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0216-2006 有效残余油墨的测定

GB/T 20216-2006 Determination of effective residual ink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GB/T 20216-2016 | 页数: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0216-2006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6-03-10
实施日期
2006-10-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4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废纸脱墨后有效残余油墨的测定。 本标准适用于废纸。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
起草人:
曹春昱、卢宝荣、陈曦、王华佳、崔立国、邱文伦
出版信息:
页数:6页 | 字数:9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85.010

Y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0216—2006

有效残余油墨的测定

Determinationofeffectiveresidualink

2006-03-10发布2006-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0216—2006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制浆造纸协会标准TAPPIT567pm-1997《用红外线反射率测量法测定

有效残余油墨粒子的浓度》。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4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春昱、卢宝荣、陈曦、王华佳、崔立国、邱文伦。

本标准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41)负责解释。

I

GB/T20216—2006

有效残余油墨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废纸脱墨后有效残余油墨的测定。

本标准适用于废纸。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

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

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

用于本标准。

GB/T740纸浆试样的采取(GB/T740-2003,ISO7213:1991,MOD)

QB/T1462纸浆实验室的湿解离(QB/T1462-1992,eqvISO5263:1979)

QB/T3703纸浆实验室纸页的制备常规纸页成型器法(QB/T3703-1999,eqvISO5269-1:

1979)

3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有效残余油墨浓度effectiveresidualinkconcentration

在950nm波长下,含有油墨的浆或纸的吸收系数与油墨本身的吸收系数之比。

4原理

在光谱的红外区域内,油墨是红外光的主要吸收者。如果已知残留油墨的吸收系数,则可

以测定有效残留油墨的浓度。

5仪器和设备

1

GB/T20216—2006

反射计,有效波长应为950nm±5nm。在光谱波段50%处,峰高不应超过150nm;在光谱波段

10%处,峰高不应超过250nm。

6试样的制备

6.1试样的油墨分布和定量在三维空间是均匀的,且950nm下的不透明度应不超过97.0%。

6.2将试样切成至少63.5mm×63.5mm,准备一叠足以使试样不透明,即试样数量的加倍不会影

响反射率。

6.3如果试样是手抄片,应按QB/T3703进行制备。

7试验步骤

7.1按GB/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