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T 123-2018 能源管理体系 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认证要求

RB/T 123-2018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Certification requirements for thermal production and supply

行业标准-认证认可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3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RB/T 123-2018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认证认可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06-04
实施日期
2018-12-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认证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可用于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其能源管理体系,也可作为各相关方评价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依据。
热电联产企业的高温高压蒸汽生产和发电过程的能源管理活动,抽出汽机部分做功后的较低品质的蒸汽进入供热首站,通过汽水换热器换热,对外提供热力的管理活动适用于本标准。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丰台区房屋经营管理中心供暖设备服务所、北京热力集团、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北京博大开拓热力有限公司、北京华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起草人:
徐超、刘斌、王红、李树栋、张春岩、杜海亮、郭喜宏、张立申、韩波、肖广云、王玮、王与娟、王玄坤
出版信息:
页数:36页 | 字数:60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0312020

A00..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行业标准

RB/T123—2018

能源管理体系

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认证要求

Energymanagementsystems—

Certificationrequirementsforthermalproductionandsupply

2018-06-04发布2018-12-01实施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

RB/T123—2018

目次

前言

…………………………Ⅲ

引言

…………………………Ⅳ

范围

1………………………1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术语和定义

3………………1

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要求

4…………2

附录资料性附录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供热系统基本情况

A()………10

附录资料性附录某供热企业能源评审示例

B()………16

附录资料性附录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能源管理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目录

C()……………24

RB/T123—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给出的规则起草

GB/T1.1—2009。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丰台区房屋经营管理中心供暖设备服务所

:、、

北京热力集团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北京博大开拓热力有限公司北京华热科技发展有限

、、、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超刘斌王红李树栋张春岩杜海亮郭喜宏张立申韩波肖广云王玮

:、、、、、、、、、、、

王与娟王玄坤

、。

RB/T123—2018

引言

本标准依据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结合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能源使用和管

GB/T23331—2012《》,

理实际情况以及用能特点制定提出了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

,。

本标准所指的热力生产和供应是指利用煤炭油燃气等能源通过锅炉等装置生产蒸汽和热水或

、、,

外购蒸汽和热水或其他来源如地热能转换太阳能转换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等的蒸汽和热水通过供

(、、),

热管网输送至热用户而进行的供热销售服务供热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的活动

、。

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能源管理基本情况参见附录

A。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的能源管理过程采用系统的方法使热力生产

,

和供应企业实现能源目标提高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能源使

,,,

用成本提高能源绩效

,。

本标准对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既不规定具体的能源绩效准则也不提供详细的管理体系设计规范

,。

本标准是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在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的具体要求是对

GB/T23331—2012《》,

的细化本标准与能源管理体系要求配套使用构成热力

GB/T23331—2012。GB/T23331—2012《》,

生产和供应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认证依据

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可按照本标准寻求第三方认证机构对其能源管理体系进行认证也可用于自

,

我评价和自我声明或作为相关方对其能源管理体系运行进行符合性确认的参照标准

,。

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可将本标准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标准相结合加以应用

、、。

RB/T123—2018

能源管理体系

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认证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认证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可用于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建立实施

,、、

保持和改进其能源管理体系也可作为各相关方评价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依据

,。

热电联产企业的高温高压蒸汽生产和发电过程的能源管理活动抽出汽机部分做功后的较低品质

,

的蒸汽进入供热首站通过汽水换热器换热对外提供热力的管理活动适用于本标准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适用于本文件

。,()。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17167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GB/T23331—2012

民用建筑能耗标准

GB/T51161—2016

供热计量技术规程

JGJ173

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DL/T904

供热锅炉综合能源消耗限额

DB11/1150

3术语和定义

和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GB/T23331—2012GB/T51161—2016。

31

.

热电联产cogeneration

热电厂同时生产电能和可用热能的联合生产方式

32

.

供热面积areaofheating

供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

33

.

高温水high-temperaturehotwater

水温超过的热水

100℃。

34

.

供热系统heatingsystem

由热源通过热网向热用户供应热能的系统总称

1

RB/T123—2018

4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要求

41总要求

.

411企业应符合中的规定

..GB/T23331—20124.1。

412企业在申请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时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

法律地位证明如三证合一的营业执照

a),。

现有和新建生产装置工艺设备设施应满足国家行业和地方法律法规要求参见附录

b)、、/、(C)。

企业具有供热现场并已经独立稳定开展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务一个供热期以上并能提供单位

c),

能耗综合能耗等测量数据

、。

413企业应根据管理职责和物理界限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应包括以下方面

..,:

识别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的主要产品服务类别和设计产能

a)/。

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覆盖的现场区域及物理界限例如锅炉房热力站供热管线办公区生活

b),、、、、

区等若现场区域物理界限有多个例如锅炉房应逐个列出

,、(),。

识别现场区域及物理界限内的主要用能系统如下

c):

主要生产系统包括热源生产或采购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使用与销售等过程涉及

1):、、、、;

的主要系统和设备为回热系统给水系统燃烧系统热网管道系统等用能过程

、、、;

辅助生产系统包括供电供水供气检验照明环保装置等系统如抽热网交换器风

2):、、、、、,、

机水泵配变电设备照明灯具管网设备水处理设备除污器锅炉烟气净化设备等设

、、、、、、、

备的用能过程

;

附属生产系统包括办公室食堂休息室浴室职工宿舍车辆运输等的用能过程

3):、、、、、。

明确和划分能源使用能源消耗的基本核算单元如分厂分公司锅炉房热力站车间生产

d)、(、、、、、

单元或装置耗能设备等

、)。

确定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各级能源使用能源消耗的基本核算单元的

e)、、

能源核算边界

企业如存在能源服务或用能过程外包时应在相关文件中说明

f),。

企业应确定是在整个企业还是仅在特定的运行单位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管理体系当企业的

g)、,

某一部分例如下属非热力生产和供应单位排除在体系之外时应当在有关文件中作出合理

(),

解释和说明

414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一经确定企业在此范围内的所有活动产品服务均需包括在能源

..,、、

管理体系中

42管理职责

.

421最高管理者

..

4211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应符合中的规定

...GB/T23331—20124.2.1。

4212最高管理者应任命管理者代表明确其职责和权限应批准组建能源管理团队将能源绩效的

...,;,

持续改进纳入企业长期规划

422管理者代表

..

4221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应符合中的规定

...GB/T23331—20124.2.2。

4222管理者代表应由具备管理协调和技术能力的人担任可由负责能源管理技术生产运行等方

...,、、

面的负责人总工或副总担任管理者代表应指定具有相应能力的人员组建能源管理团队明确能源管

、;,

2

RB/T123—2018

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并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管理体系绩效

,。

4223管理者代表应确保通过技术改进完善管理培训等活动确保能源方针和能源目标的落实

...、、,。

43能源方针

.

431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应符合中的规定

..GB/T23331—20124.3。

432能源方针应适应企业的宗旨和环境并支持其战略方向应体现最高管理者在能源管理方面的承

..,

诺理念和指导思想

、。

433能源方针应符合国家的能源方针相关的法规和其他要求并与供热行业特点相适应内容上应

..、,,

满足下列要求

:

适宜性协调性的要求体现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特点并与其他方针相协调

a)、,,;

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及节能减排低碳的相关法规或要求

b)、、;

设计和采购的节能要求如对锅炉房热力站新建管网改造等的节能设计以及采购环保锅

c),、、、,

炉余热回收等高效节能产品和服务

、、。

44策划

.

441总则

..

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应符合中的规定

GB/T23331—20124.4.1。

442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

4421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应符合中的规定

...GB/T23331—20124.4.2。

4422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应建立适宜的渠道如国家和地方政府机关能源管理相关机构行业协

...(、、

会等及时识别获取并更新与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设计施工节能改造及能源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

及其他要求可包括

,:

法律法规国际公约国家及地方颁布的法律法规

a),、;

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

b):、、、;

其他要求行业协会集团公司的要求等

c):、。

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能源管理常用法律法规和标准参见附录

C。

4423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应识别出适用于其能源使用和消耗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具体要求

...,

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管理和岗位要求

4424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应定期对需遵守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适用性有效性进行评审

...、、。

443能源评审

..

4431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应符合中的规定

...GB/T23331—20124.4.3。

4432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实施能源评审应包

...,

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中的所有用能设施设备系统过程及人员并对企业

、、、、,

设施和系统的设计能源购入存储加工转换输送分配终端使用和回收利用等环节进行具体的评审

、、、、。

4433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在实施能源评审时可利用能源审计能量需求分析能量平衡标杆比

...,、、、

对物料平衡物流分析节能诊断和统计模型分析等工具方法可利用能源审计报告能源利用状况报

、、、;、

告设备系统测试报告流程图能流图设备清单调查表中的相关信息

、、、、、。

4434能源评审的输入包括

...,:

过去和现在的用能结构和用能系统情况例如能源种类和来源生产工艺和能源流向主要用

a),,、、

能设备和设施的状况以及主要生产系统与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的匹配性和余热余压

,、

3

RB/T123—2018

的利用情况热用户信息等参见附录和附录

、。AB;

未来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能源评审的输入信息应充分真实和有效

b)。、。

4435能源评审的输出

...

能源评审的输出包括

:

主要能源使用即能源消耗占比较大的主要用能设备和设施系统工序或过程以及有较大改

a),、、

进机会的能源使用例如锅炉水泵风机输送管路等用能系统参见附录

,、、、。B。

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相关变量包括

b),:

影响锅炉能耗的变量锅炉负荷煤的低位发热量水分灰分以及天然气的低位发热量

1):;、、,、

水质给水温度采购蒸汽的温度和压力等质量参数内煤层厚度炉膛压力含氧量燃气

、、;、、、

压力燃气瞬时流量空气压力锅炉产出蒸汽的压力温度和流量锅炉排烟温度过量空

、、、、、、

气系数烟气含氧量和一氧化碳含量飞灰中可燃物含量热电联产中的抽汽压力和抽汽

、、、

温度供热水压供热水温度回水压力回水温度回水流量补水量瞬时循环水流量机

、、、、、、、、

组背压热负荷和流量排污率等过程控制参数补水率环境温度运行时间

、、;、、;

影响水泵风机能耗的变量如负荷率故障时间功率因数设备效率运行时间等

2)、,,、、、;

影响管网热损的变量如环境温度管道保温情况风力热力管网输送效率耗电输热

3),,、、、

比等

主要能源使用有关的设备设施系统工序或过程能耗现状情况并与其历史最好水平或设计

c)、、、,

值相对比评价当前的能源绩效水平

,。

识别能源绩效改进的机会并排序

d)。

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在对改进能源绩效机会进行优先次序排序时宜考虑以下内容

,:

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a)、;

能耗占有较大比例的能源类别和用能设备

b);

与同行业先进水平有明显差距有较大节能潜力

c),;

技术可行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