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7232-1999 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

GB/T 7232-1999 Terminology of metal heat treatment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GB/T 7232-2023 | 页数:3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7232-1999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1999-09-03
实施日期
2000-03-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机电研究所、天津市热处理研究所
起草人:
侯增寿、吕反修、樊东黎、叶孝思、贾洪艳
出版信息:
页数:38页 | 字数:71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25.200

J36暑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7232一1999

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

Terminologyofmetalheattreatment

1999一09一03发布2000一03一01实施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cB/T7232-1999

目次

前言·····································,···········································································……I

1范围··,·························································································”·············……1

2总类················································”····“···················”··········“·················”··……1

3退火类··················“································”······“····.,·······································……4

4淬火类·················································“······················”·································……6

5回火类·······················”····”···········································································……9

6固溶热处理类··················“·································。·····································……9

7渗碳类·······································································································……10

8渗氮类··········································……·‘······················································……12

9渗其他非金属及渗金属类·························。············,·········································……13

1。共渗类······································································································……13

11表面处理及复合热处理类···············································“·············…·.…’”’…·二‘14

12沉积类·········································································································……14

13组织类·······································································································……15

14热处理缺陷类····················································································“·…18

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文索引·······················································…·…’‘·二‘二‘·‘’二’·二‘20

附录B(标准的附录)英文索引··························································……’·’二’二二‘’’‘.‘‘25

GB/T7232-1999

前言

本标准是对GB/T7232-1987《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的修订。修订时参考了德国DINEN10052:

1994Q钢铁热处理词汇》、日本JISB6905-1995《金属制品热处理用语》及前苏联金属学及热处理词典

(1989)。对照原标准删去了其自身重复定义的词条及国外标准中已不出现的词条,与热处理工艺无关的

词条、过细的组织类词条及与国内相关标准(如热处理工艺材料术语)关系更直接的词条。为避免重复定

义,归并了若干词条。增添了应用面日益扩大的新工艺词条及现代手段已能观察或已充分肯定,在文献

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组织类词条。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T7232-1987,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太原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机电研究所、天津市热处理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增寿、吕反修、樊东黎、叶孝思、贾洪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7232一1999

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

代替GB/T7232-1987

Terminologyofmetalheattreatment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热处理工艺主要术语的定义及英文对照。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热处理工艺技术标准及技术文件等。

2总类

2.1热处理heattreatment

采用适当的方式对金属材料或工件(以下简称工件)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预期的组织结构

与性能的工艺

2.2整体热处理bulkheattreatment

对工件整体进行穿透加热的热处理。

2.3化学热处理thermo-chemicaltreatment

将工件置于适当的活性介质中加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它的表层,以改变其化学成分、

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

2.4化合物层compoundlayer

化学热处理、物理气相沉积和化学气相沉积时在工件表面形成的化合物层。

2.5扩散层diffusionzone

化学热处理时工件化合物层之下的渗层和化学气相沉积时化合物溶解并进行扩散的内层,统称扩

散层。

2.6表面热处理surfaceheattreatment

为改变工件表面的组织和性能,仅对其表面进行热处理的工艺。

2.7局部热处理localheattreatmentIpartialheattreatment

仅对工件的某一部位或几个部位进行热处理的工艺。

2.8预备热处理conditioningtreatment

为调整原始组织,以保证工件最终热处理或(和)切削加工质量,预先进行热处理的工艺。

2.9真空热处理vacuumheattreatment,lowpressureheattreatment

在低于1X10'Pa(通常是10-`-lo-'Pa)的环境中加热的热处理工艺。

2.10光亮热处理brightheattreatment

工件在热处理过程中基本不氧化,表面保持光亮的热处理。

2.11磁场热处理heattreatmentinmagneticfield,thermomagnetictreatment

为改善某些铁磁性材料的磁性能而在磁场中进行的热处理。

2.12可控气氛热处理heattreatmentincontrolledatmosphere

为达到无氧化,无脱碳或按要求增碳,在成分可控的炉气中进行的热处理。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一09一03批准’·2000一03一01实施

GB/T7232一1999

保护气氛热处理heattreatmentinprotectivegases

在工件表面不氧化的气氛或惰性气体中进行的热处理。

离子轰击热处理plasmaheattreatment,ionbombardmentheattreatment,glowdischargeheat

treatment

在低于1X10'Pa(通常是10-'-10-'Pa)的特定气氛中利用工件(阴极)和阳极之间等离子体辉

光放电进行的热处理。

流态床热处理heattreatmentinfluidizedbeds

工件在由气流和悬浮其中的固体粉粒构成的流态层中进行的热处理。

高能束热处理highenergyheattreatment

利用激光、电子束、等离子弧、感应涡流或火焰等高功率密度能源加热工件的热处理工艺总称。

2.17稳定化处理stabilizingtreatment,stabilizing

为使工件在长期服役的条件下形状和尺寸变化能够保持在规定范围内的热处理。

形变热处理thermomechanicaltreatment

将塑性变形和热处理结合,以提高工件力学性能的复合工艺

2.19复合热处理duplexheattreatment

将多种热处理工艺合理组合,以便更有效地改善工件使用性能的复合工艺。

修复热处理restorationheattreatment

指对长期运行后的热处理件(工件)在尚未发生不可恢复的损伤之前,通过一定的热处理工艺,使

其组织结构得以改善,使用性能或(和)几何尺寸得以恢复,服役寿命得以延长的热处理技术

清洁热处理cleanproductioninheattreatment

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之一的清洁热处理主要包括少、无污染,少、无氧化与节能的热

处理技术。它反映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热处理工艺周期thermalcycle,timetemperaturecycle,heattreatmentcycle

通过加热、保温、冷却,完成一种热处理工艺过程的周期。

加热制度heatingschedule

对一个工艺周期内工件或加热介质在加热阶段温度变化的规定。

预热preheating

为减少畸变,避免开裂,在工件加热至最终温度前进行的一次或数次阶段性保温的过程。

加热速度heatingrate,rateofheating

在给定温度区间单位时间内工件或介质温度的平均增值。

差温加热differentialheating

有目的地在工件中产生温度梯度的加热。

2.27纵向移动加热scanningheating

工件在热源内纵向连续移动或热源沿工件纵向连续移动进行的加热。

228旋转加热,pinheating

工件在热源内(外)旋转进行的加热。

2.29保温holding,soaking

工件或加热介质在工艺规定温度下恒温保持一定时间的操作。恒温保持的时间和温度分别称保

温时间和保温温度。

有效厚度effectivethickness

工件各部位壁厚不同时,如按某处壁厚确定加热时间即可保证热处理质量,则该处的壁厚称为工

件的有效厚度。

奥氏体化austenitizing

Gs/T7232一1999

工件加热至Ac,或Ac,以上,以全部或部分获得奥氏体组织的操作称为奥氏体化。工件进行奥氏

体化的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分别称为奥氏体化温度和奥氏体化时间。

2.32可控气氛controlledatmosphere

成分可按氧化一还原、增碳一脱碳效果控制的炉中气体混合物。其中包括放热式气氛、吸热式气氛、

放热一吸热式气氛、有机液体裂解气氛、氮基气氛、氨制备气氛、木炭制备气氛和氢气等。

吸热式气氛endothermicatmosphere

将气体燃料和空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于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吸热反应裂解生成的气

氛可燃,易爆,具有还原性。一般用作工件的无脱碳加热介质或渗碳时的载气。

放热式气氛exothermicatmosphere

将气体燃料和空气以接近完全燃烧的比例混合,通过燃烧、冷却、除尘等过程而制备的气氛。根据

H,,CO的含量可分为浓型和淡型两种。浓型可燃,易爆,可作为退火、正火和淬火的无氧化,微脱

碳加热保护气氛。淡型不可燃,不易爆,可作为无氧化加热保护气氛和使用吸热式气氛时的排除

炉中空气的置换气氛。

放热一吸热式气氛exo-endothermicatmosphere

用吸热式气氛发生器原理制备,吸热式气氛的热源是放热式的燃烧。燃烧产物添加少量燃料即可

进行吸热式反应。这种气氛兼有吸热和放热两种气氛的用途,且制备成本低和具有节能效果

2-36滴注式气氛dripfeedatmosphere

把含碳有机液体(一般用甲醇)定量滴人加热到一定温度、密封良好的炉内,在炉内裂解形成的气

氛甲醇裂解气可用作渗碳载气,添加乙酸乙酷、丙酮、异丙醇、煤油等可提高碳势,作为渗碳气

2.37氮基气氛nitrogen-baseatmosphere

一般指含氮在90%以上的混合气体、精净化放热式气氛、氨燃烧净化气氛、空气液化分馏氮气,

用碳分子筛常温空气分离制氮和薄膜空分制氮的气氛都属此类。当前,后两种气氛使用较多。氮

基气氛,即使是高纯氮也含微量氧,直接使用不能使工件获得无氧化加热效果,一般需添加少量

甲醇。氮基气氛可用作工件无氧化加热保护气氛,也可用作渗碳载气。

合成气氛artificialatmosphere

把纯氮和甲醇裂解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可视作吸热式气氛作为渗碳载气,此即合成气氛。碳分子筛

和薄膜空分制氮法问世后,配制合成气氛被认为是一种便宜和节能的可控气氛制备方法刁尤其在

我国,采用合成气氛是解决制备可控气氛气源的一条主要出路。

直生式气氛directpreparedatmosphere

将气体燃料和空气按吸热式气氛的比例配好,直接通入渗碳炉中,在炉内裂解成所需成分的气

氛。利用氧探头和微处理机以及碳势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这种气氛的碳势精确控制。采用直生式

气氛省略了气体发生炉,可以节约能耗。

中性气氛neutralatmosphere

在给定温度下不与被加热工件发生化学反应的气氛。

氧化气氛oxidizingatmosphere

在给定温度下与被加热_〔件发生氧化反应的气氛

还原气氛reducingatmosphere

在给定条件下可使金属氧化物还原的气氛。

冷却制度coolingschedule

对工件热处理冷却条件(冷却介质、冷却速度)所作的规定。

冷却速度coolingrate

热处理冷却过程中在某一指定温度区间或某一温度下,工件温度随时间下降的速率前者称为平

Ga/T7232一1999

均冷却速度,后者称为瞬时冷却速度。

马氏体临界冷却速度criticalcoolingrate

工件淬火时可抑制非马氏体转变的冷却速度低限。

冷却曲线coolingcurve

显示热处理冷却过程中工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特性冷却曲线characteristiccoolingcurve

规定试样的心部冷却速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曲线,它反映了液态介质对试样在不同温度下的冷

却速度

2.48炉冷furnacecooling

工件在热处理炉中加热保温后,切断炉子能源,使工件随炉冷却的方式。

49淬冷烈度quenchingintensity

表征淬火介质从热工件中吸取热量的能力的指标,以H值来表示。几种介质的淬火冷却烈度见

表1.

表1淬火冷却烈度H

搅动情况空气油水盐水

静止0.020.25-0.300.9-1.02.0

中等0.35-0.401.1^-1.2

强0.50^-0.601.6-2.0

强烈0.080.80-1.104.05.0

2.50等温转变isothermaltransformation

工件奥氏体化后,冷却到临界点(Ar,或Ar,)以下等温保持时过冷奥氏体发生的转变。

2.51连续冷却转变continuouscoolingtransformation

工件奥氏体化后以不同冷却速度连续冷却时过冷奥氏体发生的转变。

2.52等温转变图;奥氏体等温转变图isothermaltransformationdiagram(TTTcurve)

过冷奥氏体在不同温度等温保持时,温度、时间与转变产物所占百分数(转变开始及转变终止)的

关系曲线图。

2.53连续冷却转变图;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图continuouscoolingtransformationdiagram(CCT

curve)

工件奥氏体化后连续冷却时,过冷奥氏体开始转变及转变终止的时间、温度及转变产物与冷却

速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图。

2.54孕育期incubationperiod

工件的不平衡组织在给定温度恒温保持时,从到达该温度至开始发生组织转变所经历的时间。

退火类

退火annealing

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再结晶退火recrystallizationannealing

经冷塑性变形加工的工件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持适当时间,通过再结晶使冷变形过程中产

生的晶体学缺陷基本消失,重新形成均匀的等轴晶粒,以消除形变强化效应和残余应力的退火。

等温退火isothermalannealing

工件加热到高于Ac3(或Ac)的温度,保持适当时间后,较快地冷却到珠光体转变温度区间的适当

温度并等温保持,使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类组织后在空气中冷却的退火。

Gs/T7232一1999

3.4球化退火。pheroidizingannealing,spheroidizing

为使工件中的碳化物球状化而进行的退火。

3.5预防白点退火hydrogenreliefannealing

为防止工件在热形变加工后的冷却过程中因氢呈气态析出而形成发裂(白点),在形变加工完结后

直接进行的退火。其目的是使氢扩散到工件之外。

3.6脱氢处理baking,dehydrogenation

在工件组织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通过低温加热、保温,使工件内的氢向外扩散进人大气中的退

3.7光亮退火brightannealing

工件在热处理过程中基本不氧化,表面保持光亮的退火。

3.8中间退火processannealing,intermediateannealing,interstageannealing

为消除工件形变强化效应,改善塑性,便于实施后继工序而进行的工序间退火。

3.9均匀化退火homogenizing,diffusionannealing

以减少工件化学成分和组织的不均匀程度为主要目的,将其加热到高温并长时间保温,然后缓慢

冷却的退火。

3.10稳定化退火stabilizingannealing

为使工件中微细的显微组成物沉淀或球化的退火。例如某些奥氏体不锈钢在850C附近进行稳

定化退火,沉淀出TiC,NbC,TaC,防止耐晶间腐蚀性能降低。

3.11去应力退火stressrelieving,stressreliefannealing

为去除工件塑性变形加工、切削加工或焊接造成的内应力及铸件内存在的残余应力而进行的退

火。

3.12完全退火fullannealing

将工件完全奥氏体化后缓慢冷却,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退火。

3.13不完全退火partialannealing,incompleteannealing

将工件部分奥氏体化后缓慢冷却的退火。

3.14晶粒粗化退火coarse-grainedannealing

将工件加热至比正常退火较高的温度,保持较长时间,使晶粒粗化以改善材料被切削加工性能的

退火。

3.15双联退火doubleannealing

中间不冷至室温,前后接续的两次退火。

3.16快速退火rapidannealing

采用高能束或其他能源将工件加热至比正常退火较高的温度并短暂保温的退火。

3.17亚相变点退火subcriticalannealing

工件在低于Ac,的温度进行的退火工艺的总称。其中包括亚相变点球化退火、再结晶退火、去应

力退火等。

3.18连续退火continuousannealing

用连续作业炉实施的退火

3.19可锻化退火malleablizing

使成分适宜的白口铸铁中的碳化物分解并形成团絮状石墨的退火。

3.20石墨化退火graphitizingtreatment

为使铸铁内莱氏体中的渗碳体或(和)游离渗碳体分解而进行的退火。

3.21装箱退火boxannealing,closeannealing,potannealing,coffinannealing,packannealing

将工件装人有保护介质的密封容器中加热的退火。

GB/T7232一1999

真空退火vacuumannealing

在低于1X10'Pa(通常是10-'^-10-'Pa)的环境中进行的退火

感应加热退火inductionannealing

利用感应涡流加热进行的退火。

火焰退火flameannealing

利用火焰加热进行的退火。

等温形变珠光体化处理isoforming

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过冷到珠光体转变区的中段,在珠光体形成过程中塑性加工成形的联合工

艺。

晶粒细化处理structuralgrainrefining

以减小工件晶粒尺寸或改善组织均匀性为目的而进行的热处理。

正火normalizing

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二段正火two-stepnormalizing

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到Ar,附近即转入炉中缓慢冷却的正火。

等温正火isothermalnormalizing

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采用强制吹风快冷到珠光体转变区的某一温度,并保温以获得珠光体型组

织,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正火。

3.30两次正火;多重正火repeatednormalizing

工件(主要为铸锻件)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重复正火。

淬火类

4.1淬火quenchhardening,transformationhardening

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以适当方式冷却获得马氏体或(和)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最常见的有水

冷淬火、油冷淬火、空冷淬火等。

4.2淬火冷却;淬冷quenching

工件淬火周期中的冷却部分。

4.3局部淬火selectivehardening,localizedquenchhardening

仅对工件需要硬化的局部进行的淬火。

4.4表面淬火surfacehardening

仅对工件表层进行的淬火。其中包括感应淬火、接触电阻加热淬火、火焰淬火、激光淬火、电子束淬

火等。

4.5气冷淬火gasquenching

专指在真空中加热和在高速循环的负压、常压或高压的中性和惰性气体中进行的淬火冷却。

4.6风冷淬火forcedairhardening,airblasthardening

以强迫流动的空气或压缩空气作为冷却介质的淬火冷却。

4.7盐水淬火brinehardening

以盐类的水溶液作为冷却介质的淬火冷却。

4.8有机聚合物水溶液淬火glycolhardening,polymersolutionhardening

以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的水溶液作为冷却介质的淬火冷却。

4.9喷液淬火sprayhardening

用喷射液流作为冷却介质的淬火冷却。

4.10喷雾冷却foghardening

GB/T7232一1999

工件在水和空气混合喷射的雾中进行的淬火冷却。

热浴淬火hotbathhardening

工件在熔盐、熔碱、熔融金属或高温油等热浴中进行的淬火冷却。如盐浴淬火、铅浴淬火、碱浴淬

火等。

双介质淬火;双液淬火interruptedquenching,timedquenching

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先浸人冷却能力强的介质,在组织即将发生马氏体转变时立即转人冷却能

力弱的介质中冷却

加压淬火;模压淬火presshardening,diehardening

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在特定夹具夹持下进行的淬火冷却,其目的在于减少淬火冷却畸变。

透淬throughhardening

工件从表面至心部全部硬化的淬火

贝氏体等温淬火;等温淬火austempering

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快冷到贝氏体转变温度区间等温保持,使奥氏体转变为贝氏体的淬火。

马氏体分级淬火;分级淬火martempering

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浸人温度稍高或稍低于Ms点的碱浴或盐浴中保持适当时间,在工件整体

达到介质温度后取出空冷以获得马氏体的淬火。

亚温淬火intercriticalhardening

亚共析钢制工件在Ac,--Ac,温度区间奥氏体化后淬火冷却,获得马氏体及铁素体组织的淬火。

直接淬火directquenching

工件渗碳后直接淬火冷却的工艺。

两次淬火doublequenching

工件渗碳冷却后,先在高于Ac,的温度奥氏体化并淬冷以细化心部组织,随即在略高于Ac,的温

度奥氏体化以细化渗层组织的淬火

20自冷淬火selfquenchhardening

工件局部或表层快速加热奥氏体化后,加热区的热量自行向未加热区传导,从而使奥氏体化区迅

速冷却的淬火。

4.21脉冲淬火impulsehardening

用高功率密度的脉冲能束使工件表层加热奥氏体化,热量随即在极短的时间内传入工件内部的

自冷淬火。

电子束淬火electronbeamhardening

以电子束作为能源,以极快的速度加热工件的自冷淬火。

激光淬火laserhardening,lasertransformationhardening(LTH)

以激光作为能源,以极快的速度加热工件的自冷淬火。

火焰淬火flamehardening,torchhardening

利用氧一乙炔(或其他可燃气)火焰使工件表层加热并快速冷却的淬火。

感应淬火inductionhardening

利用感应电流通过工件所产生的热童,使工件表层、局部或整体加热并快速冷却的淬火。

接触电阻加热淬火contacthardening

借助电极(高导电材料的滚轮)与工件的接触电阻加热工件表层,并快速冷却(自冷)的淬火

27电解液淬火electrolytichardening

工件欲淬硬的部位浸入电解液中接阴极,电解液槽接阳极,通电后由于阴极效应而将浸人部位加

热奥氏体化,断电后被电解液冷却的淬火。

28光亮淬火brightquenchina,cleanhardening

Gs/T7232一1999

工件在可控气氛、惰性气体或真空中加热,并在适当介质中冷却,或盐浴加热在碱浴中冷却,以获

得光亮或光洁金属表面的淬火。

29形变淬火ausforming

工件热加工成形后由高温淬冷的淬火。常用的是锻造余热淬火。

4.30延迟淬火;预冷淬火delayquenching

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浸人淬火冷却介质前先在空气中停留适当时间(延迟时间)的淬火。

4.31定时淬火timequenching

工件在淬冷介质中按工艺规定时间停留的淬火。

冷处理subzerotreatment,coldtreatment

工件淬火冷却到室温后,继续在一般致冷设备或低温介质中冷却的工艺。

深冷处理cryogenictreatment

工件淬火后继续在液氮或液氮蒸气中冷却的工艺。

4.34淬硬性hardeningcapacity

以钢在理想条件下淬火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来表征的材料特征。

4.35淬透性hardenability

以在规定条件下钢试样淬硬深度和硬度分布表征的材料特性。

淬硬层quenchhardenedcase,quenchedcase

工件从奥氏体状态急冷硬化的表层。一般以有效淬硬深度来定义。

有效淬硬深度effectivehardeningdepth

从淬硬的工件表面量至规定硬度值(一般为550HV)处的垂直距离。

4.38临界直径criticaldiameter

钢制圆柱试样在某种介质中淬冷后,中心得到全部马氏体或50%马氏体组织的最大直径,以d,

表示。

理想临界直径idealcriticaldiameter

在淬火冷却烈度为无限大的理想淬冷介质中淬火冷却时,圆柱钢试样全部淬透的临界直径。用

4表示。

端淬试验Jominytest,endquenchingtest

将标准端淬试样.25X100mm)加热奥氏体化后在专用设备上对其下端喷水冷却,冷却后沿轴

线方向测出硬度一距水冷端距离关系曲线的试验方法。它是测定钢的淬透性的主要方法。

淬透性曲线hardenabilitycurve

用钢试样进行端淬试验测得的硬度一距水冷端距离的关系曲线。

淬透性带hardenabilityband

同一牌号的钢因化学成分或奥氏体晶粒度的波动而引起的淬透性曲线变动的范围。

U形曲线hardnesspenetrationdiagram

用圆柱形试样测定钢的淬透性时,淬火后横截面上沿直径方向的硬度分布曲线。一般呈U形。

硬度分布hardnessprofile

工件淬火后,硬度从表面向心部随距离的变化。

索氏体化处理;派登脱处理patenting

高强度钢丝或钢带制造中的一种特殊热处理方法。其工艺过程是将中碳钢或高碳钢线材或带材

加热奥氏体化后在Ac,以下适当温度(^500"C)的热浴中等温或在强制流动的气流中冷却以获

得索氏体或以索氏体为主的组织,这种组织适于冷拔,冷拔后可获得优异的强韧性配合。可分为

铅浴索氏体化处理、盐浴索氏化处理、风冷索氏体化处理和流态床索氏体化处理等多种。

表面熔凝处理surfacemeltingtreatment

ca/T7232一1999

用激光、电子束等快速加热,使工件表层熔化后通过自冷迅速凝固的工艺。

回火类

5.1回火tempering

工件淬硬后加热到Ac,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5.2真空回火vacuumtempering

工件在真空炉中先抽到一定真空度,然后充惰性气体的回火。

5.3加压回火presstempering

同时施加压力以校正淬火冷却畸变的回火。

5.4自热回火;自回火selftempering

利用局部或表层淬硬工件内部的余热使淬硬部分回火。

5.5自发回火autotempering

形成马氏体的快速冷却过程中因工件Ms点较高而自发地发生回火的现象。低碳钢在淬火冷却时

就发生这一现象。

5.6低温回火lowtemperaturetempering,firststagetempering

工件在250℃以下进行的回火。

5.7中温回火mediumtemperaturetempering

工件在250^-500℃之间进行的回火。

5.8高温回火hightemperaturetempering

工件在500℃以上进行的回火。

5.9多次回火multipletempering

工件淬硬后进行的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回火

5.10二次硬化secondaryhardening

一些高合金钢在一次或多次回火后硬度上升的现象。这种硬化现象是由于碳化物弥散析出和

(或)残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或贝氏体所致。

5.11回火色tempercolor

回火时在工件表面形成的氧化膜的颜色。回火色因回火温度及时间不同而异。如230℃为黄色,

265℃为棕红色等。

5.12耐回火性temperresistance

工件回火时抵抗软化的能力。

5.13调质quenchingandhightemperaturetempering

工件淬火并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

固溶热处理类

固溶处理solutiontreatment

工件加热至适当温度并保温,使过剩相充分溶解,然后快速冷却以获得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

乙。

水韧处理watertoughening

为改善某些奥氏体钢的组织以提高材料韧度,将工件加热到高温使过剩相溶解,然后水冷的热处

理。例如高锰钢(Mn13)加热到1000-1100C"保温后水冷,以消除沿晶界或滑移带析出的碳化

物,从而得到高韧度和高耐磨性。

沉淀硬化precipitationhardening

在过饱和固溶体中形成溶质原子偏聚区和(或)析出弥散分布的强化相而使金属硬化的热处理

Gs/T7232一1999

6.4时效处理;时效ageingtreatment

工件经固溶处理或淬火后在室温或高于室温的适当温度保温,以达到沉淀硬化的目的。在室温下

进行的称自然时效,在高于室温下进行的称人工时效。

6.5分级时效处理interruptedageingtreatment,interruptedageing,stepageingtreatment,step

agenig

工件固溶处理后进行二次或多次逐级提高温度加热的人工时效处理。

6.6过时效处理overageing

工件经固溶处理后用比能获得最佳力学性能高得多的温度或长得多的时间进行的时效处理

6.7马氏体时效处理marageing

含碳极低的铁基合金马氏体的沉淀硬化处理。

6.8天然稳定化处理seasoning

将铸铁件在露夭长期(数月乃至数年)放置,使铸件的内应力逐渐松弛,并使其尺寸趋于稳定。

6.9回归reversing

某些经固溶处理的铝合金自然时效硬化后,在低于固溶处理的温度(120-180'C)短时间加热后力

学性能恢复到固溶热处理状态的现象。

6.10形变时效refining

铝合金、铜合金冷塑性加工与时效相结合的复合处理。

渗碳类

7.1渗碳carburizing,carburization

为提高工件表层的含碳量并在其中形成一定的碳含量梯度,将工件在渗碳介质中加热、保温,使碳

原子渗入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7.2固体渗碳packcarburizing,solidcarburizing,boxcarburizing,powdercarburizing

将工件放在填充粒状渗碳剂的密封箱中进行的渗碳。

7.3膏剂渗碳pastecarburizing

工件表面以膏状渗碳剂涂覆进行的渗碳。

7.4盐浴渗碳;液体渗碳saltbathcarburizing

工件在含有渗碳剂的熔盐中进行的渗碳。

7.5气体渗碳gascarburizing

工件在含碳气体中进行的渗碳。

7.6滴注式渗碳dripfeedcarburizing

将苯、醇、酮、煤油等液体渗碳剂直接滴入炉内裂解进行的气体渗碳。

7.7离子渗碳plasmacarburizing,ioncarburizing,glowdischargecarburizing

在低于1X105Pa(通常是10^-1。一’Pa)渗碳气氛中,利用工件(阴件)和阳极之间产生的辉光放电

进行的渗碳。

7.8流态床渗碳fluidizedbedcarburizing

在含碳的流态床中进行的渗碳。

7.9电解渗碳electrolyticcarburizing

在作为阴极的工件和与之同置于盐浴中的石墨阳极之间接通电源进行的渗碳。

7.10真空渗碳partialpressurecarburizing,vacuumcarburizing,lowpressurecarburizing

在低于1X105Pa(通常是10--10-Pa)的条件下于渗碳气氛中进行的渗碳。

7.11高温渗碳hightemperaturecarburizing

在9500C以上进行的渗碳。

Gs/T7232一1999

局部渗碳localizedcarburizing,selectivecarburizing

仅对工件某一部分或某些区域进行的渗碳。

穿透渗碳homogeneouscarburizing

薄工件从表面至中心全部渗透的渗碳。

碳化物弥散强化渗碳carbidedispersioncarburizing

使渗碳表层获得细小分散碳化物以提高工件服役能力的渗碳。

7.15薄层渗碳sheetcarburizing

上件渗碳淬火后,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小于或等于。.3mm的渗碳。

深层渗碳deepcarburizing

工件在渗碳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达3mm以上的渗碳。

复碳carbonrestoration

工件因某种原因脱碳后,为恢复初始碳含量而进行的渗碳。

碳势carbonpotential

表征含碳气氛在一定温度下改变工件表面含碳量能力的参数,通常用氧探头监控,用低碳碳素钢

箔片在含碳气氛中的平衡含碳量定量监测。

露点dewpoint

指气氛中水蒸汽开始凝结的温度。露点与气氛中的水汽含量成正比,气氛中的水汽含量愈高,露

点愈高。进行气体渗碳时,可通过测定露点间接确定气氛的碳势。

7.20强渗期carburizingperiod,boostperiod

工件在高碳势渗碳气氛条件下进行渗碳,使其表面迅速达到高碳浓度的阶段。

扩散期diffusionperiod

强渗结束后,特意降低气氛碳势使由富碳表层向内扩散的碳量超过介质传递给工件表面的碳量,

从而使渗层碳浓度梯度趋于平缓的阶段。

渗碳层carburizedcase,carburizedzone

渗碳工件含碳量高于原材料的表层。

7.23碳含量分布carbonprofile

在沿渗碳工件与表面垂直的方向上碳在渗层中的分布。

7.24渗碳层深度carburizedcasedepth,carburizeddepth

由渗碳工件表面向内至碳含量为规定值处(一般为。.4%C)的垂直距离。

渗碳淬火有效硬化层深度carburizingandhardeningeffectivecasedepth

由渗碳淬火后的工件表面测定到规定硬度(550HV)处的垂直距离,以Dc表示。测定硬度时所用

的试验力为9.807N

碳活度carbonactivity

与渗碳有关的碳活度通常是指碳在奥氏体中的活度。它与奥氏体中碳的浓度成正比,比值称为活

度系数这个活度系数又是温度、奥氏体中溶入的合金元素品种及各自的浓度以及碳的浓度的函

数。其物理意义是碳在奥氏体中的有效浓度。

碳可用率carbonavailability

在气氛碳势从1%降至。9%时,1立方米(标准状态下)气体可传递到工件表面的碳量(以g/耐

表示)。

碳传递系数carbonmasstransfercoefficient,carbontransfercoefficient,carbontranstervalue

单位时间(s)内气氛传递到工件表面单位面积的碳量(碳通量)与气氛碳势和工件表面含碳量(碳

钢)之间的差值之比

7.29空白渗碳blankcarburizing

I1

Gs/T7232一1999

为预测工件渗碳后心部组织特征及可达到的力学性能,用试样在中性介质中进行与原定渗碳淬

火周期完全相同的热处理。

30碳化物形成元素carbideformingelement,carbideformer

钢铁中与碳的化学亲和力比铁高的合金元素。

8渗氮类

8.1渗氮;氮化nitriding,nitroge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