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3194-2020 结构用重组竹
LY/T 3194-2020 Structural bamboo scrimber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制作工程结构的重组竹。
发布历史
-
2020年03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国际竹藤中心、福建吉兴竹业有限公司、福建金竹竹业有限公司、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国际竹藤组织、杭州润竹科技有限公司、洪雅竹元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桃花江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林业大学、青岛国森机械有限公司、绍兴中禾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四川大学、太尔胶粘剂(广东)有限公司、宣城宏宇竹业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于文吉、余养伦、钟永、祝荣先、王戈、任丁华、任海青、邓侃、张新培、刘可为、刘贤淼、李海涛、蒋永健、任祥、王忠、周春贵、薛志成、李小贤、李升龙、忻贤俊、张亚慧、张亚梅、齐越、黄宇翔、马红霞
- 出版信息:
- 页数:24页 | 字数:40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79.020
B70
LY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3194—2020
结构用重组竹
Structuralbambooscrimber
202020××-03--××30发布-××发布2020-10-01实施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
LY/T3194—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竹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3)提出并归口。
I
LY/T3194—2020
结构用重组竹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结构用重组竹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力学性能特征值确
定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和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于制作工程结构的重组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
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28木材物理力学试验方法总则
GB/T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ISO2859-1:1999,IDT)
GB/T8625建筑材料难燃性试验方法
GB/T9978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
GB/T13942.1木材天然耐腐性实验室试验方法
GB/T18260木材防腐剂对白蚁毒效实验室试验方法
GB18580-2017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
GB/T30364重组竹地板
LY/T2381-2014结构用木质材料基本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重组竹bambooscrimber
竹束按顺纹组坯、胶合而成的板、方材。
3.2
热压重组竹hot-pressingbambooscrimber
竹束按顺纹组坯、经热压胶合而成的板材。
3.3
冷成型热固化重组竹coldmoldingandhotcuringbambooscrimber
竹束按顺纹组坯、经冷压成型后再加热固化胶合而成的方材。
3.4
1
LY/T3194—2020
结构用重组竹structuralbambooscrimber
满足制作工程结构要求的重组竹。
3.5
厚度方向thickdirection
重组竹在冷压成型或热压时与压力平行的方向。
3.6
宽度方向widthdirection
重组竹在冷压成型或热压时与压力垂直的方向。
3.7
厚切面thickSurfaces
沿重组竹厚度方向的纵切面。
3.8
宽切面widthSurfaces
沿重组竹宽度方向的纵切面。
>
B
Al
帘席方向
3.9
鼓泡blow;blister
由于胶合失效造成重组竹内出现空穴并在表面局部凸起的缺陷。
3.10
跳丝brokenthorn
重组竹表面的竹丝突起。
2
LY/T3194—2020
3.11
分层delamination
重组竹因胶合不良而造成的胶接面分离的现象。
3.12
腐朽decay
重组竹细胞壁被腐朽菌或其他微生物分解引起的竹材组织结构腐烂和解体的现象,包括白腐、
褐腐和软腐等。
3.13
霉变mildew
因霉菌及变色菌滋生而造成重组竹材质和颜色的变化。
4分类
4.2按使用环境分:
——室内结构用重组竹;
——室外结构用重组竹。
4.3按强度等级分:
——28E-165f;
——18E-135f;
——10E-90f。
5技术要求
5.1规格尺寸及偏差
5.1.1规格尺寸
结构用重组竹的规格尺寸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规格尺寸
项目单位热压重组竹冷压热固化重组竹
长度mm1860~26001860~2600
宽度mm100~1220100~220
厚度mm20~5020~160
注:经供需双方协议,可生产其他规格的热压重组竹
5.1.2尺寸偏差
结构用重组竹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尺寸偏差
项目单位偏差
3
LY/T3194—2020
+10.0
长度mm
0
+5.0
≤200mm
0
宽度
+10.0
>200mm
0
≤20mm±0.3
厚度>20~≤40mm±0.4
>40mm±0.5
边缘直度mm/m1.0
垂直度mm/m1.0
平整度%1.0
注:其他规格尺寸偏差由供需双方协议商定。
5.2外观质量
结构用重组竹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外观质量
缺陷名称允许限度
鼓泡不允许
分层不允许
1
跳丝不明显
腐朽不允许
1
霉变不明显
注1:不明显——正常视力在自然光下、距板面0.4m、肉眼观察不易辨别。
注2:特殊外观质量要求由供需双方协议商定。
5.3理化性能
5.3.1物理性能
5.3.1.1室内结构用重组竹
室内结构用重组竹物理性能应符合表4规定。
表4室内结构用重组竹物理性能指标
性能单位性能指标
3
密度g/cm≥0.85
含水率%6~15
a%≤10.0
吸水厚度膨胀率
a%≤4.0
吸水宽度膨胀率
甲醛释放量应符合GB18580的相关规定。
a:试件经过63℃热水浸泡。
5.3.1.2室内结构用重组竹
室外结构用重组竹物理性能应符合表5规定。
4
LY/T3194—2020
表5室外结构用重组竹物理性能指标
性能单位性能指标
3
密度g/cm≥0.85
含水率%6~15
a%≤10.0
吸水厚度膨胀率
a%≤4.0
吸水宽度膨胀率
甲醛释放量当供需双方对甲醛释放量有要求时,应符合GB18580的相关规定。
a:试件经过循环试验
5.3.2力学性能
结构用重组竹分为3个强度等级,且每个强度等级的力学性能特征值指标应符合表6的要求。
对于性能指标超过表中“28E-165f”强度等级的重组竹材料应按照“28E-165f”等级进行取值;对于性
能指标介于两个强度等级之间的重组竹应按照较低强度等级进行取值;对于性能指标低于表中
“10E-90f”强度等级的重组竹不宜采用。
表6结构用重组竹力学性能特征值指标
横纹抗压比例极限
顺纹抗拉顺纹抗压顺纹抗剪
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应力
强度等级强度强度强度
E/MPaf/MPa局部f⊥全部f⊥
bcc
f/MPaf∥/MPaf/MPa
tcv
/MPa/MPa
3
28E-165f28.0×10165.0130.085.015.520.518.5
3
18E-135f18.0×10135.0109.071.015.016.516.0
3
10E-90f10.0×1090.051.042.09.09.05.5
注1:表中数值为重组竹样本评估特征值所需要求满足的最小值;
注2:“28E-165f”代表重组竹的抗弯弹性模量特征值为28.0GPa和抗弯强度特征值为165.0MPa。
5.3.3阻燃性能
当供需双方对阻燃性能有要求时,结构用重组竹的阻燃性能应符合LY/T2381阻燃性能的要
求。
5.3.4抗生物耐久性能
当供需双方对抗生物耐久性能有要求时,结构用重组竹的防腐、防白蚁和防霉性能应符合表7
规定。
表7结构用重组竹抗生物耐久性能指标
性能性能指标
防霉性能1级0级
防腐性能Ⅱ级Ⅰ级
防白蚁性能8级I9级I10级
注:等级由供需双方协议商定。
6试验方法
5
LY/T3194—2020
6.1外观质量试验方法
6.1.1检验台高度为700mm左右;
6.1.2照明光源为40W日光灯管三支,灯管间距约400mm,灯管长度方向与板长度方向平行,灯管
距检验台高度约为2m,自然光应不影响检验;
6.1.3检验人员应有正常视力(或矫正视力)并在板长两端逐张检验,视距为0.5m~1.5m,视角为
30°~90°。
6.2规格尺寸及偏差试验方法
6.2.1仪器和工具
6.2.1.1千分尺,精度0.01mm。
6.2.1.2钢板尺,精度0.5mm。
6.2.1.3钢卷尺,精度1mm。
6.2.2长度、宽度测量
按GB/T19367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6.2.3厚度尺寸测量
按GB/T19367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6.2.4边缘垂直度检测
按GB/T19367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6.2.5垂直度检测
按GB/T19367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6.2.6平整度检测
按GB/T19367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6.3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6.3.1含水率测定
按GB/T30364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6.3.2密度测定
按GB/T30364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6.3.3吸水宽度膨胀率
按GB/T30364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6.3.4吸水厚度膨胀率
按GB/T30364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6.3.5甲醛释放量测试方法
按GB18580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6.4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6.4.1抗弯弹性模量试验方法
6
LY/T3194—2020
6.4.1.1原理
重组竹受力弯曲时在比例极限应力内,按载荷与变形的关系确定重组竹抗弯弹性模量。
6.4.1.2试验设备
6.4.1.2.1万能力学试验机,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载荷量程范围,精确度为测量值的1%。试
验装置的支座及压头端部的曲率半径为30mm,两支座中心点的水平距离为240mm。
6.4.1.2.2测试量具为游标卡尺或其他测量工具,测量尺寸应精确至0.1mm。
6.4.1.2.3百分表的量程为0mm~10mm,精确至0.01mm。
6.4.1.3试件
6.4.1.3.1试件尺寸为300mm×20mm×20mm,长度为顺纹方向。
6.4.1.3.2试验制作要求和检测、试件含水率的调整应分别符合GB/T1928相关的规定。
6.4.1.3.3允许与抗弯强度测定用同一试件,先测定抗弯弹性模量,后进行抗弯强度试验。
6.4.1.4试验步骤
6.4.1.4.1测试试件宽度和厚度,宽度在试件长边中心点处测量;厚度在试件对角线交叉点处测
量,精确至0.1mm。
6.4.1.4.2将试件沿着长度方向放在万能力学试验机两支座的中心位置,采用三等分加载方式,
以均匀速度沿厚度方向加载,并测量试件变形,如图1所示。
6.4.1.4.3测量试件变形的上、下限载荷一般取600N~1000N,试验机以均匀速度先加载至下限
载荷,并记录下限载荷所对应的位移变形值,然后经15s~20s加载至上限载荷,并记录上限载荷所
对应的位移变形值,随即卸荷,如此反复三次,每次卸荷应略低于下限载荷,然后再加荷至上限
载荷。
6.4.1.5结果计算
根据后两次测得的试件变形值,分别计算出上、下限变形平均值,上、下限荷载的变形平均
值之差,即为上、下限荷载间的变形值。
试件抗弯弹性模量按式(4)计算,精确至10MPa。
23PL
,Eb3…………(4)
108bhf
式中:
E——试件的抗弯弹性模量,单位为兆帕(MPa);
b
P——上、下限荷载之差,单位为牛顿(N);
L——两支座间跨距,单位为毫米(mm);
b——试件宽度,单位为毫米(mm);
h——试件厚度,单位为毫米(mm);
f——上、下限荷载的试件变形值,单位为毫米(mm)。
7
LY/T3194—2020
F/2F/2
..c
ll
L
图1抗弯弹性模量测定示意图
F——施加载荷;单位为牛顿(N);
h——试件厚度;单位为毫米(mm);
l——两压头中心距,80mm;
L——两支座之间的跨距,240mm。
6.4.2抗弯强度试验方法
6.4.2.1原理
用压头在试件跨距的中间位置均匀速度施加载荷直至试件被破坏,以确定重组材的抗弯强度。
6.4.2.2试验设备
6.4.2.2.1万能力学试验机,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载荷量程范围,精确度为测量值的1%。试
验装置的支座及压头端部的曲率半径为30mm,两支座中心点的水平距离为240mm。
6.4.2.2.2测试量具为游标卡尺或其他测量工具,测量尺寸应精确至0.1mm。
6.4.2.3试件
6.4.2.3.1试件尺寸为300mm×20mm×20mm,长度为顺纹方向。
6.4.2.3.2试验制作要求和检测、试件含水率的调整应分别符合GB/T1928相关的规定。
6.4.2.3.3允许与抗弯弹性模量测定用同一试件,先测定抗弯弹性模量,后进行抗弯强度试验。
6.4.2.4试验步骤
6.4.2.4.1测试试件宽度和厚度,宽度在试件长边中心点处测量;厚度在试件对角线交叉点处测
量,精确至0.1mm。
6.4.2.4.2将试件沿着长度方向放在试验装置上具有一定跨距的两个支座上,压头在两个支座跨
距中间,采用中心线加荷,以均匀速度沿厚度方向加载,应在1min~2min内试件被破坏,记录破
坏荷载,精确至10N。
6.4.2.5结果计算
试件抗弯强度按式(5)计算,精确至0.1MPa。
3PL
max
…………(5)
bw2
2bh
式中:
——试件抗弯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bw
P——破坏荷载,单位为牛顿(N);
max
L——两支座间跨距,为80mm;
8
LY/T3194—2020
b——试件宽度,单位为毫米(mm);
h——试件厚度,单位为毫米(mm)。
6.4.3顺纹抗拉强度试验方法
6.4.3.1原理
沿试件顺纹方向,以均匀速度施加拉力直至试件被破坏,以确定重组竹的顺纹抗拉强度。
6.4.3.2试验设备
6.4.3.2.1万能力学试验机,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载荷量程范围,精确度为测量值的1%。试
验机的十字头、卡头或其它夹具的行程应不小于400mm,夹钳的钳口尺寸为10mm~20mm,并具
有球面滑动接头,以保证试件沿纵轴受拉,防止纵向扭曲。
6.4.3.2.2测量工具为游标卡尺或其它测量工具,测量尺寸应精确至0.1mm。
6.4.3.3试件尺寸
6.4.3.3.1试件的形状和尺寸,如图2所示。
单位为mm
图2顺纹抗拉试件
6.4.3.3.2试件制作要求和检测、试件含水率的调整应符合GB/T1928相关的规定。
6.4.3.3.3试件纹理应通直,试件有效部分与两端夹持部分之间的过渡弧表面应平滑,并与试件
中心线相对称。
6.4.3.4试验步骤
6.4.3.4.1在试件有效部分中心处,测量厚度和宽度,精确至0.1mm。
6.4.3.4.2将试件两端夹紧在试验机的钳口中,使试件宽面与钳口相接触,两端靠近弧形部分露
出20mm~25mm,竖直地安装在试验机上。
6.4.3.4.3试验以均匀速度加荷载,在1.5min~2.0min内使试件被破坏,破坏载荷精确至100N。
6.4.3.4.4如拉断处不在试件有效部位,试验结果应予舍弃。
6.4.3.5结果计算
试件顺纹抗拉强度按式(6)计算,精确至0.1MPa。
P
tmax
……(6)
twbh
式中:
——试件的顺纹抗拉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tw
P——最大拉伸破坏荷载,单位为牛顿(N);
tmax
b——试件宽度,单位为毫米(mm);
9
LY/T3194—2020
h——试件厚度,单位为毫米(mm)。
6.4.4顺纹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6.4.4.1原理
沿重组竹顺纹方向以均匀速度施加压力至破坏,以确定重组竹的顺纹抗压强度。
6.4.4.2试验设备
6.4.4.2.1万能力学试验机,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载荷量程范围,精确度为测量值的1%,并
具有球面滑动支座。
6.4.4.2.2测试量具为游标卡尺或其他测量工具,测量尺寸应精确至0.1mm。
6.4.4.3试件
6.4.4.3.1试件尺寸为30mm×20mm×20mm,长度为顺纹方向。
6.4.4.3.2试验制作要求和检测、试件含水率的调整应分别符合GB/T1928相关的规定。
6.4.4.4试验步骤
6.4.4.4.1在试件长度中心处,测量宽度及厚度,精确至0.1mm。
6.4.4.4.2将试件放在试验机球面滑动支座的中心位置,以均匀速度加荷,在1.5min~2.0min内
使试件破坏,即试验机的指针明显退回或数字显示的荷载有明显减少。将破坏荷载记录,荷载允
许测得的精度为100N。
6.4.4.5结果计算
试件顺纹抗压强度,应按式(7)计算,精确至0.1MPa。
P
cmax
……………(7)
cwbh
式中:
——试件顺纹抗压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cw
P——顺纹抗压破坏荷载,单位为牛(N);
cmax
b——试件宽度,单位为毫米(mm);
h——试件高度,单位为毫米(mm)。
6.4.5横纹全部抗压试验方法
6.4.5.1原理
从横纹全部抗压试验的载荷-变形图上,确定比例极限载荷,计算出重组竹横纹全部抗压比例
极限应力,如图3所示。
PyP,,比例极限载荷(N)
f'..,,比例极限位移(1run)
k,刚度(N/nnn)
!iy
图3比例极限载荷取值示意图
6.4.5.2试验设备
10
LY/T3194—2020
6.4.5.2.1万能力学试验机,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载荷量程范围,精确度为测量值的1%,并
具有球面滑动支座。万能力学试验机应有记录装置,记录荷载的荷载步距,应不大于50N/mm;记
录试件变形的刻度间隔,应不大于0.01mm/mm。
6.4.5.2.2测试量具为游标卡尺或其他测量工具,测量尺寸应精确至0.1mm。
6.4.5.3试件
6.4.5.3.1试件尺寸为30mm×20mm×20mm,长度为顺纹方向。
6.4.5.3.2试验制作要求和检测、试件含水率的调整应分别符合GB/T1928相关的规定。
6.4.5.4试验步骤
6.4.5.4.1测量试件长度和长度中心处宽度,精确至0.1mm。
6.4.5.4.2将试件放在试验机的球面滑动支座中心处,沿厚度方向加荷。
6.4.5.4.3试验以均匀速度加荷,在1min~2min内达到比例极限荷载。
6.4.5.4.4记录荷载变形和比例极限荷载数值,该数值精确至50N。
6.4.5.5结果计算
试件横纹全部抗压比例极限应力,应按式(8)计算,精确至0.1MPa。
P
y
……………(8)
ybl
式中:
——试件横纹全部抗压比例极限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y
P——比例极限载荷,单位为牛(N);
y
b——试件宽度,单位为毫米(mm);
l——试件长度,单位为毫米(mm)。
6.4.6横纹局部抗压试验方法
6.4.6.1原理
从横纹局部抗压试验的载荷-变形图上,确定比例极限载荷,计算出重组竹横纹局部抗压比例
极限应力,如图3所示。
6.4.6.2试验设备
6.4.6.2.1万能力学试验机,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载荷量程范围,精确度为测量值的1%,并
具有球面滑动支座。试验机应有记录装置,记录荷载的荷载步距,应不大于50N/mm;记录试件变
形的刻度间隔,应不大于0.01mm/mm。
6.4.6.2.2测量工具为游标卡尺或其他工具,测量尺寸应精确至0.1mm。
6.4.6.3试件
6.4.6.3.1试件尺寸为60mm×20mm×20mm,长度为顺纹方向。
6.4.6.3.2试验制作要求和检测、试件含水率的调整应分别符合GB/T1928相关的规定。
6.4.6.4试验步骤
6.4.6.4.1测量试件的长度中心处宽度。
6.4.6.4.2在试件的宽切面,距两端20mm处划两条垂直于长轴的平行线。
6.4.6.4.3将试件放在试验机的球面滑动支座上,使试件中心位于支座中心,沿厚度方向加荷,
加压钢块的长、宽、厚尺寸为30mm×20mm×10mm。
6.4.6.4.4试验以均匀速度施加载荷,在1min~3.0min内达到比例极限载荷。
6.4.6.4.5记录荷载变形和比例极限荷载数值,该数值精确至50N。
11
LY/T3194—2020
6.4.6.5结果计算
试件横纹局部抗压比例极限应力,应按式(9)计算,精确至0.1MPa。
P
y
……………(9)
yab
式中:
——试件横纹局部抗压比例极限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y
P——比例极限载荷,单位为牛(N);
y
a——加压钢块宽度,单位为毫米(mm);
b——试件宽度,单位为毫米(mm)。
6.4.7顺纹抗剪强度试验方法
6.4.7.1原理
由加压方式形成的剪切力,使试件一表面对另一表面顺纹滑移,以测定重组竹顺纹抗剪强度。
6.4.7.2试验设备
6.4.7.2.1万能力学试验机,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载荷量程范围,精确度为测量值的1%,并
具有球面滑动支座。
6.4.7.2.2顺纹抗剪试验装置,见图4。
6.4.7.2.3测试量具为游标卡尺或其他测量工具,测量尺寸应精确至0.1mm。
87
说明
1——附件主杆;
2——楔块;
3——L型垫块;
4、5——螺杆;
6——压块;
7——试件;
8——圆头螺钉
图4抗剪试验装置
6.4.7.3试件
6.4.7.3.1试件形状、尺寸,见图5,试件受剪面应为厚切面,长度为顺纹方向。
12
LY/T3194—2020
6.4.7.3.2试件制作要求和检测、试件含水率的调整应分别符合GB/T1928相关的规定。
6.4.7.3.3试验缺觉部分的角度应为106º40´,应采用角规检查,允许误差为±20´。
单位为mm
图5顺纹抗剪强度试件尺寸示意图
6.4.7.4试验步骤
6.4.7.4.1测试试件受剪面的厚度和长度,精确至0.1mm。
6.4.7.4.2将试件置于试验装置的L形垫块3上,见图5,调整螺杆4和5,使试件的顶端和I面(见
图6)上部贴紧试验装置上部凹角的相邻两侧面,至试件不动为止。再将压块6置于试件斜面II上,
并使其侧面紧靠试验装置的主体。
6.4.7.4.3将装好试件的试验装置放在试验机上,使压块6的中心对准试验机上压头的中心位置。
6.4.7.4.4试验以均匀速度加荷,在1.5min~2.0min内使试件破坏,载荷读数精确至10N。
6.4.7.5结果计算
试件顺纹抗切强度,应按式(10)计算,精确至0.1MPa。
0.96P
max
…………(10)
whl
式中:
——试件顺纹抗剪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w
P——破坏荷载,单位为牛(N);
max
h——试件受剪面厚度,单位为毫米(mm);
l——试件受剪面长度,单位为毫米(mm)。
6.5阻燃性能试验方法
6.5.1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按GB/T8625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6.5.2耐火极限试验方法
按GB/T9978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6.6抗生物耐久性测定方法
6.6.1防霉性能测定方法
13
LY/T3194—2020
按GB/T18261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6.6.2防腐性能测定方法
按GB/T13942.1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6.6.3防白蚁性能测定方法
按GB/T18260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7力学性能特征值确定方法
7.1弹性模量特征值
结构用重组竹的弹性模量特征值取其样本75%置信度的平均值,按式(13)计算:
EmKs…………(13)
kEEE
式中:
E――样本的抗弯弹性模量特征值,单位为兆帕(MPa),精确至100MPa;
k
S――测试抗弯弹性模量的标准差,单位为兆帕(MPa);
E
m――测试抗弯弹性模量的平均值,单位为兆帕(MPa);
E
K――抗弯弹性模量特征值系数,由表8查得,表中未列入数据按照线性差值法来求得。
E
表8抗弯弹性模量特征值系数KE表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14643.1-1993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粘液形成菌的测定 平皿计数法 1993-08-06
- GB/T 14643.2-1993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土壤菌群的测定 平皿计数法 1993-08-06
- GB/T 14642-1993 工业循环冷却水及锅炉水中氟、氯、磷酸根、亚硝酸根、硝酸根和硫酸根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1993-08-06
- GB/T 14640-1993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钾含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1993-08-06
- GB/T 14639-1993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镁含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1993-08-06
- GB/T 14641-1993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钠含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1993-08-06
- GB/T 14637.1-1993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锌含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1993-08-06
- GB/T 14637.2-1993 工业循环冷却水水垢中锌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1993-08-06
- GB/T 14636-1993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钙含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1993-08-06
- GB/T 14638.2-1993 工业循环冷却水水垢中铜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199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