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8430.1-2001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 工商业用和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

GB/T 18430.1-2001 Water chilling (heat pump) packages using the vapor compression cycle Water chilling (heat pump) packages for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and similar application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GB/T 18430.1-2024 | 页数:1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8430.1-2001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1-08-30
实施日期
2002-04-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归口单位
全国冷冻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上海合众—开利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特灵空调系统(江苏)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
起草人:
卫宇、谈磊、底世涛、葛传诗、史敏、汤成忠、刘汉宁、赵薰、孙正国
出版信息:
页数:17页 | 字数:31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GB/'r18430.1一2001

龟‘

前曰

本标准参考采用美国空调制冷协会ARI550/590-1998《采用蒸气压缩循环的冷水机组》和日本工

业标准JISB8613-1994《冷水机组)),JTSB8621-1995《离心式制冷机》。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JB/T4329-1997《容积式冷水热(泵)机组》和JB/T3355-1998《离心式冷

水机组》废止。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冷冻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合众一开利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特灵空调系统江(苏)有限公司、合肥通

用机械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广东吉荣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武汉新世界制冷工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卫宇、谈磊、底世涛、葛传诗、史敏、汤成忠、刘汉宁、赵薰、孙正国。

本标准由全国冷冻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

工商业用和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

GB/T18430.1-2001

Waterchilling(heatpump)packages

usingthevaporcompressioncycle

Waterchilling(heatpump)packagesfor

industrial&commercialandsimilarapplication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机驱动的采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应用于工商业和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

(以下简称机组)的型式与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贮存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制冷量为50kW以上的集中空调或工艺用冷水的机组,也适用于为防止因室外气温

降低而引起冻结、在水中溶解化学药剂作载冷热()的机组。以发动机柴(油机或燃气机)或透平发动机

蒸(汽轮机或燃气轮机)驱动的机组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饮用水、饮料及不以水作载冷热()剂的工业专用的机组。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4343-199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动、电热器具、电动工具以及类似电器无线电干扰特性测量方

法和允许值e(qvCISPR14:1993)

GB/T5226.1-1996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e(qvIEC204-1:1992)

GB/T7778-2001制冷剂编号方法和安全性分类

GB/T10870-2001容积式和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

GB/T13306-1991标牌

GB/T13384-1992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7758-1999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GB50050-1995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JB/T4330--1999制冷空调设备噪声的测定

JB6917-1998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

JB/T7666-1995制冷和空调设备名义工况一般规定

JB8654-1997容积式和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安全要求

型式与基本参数

3.1型式

3.1.1按制冷压缩机型式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f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一08-30批准2002一04一01实施

GB/T184301一2001

—开启式;

—半封闭式;

—全封闭式。

3.1.2按制冷压缩机类型分类:

—往复活塞式;

—离心式,

—螺杆式;

—涡旋式。

3.1.3按机组功能分类:

—单冷式机组;

—制冷及电加热制热兼用的机组;

—制冷及热泵制热兼用机组,包括热泵制热和电加热制热同时使用的机组及热泵制热和电加热

装置切换使用的机组。

3.1.4按制冷运行放热侧热交换方式分类:

—水冷式一水热源;

-—风冷式一空气热源;

一一蒸发冷却式。

3.2型号

机组型号的编制可由制造商按体现本标准名义工况下机组的制冷量确定。

3.3基本参数

I11定义

I11.1名义工况性能系数C(OP)

在标准规定的名义工况下见(表1),机组以同一单位表示的制冷量制(热量)除以总输入电功率得

出的比值。

I11.2名称及功能

本标准规定机组相关的名称及功能为:

名称:功能:

水冷式水冷单冷式

水一水热泵水冷式制冷及水热源热泵制热

风冷式风冷单冷式

空气一水热泵风冷式制冷及空气热源热泵制热

蒸发冷却式蒸发冷却单冷式

3.3.2名义工况

机组名义工况温度条件的规定按JB/T7666的规定,见表to

表1名义工况时的温度条件C

项│目│使用侧│热源侧或(放热侧)

冷│、热水│水冷式│风冷式│蒸发冷却式│

进│口水温│出口水温││进口水温│出口水温│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干球温度│湿球温度│

制│冷│127│30│3│53│5││24││

热│泵制热│404│51│57│7│6│

3名义工况的其他规定

a)机组名义工况时的使用侧和水冷式热源侧污垢系数为086m2·C/kWo

GB/T184301-2001

b)机组名义工况时的额定电压,单相交流为220V、三相交流为380V,3000V,6000V或

10000V,额定频率为50Hzo

c)大气压力为101kPao

3.3.4名义工况时制冷性能系数

机组名义工况时的制冷性能系数不应低于表2的数值。

表2名义工况的制冷性能系数

压│缩机类型│往复活塞式│涡旋式│

机│组制冷量,kW│>50-116│>116>50-│116│>116│

水│冷式│3.5│3.63.│55│3.65│

2├────────┤.48├───────┼────┼───┤

风│冷和蒸发冷却式││2.572.4│8│2.57│

压│缩机类型│螺杆式离心│式│

机│组制冷量,kW│(116│116-230│>230│毛1163│>1163│

水│冷式3.│65│3.75│3.85│4.5│4.7│

风│冷和蒸发冷却式│2.46│2.55│2.64│││

4技术要求

4门一般规定

机组应符合JB8654和本标准的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条件或(按用户和制造厂

的协议)制造。

4.2气密性试验、真空试验和液压试验要求

4.2.1气密性试验要求

机组试验时,采用电子卤素检漏仪或氦检漏仪时,机组单点泄漏率低于14g/a,充分保证机组在应

用周期中的气密性。

4.2.2真空试验要求

机组试验时,制冷系统的各部位无异常变形,且压力回升应在0.69kP。以下。

4.2.3液压试验要求

机组试验时,水侧各部位应无异常变形和水泄漏。

4.3机组出厂前应进行运转试验,机组应无异常。若试验条件不完备或对于额定电压3000V及以上

的机组,可在使用现场进行运转试验。

4.4机组名义工况性能

机组在制冷和热泵制热名义工况下进行试验时,其最大偏差应不超过以下规定:

a)制冷量和热泵制热量不应小于名义规定值的95oos

b)机组消耗总电功率不应大于机组名义消耗电功率的1100o热(泵制热消耗总电功率不包括辅助

电加热消耗功率);

。)名义工况的性能系数不应小于机组名义值的92%,并符合3.3.4的要求;

d)带有辅助电加热热泵制热机组的辅助电加热功率消耗不应大于名义消耗电功率的105写;

e)冷热()水、冷却水的压力损失不应大于机组名义规定值的ll5oo0

4.5机组的设计和使用条件

机组应在表3和表4规定的温度条件下正常工作,表中温度偏差为试验时应遵守的条件。

4.5.1最大负荷工况

机组按表3最大负荷工况运行时,电动机、电器元件、连接接线及其他部件应正常工作。

Gs/T184301-2001

4.5.2低温工况

机组按表3低温工况运行时应正常工作。

4.5.3机组按表3和表4融霜工况装(有自动融霜机构的空气源热泵机组)运行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安全保护元器件不应动作而停止运行;

—融霜应自动进行;

—融霜时的融化水及制热运行时室外侧热(源侧)换热器的凝结水应能正常排放或处理;

—在最初融霜结束后的连续运行中,融霜所需的时间总和不应超过运行周期时间的20%,两个

以上独立制冷循环的机组,各独立循环融霜时间的总和不应超过各独立循环总运转时间的20%.

表3机组设计温度条件C

使用侧热源侧或(放热侧)

项目冷、热水水冷式风冷式蒸发冷却式

进口水温出口水温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干球温度湿球温度

阵掣Z&12士0.37士0.35士124士0.5

制冷I最大负荷工况15士0.AL3303n}-1*00M..35W35n--1{*20'.6343士127士0.5s'

低温工况5士0.v}21士0.21士15.5士0.5"

名义工况40士0.3I45士0.15士0.3}7士0.7士1}6士0.

热泵最大负荷工况s>!50士0.21士0.}21士1115.5士0.

制热

融霜工况7,!40士0.2士1}1士0.

1)由制冷名义工况时的冷水量决定。

2)由制冷名义工况时的冷却水量决定。

3)补充水温度33C士2'Ce

4)补充水温度15'C士2'C,

5)由热泵制热名义工况时的热水流量决定。

6)由热泵制热名义工况时的热源水量决定。

7)融霜工况为融霜运行前的条件,开始融霜时表4和表3规定的温度条件均可。

表4融霜时的条件

工│况│使用侧│热源侧│

热│泵制热融霜│进口水温│出口水温│干球温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