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T 1754.1-2020 医疗器械临床前动物研究 第1部分:通用要求

YY/T 1754.1-2020 Preclinical animal study of medical devices—Part 1:General considerations

行业标准-医药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YY/T 1754.1-2020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医药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9-27
实施日期
2021-09-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全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8)
适用范围
YY/T 1754的本部分规定了医疗器械临床前动物研究的通用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临床前医疗器械动物实验的设计与数据的采集。
注:本部分不替代GB/T 16886系列标准等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相关的技术文件。如通过动物实验方式评价医疗器械的生物相容性,参见GB/T 16886系列标准等生物学评价相关技术文件。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山东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
起草人:
刘成虎、程茂波、李春令、刘文博、史新立、高冉冉、魏振西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14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1.040.01

C30YY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Y/T1754.1—2020

医疗器械临床前动物研究

第1部分:通用要求

Preclinicalanimalstudyofmedicaldevices—

Part1:Generalconsiderations

2020-09-27发布2021-09-01实施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

YY/T1754.1—2020

YY/T1754《医疗器械临床前动物研究》分为以下部分:

一第丨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诱导糖屎病大鼠皮肤缺损模型;

本部分为YY/T1754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_家药品监督赀理局提出。

本部分山全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8)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山东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

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成虎、程茂波、李春令、刘文博、史新立、卨冉冉、魏振西。

YY/T1754.1—2020

医疗器械临床前动物研究

第1部分:通用要求

1范围

YY/T1754的本部分规定了医疗器械临床前动物研究的通用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临床前医疗器械动物实验的设计与数据的采集。

注:本部分不替代GB/T1688S系列标准等医疗器械牛物学评价相关的技术文件。如通过动物实验方式评价医疔

器械的生物相容性.参见GB/T16886系列标准等牛.物学评价相关技术文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成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敁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义件。

GR/T16886.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

GR/T16886.2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2部分:动物福利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16886.1和GB/T16886.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总则

4.1医疗器械临床前动物研究的0的是提供医疗器械安全性的证据.包括与安全性相关的性能和操

控,以及评价该医疗器械的冇效性和可行性。宜选择经过科学论证的动物模增,对于某些特定类增的医

疗器械可能不具有已确立的或可接受的动物模坳,可以使用替代的动物模烟并经过适宜的论证。

4.2动物研究通常为医疗器械对生物系统的作用提供初步证据,同时也评定生物系统对医疗器械的影

响.如医疗器械腐蚀和结构变形等。

4.3当设计动物研究方案时,宜考虑对照的充分性、干预的时机和途径以及减小偏倚的方法,如盲法、

随机法、对照的使用、基于预期生物学反应程度的样本量、丢失数据的报告和统计方面的考虑。

4.4医疗器械临床前动物研究应在有效的实验室质世管理体系下进行。

5研究策划和方案

5.1医疗器械临床前动物研究宜山具冇适ft资质或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策划并指导进行。

5.2宜通过前期的实验室研究和其他相关信息,如科学报告、文献评审等识别出的医疗器械相关风险,

包括按1VT16886.1识别出的风险。设计研究U的以能够对所有识别出的医疗器械风险有关内容进

行研究。

5.3动物试验研究应有一个前期的研究方案来指导,该方案经委托方的批准并a由实验负责人签署姓

名和日期。对站终批准方案的任何改动或修订以及改动或修订的原因必须形成文件,注明丨丨期并由实

1

YY/T1754.1—2020

验负责人签名。宜在前期小规模试验和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动物数量和试验组数量的设计。宜使

用M少数量的实验动物.N时考虑适宜的试验对照、潜在试验干扰因素以及妯佳的观察周期等。

6动物研究的要素

6.1选择动物模型的原则

医疗器械临床前动物模姻的选抒宣尽可能模拟医疗器械的临床使用情况。宜对所选抒的动物模铟

进行分析.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

a)动物模型与人体在医疗器械使用上存在的异同点。药械组合产品还宜考虑动物模型与人体在

药物代谢上存在的差异性。

b)将试验医疗器械和/或输送系统的R寸与预期在人体使用的终产品进行比较,考虑医疗器械尺

寸大小与动物模型间匹配的潜在局限性。

〇试验医疗器械放置的部位和途径以及手术放置时,动物和人在手术人口的解剖结构和所使用

的手术操作技术间的比较。

6.2研究目标

6.2.1医疗器械安全性

6.2.1.1生理学反应

医疗器械可以产生机械或生物成力.因此宜识别出在医疗器械使用区域的关键生物反丨、V:变量,包括

与梢人部位毗连的部位(如适用)以及沿所有梢人路径或使用路径的区域.从而制定出用于研究医疗器

械对机体作用影响的有效方法。

6.2.1.2非预期发病和死亡

宜充分描述所有观察到的动物疾病和死亡例数并解释这些病例是否与医疗器械相关并保存相应的

证据、记录和报告。若该医疗器械可能间接导致动物死亡或疾病,宜对病因进行分析。ft制记医疗器械

使用时全身作用的关键评定方法。这些评定方法包括术后即刻、研究中期和研究终点的临床病理学检

査,包含佴不仅限于:具有实验室参考范围值的血生化、血液学和凝血指标;影像学报告;用于特定评价

的病例报告表.如电生理学、行为学和神经学评定。

6.2.1.3下游和全身作用

宜评价医疗器械是否会对远离放置或使用部位的艽他部位产生作用。若认为医疗器械具有这种风

险.那么ft在研究方案屮包含评价该部位组织的内容.如血液接触医疗器滅的下游组织或艽他相关末端

组织器官,以期获得该民疗器械和输送系统潜在全身作用的部分证据。如发现这些证据,宜制定一个计

划.用于评定受影响组织的数®以及是否会导致功能性紊乱。

6.2.2医疗器械有效性

设计合理的动物实验可支持产品的有效性(包括性能和操控),如可吸收防粘连医疗器械的防粘连

性能评价.组织修复材料引导组织重塑的冇效性评价,多孔涂层关节类产品或3D打印多孔结构产品的

骨结合效果评价等。在医疗器械性能与操控方面.研究者宣识别出医疗器械输送、放置或使用的所有步

骤并为每一步骤制定可接受性准则。如采该民疗器械耑要使用辅助医疗器械进行输送或使用.那么宜

在可接受准则中包括评价该医疗器械系统兼容性的内容。宜描述包括从该医疗器械的准备到放腎或使

用以及撤除和适当时重新放逬的全过程。

2

YY/T1754.1—2020

6.2.3医疗器械可行性

合埋的动物研究可爪于医疗器械可行性评价。可行性研究是指产品设计开发阶段进行的,对产品

I:作原理、作用机理、设汁、可操作性、功能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确认/验证,s戈识别新的非预期风险的

研究.如生物可吸收支架材料的筛选、经导管瓣膜置换装置的设计可行性、迭代设计更新的验证等。

6.3研究计划表

宜制定一个包含关键干预手段和时间点的计划表,该计划表是建立在已知风险知识和使ffl该医疗

器械可预测结果的基础之上。这些时间点通常包括:

a)医疗器械性能和/或动物反应的充分表征、放置和中期检查时间点;

b)医疗器械梢入物的取出;

c)所有取出组织的分析;

d)组织的制备;

e)诚终书面报告的制定和签发。

6.4试验样品和对照样品

宜对研究中使用的所有试验样品和对照样品进行充分表征。建议使用能代表ili终临床设计的试验

样品进行动物研究。如果没有使用诚终设汁产品,宜提供理山说明,与动物研究中的设汁样品相比,M

终临床设汁产品为何不会产生新的风险。试验和对照样品宜与临床使爪产品采用相同的包装、火菌和

运输方式送达研究地点。研究者宜制定和遵循对全过程进行追溯的方法。

6.5医疗器械和医疗器械附件

某些试验样品通常与特记的医疗器械附件联合使用。当这些附件在试验样品的使用中必不可少

时,则宜将艽描述为该试验模沏系统的一部分。研究者宜声明:动物研究中使爪的所有医疗器械附件是

否与该试验样品完全分开提供.或者医疗器械附件是否与该试验样品一起购买;以及该医疗器械的M终

标签是否包含医疗器械附件的选择或使用说明。

6.6动物实验系统

ili终研究报告砬包含动物实验系统的描述。适用时,ft提供一份可能影响动物实验系统的因索说

明,以便于能够合理评定这些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和设施构造;

动物旮养状况;动物机体稳态控制,包括电解质、血糖、无菌的保持和出血的控制;辅助诊断丨:具;以及川

于规定或描述试验样品或对照样品与动物间相互作用的材料和方法。

7人员

宜在每一份试验报告中列出关键研究人员。人员中宜包含有资质的兽医,以能够检测和处理不良

的结采以及确保动物福利要求。

8机构

8.1环境

动物饲养环境成符合闻家相关标准和指南的要求.从而降低不利于试验结杲解释的干扰因素。

YY/T1754.1—2020

8.2动物分组饲养

实验机构应具备足够数fi的相成种类的动物饲养区域。除丫在术后监测的时间外.建议将群居动

物以同种群分组方式饲养。

8.3动物初级和次级饲养区

实验机构中宜包含动物术后护理和恢复区域。宜在研究方案中考虑将大迆实验动物在实验机构中

护理一段时间后,待恢M稳定后运送到相砬环境设施中饲养。

8.4动物运输系统

宜考虑使用良好的运输系统以减少在运输过程对动物产生的影响.如使用高质量的运输笼具等。

9研究方法和实施

9.1研究对照

宜在动物研究中包含充分的对照以减少试验研究结果的变异和误差.将在试验过程中对试验组和

对照组间的干扰因素M小化。这样有助于不捉作用或阳性结采的分析和解释。

9.2研究设备

研究机构宜配备适当的研究设备、供给和资源。例如,进行动物介人手术时,为/合理模拟临床情

况.配备与医疗机构介人手术室相似的影像设备和人员。

9.3动物识别

宜建立用于动物识别、分组的程序以及研究动物的处理或配置信息表,以便于能够对所有试验组或

对照组所用动物形成完整的追溯链。

9.4动物检疫和条件

动物的检疫丨、V:符合相位的国家标准和指南.并制定相丨、V:的标准操作程序。

9.5动物组别和数量

宜在动物研究设计中包含•个对照组或者给出不设立对照组的说明。宜在科学论证的®础之上确

记动物数里和动物性别并遵循替代、减少和优化(3K)原则.充分考虑GB/T16886.2中动物福利耍求。

对于卨风险医疗器械.因为盂要卨水平的复杂操作技术和存在一些预期的动物死亡率,可能需要适当增

加一定数M的动物以确保动物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动物数量ft根据产品的特性进行合理确定。同时考

虑是否可能在一只动物中合理研究一个或多个试验样品和/或对照样品。

9.6食物、水和基本饲养条件

动物的饲养宜符合相位的PI家标准和指由,以确保研究人员能够对动物的摄和水摄取M以及

排尿和排便活动等进行监测。还宜考虑长期研究动物的寄生虫感染等。

9.7观察周期

9.7.1总则

宜与兽医共同制定具体的动物监测程序,充分说明医疗器械对动物的作爪,盂要考虑的重要监测内

4

YY/T1754.1—2020

容包括m不仅限于:

a)呼吸频率、类铟和深度;

b)血压;

c)心音和脉搏特征;

d)休息和大量活动时的黏膜颜色;

e)姿势;

f)精神状态;

g)步态;

h)有或无腹、膀胱或肠扩张。

9.7.2术中监测

宜在手术过程中监测动物的心率、心电图、血压和血气分析等指标。

9.7.3急性研究

宜在急性研究的手术记录中追溯和记录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和血压。这

些信息ft与医疗器械、对照或其他医疗器械相关材料的放S或使用时间相关联.并且在麻醉和/或手术

记录中予以注明。

9.7.4慢性研究

9.7.4.1术后期

宜制定动物术后护理的标准操作程序来减轻动物痛苦,如止疼、保暖和补充充分的液体和电解

质等。

9J.4.2中期观察

宜监测动物术后主动进食的时间。适用时.制定标准操作程序来监测动物体重变化和采集标本以

监测动物相应的临床生化指标。

9.7.4.3终止研究期

宜在研究方案中包括终止研究的细节和所有组织检査、收集和处理的方法。研究方案的终止研究

期中宜包含下列信息:研究结束期的检査方法;适用时在研究过程中进行放射学分析和/或影像检査的

卢明;以及确定动物终末体重和/或体重记分的方法。

9.7.4.4动物尸检及处死后评价

ft在研究方案中包含一个全面系统的动物尸检,包括组织采集和可能的处理保存,以用于组织病理

学检査得出结采信息。如动物发生意外死亡,宜能够提供证据来说明意外死亡的原因。

9.8动物处死后影像检查和评定方法(适用时)

9.8.1取出物影像

宜在对取出物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之前,考虑使用影像学技术.如放射性成像、微塯电子计算机断

层扫描等分析该医疗器械的结构完整性是否有助于测定医疗器械的安全性。

9.8.2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从动物体内取出医疗器械后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医疗器械棺入物的表面进行充分表征。

YY/T1754.1—2020

9.8.3组织形态学分析

建议由动物病理学家或临床病理学家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对观察到的所冇损伤和炎症的组织进

行评分和分析。宜重点关注炎症、血管化、钙化、蚩白多糖/胶原以及纤维蛋白/血栓形成等。记录任何

用于采集包含医疗器械的组织的非标准的T.具和方法以及固定、切片和染色的方法。报告中还宜包含

用于指示M人物位置的图解说明。详细说明切片方法.包括组织和医疗器械定位。当讨论研究结果时,

报告中宜包含高分辨率彩色图像.在每一图像中标明动物编号、研究组别、组织切片、放大倍数、染色和

其他重要的识别信息,

9.8.4局部和下游组织评定

因为大多数与血液系统接触的医疗器械.都具有从医疗器械结构成分或涂层中形成栓寒微粒或微

血栓的4能性,在组织周围或上游/下游组织中导致可观察到的不良作用,如压迫性坏死和炎症。如果

具有形成上游血栓的风险,那么宜切开颅'5•进行脑组织切片。如果在风险分析中识别出K疗器械具有

这种潜在的风险,建议在病理学研究中包含针对上游/下游和周围组织系统的描述性评价。如果观察到

异物,宜提供受影响表面积的数量以及说明用于计算该受影响区域的方法。

10记录和报告

应形成一份最终报告并且将对最终研究报告的任何修改以报告修改单的形式形成文件。保存所有

原始数据、文件、方案、最终报告和样本。研究报告至少包括:

a)报告编号;

1>)报告名称:

〇实验室质M体系保证的描述;

d)委托方和实验室的联系信息;

e)报告内容;

f)最终报告签章;

g)相关记录附件。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