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3/T 339-2023 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规范

DB4403/T 339-2023 Urban-scale 3D data specification

广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403/T 339-2023
标准类型
广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6-12
实施日期
2023-07-01
发布单位/组织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级实景三维中实景三维(mesh)模型、实景三维(单体化)模型和素模的采集、生产、管理、产品开发与检查。包括城市级尺度下的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库建设,应用系统中实景三维数据共建共享。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数据管理中心(深圳市空间地理信息中心)。
起草人:
王爱朝、张健、吴少芬、王湛、杨文龙、任玲、彭子凤、陈学业、孙薇、刘江涛、张曼平、梁铭、张东杰、杨盈、张杰、肖祖香、孙海龙、李智程、苏墨、胡炜、万小聪、黄晓涵。
出版信息:
页数:3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40

CCSA75

DB4403

深圳市地方标准

DB4403/T339—2023

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规范

Specificationforcity-level3Drealscenedata

2023-06-12发布2023-07-01实施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403/T339—2023

目  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体要求.............................................................................2

4.1基本要求.........................................................................2

4.2数学基础.........................................................................3

4.3数据安全.........................................................................3

5基本内容与规格.......................................................................3

6精度指标.............................................................................5

6.1概述.............................................................................5

6.2建模内容.........................................................................6

6.3位置精度.........................................................................6

6.4高度精度.........................................................................6

6.5空间结构.........................................................................6

6.6纹理要求.........................................................................7

6.7接边精度.........................................................................7

7数据组织.............................................................................7

7.1分类和编码.......................................................................7

7.2数据组织.........................................................................8

7.3属性信息.........................................................................8

7.4元数据...........................................................................9

8质量检查.............................................................................9

8.1检查内容.........................................................................9

8.2检验报告.........................................................................9

9数据包装.............................................................................9

附录A(规范性)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的建模内容及表达方式...............................10

附录B(规范性)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元数据.............................................25

附录C(规范性)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的质量元素、权重、错漏分类.........................28

参考文献..............................................................................29

I

DB4403/T339—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数据管理中心(深圳市空间

地理信息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爱朝、张健、吴少芬、王湛、杨文龙、任玲、彭子凤、陈学业、孙薇、刘

江涛、张曼平、梁铭、张东杰、杨盈、张杰、肖祖香、孙海龙、李智程、苏墨、胡炜、万小聪、黄晓

涵。

II

DB4403/T339—2023

引  言

深圳市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规范在充分遵循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基础上,结合

《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大纲(2021版)》等系列要求,选取城市层面实景三维建设的维度,对数据

深度、精度、细度进行规范,为地形级实景三维和部件级实景三维的建设提供衔接和参考,融合社会

治理编码体系,形成面向实景三维中国、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应用需要的新型基础测绘数据“深

圳标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技术和管理要求:

a)本文件中规定的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包含由激光点云、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或其融合后构建的

地理场景和地理实体,主要为实景三维(mesh)模型、实景三维(单体化)模型和素模共三

项数据内容,暂不包括对物联感知数据的规范和要求;

b)本文件建立了基础地理信息要素与地理实体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了定位基础、水系、居民

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质8大要素与人工地理实体、自然地

理实体、管理地理实体之间的匹配;

c)本文件明确了基础地理信息要素与地形级实景三维、城市级实景三维、部件级实景三维要求

的衔接,规定了各要素内容的表现形式;

d)本文件中规定的实景三维(mesh)模型、实景三维(单体化)模型和素模三项数据在应用中

可按需选择加工生产;

e)本文件中明确了在符合安全应用要求下推广应用实景三维(mesh)模型、实景三维(单体

化)模型和素模三项数据。

深圳市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规范根据深圳市当前实景三维生产技术水平制定,结合工程实践,规

范深圳市城市层面三项数据的格式、编码、精度及质检的相关要求,以适应深圳市新型基础测绘发展

需要,用于满足政府、企业和公众对于实景三维数据的生产和应用需求。

III

DB4403/T339—2023

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级实景三维中实景三维(mesh)模型、实景三维(单体化)模型和素模的总体

要求、基本内容与规格、精度指标、数据组织、质量检查和数据包装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级实景三维中实景三维(mesh)模型、实景三维(单体化)模型和素模的采

集、生产、管理、产品开发与检查。包括城市级尺度下的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库建设,应用系统中

实景三维数据共建共享。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7931—2008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B/T1831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27920.1—2011数字航空摄影规范第1部分:框幅式数字航空摄影

GB/T35628实景地图数据产品

CH/T9024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质量检查与验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fundamentalgeographicinformationfeature

基础地理信息所描述的地理要素。

注:本文件中主要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地貌、植被与土质等六类地理要素内容与要求进行规范

和约定。

[来源:GB/T13923—2022,3.2,有修改]

3.2

实景三维3Drealscene

通过数字虚拟空间的方式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进行真实、立体、时序化反映和表达。以

构建能在三维地理场景上承载结构化、语义化、支持人机兼容理解和物联实时感知的地理实体。

[来源: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大纲(2021版)]

3.3

激光点云lidarpointcloud

发射激光束并接收物体回波信号从而获取目标三维信息的点数据集合。

1

DB4403/T339—2023

3.4

实景三维(mesh)模型3Drealscenemeshmodel

基于多角度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机载激光扫描、航空摄影测量等技术获取的数据,构建的TIN网结

构的几何模型。

3.5

实景三维(单体化)模型3Drealsceneindividualmodel

基于多角度倾斜摄影、机载激光扫描等技术生产的能通过可视化、可量测、可独立分层分级、单

体化的方式管理的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地貌、植被与土质六大类要素的几何模型。

3.6

素模non-texture3Dmodel

描述含地物要素精准结构信息和精度的,且无纹理贴图的模型。

注:素模与实景三维(单体化)模型的建模表现保持一致。

3.7

表达方式representation

对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的细节层次、分层分类提出建模和管理要求。

注:按照精细程度分为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和符号表现。

[来源:CH/T9015—2012,6.1.1,有修改]

3.8

主体建模表现bodymodelingperformance

仅对地理要素的基本轮廓和外结构进行几何建模表现。

注:外立面采用能反映地物色调、细节特征结构的影像。

3.9

细节建模表现detailsmodelingperformance

对地理要素主体结构、细部结构进行精细几何建模表现。

注:在主体建模表现的基础上对指定细部结构进行精细建模,表达的内容为实体化、部件化、独立分层管理。

3.10

符号表现symbolization

用三维模型符号库中预先制作的符号来表现地理要素。

注:三维模型符号仅有位置、姿态、尺寸及长宽高,比例可以改变。

4总体要求

4.1基本要求

4.1.1航摄采集要求

倾斜数字航空摄影采集要求,航向重叠度不低于60%,旁向重叠度不低于40%。其它指标按GB/T

27920.1—2011的规定执行。

4.1.2影像数据要求

实景三维数据制作的源数据为多角度倾斜影像数据,影像地面分辨率要求不低于0.05m。

4.1.3激光点云要求

机载激光点云精度要求符合表1和表2的相应规定。

2

DB4403/T339—2023

表1点云密度要求

比例尺数字高程模型成果格网间距/m点云密度/(点/m2)

1:10001.0≥4

表2点云数据高程精度要求

单位:m

比例尺地形类别数字高程模型成果中误差点云数据高程中误差

平地0.20.15

丘陵地0.50.35

1:1000

山地0.70.50

高山地1.51.00

4.1.4像控测量要求

航空摄影测量外业像控测量成果,像控点刺点的精度和要求按GB/T7931—2008的规定执行(每

2.5km2内不少于一个点)。

4.1.5街景影像要求

按GB/T35628—2017的规定执行。

4.2数学基础

4.2.1测绘基准

4.2.1.1坐标系统

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4.2.1.2投影方式

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

4.2.1.3高程基准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2.2时间基准

日期采用公元纪年,时间采用北京时间。

4.3数据安全

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分发服务或应用前应交由市级主管部门按国家及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技术

处理等审查工作,符合安全应用要求后方可使用。

5基本内容与规格

3

DB4403/T339—2023

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按照工程实践主要分为实景三维(mesh)模型、实景三维(单体化)模型和

素模三种类型,各类型数据内容和要求符合表3的相应规定。

表3数据内容及要求

数据名称数据内容数据要求

影像分辨率≤0.03m;观测高度≥100m:

水系及其附属设施的平面、高程满足测绘成图精度要求;

水系及其附属设施结构要求准确;

水系水系及其周边建筑物、附属设施不能出现平面不平、直线不直、直角变圆等问题。

0.03m<影像分辨率≤0.05m;观测高度≥200m:

水系及其附属设施的平面、高程满足测绘成图精度要求;

水系及其附属设施不能出现平面不平、直线不直、直角变圆等问题。

影像分辨率≤0.03m;观测高度≥100m:

建(构)筑物的基顶、外立面几何结构与建筑高度均准确;

建(构)筑物形状正确,建筑物整体不能出现平面不平、直线不直、直角变圆角、

弧面球面简化过度等问题。

居民地及设施

0.03m<影像分辨率≤0.05m;观测高度≥200m:

建(构)筑物的基顶、外立面几何结构与建筑高度均准确;

建(构)筑物形状正确,建筑物主体部分不能出现平面不平、直线不直、直角变圆

角等问题。

影像分辨率≤0.03m;观测高度≥100m:

道路上的各类交通标识采用真实影像纹理示意表现,确保与实际道路标识一致、准

确,包括各类交通标志、标线和信号灯等;

道路附属地物的基底与所处地形位置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与地形起伏相吻合。

交通0.03m<影像分辨率≤0.05m;观测高度≥200m:

实景三维道路线及道路边缘清晰,采用真实影像纹理示意表现,确保与实际道路线一致、准

(mesh)确,包括各类交通道路线、转弯标志等;

模型道路附属地物的基底与所处地形位置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与地形起伏相吻合。

分辨率≤0.03m;观测高度≥100m:

根据影像或激光点云为基础精确测量进行制作,与场地实况保证一致;

采用真实的地表铺地纹理反映地表的质地、色彩、纹理等特征。

地貌

0.03m<分辨率≤0.05m;观测高度≥200m:

根据影像或激光点云为基础精确测量进行制作,与场地实况保证一致;

采用真实的地表铺地纹理反映地表的质地、色彩、纹理等特征。

分辨率≤0.03m;观测高度≥100m:

植被要素纹理、大小和形状都来源于影像或点云数据信息;

植被要素的精度与激光点云精度一致。

植被与土质

0.03m<分辨率≤0.05m;观测高度≥200m:

植被要素纹理、大小和形状都来源于影像或点云数据信息;

植被要素的精度与激光点云精度一致。

以TIN网结构为主要表达的几何模型,包含规定精度范围内的地表及以上全部地形

地物形态信息。

几何形状(面、线、角)完整、准确;

其他路面、水面、广场等平面地物表面无明显的高程异常、拼接痕迹;

模型表面不存在明显的孔洞,如水面漏洞、广告牌等出现漏洞时进行模型修复;

模型中细碎的三维悬浮物,如小型悬空树冠、残、缺不全的路标牌、悬空的窗户、

悬空的电线等,修饰后与周边景观或地物整体协调。

4

DB4403/T339—2023

表3数据内容及要求(续)

数据名称数据内容数据要求

要求:依据地表以上水系的测量数据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江、河、湖、海、

沟渠、池塘及其附属地物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等。

主体建模表现:指对水系及其附属设施进行实体建模,并按照要素分图层进行组织

水系和管理。包括对建筑物、构筑物等长、宽、高等任意两个维度变化大于0.5m的地

物实体进行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指对水系及其附属设施中长、宽、高等地物实体结构中任意维度大

于0.5m(含0.5m)的结构进行建模表现。

要求:依据地表以上建筑、构筑的测量数据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居民地及设

施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等。

主体建模表现:指对居民地及设施进行实体建模,并按照要素分图层进行组织和管

居民地及设施理。包括对建筑物、构筑物等长、宽、高等任意两个维度变化大于0.5m的地物实

体进行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指对居民地及设施中长、宽、高等地物实体结构中任意维度大于

0.5m(含0.5m)的结构进行建模表现。

要求:依据地表以上交通及其设施的测量数据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道路、桥

梁、地面上轨道交通及道路附属设施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等。

主体建模表现:指对交通及其设施进行实体建模,并按照要素分图层进行组织和管

实景三维

交通理。包括对建筑物、构筑物等长、宽、高等任意两个维度变化大于0.5m的地物实

(单体化)

体进行建模表现。

模型

细节建模表现:指对交通及其设施中长、宽、高等地物实体结构中任意维度大于

0.5m(含0.5m)的结构进行建模表现。

要求:除电线塔类要素外,管线要素按照部件级实景三维建设要求进行加工、生产

管线和分发服务。

符号表现:指对管线中管线、管井等地物中数量较多的要素进行三维符号化表达。

要求:依据地表以上除定位基础、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

地貌区、植被与土质以外地貌的测量数据制作的三维模型,具体指地表以上山地、高

原、平原、丘陵和盆地等地物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等。

要求:依据地表以上植被与土质的测量数据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人工绿地、

花圃花坛、带状绿化树等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等。

主体建模表现:指对植被与土质要素及其附属设施进行实体建模,并按照要素分图

层进行组织和管理。包括对构筑物长、宽、高等任意两个维度变化大于0.5m的地

植被与土质物实体进行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指对植被与土质中长、宽、高等地物实体结构中任意维度大于0.5

m(含0.5m)的结构进行建模表现。

符号表现:指对植被中行道树、苗圃等地物中数量较多的要素进行三维符号化表

达。

水系

居民地及设施

交通要求:仅保留实景三维(单体化)模型中要素的几何结构,舍去实景影像或纹理信

素模

管线息。

地貌

植被与土质

6精度指标

6.1概述

5

DB4403/T339—2023

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精度的要求可以用建模内容、位置精度、高度精度、空间结构、纹理要求和

接边精度六个指标来衡量。

6.2建模内容

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中建模内容和表达方式不低于附录A的相应规定。

6.3位置精度

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中模型的平面位置实际精度不低于表4的相应规定。

表4位置精度

单位:m

序号内容平面中误差高程中误差接边精度

1实景三维(mesh)模型0.60.25(0.5)

2水系0.60.25(0.5)

与相邻要素接边,接边后数据应连续;

3居民地及设施0.60.25(0.5)

实景三维接边的要素模型平面位置上不出现错位现象;

4交通0.60.25(0.5)

(单体化)相邻要素接边范围处同一空间位置的坐标值一

5管线--

模型致。

6地貌0.81.0

7植被与土质0.81.0

8素模参照实景三维(单体化)模型精度要求执行。

注1:最大允许误差为两倍中误差。

注2:参考CH/T9015—2012中1:1000成图比例尺平面精度,平面中误差细化为0.6m、0.8m。

6.4高度精度

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中模型的高度实际精度不低于表5的相应规定。

表5高度精度

单位:m

序号内容高度中误差接边精度

1实景三维(mesh)模型0.35(0.7)

2水系-

应与相邻要素接边,接边后数据应连续;

4居民地及设施0.35(0.7)

实景三维接边的要素模型高度上不应出现错位现象;

5交通0.35(0.7)

(单体化)相邻要素接边范围处同一空间位置的坐标值应

6管线-

模型一致。

8地貌1.2

9植被与土质1.2

10素模参照实景三维(单体化)模型精度要求执行。

注1:最大允许误差为两倍中误差。

注2:参考CH/T9015—2012中1:1000成图比例尺高度精度要求,高度中误差细化为0.35m(0.7m)、1.2m。

6.5空间结构

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中模型的空间结构的相关规定分为以下几类:

a)完整性:要素模型建模内容、要素数量和作业范围要求完整;要素中单个模型要求完整;

b)合理性:要素模型建模内容、精细度、空间拓扑关系合理;要素不出现重面、废面、闪面、

漏面、镂空、黑洞、错位等质量问题;

6

DB4403/T339—2023

c)准确性:要素模型建模要求结构清晰、棱角分明、立面平整、夹角准确;

d)连续性:要素模型在分层分类接边等空间关系上,保证空间拓扑。

6.6纹理要求

6.6.1居民地及设施

居民地及设施主要分为高密度低矮房屋建筑区和低密度高层房屋建筑区两种,纹理编辑满足如下

要求:

a)高密度低矮房屋建筑区。对于高密度(建筑数量在30栋/公顷及以上)低矮房屋(层高在

1~10层,或楼高30m以下)建筑区(如城中村)纹理编辑时,只对沿街建筑纹理进行编

辑,处理遮挡,保证纹理表达得完整;

b)低密度高层房屋建筑区。对于低密度(建筑数量在30栋/公顷以下)高层房屋(层高在10

层以上,或楼高30m以上)建筑区(如商业住宅区)纹理编辑时,确保每栋建筑纹理遮挡部

分均进行编辑,处理遮挡,保证纹理表达的完整和真实。

6.6.2交通

交通主要对道路纹理进行编辑,道路纹理满足下列要求:

a)汽车。对汽车编辑时,表示城区停车场的汽车,高速路上行驶的汽车不予表示;

b)道路。对道路编辑时,保持路面的平坦,起伏自然,不应有太大的高程跳跃。

6.6.3其他

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中其他模型应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观性、统一性,观感与原

物体保持一致。纹理要求不低于表6的相应规定。

表6纹理要求

类型要求

纹理描述纹理正射化并修饰真实纹理

纹理来源真实影像数据

分辨率不低于0.05m

遮挡物宜处理遮挡,纹理表达尽量完整

纹理内容

透视变形应处理

纹理接缝应处理

纹理眩光应处理

6.7接边精度

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中地物实体与地理场景接边满足如下要求:

a)与相邻要素接边,接边后数据应连续;

b)接边的要素平面位置上不出现错位现象;

c)相邻要素接边范围处同一地图上的空间位置、平面坐标和高程值一致。

7数据组织

7.1分类和编码

7

DB4403/T339—2023

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组织管理应包含模型要素分类代码,模型要素分类代码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模型要素编码以空间基础网格为单元,对其中的要素先划分编码单元再赋予编码。一个要素编码单元

在空间定义上应有且只有一个唯一的编码;要素因拆除等原因消失时,其原编码不应被其他要素占

用;新增要素的编码在已有的要素编码后递增。各要素具体编码结构应符合表7的相应规定。

表7编码结构

要素编码规则

市辖区码(6位)+街道顺序码(3位)+社区顺序码(3位)+基础网格顺序码

水系分类代码

(2位)+水系顺序码(5位)

市辖区码(6位)+街道顺序码(3位)+社区顺序码(3位)+基础网格顺序码

居民地及设施分类代码

(2位)+居民地及设施顺序码(5位)

市辖区码(6位)+街道顺序码(3位)+社区顺序码(3位)+基础网格顺序码

交通分类代码

(2位)+交通顺序码(5位)

管线——

市辖区码(6位)+街道顺序码(3位)+社区顺序码(3位)+基础网格顺序码

地貌分类代码

(2位)+地貌顺序码(2位)

市辖区码(6位)+街道顺序码(3位)+社区顺序码(3位)+基础网格顺序码

植被与土质分类代码

(2位)+植被与土质顺序码(5位)

注:以上除各要素的顺序码和分类代码外,市辖区、街道辖区、社区辖区和基础网格矢量范围数据由建设方

或承建方从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中共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获取最新资料。

7.2数据组织

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成果包括实景三维(mesh)模型、实景三维(单体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