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280-2020 退化樟子松人工林修复技术规程
DB21/T 3280-2020 Rehabilit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egraded Pinus sylvestris Artificial Fores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07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B60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3280—2020
退化樟子松人工林修复技术规程
2020-07-30发布2020-08-30实施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1/T3280—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退化程度划分.......................................................................2
5退化林分修复.......................................................................2
6病虫害防治.........................................................................4
7修复设计...........................................................................4
8施工、检查验收、档案管理...........................................................4
附录A(规范性附录)樟子松龄级期限及抚育采伐适宜保留株数........................5
附录B(资料性附录)退化程度划分表..............................................6
附录C(资料性附录)退化小班现状调查表..........................................7
附录D(资料性附录)退化小班修复设计表..........................................8
附录E(资料性附录)退化小班修复检查验收调查表..................................9
附录F(资料性附录)樟子松人工林主要混交树种(更新树种)名录...................10
附录G(资料性附录)松沫蝉防治技术.............................................11
I
DB21/T3280—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要求编制。
本标准由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日升、迟琳琳、韩辉、肖巍、袁春良、郝春英、杨华、谭春明、魏兴臣、曹
宇、宋晓东、李红、赵亚东、赵亮、周宏、白国华、孙晓辉、刘亚萍、卢士华、扈延伍、魏旭、胡玉珠、
王丽丽。
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
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
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联系电话:
024-23448927。
标准起草单位通讯地址: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阜新市细河区中华路东段55号),联系电
话:0418-3996169。
II
DBXX/XXXXX—XXXX
退化樟子松人工林修复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退化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人工林修复的术语和定义、退化程度划分、
退化林分修复、作业设计、施工、检查验收等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樟子松人工林退化林分的修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882松毛虫防治技术规程
LY/T2786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修复技术规程
DB21/T706森林经营技术规程
DB21/T2277樟子松造林技术规程
DB21/T2599樟子松人工林经营技术规程
DB21/T2935辽西北退化农田防护林修复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退化林分
因自然、生理和人为干扰等因素,导致林木生长衰退,林分结构不合理,防护功能下降的人工起源
乔木林、灌木林和林带。
3.2林分修复
通过人工措施改善退化林分的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防护功能的修复过程,包括更新修复、补植补
造、抚育修复等方式。
3.3林木退化程度
用林木个体枝叶的枯黄量占林木树冠的比例,描述林木退化的状态。
3.4林分退化指数
建立在分级计数法(分级计数法是按照退化轻重划分为若干等级,调查时按林木枯黄的程度分别将
标准地内的标准株归入合适的等级中,然后统计出各级退化木的百分率。)基础之上计算出的一种表示
林分退化程度的指数。
3.5林分退化程度
根据濒死木、枯死木占林分树木的比例,或林分退化指数等指标描述林分退化的状态。
1
DB21/T3280—2020
4退化程度划分
4.1调查方法
对林木退化程度实行实测法,每个小班调查不少于100株林木。记载每株林木的退化程度,填写附
录C。
樟子松人工林出现退化时,林木个体会出现枯黄、枯枝等现象,根据林木个体的枯黄、枯枝情况将
林木划分为5级,见附表B.1。
4.2林分退化指数计算
按下列公式计算林分退化指数:
(林木退化等级株数退化等级代表值)
林分退化指数(t)100
林木总株数最高退化等级代表值
4.3林分退化等级
根据林分退化程度,将退化樟子松林分为重度退化、中度退化和轻度退化3个等级,详见附表B.2。
5退化林分修复
5.1修复对象及方法
5.1.1重度退化林分
a)商品林林分采取皆伐更新;
b)生态公益林可采取补植更新;农田防护林采取皆伐更新、补植更新和冠下造林更新。
5.1.2中度退化林分
a)林分可采取冠下造林更新、行(带)状渐进改造修复、块状渐进改造修复、抚育采伐。保留林
木要及时人工修枝;
b)农田防护林采取半带更新、带内更新、带外更新、隔带更新和小面积皆伐更新;有明显缺带的
可采用冠下造林更新和全面补植更新。
5.1.3轻度退化林分
a)林分可采取抚育间伐,人工修枝;
b)枯死木、濒死木比例达总株数5%~10%的樟子松林带,采取卫生伐;有明显缺带的可采用冠下
造林更新。
5.2修复技术
5.2.1皆伐更新
a)坡度小于25º的可以采用块状皆伐修复方式。其中坡度小于15º的皆伐面积控制在5hm2以内,坡
度大于15º的皆伐面积控制在3hm2以内。坡度大于25º的应当采用带状皆伐修复方式,采伐带最大宽度不
得大于20m,保留带不小于30m,且采伐带要与等高线平行。
b)风沙地块状皆伐面积控制在3hm2以内。风口处应采用带状皆伐修复方式,采伐带最大宽度不得
大于20m,保留带不小于30m,且采伐带与主害风向垂直;
2
DBXX/XXXXX—XXXX
c)皆伐伐区内分布有溪流、湿地、湖沼、或其他需要保护的地域,应保留宽度不小于50m的缓冲
带;
d)皆伐后采用人工植苗造林的方式进行更新修复,推荐树种详见附录F。更新整地方式应减少对
地表的扰动,禁止采用全面整地,应采用带状开沟整地和穴状整地。
5.2.2补造修复
a)适用于重度退化樟子松人工林伐后林分密度小于200株·hm-2的林分,郁闭度在0.3(含)以下,
林木分布不均均,生长衰退、防护功能下降的中龄以上的樟子松人工林;
b)采用人工植苗造林的方式进行修复,推荐树种详见附录F。通常采用穴状整地方式;但在林隙
较大地型平坦时可以采用开沟整地方式,注意保护原有的乡土树种和保留下来的树木。保留树木3m范
围内不可人工植苗。
5.2.3冠下造林更新
a)适用于重度退化樟子松人工林伐后林分度在0.3(含)以下的林木;
b)采用人工植苗造林的方式进行修复,采用穴状整地方式,注意保护原有的乡土树种和保留下来
的树木。保留树木3m范围内不可人工植苗;
c)在遵循适地适树的前提下,选择幼龄期耐阴性较强,能够在树阴下正常生长发育的树种,并可
与现有林地上的树种共生。
5.2.4行(带)状渐进改造修复
a)在林分中进行行(带)状机械间伐,每次采伐强度≤30%,伐除带宽度≤20m,同时去除保留行
中的枯死木、濒死木,保留行保留株数执行附录A;
b)采伐后,在采伐带营造一定数量的乔灌木,推荐树种详见附录F。形成多树种(多品种)复层
异龄带状混交林;
c)在伐除行中以人工植苗造林的方式进行改造修复,采用开沟整地和穴状整地,开沟整地深度
30cm~40cm,禁止在伐除带中全面整地。
5.2.5块状渐进改造修复
a)块状改造采伐面积≤2hm2,采伐地段间应保留相当于采伐面积的保留块,保留行保留株数执行
附录A;
b)采伐后利用林间空地营造一定数量的乔灌木,推荐树种详见附录F。形成多树种(多品种)复
层异龄块状混交林;
c)整地方式应减少对地表的扰动,禁止采用全面整地,应采用带状开沟整地和穴状整地。
5.2.6人工修枝
a)中龄林最佳修枝强度为冠高比1:3~1:2,近熟林、成熟林的最佳修枝强度为冠高比1:4~1:3;
b)修枝强度的大小要结合林分密度综合考虑,密度大的林分修枝强度应大些;
c)修枝在树液停止流动的季节进行,切口要平滑,枝桩高小于枝径的1/3,在不损伤树皮的前提下,
尽量降低枝桩高度;
d)人工修枝可单独进行,也可结合其它修复方法同时进行;
e)根据林分生长情况每5~10年修枝一次。
5.2.7半带更新、带内更新、带外更新、隔带更新
3
DB21/T3280—2020
执行DB21/T2935规定。
5.3预防技术
a)没有发生退化的林分,利用透光抚育、疏伐、生长抚育和卫生伐间密留匀、留优去劣,调整林
分密度,混交林保持针阔比例6:4~7:3,具体方法遵照DB21/T706规定执行;
注:伐除重衰木、濒死木、枯死木、被压木,伐后林分平均胸径大于伐前林分平均胸径;混交林或
复层异龄林采用分层抚育。
b)间伐的蓄积强度≤30%(分层抚育除外),疏伐后尽量使原有的树种种类不减少,合理保留幼树、
灌木、藤本和草本植物;
c)及时人工修枝。
6病虫害防治
6.1松毛虫防治
可采用绑毒绳、塑料环、喷雾和喷(放)烟等防治方法,具体参照GB/T24882。
6.2松沫蝉防治
可采用喷雾、喷(放)烟和注干等防治方法,具体见附录G。
7修复设计
a)退化樟子松人工林修复作业设计调查以小班为基本单元;
b)对拟修复林分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包括森林资源现状、退化现状、立地条件、作业条件等相
关因子,以及修复前的林分现状影像资料;填写附表D。
c)设计内容、设计文件、设计管理参照DB21/T706和LY/T2786执行。
8施工、检查验收、档案管理
执行LY/T2786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修复技术规程8、9和10的规定,填写附录E。
4
DBXX/XXXXX—XXXX
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樟子松龄级期限及抚育采伐适宜保留株数
推荐标准
- DB37/T 449-2004 无公害食品 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 2004-12-14
- DB37/T 450.2-2004 无公害食品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规范 第2部分:苗种 2004-12-14
- DB37/T 446-2004 无公害食品 黑鲷养殖技术规范 2004-12-14
- DB37/T 454-2004 无公害食品 虾夷扇贝养殖技术规范 2004-12-14
- DB37/T 448-2004 无公害食品 鲤鱼养殖技术规范 2004-12-14
- DB37/T 450.1-2004 无公害食品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规范 第1部分:亲虾 2004-12-14
- DB37/T 453-2004 无公害食品 文蛤养殖技术规范 2004-12-14
- DB37/T 450.3-2004 无公害食品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规范 第3部分:苗种培育及养成技术 2004-12-14
- DB37/T 447-2004 无公害食品 魁蚶养殖技术规范 2004-12-14
- DB37/T 451-2004 无公害食品 日本对虾养殖技术规范 200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