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2139-2023 豌豆品种标准

DB63/T 2139-2023

青海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4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3/T 2139-2023
标准类型
青海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6-01
实施日期
2023-07-01
发布单位/组织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4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CCSB21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2139—2023

豌豆品种标准

2023-06-01发布2023-07-01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63/T2139—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农作物种子站、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玉清、马德林、贺晨帮、陈志国、李万才、俄日格力、保守智、赵亚利、丁

秀芳、张亚东、郭仁世、宋继昌、张林春、蔡明孝、邢瑜、张建山、柏章荣、苏志宏、张煜、安红嵘、

王元杰、李高睿、柳雄。

本文件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监督实施。

I

DB63/T2139—2023

豌豆品种标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豌豆品种来源、特征特性、生产能力、种植区域,并列出了现有品种目录。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农业科研、教学、企业、推广和种子部门对豌豆品种的选育、推广、经营和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543.1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总则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品种来源

4.1品种名称

包括品种原代号,曾用名,现定名,国外引种原名、译名,鉴别变种(种、亚种)、类型等。

4.2选育方法

育种方法、选育经过、亲本组合等。

4.3选(引)育单位

品种选育(引进)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育成(引进)时间。

4.4品种编号

包括鉴定单位、会议名称和品种登记、备案等。

5特征特性

5.1记载标准

记载标准参照附录A。

5.2植株性状

1

DB63/T2139—2023

幼苗颜色、幼苗习性、茎形、茎色、茎部蜡粉、茎粗、株高、主茎总节数、节间长度、单株有效分

枝数、叶色、叶缘、小叶形状、大小、数目、蜡粉、托叶大小、缺刻、腋花青斑、小叶和托叶上表面剥

蚀斑状况、卷须。

5.3花荚性状

花序类型、第一花节数、第一花高度、花柄花数、花柄长度、花色、旗瓣、翼瓣、龙骨瓣颜色,荚

形,嫩荚、成熟荚颜色,荚长、宽,荚内种子排列方式,单株荚数,双荚率。

5.4种子性状

嫩豆颜色,粒形、种皮颜色,子叶颜色,种脐颜色,种皮破裂率,石粒率。

5.5经济性状

单荚粒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经济系数,籽粒粗蛋白、淀粉含量。

5.6熟性及生育期

熟性分早、中早、中、中晚、晚等5类。播种期至出苗期,出苗期至开花期,开花期至成熟期及生

育期、全生育期的天数及期间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0℃、大于等于5℃的积温。

5.7抗逆性

耐寒性,抗旱性,抗倒伏性,耐高温性,耐盐碱性,田间裂荚性。

5.8抗病虫性

根腐病、白粉病、褐班病、小蜷叶蛾、蚜虫及其它病虫的发病率,严重度,受害程度,叶片枯死率,

籽粒被害率,有虫株率等。

6生产能力

2年品种试验汇总结果、增产率和高水肥、一般水肥条件下产量水平,列举产量实例。

7种植区域

7.1品种熟性划分

7.1.1早熟

生育期100 d以内,期间需大于等于5℃积温1350.00℃以下;全生育期105 d以内,期间需大于等于0℃

积温1450.00℃以下。

7.1.2中早熟

生育期101d~105 d,期间需大于等于5℃积温1351.00℃~1500.00℃;全生育期105 d~115 d,期

间需大于等于0℃积温1451.00℃~1650.00℃。

7.1.3中熟

2

DB63/T2139—2023

生育期106 d~110 d,期间需大于等于5℃积温1501.00℃~1600.00℃;全生育期116 d~125 d,期

间需大于等于0℃积温1651.00℃~1750.00℃。

7.1.4中晚熟

生育期111 d~115 d,期间需大于等于5℃积温1601.00℃~1700.00℃;全生育期126 d~135 d,期

间需大于等于0℃积温1751.00℃~1850.00℃。

7.1.5晚熟

生育期145 d以上,期间需大于等于5℃积温1700.00℃以上;全生育期135d以上,期间需大于等于0℃

积温1850.00℃以上。

7.2种植业生态类型区划分

7.2.1东部农业区温暖灌区晚熟、中晚熟品种种植区

区内海拔1650 m~2670 m,年均温2.80℃~8.60℃,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大于等于0℃积温

3127.30℃~3510.00℃,作物生长期255 d~266 d,年降水量254.20 ㎜~353.00 ㎜,年日照时数2685.80

小时~2913.90小时。

7.2.1.1湟水谷地晚熟品种种植亚区

区内海拔1650 m~2300 m,年均温5.70℃~8.60℃,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大于等于0℃积温

2583.50℃~3361.20℃,作物生长期230 d~258 d,年降水量312.30 ㎜~398.30 ㎜,年日照时数2610.00

小时~2762.00小时。

7.2.1.2湟水谷地中晚熟品种种植亚区

区内海拔2301 m~2670 m,年均温2.80℃~5.70℃,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大于等于0℃积温

2070.00℃~2580.00℃,作物生长期216 d~230 d,年降水量390.00 ㎜~510.00 ㎜,年日照时数2580.00

小时~2700.00小时。

7.2.2东部农业区低位山旱地中晚熟品种种植区

由湟水、黄河两岸的丘陵低山组成,海拔高度一般在2000 m~2500 m之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大

于等于0℃积温2150.00℃~2450.00℃,作物生长期185 d~220 d,年降雨量245.10 ㎜~527.00 ㎜。

7.2.3东部农业区中位山旱地中熟品种种植区

区内海拔2501 m~2700 m之间,年平均气温3.00℃以上,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大于等于0℃积温

1724.00℃~2400.00℃,作物生长期150 d~190 d,年降雨量400.00 ㎜以上。

7.2.4东部农业区高位山旱地及环湖农业区早熟、中早熟品种种植区

区内海拔2701 m~3200 m之间,年平均气温0℃~2℃,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大于等于0℃积温

1500.00℃左右,作物生长期150 d左右,年降雨量500.00 ㎜以上,无绝对无霜期。

7.2.5柴达木盆地灌区中熟、中晚熟品种种植区

3

DB63/T2139—2023

区内海拔2800 m~3200m之间,年均温1.10℃~5.10℃,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大于等于0℃积温

1622.00℃~2515.00℃,作物生长期154 d以上,降水量100 ㎜左右。

8现有品种

现有种植品种及特征特性参见附录B。

4

DB63/T2139—2023

A

A

附录A

(资料性)

特征特性观察记载标准

A.1苗

A.1.1幼苗颜色

齐苗后观察,分淡绿、绿、深绿、淡紫红、绿紫红、紫红等。

A.1.2幼苗习性

分枝盛期观察,分直立、匍匐、半直立等。记载标准如下:

a)直立:大部分茎叶直立向上;

b)匍匐:大部分茎叶匍匐于地面;

c)半直立: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A.2茎和分枝

A.2.1茎形

开花期观察,分圆形、近圆形,方形等。

A.2.2茎色

开花期观察,分淡绿,绿、绿带紫纹等。

A.2.3茎部蜡粉

开花期观察,分厚、薄、无三种。

A.2.4茎粗

成熟后测定主茎第一至第二花节间1/2处的直径(以mm表示)。

A.2.5株高(茎高)

成熟后测定主茎基部到顶端的长度(以cm表示)。

A.2.6总节数

主茎基部第一节至顶端最后一节的节数。

A.2.7节间长度

主茎节间的平均长度,按公式A.1计算:

(A.1)

式中:IL——节间长度

H——株高

M——总节数

1

DB63/T2139—2023

A.2.8单株有效分枝数

结荚一个以上有效荚的分枝数。

A.2.9单株无效分枝数

不结荚(包括无效荚)的分枝数。

A.2.10单株分枝数

有效分枝数与无效分枝数之和。

A.2.11有效分枝率

按公式A.2计算:

×100(A.2)

式中:Br——有效分枝率,%

Bm——有效分枝数

M——总分枝数

A.2.12分枝长度

主茎各分枝的顶端至各分枝着生节之间的长度,分别测量并计平均值(以cm表示)。

A.3叶(开花期观察第一、二花节的复叶和托叶)

A.3.1叶色

分淡绿、绿、深绿、黄绿、蓝绿五种。

A.3.2叶缘

分全缘、锯齿。

A.3.3小叶形状

分卵形、倒卵形、近菱形、阔椭圆形、圆形等。

A.3.4小叶大小

取5片~10片复叶,测量各小叶的长、宽度,计平均值(以cm表示)。

A.3.5小叶数目

数5片~10片复叶上的小叶数目,计平均值。

A.3.6小叶蜡粉

分厚、薄、无三种。

A.3.7托叶大小

取5片~10片托叶,量其长、宽度,计平均值(以cm表示)。

2

DB63/T2139—2023

A.3.8托叶缺刻

记缺刻有无。

A.3.9托叶颜色

记载实际颜色。

A.3.10托叶腋花青斑

分明显、不明显、无三种。

A.3.11小叶和托叶上表面剥蚀斑状况

分多、少、中等、无四种。

A.3.12卷须

分有、无两种。

A.4花(开花期观测第一、二花节的花)

A.4.1花色

分白色、紫红色、粉红色等,并分别观察记载旗瓣、翼瓣、龙骨瓣的实际颜色。

A.4.2萼片形状

分卵形、披针形、针形三种。

A.4.3花柄花数

记载花柄上花蕾数。

A.4.4花(果)柄长度

取5个~10个荚,量果柄基部至荚果着生处的长度,计平均值(以cm表示)。

A.4.5花序类型

分腋生花型、密集花型、中间花型三种。

A.4.6第一花节数

观测茎基部第一节到第一花的节数。

A.4.7第一花高度

测量茎基部第一节到第一花节的长度(以cm表示)。

A.5荚

A.5.1成熟荚颜色

分淡黄色、褐色、紫褐色三种。

3

DB63/T2139—2023

A.5.2荚薄壁层厚度

目测,分厚、中、薄。

A.5.3荚表面状况

目测,分光滑、粗糙。

A.5.4荚形

分联珠形、剑形、马刀形、镰刀形、直形等。

A.5.5荚尖端形状

分锐、钝两种。

A.5.6荚长宽

成熟期取有代表性的10个干黄荚,测量荚的长、宽,计平均值(以cm表示)。

A.5.7荚内种子排列方式

分自由式、联珠式两种。

A.5.8果柄上的荚数

记载果柄上的有效荚数。

A.5.9单株荚数

成熟期统计结有一粒以上的荚果数。

A.5.10双荚率

统计双荚数,并按公式A.3计算:

×100(A.3)

式中:DPr——双荚率,%

DPm——双荚数

M——总荚数

A.6种子

A.6.1嫩豆颜色

剥取青豆荚,观察嫩豆颜色,分淡绿、绿、暗绿色。

A.6.2粒形

成熟期观察籽粒形态,分圆形、近圆形、鼓形等。

A.6.3种子表面

4

DB63/T2139—2023

分光滑、微皱,多皱三种。

A.6.4种皮透明度

分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A.6.5种皮颜色

分淡黄色、粉红色、绿色、紫黑色、褐色、褐色纹斑等。

A.6.6子叶颜色

分淡黄、橙黄、粉红、黄绿、绿色等。

A.6.7种脐颜色

分淡黄色、褐色,黑色、灰白色。

A.6.8粒径

取有代表性的10粒~20粒种子,量其直径,重复三次,计平均值(以mm表示)。

A.6.9种皮破裂率

随机取100粒~200粒种子,重复三次,统计种皮破裂粒数,按公式A.4计算:

(A.4)

式中:Cr——种皮爆裂率,%

Cm——爆裂粒数

M——总粒数

A.6.10石粒率

随机取500粒种子,在室温(15℃~18℃)下,将种子浸泡在清水中48小时后,统计未吸水膨胀的种子

粒数,按公式A.5计算:

(A.5)

式中:Sr——石粒率,%

Sm——石粒数

M——总粒数

A.7经济性状

A.7.1单荚粒数

单株粒数除以单株有效荚数。

A.7.2单荚胚珠数

按公式A.6计算:

5

DB63/T2139—2023

(A.6)

式中:SOm——单价胚珠数

Om——胚珠数

M——调查荚数

A.7.3单株粒重

样本籽粒总重量除以株数(克/株)。

A.7.4千粒重

按国GB/T3543.1规定的方法测定。

A.7.5经济系数

成熟期在田间取有代表性的样段拔出全部单株,风干后分别称量种子和茎、枝、叶、荚皮、主要根

系干物质的重量,再按公式A.7计算:

(A.7)

式中:EC——经济系数

Sy——种子产量

By——生物产量

A.7.6种子品质

测定成熟种子糖分、淀粉、粗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纤维素、灰分、维生素的含量,用百分率表

示。注明测定方法。

A.7.7种子煮熟性

用100克~200克干种子放在沸水中(记载温度),计算种子煮熟需要的时间。

A.7.8淀粉粒形状

分单粒、复合粒。

A.8抗逆性

A.8.1耐寒性

按茎叶受冻及低温解冻后植株恢复情况,分为四级:

a)抗:无冻害;

b)较抗:1/3以下叶片受冻,解冻后恢复正常生长,或仅有个别叶片受害,萎缩枯干;

c)中等:半数左右叶片受冻,解冻后心叶正常,但叶片局部枯干;

d)不抗:叶片全部或大部受冻,植株地上部受冻趋于死亡。

A.8.2抗旱性

6

DB63/T2139—2023

干旱情况下,下午1点~3点气温最高时调查,同时测定土壤含水量,分四级:

a)抗:植株生长正常,无受害症状;

b)较抗:植株生长缓慢,1/3以下叶片萎蔫;

c)中等:植株停止生长,1/3~2/3叶片萎蔫,主茎基部少数叶变黄、枯干;

d)不抗:植株停止生长,叶片全部萎蔫,下部叶变黄、枯干。

A.8.3耐高温性

记载日最高气温≥28℃以上的出现日期持续时间,以及高温对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分为强、

中、弱三级。

A.8.4耐盐碱性

根据植株耐盐碱情况分强、中、弱三级记载(同时测定土壤酸碱度、含盐量及盐分构成)。

A.8.5抗倒伏性

记载倒伏时间、倒伏面积占全田的百分率,倒伏原因,并根据倒伏程度(以直立单株为标准)分三级。

a)抗:植株略有倾斜,倾角小于30度;

b)中抗:植株倾斜角30度~60度;

c)不抗:植株倾角60度以上。

A.9抗病性

A.9.1根腐病

A.9.1.1发病率

发病率按公式A.8计算。

(A.8)

式中:Ir——发病率,%

In——发病株数

M——调查总株数

A.9.1.2严重度

分四级记载:

a)0:植株生长正常,地上地下无症状;

b)1:根系病斑较少,少数茎叶枯黄;

c)2:根系病斑较多,2/3的根系腐烂、整株萎蔫,下部叶片枯黄;

d)3:根系4/5以上腐烂,主根呈褐色,地上部枯死。

A.9.2白粉病

调查严重度,分五级:

a)0:植株无病;

b)1:植株个别叶上出现病斑;

c)2:植株1/2左右叶片出现病斑;

7

DB63/T2139—2023

d)3:植株2/3以上叶片有病斑;

e)4:植抹3/4以上叶片布满病斑。

A.9.3褐斑病

调查严重度,分五级:

a)0:全株无病;

b)1:个别叶、荚上出现病斑;

c)2:30%以下叶、荚上出现病斑;

d)3:30%~50%叶、荚上出现病斑;

e)4:50%以上叶、荚出现病斑。

A.9.4病毒病

A.9.4.1发病率

计算方法同前。

A.9.4.2严重度

分五级:

a)0:植株生长正常,无病;

b)1:植株生长正常,但顶端个别叶片有花叶症状;

c)2:影响植株生长,1/2左右叶片有花叶症状。

d)3:株高为正常植株的2/3,1/2左右叶片有花叶症状;

e)4:株高为正常植株的1/2,全株叶片均有花叶症状。

A.9.5霜霉病

调查严重度,分五级:

a)0:无病;

b)1:全株1/3以下叶片发病,病斑呈局限型,数量少;

c)2:全株1/3以下叶片发病,有少量扩散型病斑,但一般不及叶面积的5%;

d)3:全株叶片发病,多呈扩散型病斑,病斑占叶面积的6%~10%,部分基叶枯黄;

e)4:全株叶片发病,病斑呈扩散型,病斑占叶面积10%以上,霜霉成片,布满黄叶,基叶枯黄。

A.10抗虫性

A.10.1豌豆潜叶蝇

A.10.1.1受害程度

分四级:

a)0:未受害;

b)1:受害叶数占总叶数1/3以下;

c)2:受害叶数占总叶数1/3~2/3;

d)3:受害叶数占总叶数2/3以上。

8

DB63/T2139—2023

A.10.1.2叶片枯死率

按公式A.9计算:

(A.9)

式中:Wr——叶片枯死率,%

Wm——枯死叶片数

M——调查总叶数

A.10.2豌豆小卷叶蛾

成熟期调查幼虫危害豆荚、豆粒程度。每块地或小区选3点,每点随机取10株脱粒,统计籽粒受虫蛀

情况,按公式A.10计算籽粒被害率。

(A.10)

式中:Vr——籽粒被害率,%

Yn——受害样本数

M——调查总样本数

A.10.3豌豆蚜虫(对角线取样5点,每点调查10株,统计以下项目。)

A.10.3.1有虫株率

按公式A.11计算:

(A.11)

式中:Ir——有虫株率,%

Im——有虫粒数

M——调查总株数

A.10.3.2虫口密度

计算每株平均蚜虫数。

A.10.3.3受害程度

调查对植株的具体为害情况,分轻、中、重三级。

A.10.4豌豆根瘤象鼻虫

调查受害程度,分四级:

a)0:全株无虫害。

b)1:受害叶占全株叶片总数1%~25%。

c)2:受害叶占全株叶片总数25%~50%。

d)3:受害叶占全株叶片总数50%以上。

9

DB63/T2139—2023

B

B

附录B

(资料性)

现有品种

现有品种目录见表A.1~A.18。

表B.1草原10号

品种来源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生产能力和适应地区

1966年利用钴6(0r射线二晚熟,春性,生育期130 d。幼苗半直立、3月下旬~4月中上旬播种,适宜我省东部农业区低、

万伦琴)照射绿色草原豌淡绿。复叶绿色,由2对~3对小叶组成,播种量0.225 t/hm2中、高位山旱地种植。

豆干种子,从诱发突变的小叶剥蚀斑少,托叶剥蚀斑明显,托叶腋(15.00 kg/666.70㎡),每

黄色籽粒株系选育而成。花青斑不明显。矮茎、淡绿,茎上无蜡被,公顷播种密度75.000万

1984年青海省第农作物品株高34.00 cm~45.00 cm。花紫红色,旗瓣株~90.000万(每666.70平

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淡紫色、龙骨瓣淡绿色、翼瓣深紫色。硬方米为5.00万株~6.00万

品种合格证号为青种合字荚,直形,青荚淡绿色,成熟荚淡黄色。株),株距3.00 cm~

第054号。籽粒褐纹紫斑,鼓形,粒径0.60 cm~6.00 cm,行距25.00 cm~

0.8 cm,子叶淡黄色,种脐浅褐色或黑色。30.00 cm。注意苗期防治潜

单株14.00荚~20.00荚,单株62.00粒~叶蝇和地下害虫危害。

81.00粒,千粒重225.30 g~238.70 g,单

株粒重13.10 g~16.90 g。籽粒淀粉含量

53.01%,粗蛋白含量25.26%。抗旱性强,

较抗根腐病和白粉病。

10

DB63/T2139—2023

表B.2草原12号

品种来源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生产能力和适应地区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3月下旬~4月中下旬播种,一般产量为

晚熟,春性,生育期130 d。幼苗半直立、

1969年以(大青豆×尼泊播种量0.225 t/hm22.250 t/hm2~

绿紫红。复叶绿色,由2对~3对小叶组成,

尔)F1代为母本,5-7-8(15.00kg/666.70㎡),每3.000 t/hm2

小叶全缘,阔椭圆形,小叶剥蚀斑少,托

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公顷播种密度75.000万(150.00 kg/666.70㎡~

叶剥蚀斑明显,托叶腋有花青斑。高茎、

成,原代号69-13-2。1988株~90.000万株(每666.70200.00 kg/666.70㎡);

淡绿,茎上覆盖蜡被,株高150.00 cm~

年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平方米为5.00万株~6.001986年在互助县蔡家堡

180.00 cm。花紫红色,旗瓣淡紫色、龙骨

委员会审定通过,品种合万株),株距3.00 cm~乡泉湾村种植8.613公

瓣淡绿色、翼瓣深紫色。硬荚,直形,青

格证号为青种合字第00706.00 cm,行距25.00 cm~顷,产量为2.771 t/hm2

荚绿色,成熟荚淡黄色。籽粒褐纹紫斑,

号。30.00 cm。注意苗期防治潜(184.73 kg/666.70㎡)。

圆形,粒径0.60 cm~0.80 cm,子叶淡黄色,

叶蝇和地下害虫危害。适宜我省东部农业区低、

种脐浅褐色或黑色。单株14荚~20荚,单

中位山旱地种植。

株62.00粒~80.00粒,千粒重225.30 g~

238.70 g,单株粒重13.10 g~16.90 g。籽

粒淀粉含量53.00%,粗蛋白含量25.26%。

抗旱性强,较抗根腐病和白粉病。

11

DB63/T2139—2023

品种来源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生产能力和适应地区

12

DB63/T2139—2023

表B.3草原11号

品种来源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生产能力和适应地区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