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15/T 7-2020 中小跨径桥梁工业化建造应用技术规程

DB3415/T 7-2020 Specification for Industrialized Construc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Cross-Section Bridges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15/T 7-2020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12-28
实施日期
2021-03-01
发布单位/组织
六安市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40

CCSP66

3415

六安市地方标准

DB3415/T7—2020

中小跨径桥梁工业化建造应用技术规程

Codeofpracticeonthetechnicalapplicationforindustrialconstructionofshortand

medium-spanbridges

2020-12-28发布2021-03-01实施

六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15/T7—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六安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处提出。

本文件由六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六安市交通运输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六安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处、安徽省高迪循环经济产业园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

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安徽林溢建设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教生、韩燕辉、胡成仓、王胜、杨善红、张召斌、杨广来、陈传明、马瑞胜、

黄健、邵璐、刘玉亭、朱宇、刘志权、杨长远、匡瑞、张光红、代义磊、徐宏光、吴志刚、胡小康、石

雪飞、杨宇轩、李仕涛、孙思文、胡成朔、朱昌齐、王伟军。

I

DB3415/T7—2020

中小跨径桥梁工业化建造应用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中小跨径桥梁工业化建造的术语和定义、工业化建造的基本要求、设计、预制、安装、

质量检验。

本文件适用于六安市范围内公路及城市中小跨径桥梁工业化建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18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CJJ2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1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

CJJ166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JTG/T2231-01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JTG336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336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T365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D6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D64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

JTGF80/1-201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小跨径桥梁shortandmedium-spanbridges

单孔跨径5m≤Lk≤40m的桥梁。

3.2

标准化设计standardizeddesign

在一定时期内,面向通用产品,采用共性条件,制定桥梁构件相对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开展适用于

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合理,市场需求广泛的桥梁产品设计。

3.3

预制工厂precastingplant

采用集约化生产模式,能够进行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生产的混凝土桥梁构件预制工厂。

3.4

预制构件prefabricatedcomponent

1

DB3415/T7—2020

在工厂预先生产制作的混凝土构件或钢混组合构件。

3.5

流水作业flowprocess

劳动对象按一定的工艺路线和统一的生产标准,连续不断地通过各个工序,按流程进行加工并生产

出产品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

3.6

模块化绑扎modularreinforcementbinding

预制构件的钢筋绑扎按一定的结构组成单元独立绑扎,再统一组合形成整体的绑扎方法。

4工业化建造的基本要求

4.1工业化建造原则

4.1.1桥梁工业化建造应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安装、信息化管理的方针,提高技术

水平和工程质量,生产安全耐久、性能优良的桥梁产品。

4.1.2桥梁工业化建造应遵守模数协调原则,按“少种类、多组合”的思想及预制、运输、安装便利

性需求,进行标准化设计,实现构件设计的标准化和通用化。

4.1.3桥梁工业化建造应采用工厂化生产模式,预制工厂应建立完善的生产质量、安全、环保等管理

体系,保障产品质量与生产安全,保护环境并降低能耗。

4.1.4桥梁工业化建造应制定相互协作配套的施工组织方案,采用相应的技术、设备和机具,进行装

配化安装,保证安装精度与现场安全,提高劳动效率。

4.1.5桥梁工业化建造宜运用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简称BIM)等信息化

技术,实现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

4.1.6桥梁工业化建造项目应建立健全相关责任制度,应明确设计、预制工厂、安装等单位的主体责

任及界面划分。

4.1.7桥梁工业化建造应积极推广使用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4.2预制工厂建设与运营

4.2.1预制工厂的选址用地应符合地方政府有关要求。预制工厂的规划与建设应符合GB50187等国家

及行业现行规范的要求。

4.2.2预制工厂的布局应符合下列要求:

a)预制工厂可参照附录A对厂区面积、设备设施及生产线用地标准等进行确定与选用;

b)预制工厂应根据需求设置陆运或水运通道,并与厂内路线做好衔接;

c)预制构件生产区、养存区应与办公生活区相互独立;

d)预制构件生产线宜按流水作业模式集中布置。

4.2.3预制工厂应根据生产规模需求,配置专业化的技术、管理与施工作业人员。

4.2.4预制工厂生产线宜采用自动化的钢筋加工、混凝土拌合、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生以及预应力

张拉和压浆等设备,并建立设备的维修保养与报废制度。

4.2.5预制工厂应设置专用环境保护设施,并同预制工厂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

使用。

4.3现场安装组织与管控

4.3.1安装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采用专业化的施工队伍。

4.3.2安装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建设条件、技术特点等编制施工组织方案,内容包括构件安装计划、

2

DB3415/T7—2020

场地、材料、人员、机械的组织,以及相应的质量、环境、安全管理措施等,按要求批准后方可实施。

4.4信息化管理

4.4.1预制工厂宜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由信息专员对平台进行维护,平台可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实

施动态、量化、科学、系统的管理和控制。

4.4.2设计阶段宜建立BIM建筑信息模型,接入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实现每个构件身份标识,并随项

目设计、预制及安装等环节实施,实现信息有效传递、过程共享和协同工作。

4.4.3预制、安装阶段应记录构件生产、出厂、安装等关键信息,可将信息接入信息管理系统平台,

追溯构件预制与安装的质量、进度、安全等的信息。

5设计

5.1一般规定

5.1.1设计包含预制构件标准图编制与施工图设计两个环节,应符合CJJ11、CJJ166、JTG/T2231-01、

JTG3362、JTG3363、JTGD60、JTGD64等公路及城市桥梁相关规范的要求。

5.1.2宜采用基于BIM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辅助设计。

5.2标准图编制

5.2.1标准图编制应符合本文件4.1.2条的规定,并建立中小跨径桥梁工业化建造的构件产品目录。

5.2.2标准图编制应综合考虑市政桥梁和公路桥梁特性,对构件类型尽可能进行统一,或制定不同序

列产品。

5.2.3标准图应根据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的更新,结合行业技术的发展及时修编。

5.2.4标准图应针对连接构造开展专项设计,通过合理构造、尺寸,采用新材料或开发新型连接装置,

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与拼装的便利性。

5.2.5标准图宜以工厂化产品理念开展深化设计,考虑拆模、起吊、运输、安装的相关要求,对局部

构造进行优化,应符合下列要求:

a)构件边缘宜做倒角处理,且不应出现锐角;

b)构件尺寸应考虑脱模的便利性,不宜设置过小;

c)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粗糙面的凹凸深度不应小于6mm,粗糙面的面积应

不小于90%;

d)应明确吊点位置与吊钩构造,保证起吊安全及吊装的便利性;

e)应考虑运输条件限制、安装设备起吊能力、结构临时支立及安装状态的要求。

5.2.6标准图编制应考虑安装阶段临时荷载作用。

5.3施工图设计

5.3.1根据建设背景、建设条件、相关规范及本文件的要求开展施工图设计,确定合理构件及指导性

安装方案。

5.3.2施工图设计应根据构件受力需求、运输与安装等限制条件选用合理的结构体系、构件类型与连

接形式,优先参考使用本文件附录B。

5.3.3施工图设计单位采用本文件附录B时,应结合使用条件进行校核。

5.3.4对于少部分运输困难或难以标准化的特殊构件,可采用现场浇筑的作业方式。

3

DB3415/T7—2020

6预制

6.1一般规定

6.1.1构件预制包含生产准备、预制生产、存储与出厂等环节,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设计未规定

时应符合CJJ2和JTG/T3650的要求。

6.1.2预制工厂应建立健全构件生产质量保证体系,明确预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责任,加强质量管理。

6.2生产准备

6.2.1预制生产前应对人员就位情况、设备运转情况、物料储备情况进行检查。

6.2.2预制生产前应对进场材料、构配件等按现行国家及行业规范要求进行检验。

6.2.3预制生产前应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验证,并根据原材料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6.2.4预制生产前应根据构件的生产特点确定工艺流程,细化作业指导,宜采用BIM手段开展技术交

底与培训。

6.2.5预制生产应执行首件试制制度,对首件进行全面检验与总结,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6.2.6预制生产应强化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保障生产安全。

6.3预制生产

6.3.1构件预制生产工艺可参照图1执行。

6.3.2生产流水线各工位应集约安排配置,按相对固定流水节拍生产预制构件。

6.3.3钢筋应采用数控设备加工成型,在定型胎架上进行模块化绑扎。

6.3.4预埋件应进行编号,并按照设计要求及顺序进行预埋;对连接预埋件,应采用钢筋骨架定位,

采取可靠的支撑措施保障预埋精度。

6.3.5模板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精度进行制作及安装,接缝严密,并应定期检修、保养及更换。

6.3.6混凝土宜采用自动布料机分层浇筑,并根据构件特点,选择先进、合理的振捣方式,保证振捣

质量。

6.3.7构件预制应建立可靠的养生系统,保障其周边环境温度与湿度。

6.3.8预应力张拉前构件应符合设计关于龄期、强度的有关规定,应采用智能张拉、压浆系统。

6.3.9预制生产各环节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开展质量检验,有完整的质量验收记录。

6.3.10生产构件应标注项目名称、构件编号、规格型号、制作日期、合格状态、生产单位等信息,产

品标识应牢固可靠、易于检查。

6.3.11预制工厂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进行构件质量检验,出厂前应附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6.3.12预制工厂应按批次或定期开展生产效率、生产质量的统计与分析,对生产效率、生产质量的均

匀性进行评估,在出现均匀性波动较大的情况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生产工艺优化。

预制工厂应采用可靠手段监测、搜集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数据,保障信息齐全完整,可溯源。

4

DB3415/T7—2020

模板钢筋及预埋件

模板安装预应力管道安装钢筋制作

检验钢筋安装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