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1645.11-2017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 第11部分:路径计算单元(PCE)及协议

GB/T 21645.11-2017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ASON)—Part 11:Path Computation Element (PCE) and protocol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6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1645.11-2017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7-05-12
实施日期
2017-12-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
适用范围
GB/T 21645的本部分规定了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路径计算单元(PCE)及协议,主要包括:PCE功能架构、路径计算能力、通信协议要求、PCE发现要求、通信通道、管理要求、安全性要求、可靠性要求和性能要求等。
本部分适用于采用PCE进行路径计算的ASON网络及设备。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武汉烽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起草人:
徐云斌、张国颖、饶宝全、王海军、张炳炎、易小波、王郁、丁慧
出版信息:
页数:68页 | 字数:128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33.040.20

M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1645.11—2017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

第11部分:路径计算单(PCE)及协议

TechnicalrequirementsforAutomaticallySwitchedOpticalNetwork(ASON)—

Part11:PathComputationElement(PCE)andprotocol

2017-05-12发布2017-12-01实施

发布

GB/T21645.11—2017

目次

前言in

i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1

3.1术语和定义1

3.2缩略语2

4路径计算单(PCE)功能架构3

4.1路径计算单(PCE)定义3

4.2PCE总体功能架构4

4.3PCE实现方式4

4.4PCE部署方案6

5PCE路径计算能力8

5.1概述8

5.2单域路由计算能力9

5.3多域路由计算能力10

5.4多层次路径计算能力11

6PCE通信协议12

6.1PCE通信协议需求12

6.2PCEP协议消息交互流程13

6.3PCEP消息定义17

7PCE发现41

7.1拓扑资源能力发现要求41

7.2路径计算能力发现41

7.3PCE手工配置43

8PCE通信通道43

8.1通信通道实现方式43

8.2通信通道可靠性要求43

9PCE管理要求43

9.1配置管理43

9.2性能管理参数44

9.3告警管理44

10PCE可靠性要求44

11安全性要求44

11.1路径计算保密要求44

11.2PCEP协议安全性要求45

T

GB/T21645.11—2017

11.3发现安全性要求45

12PCE性能要求45

附录A(资料性附录)PCE应用于WSON网络47

A.lPCE应用于WSON路径计算需求47

A.2WSON路由和波长分配PCEP扩展48

附录E(资料性附录)层间PCE路径计算应用53

B.1概述53

B.2层间PCE路径计算模型53

B.3层间PCE路径控制模型55

附录C(资料性附录)反向递归路径计算BRPC)机制多域应用59

C.1反向递归路径计算BRPC)概述59

C.2BRPC多域路径计算流程示例60

附录D(资料性附录)PCE自动发现的应用场景62

附录E(资料性附录)路径键值PathKey)实现路径保密的过程63

E.1路径保密实现流程63

E.2PKS对象PCEP协议扩展63

D

GB/T21645.11—2017

■>r■—>—

刖弓

GB/T21645《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由以下部分组成:

第1部分:体系结构与总体要求;

——第2部分:术语和定义;

——第3部分:数据通信网(DCN);

——第4部分:信令;

——第5部分:用户网络接口(UNI);

——第6部分:管理平面;

第7部分:自动发现;

——第8部分:路由;

—第9部分:外部网路-网络接口(E-NNI);

——第10部分:多层多域控制平面;

——第11部分:路径计算单(PCE)及协议。

本部分为GB/T21645的第1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武汉

烽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徐云斌、张国颖、饶宝全、王海军、张炳炎、易小波、王郁、丁慧。

I

GB/T21645.11—2017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

第11部分:路径计算单(PCE)及协议

1范围

GB/T21645的本部分规定了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路径计算单(PCE)及协议,主要包括:

PCE功能架构、路径计算能力、通信协议要求、PCE发现要求、通信通道、管理要求、安全性要求、可靠性

要求和性能要求等。

本部分适用于采用PCE进行路径计算的ASON网络及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645.1-2008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第1部分:体系结构与总体要求

IETFRFC2210IETF集成服务RSVP应用(TheUseofRSVPwithIETFIntegratedServices)

IETFRFC2385通过TCPMD5签名选项保护BGP会话(ProtectionofBGPSessionsviathe

TCPMD5SignatureOption)

IETFRFC3471GMPLS信令功能描述[GeneralizedMulti-ProtocolLabelSwitching(GMPLS)

SignalingFunctionalDescription]

IETFRFC4328G.709OTN控制的GMPLS扩展]GeneralizedMulti-ProtocolLabelSwitching

(GMPLS)SignalingExtensionsforG.709OpticalTransportNetworksControl]

IETFRFC4606用于SONET/SDH控制的GMPLS扩展]GeneralizedMulti-ProtocolLabel

Switching(GMPLS)ExtensionsforSynchronousOpticalNetwork(SONET)andSynchronous

DigitalHierarchy(SDH)Control]

IETFRFC4655PCE架构[APathComputationElement(PCE)-BascdArchitecture]

IETFRFC5440PCE通信协议[PathComputationElement(PCE)CommunicationProtocol

(PCEP)]

IETFRFC6003以太网流量参数(EthernetTrafficParameters)

IETFRFC6205波长交换能力(LSC)标签交换路由器的通用标签编码[GeneralizedLabelsfor

Lambda-Switch-Capablc(LSC)LabelSwitchingRouters]

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路径键值子对象pathkeysub-sbject;PKS

由路径键值和PCEID两个字段组成。路径键值采用16比特的编码,代表了一条路径;PCEID可

1

GB/T21645.11—2017

以使用只在域内有效的地址。对于互不信任的PCE,可以通过路径键值子对象屏蔽网络内部的拓扑细

节信息。

3.1.2

域边界路由器areaborderrouter;ABR

位于路由域之间,具备PCE功能,用于计算域间路径。

3.1.3

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autonomoussystemborderrouter;ASBR

位于自治系统之间,具备PCE功能,可以参与自治域之间的路由计算。这里的自治域可以通过管

理的目的进行划分,可包含多个路由域。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BR:域边界路由器(AreaBorderRouter)

AS:自治系统(AutonomousSystem)

ASBR:AS边界路由器(ASBorderRouter)

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AutomaticallySwitchedOpticalNetwork)

BRPC:基于PCE的后向递归路径计算(Backward-RecursivePCE-BasedComputation)

ERO:显示路由对象(ExplicitRouteObject)

GMPLS: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eneralizedMultiProtocolLabelSwitching)

IGP: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GatewayProtocol)

LSA:链路状态通告(LinkStateAdvertisements)

LSC:波长交换能力(LambdaSwitchCapable)

LSP:标签交换路径(LabelSwitchPath)

MD5:消息摘要算法第五版(MessageDigestAlgorithm5)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LabelSwitching)

NMS:网络管理系统(NetworkManagementSystem)

ODU:光通道数据单(OpticalChannelDataUnit)

OTN:光传送网(OpticalTransportNetwork)

P2P:点到点(PointtoPoint)

P2MP:点到多点(PointtoMulti-Point)

PCC:路径计算客户(PathComputationClient)

PCE:路径计算单(PathComputationElement)

PCEP:PCE通信协议(PCECommunicationProtocol)

PCErr:PCE错误消息(PCEError)

PCReq:PCE请求消息(PCERequesting)

PCRcp:PCE响应消息(PCEReplying)

PCNtf;PCE通知消息(PCENotification)

PKS:路径键值子对象(PathKeysub-object)

RWA:路由和波长分配(RoutingandWavelengthAssignment)

SDH: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DigitalHierarchy)

SONET:同步光网络(SynchronousOpticalNetwork)

2

GB/T21645.11—2017

SRLG:共享风险链路组(SharedRiskLinkGroup)

TDM:时分复用(Time-DivisionMultiplexing)

TE:流量工程(TrafficEngineering)

TED:流量工程数据库(TrafficEngineeringDatabase)

TLS:传输层安全协议(TransportLayerSecurity)

TLV:类型、长度、值三元组(Type-Length-Valuetriplet)

VC:虚容器(VirtualContainer)

VNT:虚拟网络拓扌b(VirtualNetworkTopology)

VNTM:虚拟网络拓扑管理器(VirtualNetworkTopologyManager)

VSPT:虚拟最短路径树(VirtualShortestPathTree)

WSON:波反交换光网络(WavelengthSwitchedOpticalNetwork)

4路径计算单(PCE)功能架构

4.1路径计算单(PCE)定义

在网络规模复杂的环境中,为了实现流量工程,需要实现约束路径计算。路径计算单(PCE)技

术,采用集中式的路径计算模型,可以解决复杂网络环境下的跨层、跨域约束路由计算。

PCE的本质是将网络中的路径计算功能独立出来,作为一个集中式的路径计算服务器。相比于分

布式路径计算,集中式的PCE路径计算方式对于复杂的路由计算优势明显。

PCE的应用范围包括:

a)从网络是否具有智能特性角度看,PCE可应用于具有路由功能的网络,也可应用于无路由功

能的网络:

—当网络具有路由功能时,PCE可运行路由协议并加入到网络的路由域中,从而获得网络

的拓扑信息和TE信息;当需要建立路径时,业务首节点可向PCE发送路径计算请求,以

获得满足约束条件的路径。与无PCE的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相比,节点不需要实现

路径计算功能,即可以去掉节点内部的路径计算模块;同时,节点作为路径计算客户

(PCC),需要增加PCE通信协议处理模块,用于实现向PCE发送路径计算请求消息,以

及接收来自PCE的路径计算响应消息。

—当网络没有路由功能时,PCE可以从网管导入网络拓扑信息和TE信息;当需要建立路径

时,网管系统可作为路径计算请求发起方PCC,向PCE发送路径计算请求,以获得满足约

束条件的路径,从而可以对相关网元进行配置,实现路径的建立。

b)从网络结构看,PCE可应用于多层和多域的网络中:

—对于多层网络,通常客户层网络和服务层网络的路由信息是相互独立的。在应用PCE

时,典型的实现方式是,在客户层网络和服务层网络中各部署一个PCE,当客户层的PCE

在计算路径时发现需要驱动建立服务层的路径时,客户层的PCE可通过PCE通信协议

与服务层的PCE进行通信,通过相互配合计算出满足约束条件的跨层路径。

—对于多域网络,由于流量工程信息没有在各域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因此首节点无法计算跨

域的最优路径。此时,可在每个域部署一个PCE,各PCE负责本域的路径段的计算,并利

用PCE通信协议,将计算结果与其他域的PCE进行交互,从而组合出跨域的最优路径。

O从网络传送技术看,PCE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网络,例如MPLS-TE、SDH、()TN、波长交换光

网络(WSON)等。PCE在WSON网络中的应用见附录A。

3

GB/T21645.11—2017

d)从连接类型看,PCE可用于计算类型为点到点(P2P)或者点到多点(P2MP)的路径。

4.2PCE总体功能架构

PCE的总体功能架构如图1所示。PCE作为一个集中式的路由计算功能模块,主要由路径计算模

块、通信模块以及流量工程数据库等部分组成。网管系统、节点设备可以作为路径计算请求的发起方

(PCC),通过PCE通信协议PCEP),向PCE功能模块发送路由计算请求。当PCE之间进行通信时,

PCE可以作为PCC,向其他的PCE发起路径计算请求。

图1PCE总体功能架构

PCE基本功能包括:

a)网络拓扑信息和流量工程信息的维护;

b)PCE通信协议处理:接收来自路径计算请求者PCC的路径计算请求以及向PCC返回路径计

算结果;当网络中部署多个PCE时,还可以利用PCE通信协议实现各个PCE之间的交互;

c)流量工程(TE)路径计算:根据PCC的路径计算请求消息及PCE维护的网络拓扑和流量工程

信息,计算满足约束的TE路径计算’

PCE可以是有状态的,也可以是无状态的。有状态的PCE上不仅保存了网络拓扑和资源信息,还

保存了网络中的现有TELSP的相关属性,包括每条TELSP的路径信息、优先级信息等。无状态的

PCE上没有保存网络中的TELSP相关属性信息。

有状态的PCE,可以更好地计算业务优化路径。但是另一方面,由于需要同步网络的业务信息,因

此增加了控制开销。

4.3PCE实现方式

4.3.1节点内部实现

图2描述了一个典型的内部实现PCE功能的节点。该节点利用路由协议与邻居节点交换流量工

程(TE)信息,并将TE信息存储到流量工程数据库TED)中。当节点收到TELSP的建立请求时,先

请求PCE计算路径,获取PCE计算出来的路径之后,触发信令过程,向下游节点发送信令消息请求建

立TELSPO

在该模式下,PCE是节点的一个功能模块。在这种架构下,每个有路径计算功能的节点都可以认

为是PCE节点。

4

GB/T21645.11—2017

图2节点内部实现PCE功能

4.3.2外部服务器实现

在该模式下,普通节点不需要部署PCE模块,可以请求外部的PCE模块计算路径。此时,普通节

点需要实现PCC功能。

图3描述了外部节点实现PCE功能的情况下,TELSP的建立过程。

II由计H

'■

图3节点外部实现PCE功能

首节点收到TELSP的建立请求时,先请求外部的一个PCE节点计算路径,并根据PCE计算出来

的路径触发信令过程,即向下游节点发送信令消息,请求建立TELSP。

这种场景下,实现PCE功能的节点可以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也可以是一个独立的路径计算服务器。

4.3.3网管实现

在需要建立TELSP时,可以由网管请求PCE计算路径,并将路径下发给首节点,通知首节点沿路

建立TELSP。此时,网管需要实现PCC功能。

如图4所示,网管收到业务请求时,先请求PCE计算业务路径。收到PCE的路径计算返回时,网

管通知首节点建立相应的TELSP,并指定其路径。首节点触发信令过程,沿着网管指定的路径建立

5

GB/T21645.11—2017

TELSPO

PCE功能也可能由网管实现,此时网管不需要通过外部接口来请求PCE计算路径,内部接口就可

以实现。

T1T>H歩“沏

(KillMtt)

>

北停4.农

NMSL

)

_________

1_____

、、

偽令怜SI

J__________________丿

图4网管与PCE的配合

4.4PCE部署方案

4.4.1单域部署

一个域的所有路径计算都由一个集中的PCE负责。该PCE可以是一个外部服务器(PCE功能部

署在节点外部),或是指定的一个节点(PCE功能部署在节点内部)。这种模式下,域中的所有PCC可

以向一个集中式的PCE发送路径计算请求消息。上面提到的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内部网关协议

IGP)域,或一个或多个自治域(AS),也可以是由一小组网络节点组成的集合。

在该模型下,为了避免单点PCE故障导致全网路径计算功能失效,可以指定一个备份的PCE,如图

5所示。在主PCE故障时,备份的PCE负责路径计算功能。

图5PCE单域部署

6

GB/T21645.11—2017

4.4.2多域部署

在网络规模过大的情况下,需要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域,每个域由相应的PCE负责计算域内路径。

在需要计算跨域的路径时,需要多个域的PCE联合计算。多个域的PCE联合计算模式存在以下几种:

a)多域PCE无交互计算模式见图6。在这种模式下,一个PCE不能计算出完整的端到端路径。

第一个PCE只能计算出路径的一部分,返回给路径计算请求者的路径只有前面一部分是严格

的,后面是松散路径,需要其他PCE进一步计算。

图6多域PCE部署无交互计算

图6中,首节点收到TELSP的建立请求时,请求第一个PCE计算路径。该PCE只能计算出

一段路径,并返回给首节点。首节点触发信令过程,即向下游节点发送信令消息,请求建立

TELSP。当信令消息到达需要重新计算路径的中间节点时,中间节点再请求第二个PCE计

算余下的路径,PCE计算余下的路径并返回给中间节点,中间节点继续信令过程,即向下游节

点发送信令消息,请求建立TELSP。

b)多域PCE交互计算如图7所示。当PCE计算不出完整的路径时,会与其他PCE交互计算出

端到端的完整路径,并将其返回给路径计算请求者。

KI

图7多域PCE交互计算

7

GB/T21645.11—2017

如图7所示,首节点收到LSP的建立请求时,先请求第一个PCE计算路径。该PCE不能计算

出完整的端到端路径,因此请求其他PCE配合计算端到端的路径。通过PCE之间的交互计

算,第一个PCE得到端到端路径,并返回给首节点。首节点再根据路径信息发起信令过程,即

向下游节点发送信令消息,请求建立TELSP。

4.4.3层次PCE

层次PCE技术中,父(上层)PCE维护域拓扑地图,即将每个子域看作一个节点,并维护域之间的

连接关系。子域中的子PCE负责计算子域中的路径。这样,PCE之间就形成了层次关系,如图8所示。

这种层次关系可以不仅仅是两层,可以包含多个层次。

图8层次PCE路径计算

跨域路径计算流程,在应用多域路径计算流程之前,需要先确定域序列。层次PCE技术则可以提

供端到端的跨域路径计算流程,包括域序列的选择,以及端到端的跨域路径。

层次PCE的路径计算要求如下:

a)各个子PCE完成相应域内的路径计算;

b)父PCE维护子域间的互联信息,用于计算域序列;

c)父PCE可将每一个子区域抽象成一个节点,并保存每个子域间的拓扑信息。

d)各个子域PCE需要与父域PCE建立会话,并上报相应的域与其他域的连通性,从而父PCE

可以得到所有子域的连通性,用于计算域序列。

5PCE路径计算能力

5.1概述

PCE应支持的路径计算能力包括:

a)PCE应支持域内的路径计算;

8

GB/T21645.11—2017

b)PCE应支持域间的路径计算;

c)PCE应支持层间的路径计算;

d)PCE应支持同一运营商的自治域域间路径计算,不同运营商的自治域域间路径计算。

5.2单域路由计算能力

单域路由计算能力如下所述:

a)PCE应支持以下约束条件及约束条件组合:

1)最大TE度量值;

2)最大跳数;

3)必经/排除链路,必经/排除节点,必经/排除SRLG;

4)路径分离的程度(节点分离,链路分离,SRLG分离);

5)最大IGP度量值;

6)链路保护类型;

7)交换类型PSC/LSC),编码类型(如调制类型、FEC类型等);

8)波长约束条件;

9)传输性能(如光层损伤参数);

10)带宽;

11)上述约束条件的组合。

b)PCE应支持以下计算目标:

1)最短度量值(IGP度量值或TE度量值)路径;

2)最小负载路径[路径的负载等于该路径中负载(链路已用带宽/链路总带宽)最大的链路的

负载];

3)最大可用带宽路径(路径的可用带宽等于该路径中剩余带宽最小的链路的剩余带宽);

4)最小化所有链路消耗的带宽;

5)最大化最高负载链路的剩余带宽;

6)最小化一组分离路径的总代价;

7)基于传输性能参数最优化的路径计算。

c)批量路径计算:

1)当需要在网络中部署一批新的TELSP时,可以请求PCE计算这批TELSP的路径。

2)PCE综合考虑各条TELSP的流量需求、网络拓扑信息、业务约束以及网络资源信息,计

算出符合全局优化目标的一批路径。

3)新业务批量路径计算包括单层的批量路径计算,以及多层的批量路径计算。

d)TDM路径计算需求:

1)在TDM网络中,多个业务级联起来传送客户侧业务的应用场景较多。当首节点(PCC)

在收到客户侧业务请求时,如果客户侧业务带宽需求较大,需要多个服务侧连接级联起来

以便传输客户侧业务。此时,首节点根据客户侧业务带宽需求信息,确定信号类型、级联

类型以及级联信号数量,发送路径计算请求消息给PCE,请求计算自己到目的节点的多

条级联路径。在路径计算请求消息中,需要能指定路径的以下流量参数信息:

——信号类型,如SDH中的VC12/VC4,或者OTN中的()DU1/()DU2/)DU3等;

——级联类型,如SDH网络中的连续级联,虚级联等;

——级联信号数量,即多少个由信号类型指定的信号组成的级联信号;

2)在PCE上除了需要保存网络拓扑信息之外,还需要保存网络中各接口的级联能力信息,

以便计算出满足PCC指定的级联约束条件的级联路径(连续级联需要路径经过的所有接

9

GB/T21645.11—2017

口都支持连续级联能力,虚级联需要两端接口支持虚级联能力),并将计算结果返回

给PCC。

3)PCC收到路径计算结果,按照返回的路径建立多条级联连接,并用于传送客户侧业务。

e)保护路径计算需求:

1)GMPLS网络中,根据业务的重要程度,可以部署不同的业务保护级别。常见的业务级別

有:1+1保护,共享Mesh保护,重路由。

2)保护级别需要为业务事先提供两条保护路径,一条用于丁作,一条用于保护。因此,如果

想计算上述业务的路径,需要路径计算请求及响应消息实现以下功能:

——PCC在向PCE发送的路径计算请求消息中,需要指明业务的级别;

-PCE根据相应的业务级别,确定路径计算的数量,并在返回给PCC的路径计算响应

消息中分别指明每条路径的类型(T作路径,或者保护路径);

-PCE应能保证丁作路径和保护路径性能差异不能过大,应基于工作路径和保护路径

的性能参数进行T作路径和保护路径的计算。

f)LSP重路由/重优化要求:

1)在LSP故障的情况下,将向PCE请求重新计算一条可用路径。由于PCE的TED里面的

数据可能还来不及更新,因此需要在请求消息中能指示故障信息。

2)另一方面,为了尽量重用资源,在新的路径计算请求消息中需要能携带老LSP的路径

信息。

3)因此,在路径计算请求消息中,应能指定该请求是否是重路由路径计算请求,并指定故障

位置,以及老LSP的路径信息。

4)值得注意的是,网络中某处故障发生时,会影响多条LSP,因此可能多处会同时发送路径

计算请求给PCE,PCE需要能处理这种大量突发的路径计算请求。

5)路径计算请求消息还应能支持TELSP的重优化路径计算,并携带TELSP当前的路径

信息。

g)全局重优化现有业务路径:

1)网管可以决定优化某些TELSP,或者优化所有TELSP。并发送全局路径优化请求给

PCE。PCE采用合适的算法,计算指定TELSP的优化路径,并返回给网管。

2)在业务路径调整的过程中,一般不允许中断业务,即采用“先建后拆”的方式优化业务

路径。

3)PCE还需要在返回给PCC的路径计算响应消息中指定业务的优化顺序,即各业务的建

立、删除顺序。网管可以按顺序通知各业务的首节点进行优化,并指定优化路径。

5.3多域路由计算能力

多域路由计算能力如下所述:

a)多域路由计算是否允许路径跨域:应能指定路径计算是否采用跨域的路径,例如当一条路径的

源和目的节点在同一个域内部时,可能存在域内的路径和跨域路由,采用最短路径计算策略得

出的结果是跨域路径,但是在采用不允许使用跨域路径策略下,路径计算结果是域内的路径。

b)支持记录路径经过的域:指定跨域的路径经过的各个域,路径计算响应消息中指定路径的每一

个段分别属于哪一个域。

O严格和松散的路径计算:跨域的路径计算应支持严格的显示路径,或者是松散路径。

d)指定和记录PCE序列:

1)在多PCE计算跨域路径的情况下,PCC可能希望能够指定一个PCE列表,指明每个域优

先使用的PCE。在这种情况下,路径计算时,需要先尝试指定的PCE计算相应域的路径。

10

GB/T21645.11—2017

2)PCC还可能想知道每个PCE计算的路径段。因此,在请求消息中应能指定是否记录每个

PCE计算的路径段,响应消息中应能返回每个路径段对应的PCE。

e)指定域ID:在PCE保存了其他各个PCE所属的域时,PCE可以根据源和目的节点所在的域

的ID来确定下一个PCE。但是PCE可能没有足够的信息来确定源和目的节点所属的域。在

这种情况下,请求消息中应指定源和目的节点所属的域。

f)多域路径计算应支持以下约束条件:

1)指定路径必经/排除的域。

2)支持跨域的分离路径计算,支持以下不同级别的路径分离:

——逐域分离(不同路径在同一域内部的路径段节点、链路、SRLG分离);

——端到端跨域路径分离(端到端的跨域路径节点、链路、SRLG分离)。

g)保护要求:

1)应能够指定哪些域需要保护,哪些域不需要保护;

2)指定两条或者多条路径是否需要域分离;

3)指定多条路径是否需要端到端分离还是某些域需要分离。

h)环路避免:PCE多域路径计算应能够实现环路避免。

5.4多层次路径计算能力

多层次路径计算能力如下所述:

a)应支持层间路径计算控制:在PCC发往PCE的请求中,应当指出是否允许层间路径计算。如

果没有这样的指示,那么缺省的情况下不允许层间路径计算。因此PCC发给PCE的请求消

息,应支持该指示。PCE可计算并返回以下两种路径:

1)单层路径:PCE计算一条仅包含同一层TE链路的路径;

2)多层路径:PCE计算一条包含不同层TE链路的路径。

b)应支持层间路径计算类型指示,包括:

1)由严格跳构成的单层路径,此路径可能包括虚拟TE链路;

2)由松散跳构成的单层路径;

3)多层路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还未建立的下层路径,可以由严格跳或松散跳构成。

c)应支持层间TE链路属性的继承,客户层的TE链路应能继承服务层FA-LSP的相关链路属

性,PCE路由计算可以基于继承后的TE链路属性完成客户层的路由计算’继承的属性包括:

1)接口交换能力;

2)TE权重:例如链路代价;

3)每优先级的最大标签交换带宽;

4)所有优先级没有预留的带宽;

5)最大预留的带宽;

6)保护属性;

7)最小标签交换通路带宽(依赖于交换能力);

8)共享风险链路组SRLG)0

d)支持跨层的路由计算,PCE应同时具备多个层次的拓扑链路信息,完成跨层资源调度。

e)支持跨层的约束路计算,包括:

1)支持指定路径计算是否跨层,是单层的路径(严格或松散路由),还是多层的路径(严格或

松散路由)。

2)支持以下跨层路径计算约束条件:

——可以、应、或禁止包含某一网络层次;

11

GB/T21645.11—2017

——约束穿越层边界数目(即:在端到端路径上执行适配的次数);

——端到端路径上穿越的层边界数目最小,并支持上报穿越的层边界数目。

3)支持指定层间适配能力、复用方式。路径计算请求应能够指示在处于计算中的下层LSP

端点处期望的适配功能。

4)每层包含/排斥边界节点。

5)每层包含/排斥域间链路。

6)每层排斥域间链路的SRLGO

f)支持跨层的保护恢复路由计算。

1)支持层间多样性约束,支持指定每个层次上多样性约束,包括链路分离、节点分离、SRLG

分离。

2)支持跨层的保护恢复协调。

g)应支持层间路由计算PCE功能和策略控制,详细的层间路径计算控制机制见附录B。

1)PCE可提供层间路径计算的使能/禁止功能。一个具有层间路径计算能力的PCE不具备

向外通告这个能力,只有配置为知道此PCE及其层间计算能力的PCC才可以使用

此PCE。

2)层间路径计算可以受策略的支配,一个PCE可能向一些PCC隐藏自身的层间计算能力,

因此不会通过发现协议通告或者PCEP能力交换报告向这些PCC通告。此外,PCE还可

以通过一些策略拒绝某些PCC的层间路径计算请求。

6PCE通信协议

6.1PCE通信协议需求

PCEP是基于TCP的一种通信协议,用于PCC和PCE.PCE和PCE之间相互通信,该协议的定义

见IETFRFC5440。

PCEP使用的TCP端口号为4189。

PCEP协议需要具有普适性,既能用于PCC和PCE之间通信,也能适用于PCE之间的通信。在

PCE向另一个PCE请求计算路径时,则前一个PCE可以看作是一个PCC,因此以下内容都将PCEP称

为是PCC和PCE之间的通信协议,不区分路径计算请求者是否是PCE。

PCEP协议模式如下:

a)PCC-PCE的通信协议需要实现客户-服务器通信模式。PCEP应实现PCC发送路径计算请求

消息给PCE,并实现PCE将路径计算结果返回给PCC。

b)除了上述的请求-响应模式,PCE还需要能通过PCEP主动发送通告信息给PCC。

PCE路径计算请求和响应消息要求如下:

a)路径计算请求消息中,应能指定源和目的地址,即路径计算的起点和终点。

b)路径计算请求消息中,还应能指定路径计算的约束条件。例如,约束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

容:请求的带宽,指定必经或排除某些节点、链路资源等。

c)路径计算请求消息中,必选能指定路径计算的一些核心目标功能。PCE在计算路径时,根据

指定的目标功能计算“最优”路径。例如,指定路径计算的目标功能为跳数最少。

d)请求消息中可以携带用于建立LSP的信令消息中的某些TE参数值。

e)路径可以是基于TE度量值计算出来的最短路径,也可以是基于IGP度量值计算出来的最短

路径。因此在路径计算请求消息中应允许指定度量值的类型。

12

GB/T21645.11—2017

f)可能一条路径并不能满足带宽需求,需要多条路径联合起来以满足带宽需求,即负载均衡路径

计算。应允许PCC在请求消息中指定是否允许负载均衡路径计算,并能指定路径的最大条

数,以及路径的最小带宽,多条路径分离的程度。

g)路径计算成功的情况下,路径计算响应消息至少应能携带计算出来的路径,以及该路径的属

性,如路径代价、带宽等。路径中可以包含严格的一跳,也可以包括松散的一跳。

h)路径计算失败的情况下,路径计算响应消息应能返回失败响应,在响应消息中还可以指定路径

计算失败的原因。

i)路径计算响应消息还应能携带负载均衡的计算结果,即多条路径及每条路径相应的带宽。

多域路径计算情况下,PCE路径计算请求和响应消息要求如下:

a)PCE路径计算请求消息应能指示是否允许跨域的路径计算,路径计算响应消息应能指明该路

径是否跨域。

b)PCE路径计算响应消息应能记录路径经过的域。

c)PCE路径计算请求消息中应能允许指定是否要求PCE返回严格的显式路径。

d)PCE路径计算消息应能指定和记录PCE序列,在请求消息中应能指定是否记录每个PCE计

算的路径段,响应消息中应能返回每个路径段对应的PCE。

e)PCE路径计算请求消息应能指定源和目的节点所属的域。

f)在请求消息中,应能指定一个或多个应经过的域,以及一个或多个应排除的域。

g)请求消息中应允许指定在哪些节点对之间需要路径分离,以及分离的程度(节点分离,链路分

离,SRLG分离),响应消息中应计算出来的路径的分离的级別。

h)在PCC向PCE发送的请求消息,以及PCE向其他PCE发送的请求消息中,应能指定是否需

要利用1:1旁路或设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