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 128-2007 热量表

CJ 128-2007 Heat meters

行业标准-城建 中文简体 废止 页数:4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CJ 128-2007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城建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7-10-15
实施日期
2008-04-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归口单位
建设部城镇建设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城市建设研究院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量表的术语和定义、技术特性、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流动介质为水,温度为 2℃~150℃,压力不大于 2.5MPa 的热量表。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城市建设研究院
起草人:
吕士健、杨健、刘巍、谭文胜、梁源、张力新、倪志军、邵康文、史健君、冯磊、张礼祥、虞小虎、侯学伟、宋爱群、果红军、李刚、徐守一、赵学义、楚栋庭、王松、秦锡江
出版信息:
页数:44页 | 字数:70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I

ICS91.140.60

P40CJ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

CJ128—2007

代替CJ128-2000

热量表

Heatmeters

2007-10-15发布2007-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

CJ128—2007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技术特性3

5要求5

6试验方法7

7检验规则10

8标志、包装和贮存12

附录A(标准的附录)水的密度和焓值表13

附录B(规范性附录)光电接口16

附录C(规范性附录)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的结构和安装20

附录D(规范性附录)热量表计量准确度的测试与计算32

附录E(规范性附录)计算器准确度的测试与计算33

附录F(规范性附录)温度传感器准确度的测试与计算34

附录G(规范性附录)流量传感器准确度的测试与计算36

I

CJ128—2007

前言

本标准中的4.2.2、4.2.4、4.2.5、4.3.2、4.3.3、5.1至5.2条均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

款。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热量表》CJ128-2000。

本标准是对《热量表》CJ128-2000的修编。本次修编参照了欧盟《热量表》标准EN1434—2007

版本,主要技术内容与EN1434一致。并与热能表计量检定规程JJG225协调一致。

本次修编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修改:

—扩大了热量表的流量适用范围,增加了小流量和大口径热量表的规定;

—增加了热量表的安装长度要求;

—增加了对管网水质的要求;

—增加了冷量表的相关要求;

—增加了热量表C类环境要求;

—增加了数据存储的要求;

—增加了重复性要求;

—提高了电磁兼容性的要求;

—提高了出厂试验的水温要求,型式试验时按热量表的类型规订了不同的水温条件;

—在附录C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的结构和安装要求中,取消了国内不采用的变径结构形式,并对

安装图作了较大的修改。

—增加了热量表的光电接口技术要求;

—增加了热量表数据传输时的通讯协议要求;

—删除了原标准附录G预付费装置的技术内容。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建设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城市建设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城市建设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唐山汇中仪表有限公司、广州柏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丹东思凯电子发展有

限责任公司、沈阳航发热计量技术有限公司、久茂自动化(大连)有限公司、杭州利尔达科技有限公司、

大连华强智能化仪表技术有限公司、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真兰仪表有限公司、江苏环能工程有限

公司、北京德宝豪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米诺测量仪表(上海)有限公司、山东菏德鲁美特表计有限公

司、瓦尔塔电池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河南新天科技有限公司、天津计量监督检测科学研究院、大连佳

德计量技术有限公司、徐州润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哈尔滨华惠电气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士健、杨健、刘巍、谭文胜、梁源、张力新、倪志军、邵康文、史健君、冯

磊、张礼祥、虞小虎、侯学伟、宋爱群、徐守一、果红军、拉尔夫•克鲁茨、李刚、赵学义、楚栋庭、

王松、秦锡江。

II

CJ128—2007

热量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量表的术语、技术特性、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贮存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流动介质为水,温度为2℃~150℃,压力不大于2.5MPa的热量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GB4208-1993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4706.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9113.1平面、突面整体钢制管法兰

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CJJ34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CJ/T188-2004户用计量仪表数据传输技术条件

JB/T8622工业铂热电阻技术条件及分度表

JB/T9329仪器仪表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热量表heatmeter

用于测量及显示水流经热交换系统所释放或吸收热能量的仪表。

3.2整体式热量表completeheatmeter

由流量传感器、计算器和配对温度传感器等部件所组成不可分解的整体热量表。

3.3组合式热量表combinedheatmeter

由流量传感器、计算器、配对温度传感器等部件组合而成的热量表。

1

CJ128—2007

3.4冷量表coolingmeter

用于计量冷量的热量表,流体介质温度为2℃~30℃,温差不大于20K。

3.5冷热量表meterforheatingandcooling

能够分别计量和记录热量和冷量的热量表。

3.6流量传感器flowsensor

安装在热交换系统中,用于采集水流量并发出流量信号的部件。

3.7温度传感器temperaturesensor

安装在热交换系统中,用于采集水的温度并发出温度信号的部件。

3.8配对温度传感器temperaturesensorpair

在同一个热量表上,分别用来测量热交换系统的入口和出口温度的一对计量特性一致或相近的温度

传感器。

3.9计算器calculator

接收来自流量传感器和配对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进行热量计算、存储和显示系统所交换的热量值的

部件。

3.10温差(Δt)temperaturedifference

热交换系统入口和出口水的温度差值。

3.11最小温差(Δtmin)minimumtemperaturedifference

温差的下限值,在此温差下,热量表准确度不应超过误差限。

3.12最大温差(Δtmax)maximumtemperaturedifference

温差的上限值,在此温差下,热量表准确度不应超过误差限。

3.13流量(q)flow-rate

单位时间内,流经热量表的热载体水的体积或质量。qv为体积流量,qm为质量流量。

3.14最小流量(qmin)minimumflow-rate

水流经热量表时的下限流量,在此流量下,热量表准确度不应超过误差限。

3.15常用流量(q)thepermanentflow-rate

p

系统长期正常连续运行时,水的最大流量,在此流量下,热量表准确度不应超过误差限。

3.16最大流量(qmax)maximumflow-rate

水流经热量表,在短时间(<1h/d;<200h/a)内,正常运行的上限流量,在此流量下,热量表准

确度不应超过误差限。

3.17累积流量totalvolume

流经热量表水的体积总和。

3.18温度上限(tmax)thehighesttemperature

在热量表准确度不超过误差限时,水允许达到的最高温度。

3.19温度下限(tmin)thelowesttemperature

在热量表准确度不超过误差限时,水允许达到的最低温度。

3.20最大允许工作压力maximumadmissibleworkingpressure

在温度上限持续工作时,热量表所能承受的最大工作压力。

3.21压力损失pressureloss

在给定的流量下,热量表所造成的压力降低值。

2

CJ128—2007

3.22允许压力损失admissiblepressureloss

在常用流量时,水流经热量表的压力损失的限定值。

3.23最大计量热功率maximumthermalpower

在热量表准确度不超过误差限时,计量热功率可能达到的最大值。

4技术特性

4.1热量测量

在热交换系统中安装整体式热量表或组合式热量表,当水流经系统时,根据流量传感器给出的流量

和配对温度传感器给出的供回水温度信号,以及水流经的时间,通过计算器计算并显示该系统所释放或

吸收的热能量。其基本公式为(1):

τ1τ1

Q∫τqm×Δh×dτ∫τρ×qv×Δh×dτ(1)

O0

式中:Q—系统释放或吸收的热量,J;

qm—流经热量表的水的质量流量,kg/h;

3

qv—流经热量表的水的体积流量,m/h;

3

ρ—流经热量表的水的密度,kg/m;

Δh—在热交换系统进口和出口温度下水的焓值差,J/kg;

τ—时间,h。

公式(1)中的密度和焓值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当温度为非整数时,应进行插值修正。

4.2热量表的结构和材料

4.2.1热量表由流量传感器、配对温度传感器和计算器构成。热量表进水口宜安装过滤装置。

4.2.2热量表必须具有光电接口,光电接口的物理层见附录B。

4.2.3热量表的数据通讯可选配M-BUS、RS-485和无线传输等接口。M-BUS接口应符合CJ/T

188-2004附录B的规定;RS-485接口应符合CJ/T188-2004附录C的规定;无线接口应符合CJ/T

188-2004附录D的规定。

4.2.4热量表数据通讯协议应符合CJ/T188的规定。

4.2.5热量表的壳体必须防水、防尘侵入。

4.2.6流量传感器应根据应用介质的性质、温度、压力等条件,选用适合的材料,并具有足够

的机械强度和耐蚀性。

4.2.7温度传感器的结构和材料

4.2.7.1温度测量应采用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其结构和安装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温度传感器

和计算器为一体时,也可采用其他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应采用配对温度传感器。

4.2.7.2采用螺纹连接温度传感器与管路时,螺纹规格应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

4.2.7.3温度传感器的绝缘性能应符合JB/T8622的规定。

4.3主要参数

4.3.1流量传感器的接口尺寸和方式应符合表1、表2和图1的规定。工作压力大于1.6MPa,

小于2.5MPa或DN40以上应采用法兰连接,其法兰规格应符合GB/T9113.1的规定。

3

CJ128—2007

表1常用流量及公称直径与流量传感器连接尺寸和方式

常用流量q选择1选择2选择3

p

3表长螺纹表长螺纹表长螺纹

(m/h)DNDNDN

(mm)连接(mm)连接(mm)连接

33

0.3110GB15130GB15190G1B20

44

33

0.6110GB15130GB15190G1B20

44

33

1.0110GB15130GB15190G1B20

44

33

1.5110GB15165GB15190G1B20

44

2.5130G1B20190G1B20———

11

3.5160G1B25260G1B25———

44

111

6180G1B32260G1B32260G1B25

224

10200G2B40300G2B40———

15200—50300—50270—50

25200—65300—65———

40225—80350—80300—80

60250—100350—100360—100

100250—125350—125———

150300—150500—150———

250350—200500—200———

400

400—250600—250———

450

表2流量传感器螺纹接口尺寸

螺纹长度(mm)

接口螺纹

aminbmin

3

GB1012

4

G1B1214

1

G1B1216

4

1

G1B1318

2

G2B1320

b

a

图1流量传感器螺纹长度

4

CJ128—2007

3

4.3.2常用流量与最小流量之比应为25、50、100、250。常用流量为0.3m/h的热量表,常用

流量与最小流量之比不应小于25;常用流量为0.6m33

/h~10m/h的热量表,常用流量与最小流量

之比不应小于50。

4.3.3热量表的最大温差与最小温差之比应大于10。最小温差应为1K、2K、3K、5K和10K,

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40mm的热量表,最小温差不应大于3K;冷量表的最小温差不应大于2K。

5要求

5.1使用条件

5.1.1热量表所使用的水质应符合CJJ34规定。

5.1.2热量表的使用分为三个环境类别,其环境条件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环境条件

环境类别ABC

温度(℃)5~55-25~555~55

湿度RH(%)<93<93<93

安装地点室内室外工业环境

磁场范围普通磁场普通磁场磁场强度较高

5.2显示

5.2.1显示内容

5.2.1.1热量表应显示热量、流量、累积流量、供回水温度和累积工作时间。

5.2.1.2热量的显示单位必须采用J或W٠h及其十进制倍数;温度的显示单位必须采用℃;流量的显

3

示单位必须采用m。

5.2.1.3显示数字的可见高度不应小于4mm。

5.2.1.4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DN40的热量表,显示分辨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热量:1kW٠h或1MJ;

3

累计流量:0.01m;

温度:0.1℃;

温差:0.1K。

5.2.1.5检定时的显示分辨力应符合国家相关检定规程的要求。

5.2.1.6显示值和显示单位必须标注清晰、明确。

5.2.2热量显示值

5.2.2.1热量表在最大计量热功率下持续运行3000h不应超过最大显示值。

5.2.2.2热量表在最大计量热功率下持续运行1h,最小显示位数的步进应大于一位。

5.3数据存储

5.3.1应按月存储热量、累计流量和相对应的时间。

5.3.2应至少存储最近18个月的数据。

5.4强度和密封性

热量表在介质温度为最高工作温度减10℃,压力为最大工作压力的1.6倍时,不得损坏和渗漏。

5.5准确度

5.5.1热量表计量准确度

5

CJ128—2007

热量表计量准确度分为三级,采用相对误差限表示,并按下列公式计算:

V−V

dc

E×100%(2)

V

c

式中:E—相对误差限,%;

V—显示的测量值;

d

V—常规真实值。

c

1级表⎛⎜24Δtmin+0.01qp⎞⎟(3)

E±+⎜⎝Δtq⎠⎟

2级表⎛⎜34Δtmin0.02qp⎞⎟(4)

E±+⎜+⎟

⎝Δtq⎠

3级表⎛⎜44Δtmin0.05qp⎞⎟(5)

E±+⎜+⎟

⎝Δtq⎠

式中:Δtmin—最小温差,K;

Δt—使用范围内的温差,K;

3

q—常用流量,m/h;

p

3

q—使用范围内的流量,m/h。

5.5.1.1整体式热量表的计量准确度应按公式(3)、(4)、(5)执行。

5.5.1.2组合式热量表的计量准确度应按计算器准确度、配对温度传感器准确度、流量传感器准确度

三项误差绝对值的算术和确定。

5.5.2计算器准确度Ec按下列公式计算:

⎛Δtmin⎞

0.5(6)

Ec±+⎜⎟

⎝Δt⎠

5.5.3配对温度传感器准确度Et按下列公式计算:

⎛Δtmin⎞

0.53(7)

Et±+⎜⎟

⎝Δt⎠

5.5.4流量传感器准确度Eq按下列公式计算:

1级表⎛⎜10.01qp⎞⎟(8)

E±+

q⎜⎟

⎝q⎠

2级表⎛⎜20.02qp⎞⎟(9)

E±+

q⎜⎟

⎝q⎠

3级表⎛⎜30.05qp⎞⎟(10)

E±+

q⎜⎟

⎝q⎠

1级表的流量传感器误差限最大不应大于3.5%,2级和3级表的流量传感器误差限最大不应大于

5%。

6

CJ128—2007

5.6允许压力损失

热量表在常用流量下运行时,允许压力损失不应超过0.025MPa。

5.7电源

5.7.1电池使用寿命

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DN40的热量表,应采用内置电池。内置电池的使用寿命应大于5+1年。

5.7.2电池欠压提示

电池的电压降低到设置的欠压值时,热量表应能显示欠压信息。

5.7.3外接电网电源电压V=(220+22)V,频率f=50Hz±1Hz。

n−33n

5.8重复性

热量表的重复性误差不得大于最大允许误差限。

5.9耐久性

热量表的有效使用周期应大于5年,有效使用周期采用耐久性试验考核。

5.10安全要求

5.10.1断电保护

当电源停止供电时,热量表必须能保存断电前记录的热量、累计流量和相对应的时间数据及本标准

5.3条中的历史数据,恢复供电后应能自动恢复正常计量功能。

5.10.2抗磁干扰

当受到强度不大于100kA/m的磁场干扰时,不应影响其计量特性。

5.10.3电器绝缘性

热量表的电器绝缘性能应符合GB4706.1的规定。

5.10.4外壳防护等级

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按GB4208的规定执行。

热量表环境A类的应符合IP52的要求;环境B类的应符合IP54的要求;环境C类的应符合IP65

的要求。冷热量表应符合IP65的要求。

5.10.5封印

热量表应有可靠封印,在不破坏封印的情况下,不能拆卸热量表及相关部件。

5.11运输

运输的环境条件按JB/T9329的规定执行,温度条件按本标准表3的规定执行,热量表准确度应符

合本标准5.5条的规定。

热量表在运输时应按标志放置,不得受雨、霜、雾直接影响,并不应受挤压、撞击等损伤。

5.12电气环境

5.12.1整体式热量表或带有电子元器件的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计算器均应做电气环境试

验。

5.12.2在干热、冷却、恒定湿热、循环湿热、低温贮存环境条件中,输入模拟参数试验,热量

表应能正常工作。

5.12.3在电源电压变化、电快速瞬变、电磁场、电浪涌、工频磁场、静电放电环境条件中,热

量表的功能不应改变,热量表应能正常工作。

6试验方法

6.1试验环境条件和试验装置

7

CJ128—2007

6.1.1试验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温度范围:15℃~35℃;

相对湿度:25%~75%;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6.1.2试验装置

应能符合被测器具计量学特性,试验装置的测量不确定度不应大于被测仪器误差限的1/5。

6.2显示

6.2.1显示内容

采用量尺和目测的方法检验显示器,其显示内容、单位、分辨力、外观等应符合本标准5.2.1条的

规定。

6.2.2热量显示值

使热量表在最大计量热功率下连续工作1h,分别记录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的热量显示值,采用目测

和计算,热量显示值应符合本标准5.2.2条的规定。

6.3数据存储

采用改变时钟的方法,模拟热量表18个月的运行,检查数据存储的内容和周期,应符合本标准5.3

条的规定。

6.4强度和密封性

对热量表加载温度为最高工作温度减10℃,压力为最大工作压力1.6倍的水,稳定15min,检查

热量表应符合本标准5.4条的规定。

6.5准确度

6.5.1计量准确度

热量表计量准确度的测试与计算按本标准附录D的规定进行。

6.5.2计算器准确度

计算器准确度的测试与计算按本标准附录E的规定进行。

6.5.3配对温度传感器准确度

配对温度传感器准确度的测试与计算按本标准附录F的规定进行。

6.5.4流量传感器准确度

流量传感器准确度的测试和计算按本标准附录G的规定进行。

6.6允许压力损失

将热量表安装在试验台上,使其在列条件下正常运行:

流量:常用流量;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