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5031-2019 混凝土复合保温外墙挂板技术标准
DB22/T 5031-2019 Concrete composite insulation exterior wall panel technology standard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9年12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7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混凝土复合保温外墙挂板技术标准
Technicalstandardforthermalinsulationconcrete
compositeexteriorwallcladding
DB22/T5031-2019
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施行日期:2019年12月5日
2019·长春
.
.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公告
第535号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关于发布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混凝土复合保
温外墙挂板技术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混凝土复合保温外墙挂板技术标准》为吉林
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为:DB22/T5031-2019,自发
布之日起实施。原《预制钢筋混凝土复合保温外墙挂板技
术规程》,编号为:DB22/T1039-2011,同时废止。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2019年12月5日
.
.
前言
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19年全省工程
建设地方标准制定(修订)计划(一)〉的通知》吉建标〔2019〕1
号文件要求,对原《预制钢筋混凝土复合保温外墙挂板技术规程》
DB22/T1039-2011进行修订。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
4性能要求;5建筑设计;6结构设计;7构件制作与运输;8安
装施工;9工程验收;10保养与维修。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根据吉林省建筑节能标准要求,
修订了墙板的热工性能指标;2根据工程实践应用及提高构件安全
性,删掉了钢筋桁架连接复合墙板,增加了墙板内叶的厚度;3复
合墙板与连接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可靠度要求,删掉了具体计算
公式;4修订了工程验收的规定,增加了墙板制作、施工安全应急
预案、环境保护和绿色施工等。
本标准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长春工程
学院和吉林佳泓新型节能建材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将有关意见和建议
反馈给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长春市民康路519号,邮编
130041,联系电话:0431-88932615,电子邮箱:jljsbz@126.com),
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长春工程学院
吉林佳泓新型节能建材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窦立军李九阳隋艳娥张华
王莹朱坤刘卉李和光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周毅陶乐然王毅张海泉
赵英鹏赫双龄
.
.
目次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3
3基本规定.........................................................................................4
4性能要求.........................................................................................6
4.1复合墙板..................................................................................6
4.2保温材料..................................................................................7
4.3混凝土......................................................................................8
4.4钢筋..........................................................................................8
4.5焊接材料..................................................................................9
4.6连接材料..................................................................................9
4.7预埋件......................................................................................9
4.8独立连接件..............................................................................9
4.9密封胶、背衬材料、止水材料.............................................10
4.10防火材料...............................................................................10
4.11变位材料...............................................................................11
4.12其它.......................................................................................11
5建筑设计........................................................................................12
5.1一般规定.................................................................................12
5.2复合墙板的热工设计.............................................................12
5.3复合墙板的防水设计.............................................................14
5.4复合墙板的防火设计.............................................................14
6结构设计........................................................................................15
6.1一般规定.................................................................................15
6.2作用、作用效应及效应组合.................................................15
6.3设计原则.................................................................................16
1
6.4复合墙板的设计.....................................................................17
6.5连接设计.................................................................................18
7制作与运输....................................................................................20
7.1一般规定.................................................................................20
7.2制作.........................................................................................20
7.3运输与存放.............................................................................23
7.4检验.........................................................................................25
8安装施工........................................................................................29
8.1一般规定.................................................................................29
8.2安装连接.................................................................................29
9验收................................................................................................33
9.1一般规定.................................................................................33
9.2主控项目.................................................................................34
9.3一般项目.................................................................................36
10保养与维修..................................................................................37
本标准用词说明................................................................................38
引用标准名录....................................................................................39
附:条文说明....................................................................................41
2
1总则
1.0.1为规范混凝土复合保温外墙挂板应用技术,做到技术先进、
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钢或混凝土框架结构混凝土复合保温外
墙挂板的设计、制作、运输、安装施工、工程验收及保养维修。
1.0.3混凝土复合保温外墙挂板的工程设计、施工质量验收,除应
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混凝土复合保温外墙挂板concretecompositeexterior
wallcladding
由两层钢筋混凝土板内夹保温材料,通过独立连接件将三部分
连接而成的安装在结构框架上的非承重复合外墙板,简称复合墙
板。
2.1.2墙板内叶insidewallcladding
复合墙板位于室内一侧的钢筋混凝土层。
2.1.3墙板外叶outsidewallcladding
复合墙板位于室外一侧的钢筋混凝土层。
2.1.4外饰面层outsidefacinglayer
墙板外叶外表面根据建筑外观设计选用的面砖、石材、涂料等,
即复合墙板的外装饰层。
2.1.5保温层insulation
位于复合墙板外叶和内叶之间,起保温节能作用的构造层。
2.1.6独立连接件independentfittings
由FRP(纤维增强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将墙板外叶、保温
层、墙板内叶连接成整体的拉接件。
2.1.7防水材料waterproofmaterial
用于板缝之间、复合墙板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硅酮类、聚硫类、
聚氨酯类、丙烯酸类防止雨水渗透的材料。
2.1.8背衬材料backingmaterials
在复合墙板内侧板缝之间,为控制板缝防水材料的设置厚度和
避免密封胶接缝三面粘接而设置的填充材料。
2
2.1.9板端止水带waterstopstripforthewallcladdingedge
用于复合墙板板端,防止雨水渗入的构造带。
2.1.10洞口止水带waterstopstripfortheopening
用于复合墙板洞口四周,防止雨水渗入的构造带。
2.2符号
2.2.1材料性能和抗力
R0——材料的总传热阻;
Ri——内表面换热阻;
Rj——材料的计算热阻;
Re——外表面换热阻;
λ——材料的导热系数;
λc——材料的计算导热系数,即修正后导热系数;
[υ]——复合墙板的挠度限值;
[ω]——复合墙板的裂缝宽度限值;
R——构件或连接的承载力设计值。
2.2.2作用和作用效应
υmax——复合墙板的最大挠度;
ωmax——复合墙板的最大裂缝宽度。
2.2.3其他符号
Asb——连接件穿过保温材料的截面面积;
AI——保温层面积;
d——材料层的厚度;
υ0——结构重要性系数;
υ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S——构件或连接的效应设计值。
2.2.4系数
a——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
k——导热系数的影响系数。
3
3基本规定
3.0.1复合墙板按照围护结构设计,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小于等于
7度地区的乙类及以下建筑,使用年限不超过50年的二a、二b类环
境类别。
3.0.2在应用复合墙板时,应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建筑和技
术经济分析,按照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的要求设计复合墙板。
复合墙板的各部分名称见图3.0.2。
40
4
3
6
H2
1
5
图3.0.2复合墙板各部分名称
1-墙板内叶;2-墙板外叶;3–保温层;4-板端止水带;
5–洞口止水带;6–独立连接件
3.0.3建筑设计时,应尽量采用标准化复合墙板。标准化复合墙板
的宽度不宜大于5.4m,高度不宜大于3.9m,非标准化板型可根据
工程需要进行深化设计。
3.0.4复合墙板的建筑热工性能设计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居住建
筑节能设计标准》DB22/T45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2/JT
149的有关规定。
4
3.0.5复合墙板板缝及外墙门窗洞口的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相关标
准中气密性能、水密性能的要求。
3.0.6复合墙板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应能承受自重以及直接作用在
复合墙板上的各种荷载与作用,在温度和室外环境的长期作用下不
产生有害变形和破坏;在施工阶段能承受各种施工荷载而不产生破
坏。
3.0.7复合墙板及其连接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作用时,复合
墙板应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
2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作用时,节
点连接件应不受损坏,复合墙板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后
可继续使用;
3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作用时,复合
墙板不应脱落;
4使用功能或其他方面有特殊要求时,可设置更高的抗震设
防目标。
3.0.8复合墙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节点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
刚度和适应主体结构的变位能力;在多重作用的不利组合及主体结
构变形的影响下,应具有安全性。
3.0.9复合墙板中混凝土部分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
或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装配式混凝土
结构技术规程》JGJ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有关规定。
3.0.10复合墙板中钢筋、预埋件、连接件等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应符合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等的有关规定。
3.0.11复合墙板的设计、生产加工、施工安装等尚宜符合绿色建
筑评价标准、建筑信息化管理要求。
5
4性能要求
4.1复合墙板
4.1.1复合墙板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4.1.1复合墙板主要物理力学性能表
项目性能指标试验方法
抗弯破坏荷载(板自重倍数)≥1.5GB/T30100
抗冲击性(次)≥5GB/T30100
单点吊挂力(N)≥1000GB/T30100
吸水率(kg/m2)≤1.0GB/T30100
不透水性板背面无水滴出现GB/T30100
混凝土抗压强度(N/mm2)≥25GB/T30100
板质量损失≤5%
抗冻性能(经50次冻融循环后)强度损失≤25%GB/T30100
外观无损坏
空气声计权隔声量(dB)≥50GB/T19889.5
耐火极限(h)≥2GB/T9978.1
4.1.2复合墙板的保温性能
1复合墙板应用于居住建筑时,传热系数应符合现行地方标
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65%)》DB22/T450的规定;
2复合墙板应用于公共建筑时,传热系数应符合现行地方标
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2/JT149的规定。
6
4.2保温材料
4.2.1复合墙板的保温材料可以采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EPS)板、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板、硬质聚氨酯泡沫
塑料(PU)板或岩棉板。
4.2.2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板、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XPS)板、硬泡聚氨酯板(PU)应符合下列要求:
1外形:表面平整,无明显收缩变形和膨胀变形;
2熔结:熔结良好;
3杂质:无明显油渍和杂质。
4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板、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
料(XPS)板、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板(PU)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GB/T10801.1、《绝热用挤塑聚
苯乙烯泡沫塑料》GB/T10801.2、《建筑绝热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
料》GB/T21558的各项要求,具体技术指标见表4.2.2。
表4.2.2EPS板、XPS板、PU的技术指标
材料名称
EPS板XPS板PU
项目
密度(kg/m3)18~2225~35≥35
导热系数(W/m.k)≤0.039≤0.030≤0.024
抗压强度(kPa)≥100≥150≥180
体积吸水率(%)≤3.0≤1.5≤3.0
尺寸稳定性(%)≤3.0≤2.0≤1.5
燃烧性能等级B1级B1级B1级
导热系数修正系数a1.051.101.15
4.2.3岩棉板应符合下列要求:
1岩棉板的纤维平均直径应不大于7.0μm;
7
2岩棉板的渣球含量(粒径大于0.25mm)应不大于10.0%(质
量分数);
3外观质量要求,应表面平整,不得有妨碍使用的伤痕、污
迹、破损;
4尺寸可由供需双方商定,允许偏差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绝
热用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GB/T11835的要求;
5岩棉板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绝热用岩棉、矿渣棉及
其制品》GB/T11835的各项要求,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2.3的规定。
表4.2.3岩棉板的技术指标
密度单有机
导热系数燃烧热荷重
密度值允许物含酸度
[W/(m.k)](平均性能收缩温
(kg/m3)偏差量系数
温度70±20C)等级度(℃)
(%)(%)
≥80±10≤0.041≤4.0A级≥600≥1.6
注:1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a为1.1;
2其他密度产品,其指标由供需双方商定。
4.3混凝土
4.3.1混凝土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的要求,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4.4钢筋
4.4.1墙板内叶、墙板外叶的钢筋宜采用CRB550级冷轧带肋钢筋
制作的机械焊接钢筋网片,钢筋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轧带
肋钢筋》GB13788的要求,同时机械焊接钢筋网尚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的要求。
4.4.2复合墙板中的吊装配件宜采用专用吊杆或预埋内螺纹类吊
装配件,吊装配件的设计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设计要求,并应确保装
配件在混凝土中的锚固有效。
8
4.5焊接材料
4.5.1焊接用焊条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T
5117、《不锈钢焊条》GB/T983或《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的
规定,选用的焊条型号应与主体金属力学性能相匹配。
4.5.2自动焊接或半自动焊接采用的焊丝或焊剂,应与主体金属强
度相适应,焊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熔化焊用钢丝》GB/T14957
或《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8110的规定。
4.6连接材料
4.6.1普通螺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六角头螺栓》GB/T5782和
《六角头螺栓C级》GB/T5780的规定;螺栓连接的强度设计应按
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规定采用。
4.7预埋件
4.7.1复合墙板与主体结构连接用预埋件、节点连接件应采用热浸
镀锌材料制作,也可以根据工程要求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同时应
考虑防火要求。
4.8独立连接件
4.8.1复合墙板中独立连接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具有足够的承载安全性和长期耐久性;
2满足与混凝土的锚固、防腐、防火要求;
3采用FRP材料时,FRP棒材与混凝土的粘结力与锚固长度
应进行相应的试验测定,材料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8.1的规定,
其在混凝土中的直线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0mm;
9
表4.8.1独立连接件材料(FRP)性能指标
项目拉伸强度拉伸弹模层间剪切强度剪切模量
设计值>600MPa>42GPa>30MPa>40.6GPa
4采用金属材料连接件时,应采取可靠的防腐措施,热工设
计时应考虑其热桥影响。
4.9密封胶、背衬材料、止水材料
4.9.1复合墙板接缝所用的防水密封材料应选用耐侯性密封胶,密
封胶应与混凝土具有相容性,并具有低温柔性、防霉性及耐水性等
性能。
4.9.2密封胶可采用中性硅酮类、聚硫类、聚氨酯类、丙烯酸类建
筑密封胶,技术性能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建筑接缝用密封
胶》JC/T881的规定。
4.9.3当选用硅酮类密封胶时,尚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硅酮建筑
密封胶》GB/T14683的要求。
4.9.4接缝中的背衬材料可采用直径为缝宽1.3倍~1.5倍的发泡闭
孔聚乙烯圆棒或发泡氯丁橡胶棒;当采用发泡闭孔聚乙烯圆棒时,
其密度不宜大于37kg/m3。
4.9.5复合墙板的保温层采用吸水性保温材料时,复合墙板的板端
及窗洞口边缘预埋硬聚氯乙烯(PVC)止水带,阻止雨水渗入保温
层中。硬聚氯乙烯(PVC)的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门、
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GB/T8814要求。
4.10防火材料
4.10.1防火材料及防火封堵材料可选用矿棉或岩棉等,其技术性
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绝热用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GB/T11835
要求。
10
4.11变位材料
4.11.1复合墙板的连接构造节点一般要求在连接螺栓垫板与连接
件间设置滑移垫片,滑移垫片宜采用1mm厚的聚四氟乙烯板或不
锈钢板制作。也可以通过设置弹性氯丁橡胶垫块满足节点的地震或
温度变形要求。
4.12其它
4.12.1复合墙板中需要防腐处理时宜采用热浸镀锌处理,当采用
热浸镀锌防腐蚀处理时,锌膜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覆盖
层钢铁制品热镀锌层技术要求》GB/T13912的规定,也可采用不锈
钢材料制作。
11
5建筑设计
5.1一般规定
5.1.1采用复合墙板的建筑,不得自行更改复合墙板的构造组成,
其设计与构造尚应符合现行行业《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应用技术标
准》JGJ/T458的相关规定。
5.1.2常用规格的复合墙板可根据单体设计要求进行深化和优化
设计,既要满足构件标准化、模数化设计要求,又便于制作和施工
安装。非标准复合墙板需进行专门设计,同时应便于制作和施工安
装。
5.1.3建筑饰面材料可采用反打一次成型工艺制作,也可现场施
工。
1采用反打一次成型工艺制作时,面砖宜选择背面为燕尾槽
的面砖,其性能尚应满足相应规定;
2石材背面应采用不锈钢挂件与混凝土实现机械锚固连接,
连接件固定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石材厚度不小于25mm,单块面
积不宜大于1200mm×1200mm;
3涂料饰面时应采用耐候性好的涂料,选用涂料的性能应符
合相应涂料标准的要求。
5.1.4复合墙板板缝之间、复合墙板与主体结构之间应进行保温、
防水、防火等的综合处理,避免出现渗漏和火灾隐患。
5.2复合墙板的热工设计
5.2.1复合墙板的热工设计应满足吉林省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并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热工设计。
12
5.2.2复合墙板的热工设计应采用主断面的传热系数作为其热工
设计指标。复合墙板设计时应尽可能减少金属件等热桥影响。
5.2.3金属连接件连接的复合墙板,应考虑金属的热工性能对保温
材料的影响乘以影响系数k,同时考虑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修正系
数a,因此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计算值λc为:
cak(5.2.3-1)
a——修正系数,取值见表4.2.2、4.2.3;
λ——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根据选用材料种类确定,尚应满
足表4.2.2、4.2.3规定;
k——金属连接件对保温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系数,见式
5.2.3-2。
AA
(1sb)sb
A1A2
kII(5.2.3-2)
1
Asb——金属连接件截面积;
AI——保温材料面积;
1-——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
2——金属连接件的导热系数。
5.2.4复合墙板保温层厚度应计算确定,保证复合墙板的热阻满足
相应建筑的热工要求。
5.2.5复合墙板内墙面的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在窗口、
檐口、挑板等部位应避免产生热桥。
13
5.3复合墙板的防水设计
5.3.1复合墙板与门窗的接缝、复合墙板之间的接缝,在设计时应
根据使用环境和使用年限要求合理选用防水构造及防水材料。
5.3.2复合墙板板缝可采用两道材料防水和构造防水相结合的做
法,且板缝气密性指标值不应大于2.0m3/(m2.h),水密性指标值不
宜低于700Pa。
5.3.3复合墙板的保温层采用吸水性保温材料时,复合墙板的板端
及窗洞口边缘预埋止水带,阻止雨水渗入保温层中。
5.3.4复合墙板的板缝宽度宜为20±5mm,缝内先采用直径为缝宽
1.3倍~1.5倍的发泡闭孔聚乙烯圆棒或发泡氯丁橡胶棒填塞缝隙,
然后圆棒外侧采用密封胶封堵。密封胶的厚度应按缝宽的1/2且不
小于8mm设计。
5.3.5复合墙板板缝之间采用的密封材料应选用耐候性密封胶,密
封胶与混凝土的相容性、低温柔软性、最大伸缩变形量、剪切变形
性、防霉性及耐水性等均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应满足外饰面防污和
环保要求。
5.4复合墙板的防火设计
5.4.1复合墙板板缝、复合墙板与主体结构之间、门窗部位等防火
设计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防火
要求。
5.4.2设计要明确复合墙板防火封堵构造及防火封堵材料的选择。
复合墙板与主体结构之间接缝防火材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中楼板的耐火极限要求;
复合墙板之间的接缝应在室内侧采用A级不燃材料进行封堵。
14
6结构设计
6.1一般规定
6.1.1复合墙板应按照围护结构进行结构设计,复合墙板与主体结
构宜采用柔性连接。
6.1.2复合墙板及其连接应按照相关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承载能力
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的设计与验算。
6.1.3复合墙板内叶厚度不应小于复合墙板计算跨度的1/40,且不
宜小于100mm,墙板外叶厚度不宜小于60mm。
6.1.4复合墙板外叶钢筋网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有饰面层时不应
小于15mm,清水混凝土时不应小于20mm;墙板内叶钢筋网混凝土
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6.1.5复合墙板的混凝土、钢筋、预埋件、独立连接件等材料的性
能应满足本标准第4.3~4.7节的各项要求;墙板外叶中钢筋网的钢
筋直径不应小于4mm,间距不宜大于150mm;墙板内叶中钢筋应采
用双层双向配筋,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
200mm。
6.2作用、作用效应及效应组合
6.2.1复合墙板的设计与验算应针对加工制作阶段、运输阶段、吊
装安装阶段、使用阶段的具体情况,按照相应的支承情况确定作用
及计算模型,宜采用有限元程序进行作用效应的计算。
15
1加工制作阶段根据吊点位置、翻身、起吊方案等,按照简
支构件确定计算简图,作用采用自重乘以1.5倍的荷载动力系数,
计算作用效应;
2存贮阶段根据存贮方案、支承点位置,按照简支构件确定
计算简图,根据叠放层数和复合墙板自重确定荷载,计算作用效应;
3运输阶段根据运输方案、支承点位置,按照简支构件确定
计算简图,作用采用自重乘以1.5倍动力系数,计算作用效应;
4安装阶段根据吊装方案、吊点位置,按照简支构件确定计
算简图,作用采用自重乘以1.5倍动力系数,计算作用效应;
5使用阶段根据复合墙板承受的实际作用及作用方向,按照
四边简支或四点简支确定计算简图,计算作用效应
推荐标准
- DB3202/T 1051-2023 起重机械维护保养管理通则 2023-07-05
- DB3209/T 1240-2023 医疗机构药物警戒工作指南 2023-07-03
- DB3202/T 1052-2023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设置指南 2023-07-05
- DB3202/T 1050-2023 物流园区叉车安全管理规范 2023-07-05
- DB3204/T 1051-2023 新能源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2023-06-19
- DB3204/T 1053-2023 常州市绿色建造评价标准 2023-06-27
- DB3204/T 1052-2023 “常州市乡村旅游重点村”评定规范 2023-06-27
- DB3202/T 1053-2023 工厂化设施葡萄生产技术规程 2023-07-05
- DB3204/T 1050-2023 锂离子动力电池工厂安全风险管控指南 2023-06-07
- DB3202/T 1054-2023 绿色食品设施枇杷生产技术过程 2023-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