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7512.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赤藓红铝色淀
GB 17512.2-2010 Food Safety National Standard for Food Additives: Aluminum Red Pigment Stain Deposit (E122)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1998年10月
- 
                            2010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
- 起草人:
- -
- 出版信息:
- 页数:13页 | 字数:2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7512.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赤藓红铝色淀
2010-12-21发布2011-02-2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食品伙伴网
GB17512.2—2010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17512.2—1998《食品添加剂赤藓红铝色淀》。
本标准与GB17512.2—199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安全提示;
——修改了鉴别试验方法;
——增加了分光光度比色法平行测定的允许差;
——取消了氯化物(以NaCl计)及硫酸盐(以NaSO计)的指标;
24
——砷(As)的检测方法由化学限量法修改为原子吸收法;
——取消了重金属(以铅计)的指标;
——增加了铅(Pb)指标和检测方法;
——增加了锌的控制指标和检测方法;
——钡(Ba)的检测方法修改为硫酸钡沉淀限量比色法。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7512.2—1998。
I
食品伙伴网
GB17512.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赤藓红铝色淀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由食品添加剂赤藓红和氢氧化铝作用生成的添加剂赤藓红铝色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
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3.1分子式
CHINaO·HO
2064252
3.2相对分子质量
897.87(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4技术要求
4.1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要求检验方法
色泽红色
自然光线下采用目视评定。
组织状态粉末
4.2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指标检验方法
赤藓红(以钠盐计),w/%≥10.0附录A中A.4
干燥减量,w/%≤30.0附录A中A.5
盐酸和氨水中不溶物,w/%≤0.5附录A中A.6
副染料,w/%≤1.5附录A中A.7
碘化钠,w/%≤0.2附录A中A.8
砷(As)/(mg/kg)≤3.0附录A中A.9
铅(Pb)/(mg/kg)≤10.0附录A中A.10
锌(Zn)/(mg/kg)≤50.0附录A中A.11
钡(Ba),w/%≤0.05附录A中A.12
1
食品伙伴网
GB17512.2—2010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检验方法
A.1安全提示
本标准试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按相关规定操作,操作时需小心谨慎。
若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在使用挥发性酸时,要在通风橱中进行。
A.2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2008规定的三级
水。试验中所需标准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规定时,均按GB/T601、GB/T
602、GB/T603规定配制和标定。
A.3鉴别试验
A.3.1试剂和材料
A.3.1.1硫酸。
A.3.1.2盐酸溶液:1+3。
A.3.1.3氢氧化钠溶液:90g/L。
A.3.1.4乙酸铵溶液:1.5g/L。
A.3.1.5活性炭。
A.3.2仪器和设备
A.3.2.1分光光度计。
A.3.2.2比色皿:10mm。
A.3.3鉴别方法
应满足如下条件:
A.3.3.1称取约0.1g试样,加5mL硫酸,在50℃~60℃水浴中不时地摇动,加热约5min时,溶液呈
橙红色。冷却后,取上层澄清液2滴~3滴,加5mL水,溶液呈红色。
A.3.3.2称取约0.1g试样,加5mL氢氧化钠溶液,在水浴上加热溶解,加乙酸铵溶液配至100mL,
溶液不澄清时进行离心分离。然后取此液1mL~10mL,加乙酸铵溶液配至100mL,使测定的吸光度
在0.2~0.7范围内,此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6nm±2nm。
A.3.3.3称取约0.1g试样,加入10mL盐酸溶液,在水浴中加热,使大部分溶解。加0.5g活性炭,充
分摇匀后过滤。取无色滤液,加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后,呈现铝盐反应。
A.4赤藓红铝色淀的测定
2
食品伙伴网
GB17512.2—2010
A.4.1方法提要
将试样处理后与已知含量的赤藓红标准品分别在水介质或水中溶解,用乙酸铵溶液稀释定容后,
在最大吸收波长处,分别测其吸光度值,然后计算含量。
A.4.2试剂和材料
A.4.2.1氨水溶液:1+3。
A.4.2.2乙酸铵溶液:1.5g/L。
A.4.2.3赤藓红标准品:≥85.0%(质量分数、按GB/T17512.1—2010A.4.1测定)。
A.4.3仪器和设备
A.4.3.1分光光度计。
A.4.3.2比色皿:10mm。
A.4.4赤藓红标准溶液的配制
称取约0.25g赤藓红标准品(精确到0.0001g),溶于适量乙酸铵溶液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
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吸取10mL,移入500mL容量瓶中,加乙酸铵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A.4.5赤藓红铝色淀试样溶液的配制
称取约0.5g试样(精确至0.0001g),移入250mL烧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63/T 2152-2023 公路建设项目代建管理规范 2023-06-01
- DB63/T 2151-2023 农村公路管理运营技术规范 2023-06-01
- DB63/T 2145-2023 藏木香栽培技术规范 2023-06-01
- DB63/T 2150-2023 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 2023-06-01
- DB63/T 2143-2023 工业管道安全使用管理规范 2023-06-01
- DB63/T 2149-2023 盐渍土地区桥涵基础施工技术指南 2023-06-01
- DB63/T 2148-2023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设计指南 2023-06-01
- DB63/T 2146-2023 森林保险灾害损失认定 2023-06-01
- DB63/T 2144-2023 川赤芍栽培技术规范 2023-06-01
- DB63/T 2147-2023 生态环境脆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景观规划与设计指南 2023-0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