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3755-2017 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 钢铁行业余能利用

GB/T 33755-2017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at the project level for assessment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reductions—Utilization of waste energy in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3755-2017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7-05-12
实施日期
2017-12-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8)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铁行业余能利用项目(包括余压、余热和副产煤气)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的术语和定义及评估内容。本标准适用于钢铁行业余能利用项目(包括余压、余热和副产煤气)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北京京诚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东莞市金成低碳技术应用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标准化研究院
起草人:
刘锟、陈亮、杨晓东、廖洪波、姜琪、杨猛、叶友斌、刘玫、林翎、解如风、孙亮、郭慧婷、鲍威、崔龙国、纪明明、笪舒春、哈丽旦·艾比布拉、曹燕、朱翔、塞丽滩乃提·米吉提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2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3.030.50

Z04(3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3755—2017

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

钢铁行业余能利用

Technicalspecificationattheprojectlevelforassessmentofgreenhousegas

emissionreductions—Utilizationofwasteenergyinironandsteelindustry

2017-05-12发布2017-12-01实施

发布

GB/T33755—2017

■>r■—>—

刖弓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京诚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

院、东莞市金成低碳技术应用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银、陈亮、杨晓东、廖洪波、姜琪、杨猛、叶友斌、刘玫、林翎、解如风、孙亮、

郭慧婷、鲍威、崔龙国、纪明明、篁舒春、哈丽旦•艾比布拉、曹燕、朱翔、塞丽滩乃提•米吉提。

T

GB/T33755—2017

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

钢铁行业余能利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铁行业余能利用项目(包括余压、余热和副产煤气)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的术语和

定义及评估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钢铁行业余能利用项目(包括余压、余热和副产煤气)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3760-2017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通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33760-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GB/T33760—2017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化石燃料fossilfuel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埋藏在地下或海洋下不可再生的燃料资源的总称。它们以固态、液态或气态

存在,所含的能量可通过化学或物理反应释放出来。

3.2

余能(余压、余热、副产煤气)wasteenergywastepressure/heat/gas)

钢铁企业正常生产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副产能源,如热能、压差能、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和转炉煤气,

这些副产能源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回收利用。

3.3

热电联产厂cogenerationofheatandpowerplant

利用燃料同时生产电力和热力(蒸汽、热水)的丁厂,其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a)热电联产厂所生产的电力、热力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同时完成;

b)热电联产厂的产品除电力以外还应包括蒸汽、热水中至少一种热力产品;

O热电联产厂生产的热力产品主要用于厂外使用。

3.4

基准线情景baselinescenario

用来提供参照的,在不实施项目的情景下可能发生的假定情景。

[GB/T33760—2017,定义3.4]

3.5

温室气体减排量greenhousegasemissionreduction

经计算得到的一定时期内项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基准线情景的排放量相比较的减少量。

1

GB/T33755—2017

[GB/T33760—2017,定义3.5]

4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内容

4.1概述

钢铁行业余能利用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内容主要包括:

a)项目边界及排放源识别;

b)项目及基准线情景确定;

c)减排量计算;

d)监测及数据质量管理;

)减排量评估报告编制。

4.2边界及排放源识别

钢铁行业余能利用项目边界一般应包括余压、余热、副产煤气(含副产煤气净化设施)回收及利用上

述余能产生电力、热力的设施;钢铁行业余能利用项目基准线边界应包括电网、供热锅炉、热电联产厂。

钢铁行业基准线排放源一般应包括边界内各设施因使用电力、热力、化石燃料等产生的温室气体排

放;项目排放源一般应包括边界内余能回收及发电、供热设施和其他耗电设施等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对钢铁行业余能利用项目和基准线边界确定及排放源识别分別详见附录A中表A.1、表A.2

和表A.3。

4.3温室气体种类确定

钢铁行业余能利用项目所涉及的温室气体种类仅为C()2。

4.4项目及基准线情景确定

表1给出了在目前技术水平下可能存在的项目及基准线情景(如基准线情景不适用,可根据实际情

况另行设定并充分说明理由,但基于保守原则考虑,所有基准线情景下电力排放因子应选取项目所在区

域电网的电力排放因子,热力排放因子应取推荐值0.11tCO2/GJ或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官方数据)。

对于新建项目,应采用行业内(或该地区)所采用的主流技术或国家政策所规定的技术作为基准线

情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P1项目情景最可能的基准线情景是B1,P2项目情景最可能的基准线情景是

B3,P3项目情景最可能的基准线情景是B5。对于改造项目(保持现有生产能力),应根据改造项目实施

前具体情况选取继续目前生产技术的基准线情景;对于扩建项目(生产能力扩大):应根据目标用户的需

求,按照改造项目或新建项目方式确定基准线情景。

表1项目情景及可能的基准线情景

项目情景可能的基准线情景钢铁行业余能利用项目示例

序号情景序号情景(包括且不限于以下项目)

将余压直接排人大气,从电网获得电力满足用户

利用余压B1

需求

P1发电满足高炉炉顶煤气余压发电项目(TRT)

为满足用户需求利用余压发电,但余压利用率或发

用户需求B2

电效率比项目情景低,不足电力从电网获得

2

GB/T33755—2017

表1(续)

项目情景可能的基准线情景钢铁行业余能利用项目示例

序号情景序号情景(包括且不限于以下项目)

干法熄焦项目(CDQ);

将余热宜接排入大气,从电网获得电力满足用户

高炉渣、钢渣余热冋收利用项目;

B3需求

利用余热烧结冷却机余热1可收项目;

从供热锅炉获得热力满足用户需求

发电/供烧结、球团、矿热炉、转炉、电炉烟

P2

热满足用气余热冋收利用项目;

为满足用户需求利用余热发电或产生热力,但发电

户需求轧钢加热炉/退火炉余热回收利用

B4效率或余热利用率比项口情景低,不足电力从电网

项目;

获得,不足热力从供热锅炉获得

矿热炉余热冋收项目

将副产煤气直接排入大气,从电网获得电力满足用

高炉煤气锅炉发电项目;

利用副产B5户需求

低热值高炉煤气发电-燃汽轮机

煤气发电/从供热锅炉获得热力满足用户需求

P3项U;

供热满足为满足用户需求利用副产煤气发电,但副产煤气利

转炉煤气、焦炉煤气回收利用项目

用户需求B6用率或发电效率比项目情景低,不足电力从电网获

得,不足热力从供热锅炉获得

4.5减排量计算

钢铁行业余能利用项目排放量和基准线排放量计算式详见表A.4。

一定时期内项目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由式(1)计算:

ER=BE—PE(1)

式中:

ER定时期内,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以tC(h计;

BE——同一定时期内,基准线情景下温室气体排放量,以tC()2计;

PE——同一定时期内,项目情景下温室气体排放量,以tCXb计。

4.6监测及数据质量管理

4.6.1监测计划及监测数据要求

钢铁行业余能利用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的监测计划应按照GB/T33760-2017中5.10制定

和执。需要监测的数据及要求详见表A.5。

测量仪器/表精度应满足相关要求,定期检定和校准,检定和校准机构应具有测量仪器/表检定资

质。检定和校准相关要求应依照国家相关计量检定规程执。

在项目实施中,项目业主应确保监测计划有效实施,通过各类测量仪器/表的监测获得温室气体排

放数据,记录、汇编和分析有关数据,并对数据存档,保证测量管理体系符合质量和规范要求。

4.6.2数据质量管理

应建立和应用数据质量管理程序,对与项目和基准线情景有关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管理,包括对不确

定性进行评价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