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543-2023 化学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DB32/T 4543-2023 Technical directives for environment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chemical pollutants

江苏省地方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2/T 4543-2023
标准类型
江苏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9-22
实施日期
2023-10-22
发布单位/组织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适用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化学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原则,规定了评估程序、评估内容和方法及报告编制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大气、水、土壤等环境介质中单一或多种化学污染物对人群健康风险的评估。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南京医科大学、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起草人:
吉贵祥、郭敏、张涛、胡冠九、石利利、顾杰、顾爱华、邓爱萍、沈红军、胡国成
出版信息:
页数:24页 | 字数:39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3.020.99

CCSZ10

!7,



DB32/T4543—2023

化学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

评估技术导则

Technicaldirectivesforenvironmentalhealthriskassessmentof

chemicalpollutants

2023-09-22发布2023-10-22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DB32/T4543—2023

目次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评估原则……………………2

5评估程序……………………2

6评估内容和方法……………3

7报告编制……………………7

附录A(资料性)污染物的毒性参数查询数据库……………8

附录B(规范性)推荐暴露评估模型…………9

附录C(资料性)暴露评估模型主要参数及推荐值(江苏省)……………11

附录D(规范性)计算致癌风险和危害商的推荐模型……………………13

参考文献………………………16

DB32/T4543—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南京医科大学、生态环境

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吉贵祥、郭敏、张涛、胡冠九、石利利、顾杰、顾爱华、邓爱萍、沈红军、胡国成。

DB32/T4543—2023

化学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

评估技术导则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化学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原则,规定了评估程序、评估内容和方法及报告编制

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大气、水、土壤等环境介质中单一或多种化学污染物对人群健康风险的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HJ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

HJ6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876儿童土壤摄入量调查技术规范示踪元素法

HJ877暴露参数调查技术规范

HJ96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

DB32/T4260环境与健康监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环境健康风险评估environmentalhealthriskassessment

对环境污染对公众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能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

3.2

剂量⁃反应关系评估dose⁃responserelationshipassessment

对人群化学物质暴露水平及其所产生的某种健康效应发生率或者严重程度之间关系的评价。

3.3

不确定系数uncertaintyfactor

在定量外推过程中,对由于种间差异及种内差异可能出现误差的一种修正,是危险度评价中计算参

考剂量的一种参数。

3.4

有阈值化学物质thresholdchemicals

仅在达到或大于一定剂量(阈剂量)才产生有害效应的化学物质。

注:包括非致癌物和非遗传毒性的致癌物。

1

DB32/T4543—2023

3.5

无阈值化学物质non⁃thresholdchemicals

在大于零的剂量暴露下,均可能发生有害效应的化学物质,主要为遗传毒性致癌物。

3.6

化学污染物chemicalpollutants

由于人为活动或人工制造的化学物质(化学品)进入环境后会造成污染作用的化学物质。

3.7

有毒有害污染物toxicandharmfulpollutants

直接或者间接被生物摄入体内后,导致该生物或者其后代发病、行为反常、遗传异变、生理机能失常、

机体变形或者死亡的污染物。

3.8

致癌风险carcinogenicrisk

人群每日暴露于单位剂量的致癌效应污染物,诱发致癌性疾病或危害的概率。

3.9

危害商hazardquotient

污染物每日摄入剂量与参考剂量的比值,用来表征人体经单一途径暴露于非致癌污染物而受到危害

的水平。

4评估原则

4.1科学性

基于合理假设,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结合人群特征的暴露参数开展评估,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

和可靠性。

4.2针对性

根据评估对象的污染特征,选取实际暴露情景,构建有针对性的健康风险暴露评估模型。

4.3谨慎性

充分考虑污染物暴露评估的不确定和变异性,基于“合理的最坏情形假设”,开展暴露浓度和暴露量

估算。

5评估程序

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示意图见图1。

2

DB32/T4543—2023

图1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示意图

6评估内容和方法

6.1前期准备

6.1.1确定风险评估启动条件

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启动需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a)研究区域存在明确的环境污染事实(即存在污染源,且污染物具有明确的排放途径),具有潜在

的环境健康风险;

b)污染物应为有毒有害污染物,能够造成健康损害;

c)环境影响范围内存在暴露人群,且存在潜在的暴露途径。

6.1.2基础资料收集

采用文献查阅、现场调研等方式收集区域环境质量资料、污染源资料、自然条件资料和人群资料,文

献资料应优先选择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以下数据资料:

a)环境质量资料:空气、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底泥、饮用水等环境介质长期的监测资料(重点关注

近10年);

b)污染源资料:研究区域内产业结构、行业类别、主要污染源数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种类、排放

量、排放途径及影响范围等资料;

3

DB32/T4543—2023

c)自然条件资料: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土壤、土地利用方式等资料;

d)人群资料:研究区域敏感目标(集中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分布情况、人口数量、年龄结构、日常

生活习惯、主要膳食类型,区域人群死亡率、肿瘤发生率以及其他疾病发病率资料等情况。

6.1.3目标污染物筛选

根据环境调查和监测结果,初步确定目标污染物清单,综合考虑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环境暴露情况、环

境行为、健康危害程度等指标,筛选目标污染物。优先选择以下污染物:

a)环境质量标准或排放标准中涉及的健康危害较高的污染物,如具有生殖发育毒性、内分泌干扰

性、神经毒性等特性,特别是具有“三致”效应的污染物;

b)国内外有毒有害污染物名录或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录中规定的污染物;

c)具有监测可行性,且环境中检出率和检出浓度较高的污染物。

6.2危害识别

6.2.1数据收集

基于流行病学及毒理学的相关资料确认污染物引起的健康危害效应,识别具有潜在健康影响的污染

物。危害识别所需的具体数据包括以下内容:

a)基本信息:包括污染物的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相对分子质量等;

b)理化性质:包括污染物的蒸气压、熔点、水溶解度、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吸附系数、生物降解性

和生物富集系数等;

c)代谢数据:包括污染物在人体和(或)动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物代谢动力学数据;

d)毒性数据:包括污染物的急性毒性、皮肤腐蚀或刺激、严重眼损伤或眼刺激、呼吸道或皮肤致敏、

致突变性、致癌性、生殖毒性、一次或反复接触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和吸入危害等毒性试验数据;

e)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包括环境流行病学和职业流行病学数据等。

污染物危害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内外毒性数据库的毒性数据、国内外政府部门或国际组织发布的危害

识别或风险评估报告、公开发表的文献以及毒性试验数据等。毒性资料查询数据库可通过附录A查询。

6.2.2数据质量评价与控制

对于收集到的文献或试验数据应进行可靠性和相关性评价,从研究设计、实施过程、质量控制、数据

分析、研究结果等方面,评估每一项流行病学调查、体内试验、体外试验和定量构效关系文献或试验数据

的可靠性,删除重复、相关性差和可靠性低的数据,建立数据库,并详细记录文献或试验数据筛选的过程。

6.3剂量⁃反应关系评估

6.3.1有阈值化学物质的剂量⁃反应关系评估

非致癌毒性参数

RfCRfD

对于有阈值化学物质,毒性参数包括呼吸吸入参考浓度()、经口摄入参考剂量(o)和皮肤接

RfD-

触参考剂量(d),不同暴露途径的剂量反应关系参数可通过公式进行转换。

参考剂量RfD计算

通过国外权威的数据库未能查询到参考剂量的情况下,可利用毒理学及流行病学的数据资料获得该

物质未观察到有害效应的最高剂量(NOAEL,或称最大无作用剂量)进行推导。如无NOAEL,可用观察

到有害效应的最低剂量(LOAEL)代替。

4

DB32/T4543—2023

NOAELLOAELUFRfD1

由、、s推导参考剂量()的计算公式见式():

D

RfD=L…………(1)

UF

s

式中:

——NOAELLOAEL

DL或;

UFs——不确定系数,为关键研究结果的可信性、个体间变异、物种间外推、毒性结局、资料的充分性

等各个因子的乘积。UFs包括人类个体差异,通常乘以10;从动物外推至人的种属差异,

需要再乘以10,最终UFs为100。如果采用LOAEL而非NOAEL,UFs需要再乘以10,

为1000;在缺乏主要毒理学数据的情况下,还需要再乘以10。

()

皮肤接触参考剂量RfDd计算

RfDRfD2

由经口摄入参考剂量(o)推导皮肤接触参考剂量(d)的计算公式见式():

RfD=RfD×ABS2

doo…………()

式中:

RfD——mgkg-1d-1

d皮肤接触参考剂量(以体重计),单位为毫克每千克天(·);

RfD——mgkg-1d-1

o经口摄入参考剂量(以体重计),单位为毫克每千克天(··);

ABS——

o经口摄入吸收效率因子,无量纲。

6.3.2无阈值化学物质的剂量⁃反应关系评估

致癌毒性参数

对于无阈值化学物质,致癌效应毒性参数包括呼吸吸入单位风险因子(IUR)、呼吸吸入致癌斜率因

子(SF)、经口摄入致癌斜率因子(SF)和皮肤接触致癌斜率因子(SF),不同暴露途径的剂量-反应关系

iod

参数可通过公式进行转换。

()

呼吸吸入致癌斜率因子SFi计算

呼吸吸入致癌斜率因子(SF)按式(3)计算:

i

IUR×BW

SF=…………(3)

iIR

a

式中:

SF——吸入致癌斜率因子,单位为负毫克每千克体重天(mg·kg-1·d-1)-1;

i

IUR——吸入单位风险因子,单位为负微克每立方米(μg/m3)-1;

IR——m3d-1

a人体每日空气呼吸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

BW——人体体重,单位为千克(kg)。

()

皮肤接触致癌斜率因子SFd计算

皮肤接触致癌斜率因子(SFd)计算按式(4)计算:

SF

SF=o…………(4)

dABS

o

式中:

SF——mgkg-1d-1-1

d皮肤接触致癌斜率因子(以体重计),单位为负毫克每千克天(··)

(mg·kg-1·d-1)-1;

SF——mgkg-1d-1-1

o经口摄入致癌斜率因子(以体重计),单位为负毫克每千克天(··)

(mg·kg-1·d-1)-1;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