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0395-2013 草品种审定技术规程
GB/T 30395-2013 Code of practice for herbage variety registration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草品种审定。
发布历史
-
2013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全国畜牧总站、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起草人:
- 贠旭疆、袁庆华、苏加楷、张文淑、李聪、齐晓、邵麟惠、马金星
- 出版信息:
- 页数:28页 | 字数:54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65.020.01k__-
B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准
GB/T30395—2013
草品种审定技术规程
Codeofpracticeforherbagevarietyregistration
2013-12-31发布2014-07-16实施
GB/T30395—2013
■ir■■i
刖吕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畜牧总站、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负旭疆、袁庆华、苏加楷、张文淑、李聪、齐晓、邵麟惠、马金星’
T
GB/T30395—2013
草品种审定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牧草、草坪草及观赏草品种审定的内容及依据、品种试验和审定要求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草品种审定。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草品种herbagevariety
经人T选育,在形态学、生物学和经济性状上相对一致,遗传性相对稳定,适应一定的生态条件,并
符合生产要求的草类群体。
2.2
品种审定varietyregistratio
由品种审定机构对品种进行审定的过程。
2.3
育成品种bredvariety
经过育种形成的新品种,与种内其他品种在一个或数个特征特性上有明显区别。
2.4
地方品种localvariety
在某一地区长期栽培,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具有良好经济和生态价值的品种。
2.5
野生栽培品种cultivatedwildvariety
野生植物经过引种驯化,成功栽培,并具有利用价值的品种。
2.6
引进品种introducedvariety
从国外引进,在国内试种成功,并具有优良的性状和利用价值的品种。
2.7
丰产性yieldingability
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平均增(减)产的百分率和差异显著性。
2.8
适应性adaptability
品种对其栽培地区气候、土壤及栽培条件的适应能力。
2.9
抗逆性stresstolerance
品种对寒、热、旱、涝、盐、碱、酸等逆境的耐受和抵抗能力。
2.10
抗病虫性diseaseandpestresistance
品种对病、虫害的耐受和抵抗能力。
1
GB/T30395—2013
2.11
饲用品质feedingquality
牧草品种的适口性、营养价值、消化率等。
2.12
草坪密度turfdensity
单位面积上草坪草个体或分藥(枝)的数量。
2.13
草坪均一性turfuniformity
草坪表面均匀一致的程度。
2.14
草坪质地turftexture
草坪草的柔软程度。
2.15
草坪弹性turfelasticity
草坪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除去外力后变形随即消失的性能。
2.16
观赏草ornamentalgrass
具有观赏价值可用于各种生境造园的禾本科草为主的草类植物统称。
2.17
观赏性ornamentalquality
观赏草的观赏性状,要求新、奇、特,叶形美观,叶色独特,花序新颖,株形优美。
2.18
品种比较试验varietalcomparisotrial
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参试品种与对照品种进行的比较试验。
2.19
引种试验introducedvarietytrial
为鉴定引进品种对本地生态条件的适应性和在生产上的利用价值而进行的小区观察试验和品种比
较试验。
2.20
区域试验regionaltrial
为确定草品种的适宜栽培区域而进行的多个地点的联合试验。
2.21
生产试验productivetrial
在大田生产条件下为评价草品种的经济性状和其他特性而进行的较大面积试验,
3内容及依据
3.1内容
3.1.1牧草品种审定的内容主要包括品种的特征特性、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抗病虫性、饲用品质和
栽培技术等。
3.1.2草坪草品种审定的内容主要包括品种的特征特性、适应性、抗逆性、抗病虫性、杂草危害程度、成
坪速度、密度、均一性、色泽、质地、草坪弹性、绿色期、建坪以及养护管理技术等。
3.1.3观赏草品种审定的内容主要包括品种的特征特性、观赏性、适应性、抗逆性、抗病虫性和栽培技
2
GB/T30395—2013
术等。
3.2依据
3.2.13.1所涉及的审定内容以草品种审定机构认可的区域试验结果为主要依据,以品种申报者所提
供的资料为参考。
3.2.2以品种的抗逆性和抗病虫性作为育种目标时,抗性性状的检测以草品种审定机构认可的专业机
构提供的鉴定结果为主要依据。
4品种试验
4.1品种比较试验
4.1.1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不少于3次。
4.1.2矮秆窄行条播牧草试验小区面积为15n?〜20n?;高秆宽行条播牧草试验小区面积为30n?〜
40m2o草坪草和观赏草试验小区面积为4n?〜8m2o种子产量试验小区面积为15n?〜20m2o全部
试验地块四周设1m〜2m宽的保护行。
4.1.3栽培措施和田间管理与当地大田生产相同。
4.1.4一个试验组的同一项田间操作宜在同一天内完成。无法在同一天内完成时,同一区组的该项田
间操作应在同一天内完成。
4.1.5一年生和二年生品种的试验时间不少于2个生产周期;多年生草本品种的试验时间不少于3个
生产周年;饲用灌木品种的试验时间不少于4个生产周年。
4.1.6对照品种应是近年审定通过的品种,或当地生产上应用最广泛的品种,或在育种目标性状上表
现最突出的品种和亲本。
4.1.7参试品种应不少于3个(包括对照品种)。
4.1.8基本情况、田间观测等所有与试验相关的内容应详细记载。观测项目与记载要求见附录A〜附
录C。草坪草质量评价方法见附录D。观赏草质量评价方法见附录E。
4.1.9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并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
4.2引种试验
4.2.1引进品种应先进行小区观察试验,矮杆窄行条播草品种小区面积2m2~5n?,高杆宽行条播草
品种小区面积5n?〜10m2o可不设重复。
4.2.2小区观察试验完成后,应按照4.1要求进行品种比较试验。
4.3区域试验
4.3.1应根据品种适应性,安排3个以上(含3个)不同地区的试验点.
4.3.2符合4.1要求。
4.4生产试验
4.4.1完成品种比较试验后,可在进行区域试验的同时安排生产试验。
4.4.2符合4.3.1要求。
4.4.3每个试验点的种植面积为1000n?〜3000m2。
4.4.4符合4.1.3.4.1.5.4.1.6和4.1.8要求。
3
GB/T30395—2013
5审定要求
5.1牧草品种
5.1.1育成品种
5.1.1.1通过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与草品种审定机构已受理或审定通过的品种有明显区別,遗
传性状相对稳定,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相对一致的品种。
5.1.1.2申报品种产量应高于近年审定通过的当地同类型主要栽培品种10%以上(杂种优势利用的杂
交种增产15%以上),并经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增产显著;或其饲用品质、成熟期、抗逆性、
抗病抗虫性等一项或多项指标表现突出。
5.1.1.3育种者拥有可满足5hm2播种量的原种种子。
5.1.1.4有完整的品种选育报告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报告。
5.1.1.5品种命名时应与相同或者相近的植物属或者种中已知品种的名称相区别。
5.1.2地方品种
5.1.2.1在当地栽培历史达30年以上的农家品种。
5.1.2.2对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适应性强,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5.1.2.3现有栽培面积应达到70hm,以上。
5.1.2.4有完整的整理研究报告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报告。
5.1.2.5品种命名时应在种名前冠以主要栽培地区地名。
5.1.3野生栽培品种
5.1.3.1经人工驯化、栽培成功的野生草。
5.1.3.2对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适应性强,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5.1.3.3试种面积应达到70hm2〜lOOhn?。
5.1.3.4有完整的栽培驯化研究报告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报告。
5.1.3.5品种命名时应在种名前冠以原采集地名以区别不同的生态类型。
5.1.4引进品种
5.1.4.1已在国外审定通过并合法引入我国的品种。
5.1.4.2试种面积应达到70hm2〜lOOhn?。
5.1.4.3有完整的引种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报告。
5.1.4.4应提供外国品种审定证书(或公布的品种名录)。申请品种为保护期内专利品种时,还应提供
品种权人授权在中国申请品种审定的证明文件。
5.1.4.5品种命名时应采用原有名称,不能另立新名。
5.2草坪草品种
5.2.1育成品种应符合5.1.1.1要求,具有可建植30000m2以上的原种种子或种苗,并符合5.1.1.4和
5.1.1.5要求。
5.2.2地方品种应符合5.1.2.1和5.1.2.2要求,建植面积达到70000m2以上,并符合5.1.2.4和5.1.2.5
要求。
5.2.3野生栽培品种应符合5.1.3.1和5.1.3.2要求,试种面积达到70000n?〜100000n?,并符合
4
GB/T30395—2013
5.1.3.4和5.1.3.5要求。
5.2.4引进品种应符合5.1.4.1要求,试种面积应达到5.2.3对野生栽培品种试种面积的要求,并符合
5.1.4.3,5.1.4.4和5.1.4.5要求。
5.3观赏草品种
5.3.1育成品种应符合5.1.1.1要求,具有可建植25000m2以上的原种种子或种苗,并符合5.1.1.4和
5.1.1.5要求。
5.3.2地方品种应符合5.1.2.1和5.1.2.2要求,建植面积达到10000n?〜50000赤[矮小片植型观赏
草(自然株高W30cm)为50000n?,高大丛植型观赏草(自然株高$1.5m)为10000mS中间型观赏
草为30000n?],并符合5.1.2.4和5.1.2.5要求。
5.3.3野生栽培品种应符合5.1.3.1和5.1.3.2要求,试种面积应达到5.3.2对地方品种建植面积的要
求,并符合5.1.3.4和5.1.3.5要求。
5.3.4引进品种应符合5.1.4.1要求,试种面积应达到5.3.2对地方品种建植面积的要求,并符合5.1.4.
3、5.1.4.4和5.1.4.5要求。
5
GB/T30395—2013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牧草及饲料作物观测项目与记载要求
A.1基本情况记载
A.1.1试验地概况
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海拔、地形、坡度、坡向、土壤类型、土壤pH值、土壤养分(有机质、速效氮、速效
磷、速效钾)、土壤盐分、地下水位、前茬作物、底肥及整地情况。
A.1.2气象资料记载
主要包括多年及试验年度的年降水量、年均温、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最热月均温、最冷月
均温、无霜期、初霜日、终霜日、年积温($0°C)、年有效积温($10°C)以及灾害天气的记载等。
A.1.3播种情况
播种时气温、春播时地下5cm地温、播种期和移栽期、播种方法、株行距、播种量、播种深度、播种前
后是否镇压等。
A.1.4田间管理
包括查苗、补种、间苗、定苗、中耕、除草、灌溉、排水、追肥、防治病虫害等。
A.2田间观测记载
A.2.1田间观测记载项目
禾本科牧草及饲料作物田间观测记载项目见表A.1,豆科牧草及饲料作物田间观测记载项目见
表A.2,块根(茎)类饲料作物田间观测记载项目见表A.3。
表A.1禾本科牧草及饲料作物田间观测记载表
试验地点:________草种名称:________试验年份:_________观测人:_________
号编区称小名种品期种播期苗期出青返期(麋分期节拔期穗孕期穗抽高需期花开期熟乳期熟蜡期熟完高囂天数生育黄期枯越冬表现抗逆现豐
(夏)
d
)率%
-
□0口□0□口□cm0口□口□0□口□口口
000000n0——000000C0n
00nnnnnn0nnnnnCn0
注注注
1
2
3
6
GB/T30395—2013
表A.2豆科牧草及饲料作物田间观测记载表
试验地点:________草种名称:________试验年份:_________观测人:_________
号编区称小名种品期种播期苗期出青返期(枝分期蕾现期荚结期熟成天数生黄期育枯鶯深度入越冬土根宜颈径根现表颈逆抗现專
(夏)
)期花初期花盛Jd率cm
%cm
0nn0n0ncn□000n□□000n
0000n0c0□0□——0□□0n——0
00000c0□0n□0□□0n0c
0n0n0n0nn0c0cc00Cnc0
0000c0c0□0n□0□□0□00
00口□口□口□0□□□□□□□□□□□
0000000nc——c00ncn0
注注
1
2
表A.3块根(茎)类饲料作物田间观测记载表
试验地点:________草种名称:________试验年份:_________观测人:_________
斜号小区名称品种E艮期Z发萌期薑抽一期花开一期实结期熟成一数打天S
>
d
期
注注
1
2
A.2.2禾本科牧草及饲料作物田间观测记载说明
A.2.2.1出苗(返青)期
50%幼苗出土后为出苗期(50%植株返青为返青期)。
A.2.2.2分菓期
50%幼苗在茎的基部茎节上生长侧芽1cm以上为分麋期。
7
GB/T30395—2013
A.2.2.3拔节期
50%植株的第一个节露出地面1cm〜2cm为拔节期。
A.2.2.4孕穗期
50%植株出现剑叶为孕穗期。
A.2.2.5抽穗期
50%植株的穗顶由上部叶鞘伸出而显露于外时为抽穗期。
A.2.2.6开花期
50%植株开花为开花期。
A.2.2.7成熟期
禾本科牧草成熟期是指80%以上的种子成熟。禾本科饲料作物成熟期分为三个时期,即乳熟期、
蜡熟期和完熟期。乳熟期是指50%以上植株的籽粒内充满乳汁,并接近正常大小;蜡熟期是指50%以
上植株籽粒接近正常,内呈蜡状;完熟期是指80%以上的种子完全成熟。
A.2.2.8生育天数
由出苗(返青)至种子成熟的天数。
A.2.2.9枯黄期
50%植株枯黄时为枯黄期。
A.2.2.10生长天数
由出苗(返青)至枯黄期的天数。
A.2.2.11越冬(夏)率
在同一区组的小区中随机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段3处,每段长1mo在越冬(夏)前后分别计数样段
中植株数量,计算越冬(夏)率。
越冬(夏)率=越冬(夏)后样段内植株数,/越冬(夏)前样段内植株数X100%
A.2.2.12抗逆性和抗病虫性
可根据小区内发生的寒、热、旱、涝、盐、碱、酸害和病虫害等具体情况加以记载。
A.2.2.13株高
从地面至植株的最高部位(芒除外)的绝对高度为株高。在每次刈割前、抽穗期和完熟期,在每小区
随机选测10株样株的株高,并计算平均株高,单位为厘米(cm)。平均株高数据记入表A.1。
A.2.3豆科牧草及饲料作物田间观测记载说明
A.
推荐标准
- DB1507/T 43-2020 芸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2020-05-12
- DB15/T 1899-2020 围产后期奶牛原发性亚临床酮病判定 2020-06-10
- DB15/T 1902-2020 天然草地羊草生产技术规程 2020-06-10
- DB15/T 1901-2020 绵羊日粮可代谢生脂物质(MLS)指标的测定技术规程 2020-06-10
- DB1507/T 44-2020 芸豆田杂草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2020-05-12
- DB1507/T 45-2020 芸豆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规程 2020-05-12
- DB15/T 1898-2020 苜蓿设施育苗与盐碱地移栽技术规程 2020-06-10
- DB15/T 1905-2020 牧区因旱人畜饮水困难评价 2020-06-10
- DB15/T 1900-2020 过氧化氢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构建技术规程 2020-06-10
- DB15/T 1904-2020 牧区人畜饮水安全评价准则 20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