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1/T 102.2-2021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 第2部分:污染修复方案编制技术规范
DB4401/T 102.2-2021 Soil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 construction land Part 2: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lution remediation pla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1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80
CCSZ10
DB4401
广州市地方标准
DB4401/T102.2—2021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
第2部分:污染修复方案编制技术规范
Soilpollutionpreventionandcontroloflandforconstruction—
Part2: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remediationschemeofcontamination
2021-09-09发布2021-10-01实施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DB4401/T102.2—2021
目 次
前言......................................................................................................................................................................III
引言......................................................................................................................................................................I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原则和工作程序......................................................................................................................................2
4.1基本原则...................................................................................................................................................2
4.2工作程序...................................................................................................................................................2
5选择修复模式..................................................................................................................................................3
5.1确认地块条件...........................................................................................................................................3
5.2细化地块概念模型...................................................................................................................................4
5.3确认修复目标...........................................................................................................................................4
5.4确定修复模式...........................................................................................................................................4
6筛选修复技术..................................................................................................................................................5
6.1分析比较修复技术适用性......................................................................................................................5
6.2修复技术可行性评估...............................................................................................................................5
6.3确定修复技术...........................................................................................................................................5
7制定修复技术方案..........................................................................................................................................6
7.1制定修复技术路线...................................................................................................................................6
7.2确定修复技术工艺参数...........................................................................................................................6
7.3修复技术方案...........................................................................................................................................6
7.4施工平面布局规划...................................................................................................................................7
7.5施工组织安排...........................................................................................................................................7
7.6异地风险管控和修复要求......................................................................................................................7
7.7修复后土壤环境管理要求......................................................................................................................8
8制定环境保护方案..........................................................................................................................................8
8.1环境保护方案内容...................................................................................................................................8
8.2二次污染防治方案...................................................................................................................................8
8.3环境监测计划...........................................................................................................................................9
8.4环境应急计划...........................................................................................................................................9
9修复方案文本编制..........................................................................................................................................9
9.1形式要求...................................................................................................................................................9
I
DB4401/T102.2—2021
9.2修复方案大纲...........................................................................................................................................9
附录A(资料性)常见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修复技术.............................................................................10
附录B(资料性)污染土壤风险管控和修复转移联单(样表).............................................................15
附录C(资料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方案编制大纲.........................................................................16
II
DB4401/T102.2—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为DB4401/T102的第2部分。DB4401/T102拟分为以下部分:
—第1部分: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范
—第2部分:污染修复方案编制技术规范
—第3部分:土壤重金属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第4部分:土壤挥发性有机物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
本文件由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州市环境技术中心、广东省广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
科学研究所、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谭海剑、张静雯、周展锋、胡丹心、吴文成、宋清梅、叶建平、陈泽雄、方
皓、符云琳、吴颖欣、黄志坚、周志军、马少杰、吴嘉慧。
III
DB4401/T102.2—2021
引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保障人居环境安全,加强广州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监督管理,规范广州市土壤污染修复方案的编制工
作,制定本文件。
DB4401/T102计划编制若干部分,第1部分的技术要求是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工作的前期技
术性工作,通过使用第1部分规定的技术方法以查明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从而判断被调查的建设用
地地块土壤环境质量是否满足相应要求。对于不满足要求需要修复的,按第2部分规定的技术要求编制
污染修复方案,以指导污染修复工作,保障修复效果;第3部分和第4部分规定了土壤污染防治相关重
金属和挥发性有机物监测工作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其他部分均围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不同
方面提出技术要求。
IV
DB4401/T102.2—2021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第2部分:污染修复方案编制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方案编制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和工作程序、选择修复模式、
筛选修复技术、制定修复技术方案、制定环境保护方案、编制修复方案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广州市辖区内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方案的编制工作。
本文件不适用于放射性污染和致病性生物污染的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方案编制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GB1252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30485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GB34330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
GB36600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HJ25.1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
HJ25.2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
HJ25.3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HJ25.4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HJ662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DB44/26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DB44/27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DB4401/T11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标志与监控终端、车厢规格与密闭DB4401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土壤修复soilremediation
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固定、转移、吸收、降解或转化地块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含量降低
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来源:HJ25.4—2019,3.1]
3.2
修复模式remediationstrategy
1
DB4401/T102.2—2021
对地块进行修复的总体思路,包括原地修复、异地修复、异地处置、自然修复、污染阻隔、居民防
护和制度控制等,又称修复策略。
[来源:HJ25.4—2019,3.4]
3.3
修复目标targetforremediation
由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确定的目标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受体不产生直接或潜在危害,
或不具有环境风险的污染修复终点。
[来源:HJ25.4—2019,3.2]
3.4
污染土壤与地下水协同修复治理模式collaborativeremediationmodelofcontaminatedsoiland
groundwater
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将一定区域内的污染土壤(包括含水层土壤)和与其相关联的污染地下水一并
进行修复治理,使该区域的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可满足相应环境要求的模式。
4基本原则和工作程序
4.1基本原则
4.1.1科学性
在前期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综合考虑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
目标、修复技术的处理效果、修复时间、修复成本、修复工程的环境影响等因素,制定修复方案。
4.1.2可行性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地块的污染性质、程度、范围以及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合理选择土壤修复技术,因地制宜制定修复方案,使修复目标可达,且修复工程切实可行。
4.1.3安全性
制定地块修复方案要确保污染地块修复工程实施安全,防止对施工人员、周边人群健康以及生态环
境产生危害和二次污染。
4.2工作程序
土壤污染修复方案编制工作分为选择修复模式、筛选修复技术和制定修复方案3个阶段,工作程序
应按图1进行。
2
DB4401/T102.2—2021
DB4401
图1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方案编制的工作程序
5选择修复模式
5.1确认地块条件
5.1.1核实前期按照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和风险评估报告等相关资料中有关目标污染物、污染
范围、污染量、地块水文地质条件、用地规划地块利用方式、环境敏感受体、未来建(构)筑物等的一
致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如发现已有资料不能满足修复方案编制基础信息要求,应适当补充相关资料;
必要时,还可结合地块现状开展补充性调查,以满足修复工程要求。补充资料及补充性调查工作要求参
考HJ25.1、HJ25.2、HJ25.3和HJ25.4。
5.1.2现场考察地块现状,特别关注相对于前期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时发生的重大变化,如
是否发生动土施工等情况,以及周边环境保护敏感目标的变化情况。现场考察地块修复工程施工条件,
3
DB4401/T102.2—2021
特别关注地块用电、用水、用气、施工道路、安全保卫等情况,为修复方案的工程施工布局提供基础信
息。
5.1.3如地块利用方式或其他重要条件发生变化,可能对修复效果产生重大影响的,前期土壤污染状
况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不足以支撑修复工作,应重新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
5.2细化地块概念模型
5.2.1进一步结合地块水文地质条件、污染物的理化参数、空间分布及其潜在迁移途径和风险评估结
果等因素,对概念模型进行细化。
5.2.2以文字、图、表等形式描述地块地层特征、地下水埋深与流向、污染物的空间分布与迁移方式、
污染介质与受体的相对位置、受体的可能暴露途径以及未来建(构)筑物特征等。
5.2.3在修复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应根据所获取的地块基础信息情况动态更新地块概念模型。
5.3确认修复目标
5.3.1依据HJ25.3、GB36600等有关标准,充分考虑地块所在区域土壤中目标污染物的背景含量及
目标污染物形态与迁移转化规律等,对前期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提出的修复目标进行合理性分
析。
5.3.2修复方案中的目标污染物、修复目标值、修复范围(修复边界、拐点坐标、污染深度等)和修
复量原则上与经评审的地块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一致。如出现本文件5.1.3情形,应按新的风险评估
结果确定修复目标。
5.3.3对于采用污染土壤与地下水协同修复治理的,应依据接收地地下水用途和HJ25.3中保护地下
水的推荐模型计算的土壤风险控制值作为土壤中相应污染物的修复目标值;污染地下水根据处理后的去
向确定修复/处理目标;当保护地下水的土壤污染修复目标值小于保护人体健康的土壤污染修复目标值
时,应以保护地下水的土壤污染修复值为准。
5.3.4确需调整原有修复目标值,应报组织评审相应风险评估报告的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确认或重
新组织评审,并附相关支撑文件。
5.3.5根据所采取的修复技术特点,可在风险评估报告确定的修复目标基础上增加修复目标,增加修
复目标的情形可包括:
a)对采用固化/稳定化风险管控和修复的,应增加污染物浸出浓度作为修复目标,浸出浓度应达
到接收地地下水用途对应GB/T14848等标准限值或不会对地下水造成危害。
b)若修复后土壤外运到其他地块,应根据接收地土壤暴露情景和可能的生态环境影响等进行风险
评估并提出修复目标。
c)对化学氧化/还原、生物修复处理有机污染土壤等工艺,在小试、中试等表明存在次生有机污
染物的,应提出相应修复目标。
5.4确定修复模式
5.4.1应结合地块环境特征和污染特征,对土壤和地下水存在的污染风险进行综合判定。
5.4.2在分析前期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地块特征条件、目标污染物、修
复范围、修复量和修复周期、未来开发建设规划、预期经费投入,选择确定地块修复总体思路。永久性
处理修复优先于处置,即显著减少污染物数量、毒性和迁移性。鼓励采用绿色、可持续和资源化的修复
技术。需将污染土壤转运出原污染地块的,应确定污染土壤量、去向、运输方式、路线和最终处置措施。
5.4.3对采用污染土壤与地下水协同修复治理模式的,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a)地下水污染区域周边无地下水污染源或污染源已全部清除;
b)风险评估报告已按本文件5.3.3的方法确定了保护地下水的土壤污染修复目标值和修复范围;
4
DB4401/T102.2—2021
c)土壤污染范围已包含地下水修复范围;
d)采取异位方式对土壤和地下水进行修复。
6筛选修复技术
6.1分析比较修复技术适用性
6.1.1应根据地块修复模式、污染特征、土壤和地下水特性、污染物特性,从技术的修复效果、时间、
成本、成熟度等方面考虑,筛选出潜在适用可行的修复技术。常见建设用地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见附录A。
6.1.2应确保所选择的修复技术对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效果能满足土地利用方式的要求,在技术
可行、时间、经济允许等条件下,选择可以降低污染物含量、毒性、迁移性等较为成熟的修复技术,避
免二次污染,保护人体健康与环境安全。
6.2修复技术可行性评估
6.2.1可采用实验室小试、现场中试和相关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修复技术可行性评估。原则上根据实
验室小试结果对修复技术进行可行性论证,确定关键工艺参数等。实验室小试应根据污染土壤的污染类
型、污染浓度梯度采集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至少应包括污染较重区域的土壤。在符合前述要求的同时,
应结合修复土壤量设置采样单元数量,推荐数量参见表1,每单元至少采集3个样品。小试过程应采用
拟选择的工艺组合进行试验,至少重复3次,确保试验结果的科学性。
表1最少采样单元数量
修复土壤量/m3采样单元数量
≤20001
2000~≤100002
10000~≤500003
>500004
6.2.2如采用原位方式进行修复或对修复技术适用性不确定,原则上开展现场中试,确定关键工艺参
数等。中试应根据修复模式、修复技术类型的特点,在现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兼顾不同区域、不
同深度、不同污染浓度、不同土壤类型、不同修复工艺等情形)开展试验。每项原位修复技术中试面积DB4401
不宜少于100m2,修复规模较小的地块,可适当减少中试面积。中试过程应做好二次污染防控措施等。
6.2.3修复技术的小试及中试修复效果检测由第三方单位实施,并出具检测报告。其中,中试修复效
果检测至少布设3个点位位置根据污染物分布规律在中试区域内选取,对于修复深度超过1米的,不同
性质土层至少采集一个土壤样品,每个点位至少采集2个不同深度的样品。
6.2.4若采用化学氧化/还原、生物修复处理有机污染土壤等可能产生降解产物的工艺,其小试、中试
还应关注降解过程产生的次生有机污染物,对修复后土壤进行分析检测。
6.2.5开展了实验室小试或现场中试的,应提供小试/中试工作报告,主要内容应包含实验设计、工艺
条件(温度、水土比、土壤粒度、药剂添加量和反应时间等)、数据处理、效果评价和结论等,并附具
过程照片。
6.3确定修复技术
基于修复技术优缺点的比较分析和可行性评估结果,可采用列举法对各技术的原理、使用条件、修
复效果、时间、成本、可行性、成熟度和环境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确定目标地块修复技术。
5
DB4401/T102.2—2021
7制定修复技术方案
7.1制定修复技术路线
应根据地块修复模式、修复目标、修复技术筛选结果,结合地块环境管理要求等因素,采用一种或
多种可行的修复技术进行优化组合集成。修复技术路线应反映污染地块修复总体思路和修复方式、修复
工艺流程和具体步骤,以及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修复过程中受污染水体、气体、固体废物、噪声处理及处
置等。
7.2确定修复技术工艺参数
7.2.1修复工艺参数可通过实验室小试、现场中试并参考类似工程案例确定。进行实验室小试时,宜
采用不同的工艺参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B/T 11012-2013 绿色板材采购规范 2013-06-14
- AQ/T 8009-2013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导则 2013-06-08
- SN/T 2822-2011 出口食品接触材料 高分子材料 塑料及制品在微波炉或传统炉加热过程中塑料与食品界面温度的测定 2011-02-25
- SN/T 2824-2011 出口食品接触材料 高分子材料 总迁移试验条件和方法选择指南 2011-02-25
- JT/T 859-2013 水泥混凝土结构渗透型防水材料 2013-09-12
- AQ/T 8008-2013 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 2013-06-08
- SN/T 2820-2011 出口食品接触材料 高分子材料 水基食品模拟物中总迁移量的试验方法 测试池法 2011-02-25
- SN/T 2818-2011 出口食品接触材料 高分子材料 橄榄油模拟物中总迁移量的试验方法 填充法 2011-02-25
- AQ/T 8010-2013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导则 2013-06-08
- SN/T 0393-2013 出口水产品中总汞含量检验方法 201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