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624-2017 天然林效益监测与评估规范
DB63/T 1624-2017 Natural forest benefit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7年12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99
P86
备案号:56970-2017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1624—2017
天然林效益监测与评估规范
Specificationsforthemonitoringandassessmentofthebenefitsofnaturalforests
2017-12-18发布2018-3-1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3/T1624—2017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监测与评估对象....................................................................5
5监测..............................................................................5
6评估核心指标......................................................................5
7数据..............................................................................6
8天然林效益监测与评估指标计算方法..................................................7
附录A(规范性附录)生态效益功能实物量评估指标计算方法..............................9
附录B(规范性附录)生态效益功能价值量评估指标计算方法.............................14
附录C(规范性附录)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19
附录D(规范性附录)天保工程区生态效益评估单位与数据汇总...........................20
I
DB63/T1624—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青海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青海省天然林保护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愿会、王荣女、党建喜、尚帅斌、田剑、胡小兵、秦冲、杨秀玲。
II
DB63/T1624—2017
天然林效益监测与评估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效益评估的数据来源、评估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评估分析方法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天然林效益评估工作,不涉及林木资源价值、林副产品和林地自身价值。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1606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LY/T1721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
LY/T1756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与评价指标
LY/T1818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评价技术规程
LY/T1952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吸滞TSP
TSP又称总悬浮颗粒物,粒径小于100m。TSP的来源有人为源和自然源,人为源主要是燃煤、燃油、
工业生产过程等人为活动排放出来的;自然源主要有土壤、扬尘、沙尘经风力作用输送到空气中。
森林生态系统能够吸收大气中的TSP,阻滞尘埃,减轻空气污染。
3.2
吸滞PM2.5
森林生态系统能够吸收大气中的PM2.5,阻滞尘埃和吸收有害气体,减轻空气污染。
3.3
森林生态功能修正系数
森林生态功能修正系数客观地从生态学精度的角度反映同一林分类型在同一区域的真实差异。用现
有的野外实测值不能代表同一生态单元同一目标林分类型的结构或功能时,需要用森林生态功能修正系
数将实测林分调整至目标林分的结构或功能。
1
DB63/T1624—2017
3.4
贴现率
又称门槛比率,指用于把未来现金收益折合成评估基准日收益的比率。
4监测与评估对象
监测对象为天然林分布的县(重点森工企业、经济林果生产、加工企业)、乡镇(林场)、行政村。
5监测
5.1监测形式
采取定点跟踪、定点监测、连续观测清查和不定期专题调查等形式。
5.2定点跟踪、定点监测
对工程进展、政策执行及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样本县(重点森工企业)、村(林场)二级的情况进行
定点跟踪监测,每年进行一次。
5.3连续观测清查
对生态效益评价指标进行长期定位连续观测,一年一次或多次。
5.4专题调查
主要针对各工程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展开专题调查,不定期进行。
6评估核心指标
包括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三个类别,共计17个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详见表1。
表1青海省天然林效益检测与评估指标体系
类别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涵养水源调节水量、净化水质
保育土壤固土、保肥
固碳释氧固碳、释氧
积累营养物质林木营养积累
生态效益
净化大气环境提供负离子、吸收污染物、降低噪音、滞尘、吸滞TSP、吸滞PM2.5
森林防护防风固沙
生物多样性保护物种保育
森林游憩森林游憩
2
DB63/T1624—2017
表1青海省天然林效益检测与评估指标体系(续)
类别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人口与收入工程区贫困人口比重、以经济林果与管护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人口比重
生活保障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
社会效益
生活能源以薪柴为主要生活能源的人口比重
社会稳定森林案件数量变动率、林业工程满意率
对县域经济林业增加值贡献率
对林业产业经济林果产值变动率、林业第二产业产值变动率、森林旅游业产值变动率
经济效益
对林业企业负债总额变动率、负债豁免累计比重、资产利润率
对职工林业职工平均工资变动率
对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变动率、林业收入在农村经济总收入中比重
7数据
7.1数据来源
评估使用的数据主要包括:
a)森林资源调查、国家生态监测站点、2013-2016年青海省天然林资源、公益林资源监测数据等
引用数据;
b)生态效益连续监测清查、社会经济定点跟踪检测等连续调查数据;
c)工程实施期间针对发现问题进行的专项调查数据。
7.2引用数据
样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年鉴、林业统计资料、农业统计资料、国家生态监测站点数据(包括水
文、水土流失等)、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等。
7.3调查数据
7.3.1数据获取
本标准调查数据将按照本标准制定的基础数据监测调查表进行实地调查获取。
7.3.2县级调查表
县级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森林资源与林业产业发展状况等,反映天然林
资源对县域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影响。
7.3.3林业企业调查表
林业企业调查表主要包括企业经营区范围内森林资源及社会经济的基本状况、投资、收入、利润、
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及企业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等。
3
DB63/T1624—2017
7.3.4村级调查表
村级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行政村自然状况(土地、人口、劳动力与就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农林牧业生产以及林业工程可能的影响,反映农村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的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
状况等。
7.3.5监测点调查表
监测点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记录野外生态观测点监测数据,观测指标主要包括径流量、侵蚀模数、林
分蒸散量、土壤及植被固碳量、土壤理化性质、净化空气监测因子、干沉降中元素沉降通量等。
8天然林效益监测与评估指标计算方法
8.1生态效益功能评价
生态效益评估分四级测算单位进行,各级测算单位详见附录D,各级测算单元数据累计结果为天保
工程区生态效益评估结果;其中生态效益功能实物量评价指标计算方法见附录A,价值量评价指标计算
方法见附录B。
8.2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评价指标计算方法以及权重见附录C。
8.3各功能效益评价打分
8.3.1生态效益综合评价
生态效益综合评价选用单位面积年价值量指标。
单位面积生态功能价值量计算见公式⑴:
nU
Vi……(1)
i1A
式中:
V—单位面积生态功能价值量,单位:元每公顷每年;
Ui—森林生态提供的各项生态功能价值量,包括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
净化大气环境、森林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森林游憩的年价值量,单位:元每年;
A—林分面积。单位:hm2。
8.3.2社会经济效益
8.3.2.1社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社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利用各指标权重计算求得,具体如下:将各指标得分按照评价指标表中赋予
的具体权重,利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进行逐层加权求和平均,得到综合得分。各指标按下面⑵⑶⑷公式进
行计算。
4
DB63/T1624—2017
8.3.2.2评价小类Bj
评价小类Bj计算,见公式(2)
n
BCf……(2)
ji1ii
式中:
Bj—第j项评价小类评价得分;
Ci—第i项指标功效系数得分;
fi—第i项评价指标的权重;
i—评价指标的顺序序号,i=1,2,3,…,n;
j—评价小类的顺序标号;
n—评价指标的数量。
8.3.2.3评价大类Ak
评价大类Ak计算,见公式(3):
m
ABf……(3)
Kj1jj
式中:
Ak—第k项评价大类得分;
Bj—第j项评价小类评价得分;
fj—第j项评价小类的权重;
j—评价小类的顺序标号(j=1,2,…,m);
m—评价小类的数量。
8.3.2.4评价点综合得分D按公式⑷进行计算
评价点综合得分D计算,见公式⑷:
z
DAf……(4)
k1kK
式中:
D—评价点综合得分;
Ak—第k项评价大类得分;
fk—第j项评价大类的权重;
k—评价大类的数量,k=1,2,3,…,z
8.3.2.5确定评价等级
根据综合得分,将评价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社会经济效益分为三级,即优秀、良好与一般。具体
分级标准为:得分在90分以上为优秀(含90分),80分-90分良好(含80分),80分以下为一般。
5
DB63/T1624—2017
天然林效益监测与评估规范主要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总结。生
态效益以实物量与价值量方式体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以优良等级方式体现。
6
DB63/T1624—2017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生态效益功能实物量评估指标计算方法
A.1调节水量计算方法
调节水量计算,见公式(A.1):
G10A(PEC)F……A.1
T
式中:
3
GT—林分调节水量功能,单位:m/a;
P—降水量,单位:mm/a;
E—林分蒸散量,单位:mm/a;
C—地表径流量,单位:mm/a;
F—森林生态功能修正系数;
A—林分面积,单位:hm2。
A.2固土指标计算方法
固土指标计算,见公式(A.2):
GA(XX)F……A.2
G21
式中:
GG—林分年固土量,单位:t/a;
2
X1—林地土壤侵蚀模数,单位:t/(hm·a);
2
X2—无林地土壤侵蚀模数,单位:t/(hm·a);
F—森林生态功能修正系数;
A—林分面积,单位:hm2。
A.3保肥指标计算方法
保肥指标计算,见公式(A.3)~(A.6):
…………………A.3
GNAN(X2X1)F
…………………A.4
GPAP(X2X1)F
…………………A.5
GKAK(X2X1)F
GAM(XX)F…………………A.6
Y21
式中:
GN—减少的氮流失量:t/a;
GP—减少的磷流失量:t/a;
GK—减少的钾流失量:t/a;
GY—减少的有机质流失量:t/a;
7
DB63/T1624—2017
N—土壤含氮量,单位:%;
P—土壤含磷量,单位:%;
K—土壤含钾量,单位:%;
F—森林生态功能修正系数;
A—林分面积,单位:hm2。
A.4植被固碳计算方法
植被固碳计算,见公式(A.7):
G1.63RABF…………………A.7
PC碳年
式中:
GPC—植被年固碳量,单位:t/a;
RC—CO2中碳的含量(27.27%);
2
BA—林分净生产力,单位:t/(hm·a);
A—林分面积,单位:hm2;
F—森林生态功能修正系数。
A.5土壤固碳计算方法
土壤固碳计算,见公式(A.8):
GAFF…………………A.8
SCS
式中:
GSC—土壤年固碳量,单位:t/a;
2
FS—单位面积林分土壤年固碳量,单位:t/(hm·a);
F—森林生态功能修正系数;
A—林分面积,单位:hm2。
A.6释氧计算方法
释氧计算,见公式(A.9):
G1.19ABF…………………A.9
02A
式中:
GO2—林分年释氧量,单位:t/a;
2
BA—林分净生产力,单位:t/(hm·a);
F—森林生态功能修正系数;
A—林分面积,单位:hm2。
A.7积累营养物质计算方法
积累营养物质计算,见公式(A.10)~(A.12):
…………………A.10
GNANNUBAF
…………………A.11
GPAPNUBAF
…………………A.12
GKAKNUBAF
式中:
GN—林分固氮量,单位:t/a;
8
DB63/T1624—2017
GP—林分固磷量,单位:t/a;
GK—林分固钾量,单位:t/a;
NNU—林木氮元素含量,单位:%;
PNU—林木磷元素含量,单位:%;
KNU—林木钾元素含量,单位:%;
2
BA—林分净生产力,单位:t/(hm·a);
F—森林生态功能修正系数;
A—林分面积,单位:hm2。
A.8生产负离子量计算方法
生产负离子量计算,见公式(A.13):
G5.2561015QAHFL…………………A.13
ANAN
式中:
GAN—林分年提供负离子个数,单位:个每年;
QAN—林分负离子浓度,单位:个每立方厘米;
H—林分高度,单位:m;
L—负离子寿命,单位:分钟;
F—森林生态功能修正系数;
A—林分面积,单位:hm2。
A.9吸收二氧化硫量计算方法
吸收二氧化硫量计算,见公式(A.14):
GQAF1000…………………A.14
SO2SO2
式中:
GSO2—林分年吸收二氧化硫量,单位:t/a;
A—林分面积,单位:hm2;
2
QSO2—单位面积林分吸收二氧化硫量,单位:kg/(hm·a);
F—森林生态功能修正系数。
A.10吸收氟化物量计算方法
吸收氟化物计算,见公式(A.15):
GQAF1000…………………A.15
FF
式中:
GF—林分年吸收氟化物量,单位:t/a;
2
QF—单位面积林分吸收氟化物量,单位:kg/(hm·a);
F—森林生态功能修正系数;
A—林分面积,单位:hm2。
A.11吸收氮氧化物量计算方法
吸收氮氧化物量计算,见公式(A.16):
GQAF1000…………………A.16
NOXNOX
推荐标准
- GB/T 41771.1-2022 现场设备集成 第1部分:概述 2022-10-12
- GB/T 41766-2022 气象气球 2022-10-12
- GB/T 41763-2022 双辊铸轧热轧薄钢板及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2022-10-12
- GB/T 41764-2022 辐射固化涂料中光引发剂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2022-10-12
- GB/T 41769-2022 碲锌镉化学分析方法 锌和镉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2022-10-12
- GB/T 41768-2022 建筑用绝热材料 有机物含量的测定 2022-10-12
- GB/T 41767-2022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吸湿性能及平衡状态调节试验方法 2022-10-12
- GB/T 41765-2022 碳化硅单晶位错密度的测试方法 2022-10-12
- GB/T 41762.2-2022 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 层合板厚度方向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弯曲试验测定碳纤维单向层合板的弹性模量、强度和威布尔尺寸效应 2022-10-12
- GB/T 41770-2022 基于背光成像技术的液体燃料喷射特性测试方法 202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