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2787-2023 湖南省中高海拔山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

DB43/T 2787-2023

湖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3/T 2787-2023
标准类型
湖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11-09
实施日期
2024-02-09
发布单位/组织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80.05

CCSB10

43

湖南省地方标准

DB43/T2787—2023

湖南省中高海拔山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

Codeofpracticeforvegetationrestorationinmediumandhighaltitudemountain

zoneofHunanProvince

2023-11-09发布2024-02-09实施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3/T2787—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原则..............................................................................1

5植被恢复措施类型..................................................................1

6人工林栽培........................................................................2

7退化林恢复........................................................................3

8作业设计..........................................................................4

9监测与档案管理....................................................................4

附录A(资料性)中高海拔山地植被恢复主要树种目录....................................6

I

DB43/T2787—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南省林业局提出。

本文件由湖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省林业基金站、湖南省林业种苗繁育示范中心、浏阳市

浏阳湖国有林场、湘西自治州林学会、龙山县林业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振华、邓鹰鸿、廖科、蒋龙、向楚华、黄泽明、何贤勤、向明、李贵、林峰、

陈瑞、秦平书、龚发武、张鹏、孙良、李光强、陈波。

II

DB43/T2787—2023

湖南省中高海拔山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湖南省中高海拔山地植被恢复技术的原则、植被恢复措施类型、技术要求、作业设计

和监测与档案建立等相关环节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中高海拔山地区域人工林栽培和退化林恢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5163-2018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15776-2023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81-2015森林抚育规程

LY/T1690-2017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

DB43/T140-2023造林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中高海拔山地mediumandhighaltitudemountainzone

海拔800m以上的山地。

中高海拔树种mediumandhighaltitudetreespecies

能够在海拔800m以上山地正常生长和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及经济效益的树种。

植被恢复vegetationrestoration

原始植被经过破坏之后,通过自然或者人工的手段重新恢复到原有或者近似原有植被的过程。

4原则

植被恢复原则如下: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

——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

——采取造管并举,分类施策;

——注重自然景观原则。

5植被恢复措施类型

1

DB43/T2787—2023

植被恢复措施类型如下:

——人工林栽培;

——退化林恢复。

6人工林栽培

树种选择

不同区域树种选择见附录A。

树种配置

按DB43/T140-2023中6.2规定执行。

苗木

6.3.1容器苗

优先采用2年生以上轻基质容器苗造林,苗木质量执行LY/T1000-2013的规定。

6.3.2土球苗

按DB43/T140-2023中7.3.2规定执行。

6.3.3裸根苗

按DB43/T140-2023中7.3.3规定执行。

造林地选择

选择适宜林木生长的立地条件、具有培育成森林潜力的迹地和其它规划用于造林绿化的土地等。

林地清理

按DB43/T140-2023中9.3规定执行。

整地

6.6.1整地时间

造林前要细致整地。春季造林,在前1年的秋末冬初整地最佳,在造林前一个月完成,表土回填。

6.6.2整地方式

6.6.2.1穴状整地

适用于各类林种、树种和立地条件的造林地整地。穴状整地采用圆形或者方形坑穴,先以种植点为

中心,挖除50cm~100cm范围内的杂灌木蔸,然后挖种植穴,种植穴大小因林种、苗木规格和立地条

件而异。

6.6.2.2鱼鳞坑整地

在水土流失严重和需要蓄水保土石质山地采用鱼鳞坑整地。鱼鳞坑为近似半月形的坑穴,外高内低,

长径沿等高线方向展开,短径略小于长径。

2

DB43/T2787—2023

造林时间

造林时间为一般为当年的2月至4月下旬,宜选择阴天、雨后初晴或小雨天气栽植。

造林密度

按GB/T15776-2023中10.3规定执行。

栽植

按DB43/T140-2023中9.1.2.2规定执行。

幼林抚育管护

6.10.1松土砍草

4月~5月和8月~9月进行松土砍草,只去除影响幼树生长灌草。造林后连续抚育3年,每年2次。

6.10.2补植

当年造林成活率不合格的造林地应进行补植。

6.10.3施肥

交通便利,坡度较小的造林区域,在栽植后,可每年施适量的有机肥或者复合肥做追肥。

6.10.4管护

造林后应及时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防止人、畜的破坏。

6.10.5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应按照国家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要求,配置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相关设备和物资。

7退化林恢复

类型划分

7.1.1退化次生林

受到人为或者自然干扰,林相不良,林分结构失调,林地生产潜力未得到优化发挥,生态功能和经

济价值较低的次生林。

评判标准具备以下所有条件的次生林:

——林分生长量较同类立地条件平均水平低30%以上;

——目的树种占林分树种组成比例的40%以下,生长发育不良或者结构失调;

——天然更新的目的树种个体数量少,少于40株每公顷。

7.1.2退化人工林

由于树种或者种源选择不当,或者受到人为或自然因素影响,造成林木生长衰退,地力退化,林分

功能与效益低下,林地生产力和生态效益明显低于同类立地条件经营水平的人工林。

评判标准具备以下所有条件的次生林:

——林分生长量较同类立地条件平均水平低30%以上;

3

DB43/T2787—2023

——林分生长发育迟缓,林分郁闭度低于0.4以下;

——目的树种占林分树种组成比例的40%以下,生长发育不良或者结构失调。

改造方式、技术要求和保护措施

7.2.1改造方式

封育改造:有目的树种天然更新幼树幼苗或者具有天然更新能力的母树的林分,采取封育并辅以人

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具体封育措施按照GB/T15163-2018的规定执行。

补植补造:郁闭度低于0.4的低效林,通过补植乡土树种形成异龄复层混交林,应该选择与现有树

种互利生长并具有一定耐荫能力的目的树种。补植方法执行LY/T1690-2017中6.1.2.3的规定。补植密

度执行GB/T15781-2015中6.5、7.6的规定。

间伐改造:执行LY/T1690-2017中6.1.3的规定。

综合改造:对于不能够通过以上单一改造方式达到改造目标的退化林,根据林分状况,采取封育、

补植和间伐等多种方式提高林分质量。

7.2.2技术要求

工作流程:按照调查评价、作业设计和审批等流程开展。

改造目标与技术措施:中高海拔区域主要是恢复林分质量,提高生态功能为主要目标。根据林分的

现状确定改造方式,除常规的技术要求外,还应该考虑以下技术措施:

——水土严重流失区的集流蓄水、强化入渗和固土的作业要求;

——病虫害发生区林业有害生物处理技术的作业要求;

——长期水土流失,土壤肥力贫瘠改良技术的作业要求;

——高海拔区域冻害严重区域,需开展防冻害的作业要求。

7.2.3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具体如下:

——国家一级公益林和自然保护地范围内规定其它不宜进行经营活动的林分不宜进行改造;

——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谨慎使用外来树种,防治外来物种入侵;

——改造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林地的破坏,减少改造过程中的水土流失;

——林地坡度大于35°的退化林,不宜进行改造;

——改造过程中禁止炼山。

8作业设计

人工造林作业设计执行GB/T15776-2023第6章的规定,退化林恢复作业设计执行LY/T1690-2017

的规定。

9监测与档案管理

监测评价

按恢复措施类型设置一定数量的标准地,定期进行监测,掌握林分的生长规律,总结不同的植被恢

复模式、技术措施的成效与经验。

4

DB43/T2787—2023

档案管理

实施植被恢复的经营单位,应该建立专项技术档案,落实专人管理。以小班为基本单元建档,类型

包括纸质和电子档案两种,并纳入年度林草资源变更图中。

档案内容主要包括:

——实施前后的对比照片;

——作业设计的说明书、图件、表册及批复文件等;

——施工资料;

——检查验收资料。

5

DB43/T2787—2023

A

A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