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9/T 1241-2023 盐城市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

DB3209/T 1241-2023 Salt City 1:500, 1:1000, and 1:2000 Basic Geospatial Information Tectonic Factors Data Specification

江苏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1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209/T 1241-2023
标准类型
江苏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7-03
实施日期
2023-10-03
发布单位/组织
盐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盐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适用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基本要求、要素组织、要素编辑及元数据。本文件适用于盐城市区域范围内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生产、更新及数据库建设。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盐城市勘察测绘院、盐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中心
起草人:
高桂甫、李芳、张军、金胜、顾东琴、王耀、陈正富、戴相喜、郝德楼、申小锋、冯炜、高俊、王栋梁、尤晓华、沈高宇、周凡、马蓉蓉
出版信息:
页数:11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40

CCSA75

DB3209

盐城市地方标准

DB3209/T1241-2023

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

要素数据规范

2023-07-03发布2023-10-03实施

盐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209/T1241-2023

目次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2

5要素组织............................................................................4

6要素编辑............................................................................9

7元数据.............................................................................13

附录A(规范性)要素代码表............................................................14

附录B(规范性)注记分类代码表........................................................93

附录C(规范性)要素属性结构表........................................................98

附录D(规范性)元数据属性结构表.....................................................113

参考文献............................................................................115

I

DB3209/T124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盐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盐城市勘察测绘院、盐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高桂甫、李芳、张军、金胜、顾东琴、王耀、陈正富、戴相喜、郝德楼、申小

锋、冯炜、高俊、王栋梁、尤晓华、沈高宇、周凡、马蓉蓉。

II

DB3209/T1241-2023

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基本要求、

要素组织、要素编辑及元数据。

本文件适用于盐城市区域范围内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生产、更新及

数据库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3923-2022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20257.1-201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20258.1-2019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5001:10001:2000比例尺

CJJ/T8-2011城市测量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基础地理信息fundamentalgeographicinformation

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空间分析基础的地理信息。

3.2

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fundamentalgeographicinformationterrainfeature

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所描述的地理要素,包括定位基础、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

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质、地名及注记等。

3.3

要素类型featuretype

具有共同特性的真实世界现象的种类。

3.4

要素属性featureattribute

要素的质量和数量特征。

3.5

属性值attributevalue

赋予一个属性特定的值。

3.6

元数据metadata

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特性的描述性数据。

3.7

管理单元managementunit

1

DB3209/T1241-2023

为保持数据完整性,便于数据生产组织和管理,按照一定规则划分的、边界清晰的封闭区域。一般

以道路、水系等自然要素边界并参考行政区划界线、街坊线进行划分。

3.8

分层面layeredbuildingboundary

同一建筑基底的一幢建筑内不同层数房屋应分别构面,按不同层数分别构成的面称为分层面。

3.9

外包面surroundbuildingoutline

建成房屋最大外包围面的简称,又名建筑外轮廓面,是指建筑物的最大外围轮廓。外包面边线一般

以同一建筑基底的墙基外角连线为准,应包含分层面、廊房、阳台、室外楼梯等。

3.10

图元mapelement

符号化地形制图数据是由若干不同的点、线、面、注记等要素循环组合而成,这些点、线、面、注记即

为图元。

4基本要求

4.1空间参考系

平面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中央子午线为120°,坐标单位为m,

成果不加投影带号。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2基本等高距

基本等高距为0.5m。

4.3数学精度

4.3.1平面精度

平面精度按CJJ/T8-2011中第6.1.6条执行: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平面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和地物点

相对于邻近地物点的间距中误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森林、隐蔽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按表1规定值放宽0.5

倍。

表1图上地物点点位中误差与间距中误差

单位:mm

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地物点相对于邻近

地形类别

平面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地物点的间距中误差

城市建筑区和平地≤0.5≤0.4

困难的旧街坊内部等≤0.75≤0.6

4.3.2高程精度

高程精度按CJJ/T8-2011中第6.1.7条执行:城市建筑区和平坦地区,其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

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0.15m。其它地区高程精度以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来衡量。等高线插求点

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3,困难地区可放宽0.5倍。

4.4高程注记点密度

高程注记点一般应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上,其密度为图上每100cm²内8~12个,房屋密集

区、水田区,可适当减少高程注记点。

4.5数据分幅

4.5.1标准分幅

4.5.1.1采用50cm×50cm规格进行标准分幅。

2

DB3209/T1241-2023

4.5.1.2以图廓西南角坐标整千米数编号,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加短线连接。1:500比例尺

数据的X坐标取整千米数的小数点前四位和小数点后两位,Y坐标取整千米数的小数点前三位和小数点

后两位,如2221.25-202.25;1:1000比例尺数据的X坐标取整千米数的小数点前四位和小数点后一位,

Y坐标取整千米数的小数点前三位和小数点后一位,如2221.5-202.5;1:2000比例尺数据的X坐标取

整千米数的小数点前四位,Y坐标取整千米数的小数点前三位,如2221-202。

4.5.2非标准分幅

非标准分幅宜按照管理单元进行分幅。管理单元划分的原则应符合下列要求:

a)单元划分的参考位置:以行政区划界线、街坊线为主要参考,依据道路、河流中心线划分;

b)避让原则:单元线一般不宜切割要素。被单元线切割的面状要素,应在各自管理单元中分别维

护;

c)单元之间的关系:相邻单元之间不应有缝隙或重叠;

d)单元的大小:单元面积大小宜基本一致,根据图面负载大小,一般以(3~5)km²为宜;

e)单元的编号:单元编号由3部分组成:单元所在区、县名称拼音首字母缩写、比例尺代号(1:500

比例尺为5H、1:1000比例尺为1K、1:2000比例尺为2K)和流水号,如:亭湖区1:500比例

尺第一个管理单元编号为TH_5H_1。

4.6存储和提交格式

数据成果包括入库数据、制图数据及元数据等相关文件。数据提交格式见表2。

表2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成果提交格式

成果名称成果名称代码成果数据格式备注

GDB、MDB或EDB库体数据

数字线划图DLGDWG制图数据

MDB元数据

4.7数据文件名命名规则

成果数据以标准分幅管理的,其文件以该数据所属图幅的图幅号命名;成果数据以非标准分幅的,

其文件以该数据所属管理单元的编号命名。

4.8完整性要求

4.8.1各种地形要素采集应符合6.2规定的取舍要求,无遗漏。

4.8.2地形要素分层正确,图层无遗漏或多余、重复现象。

4.8.3各种名称及注记正确、完整,无遗漏或多余、重复现象。

4.9属性精度要求

4.9.1数据成果的要素代码应符合附录A。

4.9.2描述地形要素的各种属性值正确无误。

4.10逻辑一致性要求

4.10.1数据文件存储组织、文件格式、文件命名符合4.6和4.7的要求。

4.10.2数据成果的各要素属性项名称、类型、长度等定义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4.10.3数据层定义应符合5.4要求。

4.10.4地形要素几何类型(点、线、面)定义应符合5.2要求。

4.10.5共线要素按主要地物表示,其它要素需拷贝至相应数据图层。

4.10.6要素的拓扑定义正确。线段相交或相接,无悬挂现象,应断开的要素处理符合要求;连续地物

保持连续;无不合理的伪节点现象。

4.11表征质量要求

4.11.1线划光滑、自然、节点密度适中,形状保真度强,无打折、粘连、自相交、变形扭曲等现象。

4.11.2有方向性的地物符号方向正确。

4.11.3图式符号使用正确,其颜色、尺寸、定位等符合GB/T20257.1-2017的要求。

4.11.4注记字体、注记排列、规格、字向、色彩应符合GB/T20257.1-2017及本文件要求,配置合理,

3

DB3209/T1241-2023

清晰、易读,指向明确无歧义。

5要素组织

5.1要素分类

本文件采用线分类法,要素类型按从属关系依次分为4级:大类、中类、小类、子类。大类包括定

位基础、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质、应急保障共9类;中类

在各大类基础上划分出54类,小类、子类根据需要可进行扩充。大、中类详细分类见表3。

表3地形要素大、中类分类表

大类码要素大类中类码要素中类

1测量控制点

1定位基础

2数学基础

1河流

2沟渠

3湖泊

2水系4水库

5海洋要素

6其他水系要素

7水利及附属设施

1居民地

2工矿及其设施

3农业及其设施

4公共服务及其设施

3居民地及设施

5名胜古迹

6宗教设施

7科学观测站

8其他建筑物及其设施

1铁路

2城际公路

3城市道路

4乡村道路

4交通5道路构造物及附属设施

6水运设施

7航道

8空运设施

9其他交通设施

1输电线

2通信线

5管线3油、气、水输送主管道

4城市管线

5其他管线及其设施

1国家行政区

2省级行政区

3地级行政区

6境界与政区

4县级行政区

5乡、街道级行政区

6其他区域

4

DB3209/T1241-2023

表3地形要素大、中类分类表(续)

大类码要素大类中类码要素中类

1等高线

2高程点

3水域等值线

7地貌

4水下高程点

5自然地貌

6人工地貌

1农林用地

8植被与土质2城市绿地

3土质

1重大危险源

2应急管理机构

3应急避护场所

4应急医疗单位

9应急保障

5应急通信单位

6应急救援单位

7应急运输单位

8应急物资储备库

5.2几何特征

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由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组成,其中空间信息是地形要素的几何特征描述,属

性信息是地形要素的质量和数量描述。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的几何特征划分见表4。

表4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几何特征划分

要素的几何特征划分类型码特征说明

定位点指定点位插入点符号。

点有向点1有向点以正东方向为起始方向,逆时针旋转角度(0°~360°)。

标注点无实体对应的点要素。

一般线不需要指定要素的采集方向,要素的符号由系统生成。

线中心线2指线状要素的中心定位线。

有向线需要指定要素的采集方向。

范围线构面不具有明确边界的面要素。

面3

轮廓线构面具有明确边界的面要素。

注记注记9指点状或线状分布的注记。

5.3要素编码

5.3.1总则

要素分类编码为10位编码。图式样式以GB/T20257.1-2017为基础,编码以GB/T13923-2022和GB/T

20258.1-2019为基础,根据实际需要对要素进行适当扩充。

5.3.2编码方法

5.3.2.1地图符号化按GB/T20257.1-2017的规定。地理信息要素采用7位编码,符号化后采用10位

编码。

5.3.2.2要素编码结构见图1。要素编码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5

DB3209/T1241-2023

图1要素编码结构图

5.3.2.3编码分为四个部分:

a)第1部分为核心部分,用6位数字表达,应符合GB/T13923-2022、GB/T20258.1-2019的要

求;

b)第2部分为几何特征码,用1位数字表达:1表示点,2表示线,3表示面,9表示注记;

c)第3部分为条件类型码,用于标记同一要素的不同图式符号,用1位数字表达,用流水号方式

顺序编码;

d)第4部分为制图特征码,用于标识要素的图形特征。用2位数字表达,编码定义详见表5。当

某些点符号兼具定位点和配置点功能时,图形特征码按符号定位点取值。

5.3.3注记

注记代码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表5制图特征码定义

类型制图特征码描述应用举例

指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进行转换或

主体地物00河流岸线、小路、地类界、机车转盘、地道

者符号化的要素

11坐标定位点:各类平面控制点导线点

12高程定位点:各类高程点水准点

13符号定位点水塔、喷水池、坟地、独立树

14~19符号配置点经济林符号、沙砾符号、灌木林符号

符号化时不显示的定位线:涵洞、桥梁、宣

骨架线20线或面符号的定位线

传栏

21简单实线线型宣传栏图元线

定位线22简单虚线线型牌楼、牌坊、彩门

23~29其他线型有管堤的管道图元坎线

台阶配置线、楼梯配置线、站线、石质陡崖

配置线31配置线线型

齿线配置线

41简单实线线型液体、气体贮存设备轮廓线、亭边界

42简单虚线线型棚房范围线、桥墩/柱、岗亭/岗楼

轮廓线、范围线

43点线线型喷水池边界、饲养场范围线

44~49其他线型堆式窑范围线

测量控制点注记分数线、水井注记分数线、

注记分数线50注记分数线线型

拦水坝注记分数线、特殊高程点注记分数线

注记99注记文本测量控制点注记、河流注记

6

DB3209/T1241-2023

5.4要素分层与设色

要素分层与设色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要素分层与设色

图层颜色

序号要素大类图层名图层别名

颜色名称多色图色值RGB值

1CPTP测量控制点白色K100255,255,255

2定位基础CPTL定位基础线白色K100255,255,255

3CPTN定位基础注记白色K100255,255,255

4HYDP水系点深天蓝色C1000,174,239

5HYDL水系线深天蓝色C1000,174,239

6HYDA水系面深天蓝色C1000,174,239

7HFCP水系附属设施点深天蓝色C1000,174,239

水系

8HFCL水系附属设施线深天蓝色C1000,174,239

9HFCA水系附属设施面深天蓝色C1000,174,239

10HYCL水系中心线品红M100,Y100255,0,191

11HYDN水系注记深天蓝色C1000,174,239

12RESP居民地点白色K100255,255,255

13RESL居民地线白色K100255,255,255

14RESA居民地面白色K100255,255,255

15居民地REOA居民地外包面白色K100255,255,255

16及设施RFCP居民地设施点白色K100255,255,255

17RFCL居民地设施线白色K100255,255,255

18RFCA居民地设施面白色K100255,255,255

19RESN居民地注记白色K100255,255,255

20LRRL铁路线白色K100255,255,255

21LRRA铁路面白色K100255,255,255

22LRDL道路边线白色K100255,255,255

23LRDA道路面白色K100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