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1593.7-2015 消防安全工程 第7部分:顶棚射流的计算要求

GB/T 31593.7-2015 Fire safety engineering—Part 7:Requirements governing algebraic equations for ceiling jet flows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1593.7-2015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5-06-02
实施日期
2015-08-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筑消防安全工程分技术委员会(SAC/TC 113/SC 13)
适用范围
GB/T 31593的本部分规定了顶棚射流特征值计算公式的应用方法要求,提供了与顶棚射流计算公式应用相关的下列通用要求:
a)物理现象的描述;
b)计算书;
c)计算公式的局限性;
d)计算公式的输入参数;
e)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
本部分适用于建设工程消防性能化设计和评估中顶棚射流的计算。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起草人:
张玉贤、邓松华、郭歌、姚松经、韩伟平、毕少颖、智会强、阚强、陆守香、胡忠日、张向阳、郑巍
出版信息:
页数:18页 | 字数:34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消防安全工程第7部分:顶棚射流的计算要求

FireSafetyengineering——Part7:Requirementsgoverningalgebraicequationsforceilingjetflows

GB/T31593.7-2015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5年06月02日

实施日期:2015年08月01日

前言

GB/T31593《消防安全工程》分为以下九个部分:

——第1部分:计算方法的评估、验证和确认;

——第2部分:所需数据类型与信息;

——第3部分:火灾风险评估指南;

——第4部分:设定火灾场景和设定火灾的选择;

——第5部分:火羽流的计算要求;

——第6部分:烟气层的计算要求;

——第7部分:顶棚射流的计算要求;

——第8部分:开口气流的计算要求;

——第9部分:人员疏散评估指南。

本部分为GB/T31593的第7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16736:2006《消防安全工程计算公式控制要求顶棚射流》。

本部分与ISO16736:2006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附录A中列出了本部分与ISO16736:2006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部分与ISO16736:2006的技术性差异是对规范性引用文件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况集中反映在第2

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

——用GB/T5907(所有部分)代替了ISO13943(见第3章)。

本部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删除了国际标准的前言,重新起草了前言;

——修改了国际标准的引言,将其作为本部分的引言;

——将国际标准的“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GB/T31593的本部分”或“本部分”;

——将国际标准的资料性附录A编排为本部分的资料性附录B,将国际标准附录中的术语和定义调整到本部分正文的第3章中,删除了部分通用

术语的定义,调整了符号的编排格式;

——将国际标准的某些标点符号修改为符合汉语习惯的标点符号。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筑消防安全工程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3/SC1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玉贤邓松华郭歌姚松经韩伟平毕少颖智会强阚强陆守香胡忠日张向阳郑巍

引言

本部分所讨论的计算公式适用于设定火灾场景的量化分析,专业人员无须进行繁杂的数值计算,就能够依据这些公式快速判断初步消防安全设

计是否需要调整以及如何调整,以满足预期的性能指标要求。这些公式在以下方面已经得到应用:

——测定火羽流传热,包括对流和辐射;

——预测顶棚射流特性以调节探测器的响应时间;

——计算通风口的排烟能力;

——分析分隔空间内的烟气传递和轰燃等火灾危害。

对于顶棚射流,计算公式可用于估算火灾探测器和最先启动洒水喷头的响应时间,以及一些结构构件的破坏时间(如塑料屋顶或者天窗)。本部

分的附录B给出了准稳态且轴对称顶棚射流计算公式的应用示例。

GB/T31593.1规定了运用数学公式进行火灾动力学计算的通用要求,本部分是这些通用要求的具体实践。如果采用数学模型计算火灾发展过

程及其产生的后果,本部分所讨论的计算公式可用于对其结论进行校验。

想获取更多免费高清规范,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建筑规范之家。1

本部分适合从事消防安全工程的专业人员使用,包括消防设计人员、消防救援人员、消防标准规范制定者、保险商、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标准

使用者需要充分理解本部分给出的计算方法中相关参数的含义和应用条件。

1范围

GB/T31593的本部分规定了顶棚射流特征值计算公式的应用方法要求,提供了与顶棚射流计算公式应用相关的下列通用要求:

a)物理现象的描述;

b)计算书;

c)计算公式的局限性;

d)计算公式的输入参数;

e)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

本部分适用于建设工程消防性能化设计和评估中顶棚射流的计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907(所有部分)消防词汇

GB/T31593.1消防安全工程第1部分:计算方法的评估、验证和确认(GB/T31593.1-2015,ISO16730:2008,MOD)

3术语和定义

GB/T590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轴对称axisymmetric

<顶棚射流>平均运动方式和平均动力学特征参量(例如平均温升)沿一条垂直中心线对称。

3.2

顶棚ceiling

任何的建筑中密闭空间(例如大楼里的一个房间或者交通工具里的一个客舱)的最高边界。

3.3

顶棚射流ceilingjet

在火羽流高温燃烧产物的推动下沿着顶棚下方表面的一层气体流动。

3.4

火羽流fireplume

由燃烧所产生的浮力形成的向上湍流流动,通常包括下部的燃烧区。

3.5

火羽流转向区fireplumeturningregion

火羽流向顶棚射流转变的区域,通过火羽流半径与有效顶棚高度的比率H-z来定义,H-z数值在0.15~0.2之间。

vv

3.6

火焰flame

火羽流的发光区域。

3.7

喷射火焰jetflame

受动量支配而不受浮力、外力支配的火焰。

3.8

准稳态quasi-steadystate

火源热释放速率变化引起的其他变化在流场中能立刻显现出来的一种假定状态。

4物理现象的描述

4.1应采用图表来描述火源类型、流动边界条件(包括对称边界)以及其他适用于分析的场景因素。

4.2应明确识别需要计算的顶棚射流特征参数及其适用范围,适当时应包括由相关计算量推导出来的特征参数(如基于能量和质量守恒定律推导出

的烟气浓度与气体温度升高值之间的关系)和其他与传递至远离顶棚射流位置的辐射热相关的特征参数。

4.3应明确识别具体计算公式适用的顶棚射流区域(是否处于火羽流转向区,受火源影响的程度如何)。

想获取更多免费高清规范,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建筑规范之家。2

4.4不同的计算公式描述了不同的顶棚射流特征(见4.2)或适用于不同的顶棚射流区域(见4.3),当有多种方法可用于计算同一个给定量的值

时,应明示其结果与选用的计算方法无关。

5计算书

5.1计算书的一般要求见GB/T31593.1。

5.2计算步骤应由一系列的计算公式表述。

5.3每个计算公式应由独立的条款表述,其内容应包含公式输出的详细描述,以及该公式的解释性说明和限定条件。

5.4应明确定义计算公式中的各变量,给出适用的SI单位;计算公式优先选用量关系式。

5.5应酌情通过引用公认的手册、科技文献或通过推导等方法给出计算公式的科学依据。

5.6应给出计算公式的应用实例,演示如何使用符合第4章要求的输入参数和具体计算过程。

6计算公式的局限性

6.1应给出直接应用计算公式计算输出参数的定量限制条件,并符合第4章所描述场景的要求。

6.2应给出在更通用的计算方法中使用计算公式的注意事项,包括检查与计算方法中用到的其他关系式的一致性以及所采用的计算方案。例如,

在火羽流和顶棚射流相连接的区域内,区域模型计算中,使用顶棚射流计算公式得到的结果可能与使用火羽流计算公式得到的结果不同,从而导致

错误。

7计算公式的输入参数

7.1应明确识别计算公式的输入参数,如热释放速率或几何尺寸。

7.2应识别或明确提供输入参数的数据来源。

7.3应按GB/T31593.1的规定列出输入参数的有效范围。

8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

8.1应通过一组或多组测量数据确定公式的适用范围。这些数据应通过文件化的程序或标准(参见GB/T6379)进行评估并达到一定的质量水平(如

重复性、再现性)。

8.2应按照计算方法的评估、验证和确认原则,通过与8.1测量数据的比对确定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

8.3计算公式应用于第4章给出的特定场景时,应明确识别其限定条件造成的潜在误差,如假设顶棚射流中不存在火焰燃烧。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章条编号与ISO16736:2006的章条编号对照

表A.1给出了本部分章条编号与IS016736:2006的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表A.1本部分章条编号与ISO16736:2006的章条编号对照

想获取更多免费高清规范,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建筑规范之家。3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准稳态、轴对称顶棚射流计算公式

B.1符号

本附录所用的符号见表B.1。

表B.1本附录所用的符号

想获取更多免费高清规范,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建筑规范之家。4

想获取更多免费高清规范,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建筑规范之家。5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准稳态、轴对称顶棚射流计算公式

B.1符号

本附录所用的符号见表B.1。

表B.1本附录所用的符号

想获取更多免费高清规范,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建筑规范之家。6

想获取更多免费高清规范,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建筑规范之家。7

B.2物理现象的描述

B.2.1顶棚射流的选定特性

计算了轴对称、准稳态顶棚射流的选定特性。

B.2.2公式适用的场景因素

公式适用于火

推荐标准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