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488-2023 应急通信网络基础建设规范

DB23/T 3488-2023 The Specification for Emergency Communication Network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23/T 3488-2023
标准类型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7-05
实施日期
2023-08-04
发布单位/组织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35.110

CCSM10

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488—2023

应急通信网络基础建设规范

2023-07-05发布2023-08-04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3/T3488—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缩略语..............................................................................2

5建设原则............................................................................3

6总体架构............................................................................3

7网络建设............................................................................4

8装备配置............................................................................7

附录A(资料性)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装备目录及配置要求............................9

参考文献..............................................................................17

I

DB23/T3488—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部分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安全生产技术中心、黑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黑龙江省森林消防总队。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艳红、李成奎、徐宁、李志彦、肖运泽、邢晓刚、孙炳超、关新、贡鹏杰、

王琦、张孔、蒋莉、刘洋、郭文星、赵世远、常译、孙雷、孙安宅、白龙、张海君。

II

DB23/T3488—2023

应急通信网络基础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应急通信网络基础建设规范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规定了应急通信网络基础建设的

建设原则、总体架构和装备配置。

本文件适用于工矿商贸等企业突发各类安全生产事件(事故)及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

地质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类事件(事故)时的公网正常情况以及极端三断情况下的应急通信

网络构建及音视频、数据通信等通信保障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7691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GB/T34991基于12.5kHz信道的时分多址(TDMA)专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空中接口物理层及数据链

路层技术规范

GB/T34992基于12.5kHz信道的时分多址(TDMA)专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空中接口呼叫控制层技术

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现场指挥部

各级党委政府根据灾害事故需要,在灾害事故现场附近安全区域搭建的协调指挥重大灾害事故救

援行动、调度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的指挥场所。现场指挥部主要依托所在地区消防救援队伍进行搭建。

应急指挥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处置灾害事故进行的组织、指导等活动。

指挥中心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常设的,具备人员会商、融合通信、信息展示、指挥系统等软硬件基础设施和条

件,用于灾害事故后方救援研判、指挥调度和应急值守的固定应急指挥场所。

基站

提供无线接入服务的固定端基础设施。

集群基站

提供集群无线接入服务的固定端基础设施。

1

DB23/T3488—2023

地面骨干节点

基于大中型通信指挥车建设,融合集成宽带自组网基站、窄带数字集群基站、卫星设备、数通设备、

无人机、边缘云(车载服务器)等硬件设备以及数字化战场信息化系统,汇聚组建的地面关键通信节点。

可分为指挥部节点和常规节点。

应急战术网

采用应急战术骨干网和子网相结合的网络架构,实现分层部署、随遇接入、弹性扩展的应急战术通

信网。

应急战术骨干网

通过有线、无线、卫星、自组网、散射等技术手段构建的主通信链路的应急战术网。

极端三断

公网损毁、气候条件差、无法建立卫星链路的情况称为极端三断。

通信保障

为满足应急指挥活动需求,在通信链路建立、通信枢纽搭建、数据信息回传、通信值守等通信联络

方面组织实施的保障。

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处置灾害事故的过程中,通过保障人员、保障装备和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共同作用,

为应急救援现场情报获取、数据传输、指挥调度等业务提供高效可靠通信保障的能力。

通信枢纽

汇接通信线路,实现信息传输和交换,以及调度指令分发的中心,按设置方式分为固定通信枢纽

和机动通信枢纽。

静中通

将卫星天线安装在固定地点的地球站,在静止状态下与卫星进行实时通信。

动中通

将卫星天线安装在移动中的地球站,在运动过程中可以不间断地与卫星进行实时通信。

基地台

集群基站的组成部分,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射设备,通常包括基带单元和射频单元。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LTE:通用移动通信技术的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

QPSK: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PhaseShiftKeying)

LoRa:远距离无线电(LongRangeRadio)

2

DB23/T3488—2023

WAN:广域网(WideAreaNetwork)

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DatagramProtocol)

MQTT:消息队列遥测传输协议(MessageQueueTelemetryTransport)

PDT:专用数字集群(ProfessionalDigitalTrunking)

DMR:数字集群通信标准(DigitalMobileRadio)

UPS: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PowerSupply)

VSAT:甚小天线地球站(VerySmallApertureTerminal)

5建设原则

应急通信网络构建因遵循以下原则:

a)有线、专网为主,无线、公网为辅的原则;

b)建立安全可靠、稳定持久的通信网络链路;

c)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构建原则。

应急通信网络保障因遵循以下原则:

a)事故灾害现场正常网络通信;

b)事故灾害现场、现场指挥部及各级应急指挥中心之间正常网络通信;

c)现场指挥部及各级应急指挥中心第一时间获取灾情信息进行辅助指挥决策。

6总体架构

应急通信网络基础建设总体架构应至少包括采集层、通信网络、用户层、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及网络

运维保障体系等。应急通信网总体架构图见图1。

图1应急通信网总体架构图

注:1、采集层:主要由应急语音通信、应急视频通信、应急救援通信组成。

2、通信网络:主要由有线网、窄带无线网、卫星网及宽带自组网组成。

3、用户层:主要由部指挥中心、省指挥中心、市/县指挥中心、现场指挥部及一线人员组成。

4、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主要由网络边界安全接入、网络安全管理等组成。

3

DB23/T3488—2023

5、网络运维保障体系:主要由制度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等组成。

7网络建设

公网正常情况通信网络

7.1.1网络构建要求

公网正常情况构建通信网络应依赖有线网络、无线基站、无人机通信、现场指挥通信车、单兵图传

及370M集群等通信手段构建应急通信网络架构。公网正常应急通信网络架构图见图2。

图2公网正常应急通信网络架构图

7.1.2应急语音通信

指挥部及救援队伍应通过以下方式获取语音信息。

a)依托370M集群通信技术,实现语音调度组网。应在应急战术互联骨干枢纽节点(国家现场指

挥部)和地面骨干节点(省市现场指挥部)架设370M超短波基站,并应将370M超短波基站

接入应急战术骨干网,实现现场关键救援节点间的语音通信覆盖及互联互通。

b)各级指挥人员和通信调度人员到达任务区后,统一采用370M数字制式超短波电台终端(对讲

机)实现语音通信协同。

c)在浮空通信中继搭载的超短波基站信号覆盖范围内,机载超短波基站可作为地面超短波基站

的辅助,提升语音通信组网能力。

d)救援队伍在无370M超短波基站覆盖的情况下(如集结和行进途中),根据情况灵活使用公网

或卫星通信终端进行语音通信联系。

7.1.3应急视频通信

4

DB23/T3488—2023

救援现场队伍应采用单兵图传、布控球、视频会议终端等设备采集至少1路图像视频,通过运营商

网络(4GVPDN/5G专网/VPN)接入指挥信息网,与现场指挥部及后方指挥中心建立通信链路接入指挥信

息网。

7.1.4应急数据通信

救援现场队伍应通过单兵手环、车载物联终端、环境/气象感知等设备采集救援人员、救援车辆(装

备)、救援战场环境和灾情等要素,通过物联网关、公网、北斗卫星等手段建立通信链路接入指挥信息

网,实现对现场救援态势的实时感知和上传。

公网损毁情况通信网络

7.2.1网络构建要求

公网损毁情况构建通信网络应依赖卫星、浮空通信中继、自组网、现场指挥通信车、单兵图传及370M

集群等通信手段构建应急通信网络架构。网损毁情况应急通信网络架构图见图3。

图3公网损毁应急通信网络架构图

7.2.2应急语音通信

指挥部及救援队伍应通过以下方式获取语音信息。

a)依托370M集群通信技术,实现语音调度组网。应在应急战术互联骨干枢纽节点(国家现场指

挥部)和地面骨干节点(省市现场指挥部)架设370M超短波基站,并应将370M超短波基站

接入应急战术骨干网,实现现场关键救援节点间的语音通信覆盖及互联互通。同时应在地面

骨干节点配置卫星固定终端,保障基本的语音通信调度能力。

b)各级指挥人员和通信调度人员到达任务区后,统一采用370M数字制式超短波电台终端(对讲

机)实现语音通信协同。

c)应在浮空通信中继搭载的超短波基站信号覆盖范围内,机载超短波基站可作为地面超短波基

站的辅助,提升语音通信组网能力。

5

DB23/T3488—2023

d)救援队伍在无370M超短波基站覆盖的情况下(如集结和行进途中),根据情况灵活使用卫星

通信终端或自组网音频传输设备进行语音通信联系。

7.2.3应急视频通信

指挥部及救援队伍应通过以下方式获取视频信息。

a)救援现场队伍应采用单兵图传、布控球、视频会议终端等设备采集至少1路图像视频,通过

自组网/LTE专网与现场指挥部建立音视频通信链路。

b)现场指挥部通过卫星车载/便携站与后方指挥中心的卫星地面站建立通信链路接入指挥信息

网。

7.2.4应急数据通信

指挥部及救援队伍应通过以下方式获取数据信息。

a)救援现场队伍通过单兵手环、车载物联终端、环境/气象感知等设备采集救援人员、救援车辆

(装备)、救援战场环境和灾情等要素,通过物联网关、自组网、北斗卫星等与现场指挥部

建立数据通信链路。

b)现场指挥部通过卫星车载/便携站与后方指挥中心的卫星地面站建立通信链路接入指挥信息

网,实现对现场救援态势的实时感知和上传。

极端三断情况通信网络

7.3.1网络构建要求

极端三断情况下构建通信网络架构应依赖浮空通信中继、自组网、大气层微波散射、现场指挥通信

车、单兵图传及370M集群等通信手段构建应急通信网络架构。极端三断情况下通信网络架构图见图4。

图4极端三断应急通信网络架构图

6

DB23/T3488—2023

7.3.2应急语音通信

指挥部及救援队伍应通过以下方式获取语音信息。

a)依托370M集群通信技术,实现语音调度组网。应在应急战术互联骨干枢纽节点(国家现场指

挥部)和地面骨干节点(省市现场指挥部)架设370M超短波基站,并应将370M超短波基站

接入应急战术骨干网,实现现场关键救援节点间的语音通信覆盖及互联互通。

b)各级指挥人员和通信调度人员到达任务区后,统一采用370M数字制式超短波电台终端(对讲

机)实现语音通信协同。

c)在浮空通信中继搭载的超短波基站信号覆盖范围内,机载超短波基站可作为地面超短波基站

的辅助,提升语音通信组网能力。

d)救援队伍在无370M超短波基站覆盖的情况下(如集结和行进途中),使用自组网音频传输设

备进行语音通信联系。

7.3.3应急视频通信

指挥部及救援队伍应通过以下方式获取视频信息。

a)救援现场队伍采用单兵图传、布控球、视频会议终端等设备采集至少1路图像视频,通过自

组网/LTE专网与现场指挥部建立音视频通信链路。

b)现场指挥部通过散射通信便携站与后方指挥中心的散射通信地面站建立通信链路接入指挥信

息网。

7.3.4应急数据通信

指挥部及救援队伍应通过以下方式获取数据信息。

a)救援现场队伍通过单兵手环、车载物联终端、环境/气象感知设备采集救援人员、救援车辆(装

备)、救援战场环境和灾情等要素,通过物联网关、自组网等手段与现场指挥部建立数据通

信链路。

b)现场指挥部通过散射通信便携站与后方指挥中心的散射通信地面站建立通信链路接入指挥信

息网,实现对现场救援态势的实时感知和上传。

8装备配置

装备类型

应急救援通信装备类型应包括但不限于:

a)信息采集类装备;

b)信息传输类装备;

c)现场指挥类装备;

d)配套保障类装备。

配置要求

应急救援通信装备配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a)具备便携化、模块化、标准化,应满足运输装载、机动背负等要求;

b)满足系统兼容、互联互通、操作简单,应便于实战环境下快速部署;

c)可根据具体使用场景及业务需求,按照指挥中心、现场指挥部、救援现场通信保障组等级别

灵活配置;

7

DB23/T3488—2023

d)本标准性能参数为最低要求,各市(地)、县区根据实际,选择满足本地区保障需要的装备

参数。

配置方案

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装备目录及配置要求见附表A。

A

8

DB23/T3488—2023

B

A

附录A

(资料性)

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装备目录及配置要求

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装备目录及配置要求见表A.1。

表A.1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装备目录及配置要求表

基本配备数量

序号门类名称功能用途参数指标

省级市(地)级区县级

用于灾害事故现场公网覆盖环境下,通过单兵支持4G/5G全网通网络、Wi-Fi等网络制式,至少支持以太网口接口,HDMI或

1公网单兵图传背负移动,在灾害事故现场完成音视频信息采SDI接口。其余指标应符合《灾害事故现场音视频装备采集和传输技术规范》121

集工作,并依托公网实现信息回传中第五章、第六章相关技术要求。

光学变焦≥30X,具备防抖功能,1路HDMI视频输出,分辨率≥1080P,帧速≥

用于灾害事故现场音视频信息采集,与单兵图

2高清摄像机60fps,单电池续航≥4h,存储容量≥256G,支持视频实时输出,配备多电221

传卫星便携站等设备配套使用

现场池,备用存储卡,车载充电器、三脚架、防护等级≥IP67的携行箱或背包。

音视用于灾害事故现场无人值守情况下固定点位

频采的音视频信息采集,并通过公网4G/5G/有线网指标应符合《灾害事故现场音视频装备采集和传输技术规范》中第五章、第

3音视频布控球132

/WI-FI/卫星便携站等信息传输手段实现信息六章相关技术要求。

回传

具备同步实时传输红外和光学音视频、视频存储及调阅、定位及轨迹查看等

4智能头盔为各级指挥部提供救援现场关键视角直播功能;具备黑暗、浓烟等恶劣环境下近眼显示功能;红外成像分辨率≥384选配选配选配

×288;待机时间≥24h,直播模式续航时间≥4h。

现场感支持救援现场大气温湿度、气压、风速、风向等信息采集;支持LoRaWAN协

5知信息便携气象站用于采集气象信息议;最大风速测量≥40m/s;空气温度测量范围:/29~70℃;相对湿度测量按需按需按需

采集范围:0~100%;气压测量范围:300~1100hPa/mb。

9

DB23/T3488—2023

表A.1应急指挥通信保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