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2531-2022 高速公路热拌沥青混合料超薄磨耗层技术规范

DB45/T 2531-2022 Highway hot-mix asphalt thin overlay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5/T 2531-2022
标准类型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6-24
实施日期
2022-07-30
发布单位/组织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广西交投科技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20

CCSP66

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2531—2022

高速公路热拌沥青混合料超薄磨耗层技术

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ultra-thinwearlayerofhotmixasphalt

mixtureforexpressway

2022-06-24发布2022-07-30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5/T2531—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缩略语..............................................................................2

5基本要求............................................................................2

6结构组合............................................................................2

7材料................................................................................3

8沥青混合料..........................................................................7

9超薄磨耗层施工.....................................................................10

10质量管理与验收....................................................................13

附录A(资料性)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18

附录B(资料性)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确定示例...............................19

I

DB45/T253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文件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宣贯。

本文件由广西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交投科技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宇、周兴业、唐忠国、马进、刘东、王旭东、姚新宇、李乃强、满新耀、张

蕾、易强、谢国瑞、谭明、邹一强、李盈富、杜荣耀、肖倩、卢军源、于发袂、贺芳伟、罗宏伟、韩涛、

陈均毅、许湛成、黄士桐。

II

DB45/T2531—2022

高速公路热拌沥青混合料超薄磨耗层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热拌沥青混合料超薄磨耗层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规定了基

本要求、结构组合、材料、沥青混合料、施工及质量控制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高速公路养护维修工程及新建工程沥青路面抗滑表层的施工,其他工程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16777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

JC/T975道桥用防水涂料

JT/T533沥青路面用纤维

JTG345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E2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热拌沥青混合料超薄磨耗层ultra-thinwearlayerofhotmixasphaltmixture

使用沥青、石料、填料或外掺剂,经拌和站将材料加热到合适温度以满足施工性能要求,铺筑于道

路表面、厚度为小于25mm且具有良好抗滑性能的薄层沥青混合料,简称超薄磨耗层。

高黏高弹沥青highviscosityandhighelasticitymodifiedasphalt

在基质中加入相容剂、聚合物改性剂、特种增黏剂、稳定剂等制备而成的沥青,相比普通改性沥青

具有更优异的动力黏度、黏韧性、弹性恢复等性能。

胶粉复合改性沥青rubberizedpolymermodifiedasphalt

废胎胶粉与一种或多种改性剂,按照一定比例与沥青掺配,经拌和、发育,制成的沥青结合料。

聚合物纤维polymerfiber

1

DB45/T2531—2022

高强度束状单丝纤维,经切割成具有一定长度、适宜拌合分散均匀的合成纤维。适用于沥青混凝土

使用的主要包括:聚丙烯腈类、聚乙烯醇类、聚酯类等。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PAN:聚丙烯腈或丙烯腈含量大于85%(质量百分比)的丙烯腈共聚物制成的合成纤维;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原料纺丝制得的合成纤维;

PVA:聚乙烯醇为原料纺丝制得的合成纤维;

RTFOT:旋转薄膜烘箱试验;

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TFOT:薄膜烘箱试验。

5基本要求

超薄磨耗层应选用各项指标符合规定的沥青、石料和填料等材料。

养护维修工程中使用超薄磨耗层时,应保证下承层的稳定、耐久、平整和洁净。

超薄磨耗层应采用黏结防水层与下承层结合。

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应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抗水损害能力,易于施工。

超薄磨耗层应满足耐磨和抗滑要求。

6结构组合

下承层

6.1.1下承层应干燥、洁净;旧路面下承层的裂缝、坑洞、车辙等病害应经过处治。

6.1.2下承层的结构强度、平整度、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应符合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技术要求。

黏结防水层

6.2.1下承层与热拌沥青超薄磨耗层之间应设黏结防水层。

6.2.2黏结防水层应具有足够的层间结合能力和防水能力,形成层间防水膜或隔水层。

6.2.3热洒布沥青应选用SBS改性沥青、橡胶沥青、高黏高弹沥青,碎石应使用超薄磨耗层粗集料。

6.2.4可采用高黏高弹乳化沥青黏结防水层,铺筑超薄磨耗层时应充分破乳和固化。

超薄磨耗层

6.3.1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宜选用AC-8、AC-10、SMA-8、SMA-10等类型。

6.3.2超薄磨耗层设计厚度宜为20mm~25mm,特殊情况可减薄至15mm。

6.3.3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宜为设计厚度的1/2~1/3。

6.3.4超薄磨耗层应按工程条件及功能需求,选用沥青混合料类型。

6.3.5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和路用性能应符合本文件的相关要求。

2

DB45/T2531—2022

7材料

沥青

7.1.1超薄磨耗层和黏结防水层宜选用SBS改性沥青、橡胶沥青、改性胶粉橡胶沥青、胶粉复合改性

沥青或高黏高弹沥青。

7.1.2用于加工生产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应符合JTGF40的规定,宜选择A级70号沥青。

7.1.3胶粉复合改性橡胶沥青的废胎胶粉或改性废胎胶粉掺量宜不低于沥青质量的15%。

7.1.4用于超薄磨耗层及黏结防水层的SBS改性沥青应符合表1中的技术要求。

表1超薄磨耗层与黏结防水层用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25℃针入度(100g,5s)0.1mm40~55JTGE20T0604

5℃延度(5cm/min),不小于cm20JTGE20T0605

软化点(TR&B),不小于℃75JTGE20T0606

135℃运动黏度,不大于Pa·s3.0JTGE20T0625

25℃弹性恢复,不小于%90JTGE20T0662

储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不大于℃2.5JTGE20T0661

RTFOT(或TFOT)后残留物

质量变化,不大于%±0.8JTGE20T0610

5℃残留延度(5cm/min),不小于cm15JTGE20T0605

25℃针入度比,不小于%70JTGE20T0604

7.1.5用于超薄磨耗层及黏结防水层的橡胶沥青、改性胶粉橡胶沥青、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应符合表2

中的技术要求。

表2超薄磨耗层与黏结防水层用橡胶沥青、改性胶粉橡胶沥青、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180℃布氏旋转粘度/(Pa·s)1.5~4.0JTGE20T1098

针入度(25℃,100g,5s)/0.1mm30~60JTGE20T0604

软化点/℃,不小于65JTGE20T0606

弹性恢复(25℃)/%,不小于75JTGE20T0662

延度(5℃,1cm/min)/cm,不小于5JTGE20T0605

贮存稳定性(48h软化点差,163℃)/℃,不大于5JTGE20T0661

质量损失/%,不大于±1.0

TFOT

25℃针入度比/%,不小于65JTGE20T0609

延度(5℃,1cm/min)/cm,不小于4

7.1.6用于超薄磨耗层及黏结防水层的高黏高弹沥青应符合表3中的技术要求。

3

DB45/T2531—2022

表3超薄磨耗层与黏结防水层用高黏高弹沥青技术要求

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5℃延度(5cm/min),不小于cm40JTGE20T0605

软化点(TR&B),不小于℃85JTGE20T0606

135℃运动黏度,不大于Pa·s5JTGE20T0625

150℃运动黏度,不大于Pa·s3JTGE20T0625

60℃动力黏度,不小于Pa·s50000JTGE20T0620

25℃弹性恢复,不小于%95JTGE20T0662

黏韧性(25℃),不小于N·m20JTGE20T0624

韧性(25℃),不小于N·m10JTGE20T0624

RTFOT(或TFOT)后残留物

质量变化,不大于%±1.5JTGE20T0610

5℃残留延度(5cm/min),不小于cm30JTGE20T0605

25℃针入度比,不小于%75JTGE20T0604

7.1.7用于黏结防水层的高黏高弹乳化沥青应符合表4中的技术要求。

表4黏结防水层用高黏高弹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粒子电荷-阳离子(+)JTGE20T0653

筛上残留物(1.18筛),不大于%0.1JTGE20T0652

恩格拉粘度计法E25-3~30JTGE20T0622

粘度

道路标准粘度计法C25.3s12~60JTGE20T0621

含量,不小于%50JTGE20T0651

针入度(25℃)0.1mm40~60JTGE20T0604

蒸发残留物软化点,不小于℃65JTGE20T0606

延度(5℃),不小于cm20JTGE20T0605

溶解度,不小于%97.5JTGE20T0607

不透水性(0.3MPa)-30min不透水GB/T16777

粘结强度(25℃),不小于MPa0.6JC/T975

粘结强度(50℃),不小于MPa0.4JC/T975

贮存1d,不大于%1JTGE20T0655

稳定性5d,不大于%5JTGE20T0655

7.1.8采用工厂化生产橡胶沥青和改性胶粉橡胶沥青时,或采用现场加工存储时间超过8h时,应检

测离析软化点差。

7.1.9用于超薄磨耗层的沥青,宜补充开展紫外老化试验,老化试验后残留物应符合表1和表4中

RTFOT(或TFOT)后残留物的技术要求。

4

DB45/T2531—2022

矿料

7.2.1粗集料应选用材质坚硬、耐磨耗的碎石加工,应具有较低的压碎值、磨耗值和较高的磨光值,

且应符合表5中的规定。

表5粗集料技术要求

项目单位技术要求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0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2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6

吸水率,不大于%2.0

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级5

坚固性,不大于%12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15

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12

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18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

软石含量,不大于%2

粗集料磨光值PSV,不小于BPN42

7.2.2粗集料的规格应符合表6中的要求,7.2mm筛孔应作为控制筛孔进行控制。

表6粗集料碎石规格要求

规格公称粒径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名称mm13.29.57.24.752.36

S125~1010090~10060~800~100

7.2.3细集料应采用规格为S16(0mm~3mm)的机制砂,且应符合表7及JTGF40的要求。

表7细集料技术要求

项目单位技术要求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50

坚固性(>0.3mm部分),不大于%12

含泥量(<0.075mm的含量),不大于%3

亚甲蓝值,不大于g/kg2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30

砂当量,不小于%60

填料

7.3.1填料应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强基性岩石憎等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应保持干燥、洁净,

5

DB45/T2531—2022

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不应使用回收粉。

7.3.2矿粉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矿粉技术要求

项目单位技术要求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