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384.7-2009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7部分: 工程要求与验收

DB11/T 384.7-2009 Imag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Part 7: Engineering Requirements and Acceptance Process

北京市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DB11/T 384.7-2018 | 页数:2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1/T 384.7-2009
标准类型
北京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9-02-06
实施日期
2009-05-01
发布单位/组织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北京市公安局
适用范围
-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35.240.01

M63

备案号:24606-2009DB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384.7—2009

代替DB11/Z384.7—2006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7部分:工程要求与验收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imageinformation

managementsystem

Part7:Projectrequirementandcheckingandacceptance

2009-02-06发布2009-05-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T384.7—2009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1

4设备要求...........................................................................................................................................................2

5软件要求...........................................................................................................................................................2

6工程施工要求...................................................................................................................................................3

7监控机房要求...................................................................................................................................................5

8系统供电要求...................................................................................................................................................6

9系统防雷、接地要求.......................................................................................................................................6

10系统调试和验收要求.....................................................................................................................................7

I

DB11/T384.7—2009

前言

DB11/T384《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1部分:总体平台结构

——第2部分:视频格式与编码

——第3部分:通信控制协议

——第4部分:传输网络

——第5部分:图像质量要求与评价方法

——第6部分:图像存储与回放

——第7部分:工程要求与验收

——第8部分:危险场所的工程要求与验收;

——第9部分:图像资源及系统设备编码与管理;

——第10部分:监控点布点位置及数量的要求;

——第11部分:控制权限分类与管理;

——第12部分:图像采集区域标志的设计与设置;

——第13部分:图像信息存储系统;

——第14部分:手持移动终端联接技术要求;

——第15部分:软件质量评价方法;

——第16部分:视频图像字符叠加要求;

——第17部分:运行维护要求;

——第18部分:系统平台技术要求。

本部分为DB11/T384的第7部分。

其他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要求将结合实际需要适时制定,作为本规范的分部。

本部分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北京市公安局提出。

本部分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信息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北京市公安局、北京清

华力合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信息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葛元仁、欧阳云、宋国建、吕元元、杜振洲、姚世全、王海虹、李晓林、刘雪

涛、洪旗、李文峰。

II

DB11/T384.7—2009

引言

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06]17号)

文件精神,以本市应急指挥部门目前使用的图像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并考虑数字图像信息系统

建设的实际需求。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信息办牵头组织开展了图像

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的编写工作。编写组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信

息办等政府管理部门、技术研究机构与图像信息系统相关企业组成。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由系列标准组成。为积极推动本市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加强

标准化技术服务,本着总体规划,急用先编的原则,完成了总体平台结构、视频格式与编码、通

信控制协议、传输网络、图像质量要求与评价方法、图像存储与回放要求、工程要求与验收共7

大部分系列标准的编制。总体上,该套系列标准为本市和区县级模拟、数字图像信息管理平台的

建设和系统验收提供了基本的技术依据。

III

DB11/T384.7—2009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7部分:工程要求与验收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运用到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工程的设备、软件、工程施工、监控机房、系统供电、系统

防雷与接地、系统调试和验收的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图像信息管理系统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设计和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8702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GB50198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0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9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A/T74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A/T36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DB11/140建筑及住宅小区智能化工程检测验收规范

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1.1

接地基准点(ERP)earthingreferencepoint

连接用的总接地端,包括总接地带、总接地母线、总等电位接地基准点。

3.1.2

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radiation

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

1

DB11/T384.7—2009

3.1.3

比吸收率(SAR)specificabsorptionrate

生物体每单位质量所吸收的电磁辐射功率,即吸收剂量率。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部分:

AVS数字音视频编码标准(AudioandVideoCodingStandard)

LPZ防雷区(Lightning-ProofZone)

ERP接地基准点(EarthingReferencePoint)

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MeanTimeBetweenFailure)

SAR比吸收率(SpecificAbsorptionRate)

4设备要求

4.1产品应是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或实施生产许可证和上网许可

证管理的产品,未列入强制性认证产品目录或未实施生产许可证和上网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应按规定程序

通过产品检测;采用新材料、新型制品应有合格的试验报告及有关部门的技术鉴定文件;

4.2产品应有厂家提供的安全性、可靠性、电磁兼容性检测报告;

4.3采用进口设备,必须有原产厂家、产地证明、商检证明,中文说明书和操作手册;

4.4系统所使用设备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应≥5000小时;

4.5系统内所有设备在下表所列规范规定的电磁干扰情况下应能正常工作

表7-1电磁干扰指标

规范名称指标

GB/T17626.2-1998严酷等级3的静电干扰

GB/T17626.3-1998严酷等级3的射频电磁场干扰

GB/T17626.4-1998严酷等级3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

严酷等级:交流电源线不超过3级;直流、信号、控制及其他输入线不超过2级

GB/T17626.5-1998

的浪涌(冲击)干扰

GB/T17626.11-1998严酷等级:40%UT10个周期的电压暂降;10个周期的短暂中断干扰

4.6电磁辐射防护

4.6.1系统中无线发射设备的操作人员在每天8小时工作期间内,任意连续6分钟按全身平均的比吸

收率(SAR)应小于0.1W/kg;

4.6.2系统中无线发射设备的一般工作人员在1天24小时内,任意连续6分钟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

(SAR)应小于0.02W/kg;

4.6.3系统中电磁辐射功率应满足GB8702—1988中2.2的要求。

5软件要求

2

DB11/T384.7—2009

5.1应用软件应先进、成熟,能在人机交互的操作系统环境下运行;应使用简体中文图形界面;应使

操作尽可能简化;在操作过程中不应出现死机现象。如果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各子系统应仍能单独运行;

如果某子系统出现故障,不应影响其他子系统的正常工作。

5.2应用软件应至少具有以下功能

5.2.1对系统操作员的管理

5.2.2设定操作员的姓名和操作密码,划分操作级别和控制权限等。

5.2.3系统状态显示

5.2.4以声光和/或文字图形显示系统自检(摄像头、硬盘录像机等)、电源状况(断电、欠压等)、报

警和故障信息(时间、部位等)及图像状况等。

5.2.5系统控制

5.2.6视频图像的切换、处理、存储、检索和回放,云台、镜头等的预置和遥控。

5.2.7事件记录和查询

5.2.8操作员的管理、系统状态的显示等应有记录,需要时能简单快速地检索和/或回放。

5.2.9DB11/T384.1要求实现的功能。

6工程施工要求

6.1摄像头

6.1.1满足监视范围,能够互相配合消除盲点;环境照度应能够满足摄像头采集图像;室内距地≥2.5m,

室外距地≥3.5m安装,也可根据应用需求确定合理安装高度;

6.1.2摄像头及其配套设备要牢固的固定在底座或支、吊架上,运转灵活,有防破坏措施,与环境协

调;

6.1.3有强电磁干扰时,与地绝缘隔离;

6.1.4信号线和电源线应分别引入,外露部分用软管保护,缆线应留有足够长的余量,并不影响云台

转动。

6.2云台、解码器

6.2.1云台转动的角度范围满足要求,不晃动,解码器安装在云台附近,如在吊顶内,要有检修孔;

6.2.2云台的水平、垂直转动角度和限位控制正常,并有明确云台转动的起点方向。

6.3传输线路

6.3.1视频信号传输线的同轴电缆防护层及敷设方式应符合气候环境,能够防止有害物质和电磁干扰。

室外宜为聚乙烯铠装护套同轴电缆,室内不超过500m时,应为有防火的聚氯乙稀护套,外导体内径为

7mm(75-7)的同轴电缆。终端机房设备之间的连接线,距离较短时应为密编铜网,外导体内径3mm(75-3)、

或5mm(75-5)的同轴电缆。

6.3.2视频信号传输的光缆的保护层,要适合敷设方式和环境要求,室内敷设的光缆采用聚氯乙稀或

其他的塑料阻燃护套,采用聚乙烯护套,要有防火措施。无金属的光缆采用聚乙烯护套或纤维增强的塑

料护套。结构及允许最小转弯半径、最大抗拉力等机械参数,要满足施工要求,长距离采用单模光缆,

短距离采用多模光缆。室外光缆直埋,保护层采用充油膏铝塑粘结加铠装聚乙烯外护套。

6.3.3同轴电缆室外敷设

3

DB11/T384.7—2009

6.3.3.1电缆架设

1)架设架空电缆时,应先将电缆吊线用夹,双固定在电缆杆上,再用电缆挂钩把电缆卡挂在吊线

上。挂钩的间距宜为0.5~0.6m。根据气候条件,每一杆挡均应留出余兜。

2)在新杆上布放和收紧吊线时,要防止电杆倾斜和倒杆;在已架有电信、电力线的杆路上加挂吊

线时,要防止吊线上弹。

3)架设墙壁电缆应先在墙上装好墙担,把吊线放在墙担上收紧,用夹板固定,再用电缆挂钩将电

缆卡挂在吊线上。墙壁电缆沿墙角转弯,应在墙角处设转角墙担。

6.3.3.2电缆埋设

1)电缆采用直埋方式,必须使用具有铠装的能直埋的电缆,其埋深不得小于0.8m。紧靠电缆处

要用细土覆盖10cm,上压一层砖石保护。在寒冷的地区应埋在冻土层以下,并做出路由标志。

2)电缆采用穿管敷设时,应先清扫管孔,并在管孔内预设一根铁线,将电缆牵引网套绑扎在电缆

头上,用铁线将电缆拉入到管道内。敷设较细的电缆可不用牵引网套,直接把铁线绑扎在敷设

的电缆上,并做出路由标志。

3)当架空电缆和墙壁电缆引入地下时,在距地面不小于2.5m的部分应采用钢管保护;钢管应埋

入地下0.3~0.5m。

4)布放电缆时,应按各盘电缆的长度根据设计图纸各段的长度选配。电缆需要接续时应严格按电

缆生产厂提出的步骤和要求进行,不得随意接续。

6.4同轴电缆与电力线交叉或平行敷设时,其间距不得小于300mm;电力线与信号线交叉敷设时,宜

成直角。

6.5光缆敷设前,应使用光时域反射计和光纤衰耗测试仪检查光纤有无断点,衰耗值应符合要求。

6.6应根据实际敷设长度来选配光缆。配盘时应使接头避开河沟、交通要道及其它障碍物处;架空光

缆的接头与杆的距离不应大于1m。

6.7光缆地下敷设如果采用牵引机,光缆的牵引头要做好技术处里。牵引力要加在光缆的加强芯上,

牵引力不超过150公斤,牵引速度10m/min,一次牵引长度不超过1km,光纤接头预留长度不小于8m,

无接头光缆如果在直道的管道内敷设,由人工逐个人孔同步牵引;事先做好接头的光缆,接头不能在管

道中穿行。光缆端头,要事先用塑料胶带包扎好,盘圈放在托架高处。

6.8架空光缆敷设时端头应采用塑料胶带包扎,接头的预留长度不宜小于8m,并将余缆盘成圈后挂在

杆的高处。架空光缆可不留余兜,但中间不应绷紧。地下光缆引上电杆必须用钢管穿管保护;引上杆后,

架空的始端可留余兜,参见GB50200图3.4.10。

6.9光缆的接续应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来操作,接续时应采用光功率计或其它仪器进行监视,使接续

损耗达到最小;接续后应安装光缆接头护套。

6.10在桥上敷设光缆时,宜采用牵引机和中间人工辅助牵引。光缆在电缆槽内布放不宜过紧,在桥身伸

缩接口处应做3~5个“S”弯;每处宜余留0.5m。当穿越铁路桥面时,应外加金属管保护。光缆

经过垂直走道时,应绑扎在支持物上。

6.11光缆敷设时要满足光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光缆外径的20倍。

6.12接续点和终端要做永久性标志。

6.13全部光缆敷设完毕后要测量总损耗,并用光时域反射计观察光纤通道全程波导衰减特性曲线。

4

DB11/T384.7—2009

6.14信号线路应采用屏蔽缆线或穿金属管与强磁场或强电设备间距不小于800mm。

6.15线缆敷设在电缆沟的支架上进入建筑物之后,电缆沟与建筑物之间要隔离、密封。

7监控机房要求

7.1环境

7.1.1面积应≥20平方米;有防静电保护;在距地面0.8m的照度:正常时≥300lx(9-15W/m²),

应急照明≥5lx,疏散照明≥1lx;设置内外线电话、门禁、视频监控和消防设施,有防鼠害措施。必要

时可设置入侵报警、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7.1.2机房内尘埃粒径≥0.5µm的个数应≤18000粒/dm³。

7.1.3室内一氧化碳含量率<10×10­6g/m³;二氧化碳含量率<1000×10­6g/m³。

7.1.4静电泄漏电阻在1.0×105—1.0×108Ω之间。

7.1.5设备停机时,机房中心处噪声应<65dB

推荐标准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