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3843-2017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 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
GB/T 33843-2017 Test method for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Passive optical network based on ethernet(EP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7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烽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沈天珺、胡怡红、寿国础、陆洋、陈晓、周箴
- 出版信息:
- 页数:53页 | 字数:98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33.040.50
M33O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3843—2017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
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
Testmethodforaccessnetworkequipment—
Passiveopticalnetworkbasedonethernet(EPON)
2017-05-31发布2017-12-01实施
发布
GB/T33843—2017
目次
前言in
i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2
4系统参考配置及测试参考点3
4.1EPON系统参考配置3
4.2EPON测试参考点3
5OLT.ONU线路传输光接口的特性测试3
5.1平均发射功率3
5.2激光器T作波长6
5.3MLM激光器的最大RMS谱宽7
5.4SLM激光器的最大一20dB谱宽9
5.5SLM激光器的最小边模抑制比10
5.6发射机眼图11
5.7消光比12
5.8发射光调制幅度13
5.9接收机灵敏度测试15
5.10接收机过载功率17
5.11接收机反射系数18
6网络侧和用户侧接口测试19
6.1网络侧和用户侧接口要求19
6.2GE接口19
6.3FE接口19
6.410GBASE-接口19
6.5E1接口19
6.6Z接口20
6.7Za接口20
6.8ADSL2+接口20
6.9VDSL2接口20
7传送性能测试20
7.1最大分路比和传输距离20
7.2测距功能验证21
7.3N64kbit/s数字连接及2048kbit/s通道性能测试22
7.4IP性能测试24
8功能验证27
8.1动态带宽分配(DBA)功能27
T
GB/T33843—2017
8.2业务QoS保证29
8.3加密功能35
8.4()NU认证功能36
8.5VLAN功能37
8.6帧过滤功能38
8.7广播/组播帧抑制功能40
8.8二层隔离功能40
8.9快速生成树41
&10组播功能41
8.11SCB测试43
&12链路聚集功能43
8.13VLANstacking43
614ONU掉电通知功能44
615光纤保护倒换功能44
616VoIP测试45
9操作维护管理功能验证46
9.1管理方式验证46
9.2配置管理46
9.3性能管理48
9.4故障和告警管理48
9.5安全管理48
10环境测试48
10.1测试顺序48
10.2低温测试48
10.3高温测试48
10.4高湿测试48
10.5光纤温度交变测试48
11电源测试49
12电气安全测试49
12.1绝缘电阻测试49
12.2电磁兼容测试49
n
GB/T33843—2017
■>r■—>—
刖弓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烽火科技集团
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天珥、胡怡红、寿国础、陆洋、陈晓、周箴。
I
GB/T33843—2017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
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传输速率为千兆比特的,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设备的系统配置、
测试参考点及该设备的OLT/ONU线路传输光接口、网络侧接口和用户侧接口、传送性能、功能、网管、
设备安全等的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公众电信网环境下的EPON设备,专用电信网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611—2001数字网系列比特率电接口特性
GB9254-200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14760-1993光缆通信系统传输性能测试方法
GB/T17618—1998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29229—2012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技术要求
YD/T751-1995公用电话网局用数字电话交换设备进网检测方法
YD/T1034—2013接入网名词术语
YD/T1098—2009路由器设备测试方法边缘路由器
YD/T1141—2007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方法
YD/T1156—2009路由器设备测试方法核心路由器
YD/T1240—2002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一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设备
YD/T1250—2003接入网测试方法一基于ATM的无源光网络(A-PON)
YD/T1532—2006基于软交换的综合接入设备测试方法
YD/T2278—2011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第二代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2)
IEEE802.lag—2007局域网和城域网虚拟桥接局域网修正5:连通性故障管理(Loclaand
metropolitanareanetworks—Virtualbridgedlocalareanetworks—Amendment5:Connectivityfault
management)
IEEE802.ID—2004局域网和城域网媒体接入控制(MAC)桥[Localandmetropolitanarea
networks一Mediaaccesscontrol(MAC)bridges]
IEEE802.IQ—2005局域网和城域网虚拟桥接局域网(Localandmetropolitanarea
networks—Virtualbridgedlocalareanetworks)
IEEE802.I—2004局域网和城域网基于端口的完了接入控制(Localandmetropolitanarea
networks—Portbasednetworkaccesscontrol)
IEEE802.3-2008信息技术系统间的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殊要求第3部
分:CSMA/CD访问方法及物理层规范[Localandmetropolitanareanetworks—Specificrequirements—
Part3: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withcollisiondetection(CSMA/CD)accessmethodandphysical
1
GB/T33843—2017
layerspecification]
IETFRFC2544网络互连器件的基准方法论(Benchmarkingmethodologyfornetworkintercon
nectdevices)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YD/T1034-201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DSL2频谱扩展的第二代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symmetricDigitalSubscriberLine2plus)
BER:比特差错率,误码率(EitErrorRatio)
DBA:动态带宽分配(DynamicBandwidthAllocation)
EPON: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thernetPassiveOpticalNetwork)
ER:消光比(ExtinctionRatio)
IGMP:Internet组管理协议(InternetGroupManagementProtocol)
IP:因特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
LLID:逻辑链路标识(LogicalLinkIdentifier)
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AccessControl)
MGCP: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ediaGatewayControlProtocol)
MLM:多纵模(Multi-LongitudinalMode)
MPCP:多点控制协议(Multi-PointControlProtocol)
ODN:光分配网络(OpticalDistributionNetwork)
OLT:光线路终端(OpticalLineTerminal)
OMA:光调制幅度(OpticalModulationAmplitude)
ONU:光网络单元(OpticalNetworkUnit)
ORL:光回波损耗(OpticalReturnLoss)
PMD:物理媒质相关(子层)(PhysicalMediumDependent)
PON:无源光网络(PassiveOpticalNetwork)
QoS: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
RMS:均方根值(RootMeanSquare)
RIN:相对强度噪声(RelativeIntensityNoise)
SCB:单拷贝广播(SingleCopyBroadcast)
SLA:服务等级协议(ServiceLevelAgreement)
SLM:单纵模(Single-LongitudinalMode)
SMSR:边模抑制比(SideModeSuppressionRatio)
T-CONT:传输容器(TransmissionContainer)
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
TDM:时分复用(TimeDivisionMultiplex)
TDP:发射机色散代价(TransmitterandDispersionPenalty)
UDP:用户数据包协议(UserDatagramProtocol)
VDSL2:第二代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eryhighspeedDigitalSubscriberLine2)
VLAN:虚拟局域网(VirtualLocalAreaNetwork)
2
GB/T33843—2017
VoIP:IP话音(VoiceoverIP)
4系统参考配置及测试参考点
4.1EPON系统参考配置
EPON系统参考配置如图1所示。该系统由局侧的光线路终端(OLT)、用户侧的光网络单元
(ONU)和光分配网络(ODN)组成,为单纤双向系统。网管系统仅管理OLT及ONU,不涉及ODN。
本标准中的测试涉及OLT.ONU设备及其操作维护管理功能。
说明:
IFpon——PON的专用接口;
S——参考点;
R参考点。
图1EPON系统参考配置示例
4.2EPON测试参考点
EPON系统参考配置图1中,光发射信号定义在连到发射机的光纤输出端(参考点S)o如果没有
特殊规定,本标准中所有发射机测试都在S处进行。光接收信号定义在连到接收机的光纤的输出端(参
考点R)。如果没有特殊规定,本标准中定义的所有接收机测试都在R处进行。
EPON设备测试点分为4个部分:
a)网络侧接口:EPON与业务节点间的参考点;
b)测试点S:紧靠在发射机(OLT或ONU)光连接器后的光纤点;
c)测试点R:紧靠在接收机(OLT或ONU)光连接器前的光纤点;
d)用户侧接口:EPON与用户终端或其他用户侧设备间的参考点。
5OLT.ONU线路传输光接口的特性测试
5.1平均发射功率
5.1.1OLT下行平均发射功率
5.1.1.1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图中图案发生器起到产生图案为伪随机序列的信号的作用。
3
GB/T33843—2017
图2OLT/ONU发射功率及OLT/ONU发射机平均关断发射功率测试配置
5.1.1.2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按图2搭建测试配置;
b)在OLT的网络侧接口接上图案发生器发送测试信号;
c)光功率计设置在被测光波长上,待输出功率稳定,从光功率计读出平均发射功率。
5.1.1.3预期结果
平均发射功率应满足表1要求。
表1平均发射功率(下行)
平均发射功率(最大)/平均发射功率(最小)/
方向参考点
dBmdBm
1000BASE-PX10-D点S(OLT侧)2-3
1000BASE-PX20-D点S(OLT侧)72
(1000BASE-PX20+)-D点S(OLT侧)72.5
注:平均发射功率是发射机耦合到光纤的伪随机数据序列(长度为127)的平均功率在参考点S上的测试值。
5.1.2ONU上行平均发射功率
5.1.2.1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3和图4。
图3ONU突发模式发射功率测试配置(基准测试法)
4
GB/T33843—2017
图4ONU突发模式发射功率测试配置(替代测试法)
5.1.2.2测试步骤
两种测试方法的测试步骤分別如下:
a)基准测试法:ONUT作在突发模式下,可按图3搭建测试配置,用具有突发光功率测试功能的
光功率计测试()NU的平均发射功率;
b)替代测试法:ONUT作在突发模式下,可按图4搭建测试配置,从光功率计读出平均发射功率
P,,断开光功率计连接上示波器,测试ONU总的发送周期「和实际发送信号的时长八,则
ONU的突发模式平均光功率为P,单位为分贝毫瓦(dBm),定义见式(1)。
P=P1+101og2T1/T2+P2(1)
式中:
巴一一平均发射功率,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P2一一1:2光分路器的插入损耗,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T.一一ONU总的发送周期,单位为纳秒(ns);
T2实际发送信号的时长,单位为纳秒(ns)o
注:1:2光分路器在使用前需进行插入损耗校准。
5.1.2.3预期结果
平均发射功率应满足表2要求。
表2平均发射功率(上行)
平均发射功率(最大)平均发射功率(最小)
方向参考点
dBmdBm
1000BASE-PX10-U点S(ONU侧)4-1
1000BASE-PX20-U点S(ONU侧)4-1
(1000BASE-PX20+)-U点S(ONU侧)40
5.1.3发射机平均关断发射功率
5.1.3.1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0
5
GB/T33843—2017
5.1.3.2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按图2搭建测试配置;
b)如有必要在OLT的网络侧接口(或ONU的用户侧接口)连接图案发生器产生测试信号;
c)测试OLT时,通过网管控制台使OLT的激光器关断;
d)测试ONU时,正常T作时,断开OLT与ONU的连接即可使ONU的激光器关断;
e)光功率计设置在被测光波长上,待输出功率稳定,从光功率计读出的光功率值即为发射机关断
时的平均发射功率。
5.1.3.3预期结果
平均发射功率应满足表3要求。
表3平均发射功率(关断)
发射机平均关断发射功率(最大)/
方向参考点
dBm
1000BASE-PX10-D点S(OLT侧)-39
1000BASE-PX10-U点S(ONU侧)—45
1000BASE-PX20-D点S(OLT侧)-39
1000BASE-PX20-U点S(ONU侧)—45
(1000BASE-PX20+)-D点S(OLT侧)-39
(1000BASE-PX20+)-U点S(ONU侧)-45
5.2激光器工作波长
5.2.1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5和图6。
图5OLT激光器工作波长测试配置
图6ONIJ激光器工作波长测试配置
6
GB/T33843—2017
5.2.2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分别按图5、图6搭建OLT和ONU的测试配置;
b)调整光衰减器,使输出光功率在光谱分析仪(或光波长计)要求的范围内;
c)调整光谱分析仪(或光波长计),找到并读出主模中心波长。
5.2.3预期结果
主模中心波长应满足表4的指标要求。
表4EPON系统激光器工作波长
方向参考点波长范围/nm
1000BASE-PX10-D点S(OLT侧)1480〜1500
1000BASE-PX10-U点S(ONU侧)1260〜1360
1000BASE-PX20-D点S(OLT侧)1480〜1500
1000BASE-PX20-U点S(ONU侧)1260〜1360
(1000BASE-PX20+)-D点S(OLT侧)1480〜1500
(1000BASE-PX20+)-U点S(ONU侧)1260〜1360
5.3MLM激光器的最大RMS谱宽
5.3.1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5和图60
5.3.2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分别按图5、图6搭建OLT和ONU的测试配置;
b)调整光衰减器,使输出光功率在光谱分析仪要求的范围内;
c)定义积分区边界乙和入2,通常选取光功率下降20dB的点对应的波长为儿和入2;
d)计算最大均方根谱宽c®,定义见式(2)。
rpipi
Crms=”I(A—A())2/>(A)dA/(2)
\JAlJAl
式中:
Ao——中心波长,单位为纳米(nm);
儿一一光功率下降20dB的第一个点对应的波长,单位为纳米(nm);
入2—一光功率下降20dB的第二个点对应的波长,单位为纳米(nm);
A——光波长,单位为纳米(nm)0
5.3.3预期结果
具体指标见表5、表6、表7。
7
GB/T33843—2017
表51000BASE-PX10-D和1000BASE-PX10-U发射机频谱限制(MLM激光器)
中心波长/nmRMS谱宽(最大)/nmRMS谱宽,当£<0.115(参考值)/nm
12602.091.43
12702.521.72
12803.132.14
12862.49
12903.502.80
12973.50
13293.503.50
13403.502.59
13503.062.41
13602.581.76
1480〜15000.880.60
注:e为光脉冲的相对展宽值。
表61000BASE-PX20-D和1000BASE-PX20-U发射机频谱限制(MLM激光器)
中心波长/nmRMS谱宽(最大)/nmRMS谱宽,当e<0.115(参考值)/nm
12600.720.62
12700.860.75
12801.070.93
12901.401.22
13002.001.74
13042.502.42
13052.55
13082.50
3.00
1317
13202.53
2.20
13212.41
13301.711.48
13401.291.12
13501.050.91
13600.880.77
1480〜15000.440.30
注:e为光脉冲的相对展宽值。
8
GB/T33843—2017
表7(1000BASE-PX20+)-D和(1000BASE-PX20+)-U发射机频谱限制(MLM激光器)
中心波长/nmRMS谱宽(最大)/nmRMS频宽,当=0.10(参考值)/nm
12600.720.62
12700.860.75
12801.070.93
12901.401.22
13002.001.74
13042.52.42
13052.55
13082.50
3.00
1317
13202.53
2.20
13212.41
13301.711.48
13401.291.12
13501.050.91
13600.880.77
1480〜15000.440.30
注:e为光脉冲的相对展宽偵。
5.4SLM激光器的最大一20dB谱宽
5.4.1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5和图6。
5.4.2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按图5、图6分别搭建OLT和ONU的测试配置;
b)调整光衰减器,使输出光功率在光谱分析仪要求的范围内;
c)定义积分区边界心和入2,选取光功率相比最大值下降20dB的点对应的波长为儿和入2;
d)计算最大一20dB谱宽<7_2(>,定义见式(3)。
式中:
心一一光功率下降20dB的第一个点对应的波长,单位为纳米(nm);
入2—一光功率下降20dB的第二个点对应的波长,单位为纳米(nm)0
5.4.3预期结果
-20dB谱宽应满足表8要求。
9
GB/T33843—2017
表8最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14637.1-1993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锌含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1993-08-06
- GB/T 14638.2-1993 工业循环冷却水水垢中铜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1993-08-06
- GB/T 14636-1993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钙含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1993-08-06
- GB/T 14640-1993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钾含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1993-08-06
- GB/T 14643.2-1993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土壤菌群的测定 平皿计数法 1993-08-06
- GB/T 14637.2-1993 工业循环冷却水水垢中锌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1993-08-06
- GB/T 14641-1993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钠含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1993-08-06
- GB/T 14639-1993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镁含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1993-08-06
- GB/T 14643.1-1993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粘液形成菌的测定 平皿计数法 1993-08-06
- GB/T 14642-1993 工业循环冷却水及锅炉水中氟、氯、磷酸根、亚硝酸根、硝酸根和硫酸根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199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