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G 740-2005 研磨面平尺
JJG 740-2005 Milling Straight Edg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1991年03月
-
2005年03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北京市计量科学研究所
- 起草人:
- 马桂茹、吴迅、刘振福
- 出版信息:
- 页数:23页 | 字数:30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UU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JJG740-2005
研磨面平尺
MillingStraightEdges
2005一03一03发布2005一09一03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JJG740-2005
研磨面平尺检定规程
JJG740-2005
VerificationRegulationof{代替JJG740-199140
MillingStraightEdges、.0.0.o.o.0-一一。-一-一0o.0.o.‘
本规程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5年3月3日批准,并自
2005年9月3日起施行。
归口单位:全国几何量工程参量计量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北京市计量科学研究所
本规程委托全国几何量工程参量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标准分享网免费下载
JJG740-2005
本规程起草人:
马桂茹(北京市计量科学研究所)
吴迅(北京市计量科学研究所)
刘振福(北京市计量科学研究所)
JJG740-2005
目录
1范围·······································································,··················……(1)
2引用文献(1)
3概述·······································································4··················……(1)
4计量性能要求··············································································……(1)
4.1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1)
4.2工作面的平面度·(2)
5通用技术要求················································,·····························……(2)
5.1外观·······················································································……(2)
5.2表面质量·················································································……(2)
6计量器具控制··············································································……(2)
6.1检定条件···············································································……(2)
6.2检定项目·················································································……(2)
6.3检定方法·················································································……(2)
6.4检定结果的处理·······································································……(4)
6.5检定周期·················································································……(4)
附录A等倾干涉法测量平面度及计算·(5)
附录B常用段(n=3一6)分段法计算式(1)的简化公式······················,·…(8)
附录C分段测量研磨面平尺工作面平面度的数据处理示例·(9)
附录ll研磨面平尺工作面平面度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13)
附录E检定证书和检定结果通知书内页格式·一,··…(21)
标准分享网免费下载
JJG740-2005
研磨面平尺检定规程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研磨面平尺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
2引用文献
本规程引用下列文献:
JJG28-2000平晶
JJG661-2004平面等倾干涉仪
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JJF1094-2002测量仪器特性评定
ISO14253.2:1999测《量设备校准和产品检验中GPS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指南》
使用本规程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3概述
研磨面平尺是一种精密的平面标准器具,其结构形状如图1中(a),(b)所示。
研磨面平尺主要用于检定刀口形直尺工作棱边的直线度。
口
(a)
皿
图1研磨面平尺结构示意图
4计t性能要求
4.1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
研磨面平尺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研磨面平尺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
研磨面平尺长度/mm毛330>330
五.值/1!m,0.025X0.05
d.1G740-2005
4.2工作面的平面度
研磨面平尺工作面的平面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研磨面平尺工作面的平面度
研磨面平尺长度L/mm200_<L<300300_<L<500500}_L
全长/pm续0.15(0.4(0.5
工作面纵向
局部/(1,m/mm)X0.25/240X0.4/400
平面度
横向/pm_<0.15
注:研磨面平尺有效工作长度从,二L一2a.
2a—研磨面平尺两端点减去的长度,一般取a=5mmo
5通用技术要求
5.1外观
研磨面平尺非工作面上应标有制造厂名(或厂标)、产品编号、尺寸规格及退互二标
志。
5.2表面质量
研磨面平尺工作面不得有锈迹、裂纹、划痕、碰伤及影响测量准确度的其他缺陷。
研磨面平尺应无磁。
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允许有不影响测量的上述缺陷。
‘计,器具控制
计量器具控制包括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
6.1检定条件
6.1.1环境条件
检定室温度应为(20士5)`1C;温度变化不得超过0.1`C/h和1'C/24h.
检定室内的温度与仪器保温箱内的温度之差应不大于0.290o
研磨面平尺在检定室内平衡温度的时间应不少于10h。长平晶与研磨面平尺放
置在仪器内的时间,对小于等于330mm研磨面平尺和210mm长平晶应不少于lh;对大
于330mm研磨面平尺和310mm长平晶应不少于1.5h.
6.1.2检定设备
检定设备见表30
6.2检定项目
检定项目见表30
6.3检定方法
6.3.1外观及表面质量
目力观察与手动试验。
6.3.2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
标准分享网免费下载
JJG740-2005
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比较法测量。有争议时用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测量。
6.3.3工作面的平面度
以长平晶作为标准,在平面等倾干涉仪(装置)中对研磨面平尺平面度进行测量。
当被测研磨面平尺的有效长度小于或等于长平晶的长度时,采用等倾千涉法(见附
录A)整段测量。
当被测研磨面平尺的有效长度超过长平晶长度(如300mm或500mm研磨面平尺和
210mm长平晶)时,采用等倾干涉法分段测量。
表3检定项目和主要检定设备
JT--1剂碱3h}1}p}totfiHt}}主要检定设备首次检定}后续检定{使用中检验
}一
带tc.1A1}fAR}l9aRR1!'1"fkt1l.f6X1(T)}
注:表中“十”表示应检项目;“一”表示可不检项目。
分段测量的步骤:
等倾干涉法分段测量时,每段测量长度为]180mm,在180mm长度上测7个点,计算
各测点对0与180mm两点连线的偏差。然后仪器工作台退回一半即90mm,加接长管,
光斑中心对准90mm处十字线,移动长平晶(此时被测研磨面平尺不许做任何移动),
并使长平晶的零十字刻线处于光斑中心上;且移动工作台时长平晶上所有十字线都能通
过光斑中心,取下接长管,让十字线与干涉环中心重合,移动工作台保证所有十字线都
能通过千涉环中心。经过适当等温后,进行测量(90一270)mm间各测点对90mm与
270mm两点连线的偏差。
对于研磨面平尺长度不足90mm的部分,可以将长平晶只移位30mm或60mm。例
如,测量330mm的研磨面平尺可分为三段测至270min,然后再将长平晶移动30mm即测
量120mm至300mm间各测点对120mm与300mm两点连线的偏差。
根据90mm处对。与180mm两点连线的偏差a,,180mm处对90mm与270mm两点连
线的偏差a2,…,a;_,,按式(1)求出90mm,180mm,270mm,…各点对。与300mm
两端点连线的偏差关。
f=2{三(「。一,)a,+(n-2)a,+...+a_,一厂“-1)a,+(i-2)a,+二。,I}(1)
式中:n—段数;
i-测点序号。
常用段(,:二3一6)的分段法计算式(1)的简化公式见附录So
按.瓜,fl80,一之值将其余各点补插进去。对120mm,150mm等位置有重复偏差
JJG740-2005
五、,few……的(重复偏差之差应不大于1/6平面度要求,否则应重测),取其平均值
为测量值。并根据长平晶各点平面度偏差和自重变形量(见JJG28-2000平晶检定规程
附录F)对研磨面平尺各对应点进行修正后,按符合最小条件准则处理后得到测量结
果。
分段测量研磨面平尺工作面平面度的数据处理示例见附录Co
研磨面平尺横向平面度用平面平晶等厚干涉法进行测量。
也可用带有笋310mm标准平晶的等厚干涉仪测量。当有争议时以等倾干涉法测量结
果为准。
6.4检定结果的处理
经检定符合本规程要求的研磨面平尺发给检定证书。不符合本规程要求的,发给检
定结果通知书,并注明不合格项目。
6.5检定周期
研磨面平尺的检定周期根据使用情况确定,一般不超过1年。
标准分享网免费下载
JJG740-2005
附录A
等倾干涉法测量平面度及计算
等倾干涉法测量原理如图A.1所示。
将两块尺寸差小于0.lLtm的量块,分别研合在长平晶工作面上两端。也可用专用
的三球支承架(钢球直径为3.18mm三个钢球的直径差应小于0.lym)代替量块。使用
球支承架时,支承架的3个支承点应尽量与工作台支承点相重合。
图A.1等倾干涉仪(装置)测量原理示意图
1一观察孔;2一玻璃分化板;3一半反射镜;4-透镜;5一光阑;6一光源:
7一长平晶;8一支承量块;9-被测研磨面平尺;1-o一支承;I1一可称动工作台
被测研磨面平尺工作面向上,放在仪器工作台的两个可调距离支承点上,两支承点
awT}Rm1iff}ftf*R普:处(1,-RIMR*Rikcf)。此、将长、。研、其
上的量块(或球形支承架)放在被测研磨面平尺工作面上。
被测研磨面平尺工作面与长平晶工作面,由量块支承(或球形支承架支承)形成一
个平行空气层。它位于平面等倾干涉仪(装置)光路中的聚焦点附近,并与光轴垂直,
此时在平面等倾干涉仪(装置)目镜里可观察到一组等倾干涉环。这时工作台从一端移
至另一端时,两端干涉环级数的变化应不超过一环。再将测微目镜取下,装上接长管,
重新套上测微目镜,调整目镜(即调整接长管的工作长度),使目镜视场内能同时见到
照明光斑的像与长平晶上的十字线。调整长平晶上各点的十字刻线与工作台运动方向平
行,且光斑中心与十字刻线重合。将零十字刻线调到光斑中心上,并调整位移手轮上的
刻度至零位或需要的位置上,然后取下接长管,装上测微目镜,再次检查干涉环的变
5
JJG740-2005
化,直至两端的干涉环变化小于一环为止。将仪器保温箱门关上,按要求平衡温度。
用等倾干涉法测量研磨面平尺平面度,实质上是测量研磨面平尺工作面与长平晶工
作面间空气层厚度的变化。设各点空气层厚度为Ho,H,H2,…,Hn,则某一点i对
两端点(0点和n点)连线的偏差F:o
F一卜L;1。·LnHa+LnL;Hn一Hi(A.1)
式中:F:-i点对。点与n点连线的偏差;
Ho,H、H}-0点、i点及n点的空气层厚度;
L:-i点到。点的距离,mm;
La-n点到。点的距离,。。
设。点的空气层厚度H。二△K。十Ko,Ko为。点空气层厚度中干涉仪级数,AKo为
其干涉级数的小数部分,其他各点的空气层厚度H,=AK;+Ko,AK为i点空气层厚度
减去Ko而剩下的干涉级数。若用干涉级数表示对两端点连线偏差,则
△K
F=朴一L1AK"·L'OK,
=(AK。一△K,一会(AK。一△、)(A.2)
工作台移动时,当移向空气层厚度变小处,在视场中可以看到干涉环会一环一环向
中心收缩以致消失,每消失一个干涉环,表明长平晶与被测研磨面平尺表面空气层厚度
(亦即长平晶与被测研磨面平尺工作面距离刁、了合;当干涉环扩张时,每扩张一个干涉
环,则表明其厚度增大了粤)o
2’‘一卜、‘’‘曰、2
为了使得到的结果“+”表示凸,“一”表示凹,规定每收缩消失一个干涉环时,
表示干涉级数“增大”一级(用“+1”表示);每扩大产生一个新干涉环时,表示干涉
环级数“减少”一级(用“一1”表示)。
通常,干涉环收缩或扩张不到一个环的小数部分△Ki,可用下式计算:
“干涉环扩张时,“=一(Di)2Do(gym)(A.3)
+6JTWkV时,AK,=卜1Dn12J合(tim)(A.4)
式中:D,-i点所测干涉环直径,mm;
Do—仪器标准干涉环直径,mm;
几—光波波长,Km.
标准干涉环直径D。是根据空气层厚度确定的仪器常数,由仪器出厂及周期检定时
提供,也可以通过实测由式(A.5)确定:
Do=NL万二研(A.5)
式中:D;,,与D;—相邻两干涉环直径。
标准分享网免费下载
6
JJG740-2005
为保证D。的准确,应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测量次数不得少于10次,每次测量时
应改变干涉环直径。
当测量一组干涉环直径时,标准干涉环直径可由式(A.6)求得:
12习(一‘)‘DZx一6(i一1)习DR
Do(mm)(A.6)
K(K一1)(K+1)
式中:K—自中心起的干涉环环数;
Dx—自中心起第i环的直径。
3(D;一Dzi)+(D;一DZ)
当K=4时Do(mm)(A.7)
10
2(。;一刀:)+(刀卜刀:)
当K=5时D(A.8)
10
测量时,将被测研磨面平尺工作面分为7个测点逐点检定,移动工作台观察并记取
每段干涉环的变化量Ki,检定每段不到一个环的小数部分并计算出GK;再按式(A.9)
进行计算,求得被测研磨面平尺工作面各测点对两端点连线的偏差F:
F=I[K·(△、。一△、)卜合。、。·(△、。一△、。)〕}合(A.9)
式中:Ki—从。点到i点干涉环变化的整数部分;
K.—从。到n点干涉环变化的整数部分;
AK,-0点干涉级数小数部分;
OK,—从。点到i点干涉环变化的小数部分;
A&—从。点到n点干涉环变化的小数部分。
再根据长平晶各点平面度偏差和自重变形量(见JJG28-2001)平晶检定规程附录
F)对被测研磨面平尺各对应点的偏差进行修正。当对两端点连线偏差符号相同时,取
其最大偏差做为研磨面平尺工作面的平面度;若出现符号相反时,按符合最小条件准则
处理得到被测研磨面平尺工作面的平面度。
JJG740-2005
附录B
常用段(n二3一6)分段法计算式(1)的简化公式
n二3:
4a,+2a2
五
一3
2a,+4a2
f2
3
几二4
6a,+4a2+2a3
A=4
4a,+8a2+4a3
f2
推荐标准
- GB/T 5092-2008 压力机用感应式安全装置技术条件 2008-12-31
- GB/T 2952.2-2008 电缆外护层 第2部分:金属套电缆外护层 2008-12-31
- GB/T 3107-2008 救生圈用自亮浮灯及自发烟雾组合信号 2008-12-31
- GB/T 4543-2008 船用烟火信号 2008-12-31
- GB/T 4706.54-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2部分:步行式和手持式草坪修整机、草坪修边机的专用要求 2008-12-31
- GB/T 5089-2008 交流电风扇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2008-12-31
- GB/T 394.2-2008 酒精通用分析方法 2008-12-31
- GB/T 394.1-2008 工业酒精 2008-12-31
- GB/T 4541-2008 救生圈自亮浮灯 2008-12-31
- GB/T 5345-2008 道路车辆 石油基或非石油基制动液容器的标识 2008-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