻造企业;

——第19部分:热处理企业;

……

为便于国内国际交流,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有关要求,本系列文件的

量值便用“国际量值单位+物质(元素)”或“物质(元素)+国际量值单位”的形式进行表示,如tC表示

tCOtCOetCHtC/GJ

吨碳、2表示吨二氧化碳、2表示吨二氧化碳当量、4表示吨甲烷、表示吨碳每吉焦、

Nm3表示标准状况下的立方米等。

GB/T32151.19—2024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19部分:热处理企业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热处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边界、核算步骤与核算方法、数据质量管理、报告

内容和格式。

本文件适用于热处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

GB/T7232金属热处理术语

GB/T8121热处理工艺材料术语

GB/T13324热处理设备术语

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

GB/T32150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3术语和定义

GB/T7232、GB/T8121、GB/T13324、GB/T3215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

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

的、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分。

CO

注:本文件涉及的温室气体只包含二氧化碳(2)。

[来源:GB/T32150—2015,3.1,有修改]

3.2

报告主体reportingentity

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

[来源:GB/T32150—2015,3.2]

3.3

热处理企业heattreatmententerprise

以热处理加工为主营业务的独立核算单位。

1

GB/T32151.19—2024

3.4

核算边界accountingboundary

与报告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的范围。

[来源:GB/T32150—2015,3.4]

3.5

温室气体排放greenhousegasemission

在特定时间段内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总量(以质量单位计算)。

[来源:GB/T32150—2015,3.6]

3.6

燃料燃烧排放fuelcombustionemission

燃料在氧化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来源:GB/T32150—2015,3.7]

3.7

过程排放processemission

在生产、废弃物处理处置等过程中除燃料燃烧之外的物理或化学变化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来源:GB/T32150—2015,3.8]

3.8

购入的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emissionfrompurchasedelectricityandheat

企业消费的购入电力、热力所对应的电力、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注:热力包括蒸汽、热水等。

[来源:GB/T32150—2015,3.9]

3.9

活动数据activitydata

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表征值。

注:如各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原材料的使用量、购入的电量、购入的热量等。

[GB/T32150—2015,3.12]

3.10

排放因子emissionfactor

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系数。

[来源:GB/T32150—2015,3.13]

3.11

碳氧化率carbonoxidationrate

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中被完全氧化的百分比。

[来源:GB/T32150—2015,3.14]

3.12

核算周期accountingcycle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统计时间。

注:本文件中的热处理企业核算周期为一年。

3.13

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carbondioxideemissionof10000Yuanoutputvalue

在核算周期内,每万元产值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

GB/T32151.19—2024

4核算边界

4.1通则

报告主体以热处理加工为主营业务的独立核算单位为边界,核算和报告其生产系统产生的二氧化

碳。生产系统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其中主要生产系统包括执行热处理

加工必需的生产设备和质量检测装置等;辅助生产系统包括动力、供电、供水、供气、机修、库房和运输

等;附属生产系统包括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及单位(如职工食堂、车间浴室

和保健站等)。

如果热处理企业还从事除热处理加工以外的产品生产活动,并存在本文件未涵盖的二氧化碳排放

环节,则需参考其他相关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要求进行核算并汇总报告。报告格式见附录A。

图1为热处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示意图。热处理企业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

属生产系统的核算边界、温室气体源和排放源种类分别见表1、表2和表3。

图1热处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示意图

表1热处理企业主要生产系统核算边界、温室气体源及排放源种类(不限于)

核算边界温室气体源类型排放源

燃料油、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高炉煤气、焦

燃料炉

燃料燃烧排放固定燃烧源炉煤气、其他煤气

气氛炉密封用气

清洗清洗剂、煤油等

吸热式气氛制备设备:甲烷、丙烷、丁烷、乙醇、液化天然

气氛制备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

过程排放生产过程排放源a

设备放热式气氛制备设备:甲烷、丙烷、丁烷

甲醇裂解气氛制备设备:甲醇

气氛炉渗剂、其他含碳工艺材料

3

GB/T32151.19—2024

表表11热处理企业主要生产系统核算边界热处理企业主要生产系统核算边界、、温温室气体源及排放源种类室气体源及排放源种类(不限于不限于))(续(续))

核算边界温室气体源类型排放源

真空炉泵油、渗剂(乙炔等)

冷却淬火油、有机淬火介质等

过程排放生产过程排放源a

质量检测含碳试剂等

电加热炉、电动机系统、泵系统、风机系统、制热设备、制

购入的电力与热力由报告主体外输入的电电力

冷设备及其他用电设施

产生的排放力、热力消耗源

热力蒸汽、热水

a“生产过程排放源”在很多情况下也同时消耗能源,此处的分类更多关注其能够产生“过程排放”的属性,但在后

续核算步骤中,也不应忽视其由于能源消耗引起的排放,如气氛制备所用原料气(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液化石

油气等)、气氛炉的渗剂等可按燃料燃烧排放计算。

表2热处理企业辅助生产系统核算边界、温室气体源及排放源种类(不限于)

碳核算边界温室气体源类型排放源

燃料燃烧排放移动燃烧源生产用车柴油、汽油

变压器、调压器、压缩机械、交流电焊

购入的电力和热力产生的由报告主体外输入的电力和热电力

机等

排放力消耗源

热力蒸汽、热水

表3热处理企业附属生产系统核算边界、温室气体源及排放源种类(不限于)

核算边界温室气体源类型排放源

职工食堂、车间浴室、

固定燃烧源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及其他含碳燃料

燃料燃烧排放保健站等

移动燃烧源非生产用车柴油、汽油

照明、生活用电设备、生活污水、废油、

购入的电力、热力产由报告主体外输入的电力电力

废气处理设施

生的排放和热力消耗源

热力生活用蒸汽、热水

4.2核算和报告范围

4.2.1燃料燃烧排放

热处理企业所涉及的燃料燃烧排放,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汽油、柴油等燃料在各种类型的固

定燃烧设备(如燃料炉、气氛炉密封用气燃烧装置等)和移动燃烧设备(如生产用车和非生产用车等)中

发生氧化燃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4

GB/T32151.19—2024

4.2.2过程排放

热处理企业在热处理生产中的清洗、加热、冷却过程和质量检测过程中使用的外购含碳原材料燃

烧、分解、氧化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4.2.3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

热处理企业购入的电力、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热处理企业自用的光伏发电供电不纳入核

算和报告范围。如有电力或热力输出,应在外购电力或热力中扣除。

5核算步骤与核算方法

5.1核算步骤

热处理企业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a)识别排放源;

b)收集活动数据;

c)确定排放量计算方法;

d)选择和获取排放因子数据;

e)分别计算燃料燃烧、过程排放及购入的电力、热力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f)汇总报告热处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

g)收集并报告生产、服务和经营等信息。

5.2核算方法

5.2.1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热处理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等于核算边界内生产系统中所有的燃料燃烧排放量、过程排放量

及购入的电力、热力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之和。

热处理企业应分别核算主要、辅助和附属生产系统边界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企业产生的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按公式(1)计算:

E=E+E+E…………(1)

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

式中:

tCO

E——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以吨二氧化碳(2)计;

主要生产系统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吨二氧化碳(tCO)计;

E主要生产系统——2

辅助生产系统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吨二氧化碳(tCO)计;

E辅助生产系统——2

附属生产系统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吨二氧化碳(tCO)计。

E附属生产系统——2

热处理企业主要、辅助和附属各生产系统边界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按公式(2)计算:

E=E+E+E+E…………(2)

ii燃烧i过程i购入电i购入热

式中:

某类生产系统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以吨二氧化碳(tCO)计;

Ei——2

E——某类生产系统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吨二氧化碳(tCO)计;

i燃烧2

E——某类生产系统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吨二氧化碳(tCO)计;

i过程2

E——某类生产系统购入的电力消费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吨二氧化碳(tCO)计;

i购入电2

E——某类生产系统购入的热力消费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