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2549-1990 汽车操纵稳定性术语及其定义

GB/T 12549-1990 Automotive controllability and stability—Terms and definitions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GB/T 12549-2013 | 页数:3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2549-1990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1990-12-12
实施日期
1991-09-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长春汽车研究所
起草人:
王德宝
出版信息:
页数:33页 | 字数:61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汽车操纵稳定性术语及其定义GB/T12549一90

Automotivecontrollabiliytandstability

-Termsanddefinitions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操纵稳定性的术语及其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汽车。

2引用标准

GB3730.3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车辆尺寸

GB5179汽车转向系术语和定义

GB6326轮胎术语及其定义

3转向系

3.1转向系角度anglesinsteeringsystem

3.1.1转向角(0.)steeringangle(0.)

车辆纵向中心平面和转向车轮中心平面与路面交线间的夹角(图1),

3.1.2名义转向角,inalsteeringangle

由转向盘(方向盘)转角与转向系角传动比计算而得的转向轮转角。

3.1.3转向盘转角steeringwheelangle

以汽车直行(左、右转向轮平均转向角为零)时转向盘的位置为基准测定的转向盘角位移。

3.1.4转向系角传动比steeringsystemangleratio

根据GB5179中3.1条的规定。

3.1.5转向盘自由行程freeplayofsteeringwheel

根据GB5179中3.7条的规定。

3.1.6阿克曼转向角(d)ackermansteerangle(d)

汽车回转中心在汽车后轴延长线上时,轴距与后轴中点回转半径之比的反正切。6=arc

tg(L/R)(图2),

3.1.7转向几何学steeringgeometry

对于任一转向盘转角,左、右转向轮按一定关系进行偏转的几何关系。

3.2力和力矩forcesandmoments

3.2.1操舵力(转向力)steeringforce

使转向轮转向时,加在转向盘上的切向力。

3.2.2转向系摩擦力frictionofsteeringsystem

转向轮开始产生角位移时所必须的最小操舵力。不包括车轮与路面间的摩擦力。

3.2.3转向系阻尼dampingofsteeringsystem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一12一12批准1991一09一01实施

GB/T12549一90

对转向角或转向盘转角运动的等价粘性阻尼。不包括转向轮与路面间的阻尼。

3.2.4保舵力steeringforceforkeepingagivencontrol

保持汽车某一运动状态时,加在转向盘上的切向力。

3.2.5操舵力矩(转向力矩)steeringmoment

操舵力与转向盘有效半径(1/2中径)的乘积。或见GB5179中3.13条的规定。

3.2.6保舵力矩steeringmomentforkeepingagivencontrol

保舵力与转向盘有效半径(1/2中径)的乘积。

3.2.7正效率forwardefficiency

根据GB517。中3.2.1条的规定。

3.2.8转向系刚度steeringsystemstiffness

根据GB5179中3.3条的规定。

3.2.9转向系惯性力矩momentofinertiaofsteeringsystem

把转向系的运动部件和转向轮换算为绕转向轴(或主销)旋转的旋转体的等价惯性力矩。

4悬架系

4.1悬架几何学suspensiongeometry

4.1.1车轮中心平面centralplaneofthewheel

根据GB3730.3中2.1.2条的规定(图4).

4.1.2车轮中心wheelcenter

车轮中心平面与车轮旋转中心线的交点(图1).

4.1.3车轮定位wheelalignment

车轮和车体(或路面)间的角度关系。即转向主梢内倾、转向主销后倾、车轮外倾和前束的总称

4.1.4前束toe-in(length)

根据GB3730.3中条的规定.

4.1.5前束角toe-in(angle)

根据GB3730.3中条的规定。

4.1.6主销后倾角kingpincastorangle

转向主销中心线在车辆纵向中心平面投影与铅垂线间的夹角.转向主销的上端向后倾斜,该角

为正;转向主销的上端向前倾斜,该角为负(图3).

4.1.7主销后倾距。tstor

根据GB3730.3中2.2.29条的规定。

4.1.8车轮外倾角(4)camberangle(O)

根据GB3730.3中2.2.25条的规定(图1、图4),

4.1.9主销内倾kingpininclination

根据GB3730.3中2.2.2&条的规定。

4.1.10主销偏置距kingpinoffset

根据GB3730.3中2.2.27条的规定。

4.1.11横向滑移量lateralslip

在侧滑试验台上测得的直行轮胎单位行走距离的横向滑移值。用m/km,mm/m表示。

4.1.12轴距wheelbase

根据GB3730.3中2.2.4条的规定。

4.1.13轮距track

根据GB3730.3中2.2.5条的规定.

GB/T12549一90

4.2悬架系力学suspensionsystemmechanics

4.2.1悬架垂直刚度,uspensionverticalstiffness

在一定载荷状态下,簧上质心与车轮中心间垂直距离的单位增量所对应的轮胎垂直负荷的减

量。

4.2.2悬架纵向刚度suspensionlongitudinalstiffness

车轮中心与车体纵向相对变化单位距离时,所对应的车轮中心纵向力的增量。

4.2.3悬架横向刚度suspensiontransversestiffness

车轮中心与车体横向相对变化单位距离时,所对应的车轮中心横向力的增量。

4.2.4悬架有效刚度riderate

在一定载荷状态下,簧上质心与地面间垂直距离的单位增量所对应的轮胎垂直负荷的减量。

4.2.5悬架侧倾suspensionroll

以左、右车轮中心连线为基准,车身绕:。轴的旋转运动。

4.2.6悬架侧倾角suspensionrollangle

由悬架侧倾产生的角位移。

4.2.7悬架侧倾刚度suspensionrollstiffness

悬架侧倾角单位增量所对应的悬架系传到焚上质量的恢复力矩的增量(恢复力矩中不包含衰减

力矩)。

4.2.8侧倾刚度rollstiffness

前、后悬架侧倾刚度之和。

4.2.9侧倾中心rollcenter

簧上质量(见本标准6.2.2)不产生侧倾的横向力的作用点,该点在通过同一轴两车轮中心的横

向铅垂面内.

4.2.10侧倾轴rollaxis

连接前、后侧倾中心的直线。

4.2.11悬架柔性complianceinsuspension

悬架刚度的倒数。

4.2-12阻尼特性dampingforcecharacteristic

减振器的衰减力与其活塞速度的关系。

4.2.13翻倾力矩overturningmoment

由横向加速度和侧倾角加速度的作用而引起的作用于汽车上的力,相对于路面上的汽车纵向

轴的力矩.

4.2.14翻倾力矩分配overturningmomentdistribution

翻倾力矩在前、后悬架间分配的百分比。

轮胎和车轮

轮胎坐标系和变量tireaxissystemandvariables

:一}centerofthecontact

.1轮胎接地中心

车轮中心平面与地面的交线和车轮旋转中心线在地面上投影的交点(图1、图4),

5.1.2轮胎坐标系(X''Y',Z')tire二:ystem(X',Y',Z')

以轮胎接地中心为原点的右手直角坐标系,X'轴为车轮中心平面和道路平面的交线,车轮中心

平面行进方向为正;Z'轴为铅垂线,向上为正;Y'轴在道路平面内,方向按右手法则确定(图

4),

5.1.3轮胎侧偏角偏〔离角)slipangleoftire

GB/T12549一90

轮胎接地中心的行进方向与车轮中心平面方向(X'轴)间的夹角(图4、图5),

5.1.4滑移率sliprate

路面与胎面间的相对速度和行走速度的比值(制动时);路面与胎面间的相对速度与轮胎圆周速

度的比值(驱动时)。

5.1.5自由半径freeradius

根据GB6326中5.10条的规定。

5.1.6静负荷半径staticloadedradius

根据GB6326中6.1条的规定。

5.1.7动负荷半径dynamicloadedradius

根据GB6326中6.2条的规定。

5.1.8滚动周长rollingcircumference

根据GB6326中6.7条的规定。

5.1.9滚动半径rollingradius

根据GB6326中6.8条的规定。

5.1.10自由滚动车轮freerollingwheel

在有垂直载荷的条件下,没有驱动力矩和制动力矩时的滚动车轮。

5.2轮胎上的力tireforces

5.2.1轮胎垂直力verticalforceoftire

路面作用在轮胎上的力沿Z'轴方向的分量(图4),

5.2.2轮胎横向力lateralforceoftire

路面作用在轮胎上的力沿Y'轴方向的分量(图4).

5.2.3轮胎纵向力longitudinalforceoftire

路面作用在轮胎上的力沿X'轴方向的分量(图4),

5.2.4径向刚度radialstiffness

车轮中心与轮胎接地平面间垂直距离的单位增量,所对应的轮胎垂直负荷的减量。

5.2.5横向刚度lateralstiffness

轮胎接地中心在Y'轴方向移动单位增量,所对应的横向力的增量。

5.2.6驱动力drivingforce

由驱动力矩作用而引起的正的纵向力(X,方向)。

5.2.7制动力brakingforce

由制动力矩作用而产生的负的纵向力。

5.2.8滚动阻力rollingresistance

根据GB6326中10.14条的规定。

5.2.9外倾推力camberthrust

侧偏角为00时,为保持车轮外倾而作用在车轮上的横向力。

5.2.10转弯力corneringforce

车轮外倾角为00时,为保持侧偏角,由路面作用在车轮上的力垂直于轮胎接地中心行进方向

的水平分量(图5),

5.2.11轮胎侧向力sideforceoftire

车轮外倾角为00时,为保持侧偏角,由路面作用在车轮上的横向力(图5),

5.2.12侧偏阻力corneringdrag

车轮外倾角为00时,为保持侧偏角,由路面作用在车轮上的力沿轮胎接地中心行进方向反向

的水平分量(图5).

GB/T12549一90

5.2.13拖曳阻力resistanceforceofdrag

车轮外倾角为。。时,为保持侧偏角,由路面作用在车轮上的纵向力(图5)e

5.2.14牵引力tractiveforce

由路面作用在轮胎接地中心的力矢量沿前进方向的分量。它等于横向力乘以侧偏角的正弦加

上纵向力乘以侧偏角的余弦。

5.2.15牵引阻力dragforce

等于负的牵引力。

5.3轮胎力矩tiremoments

5.3.1轮胎翻转力矩overturningmomentoftire

由路面作用在轮胎上的力矩矢量,使轮胎绕X'轴旋转的分量(图4).

5.3.2滚动阻力矩rollingresistancemoment

由路面作用在轮胎上的力矩矢量,使轮胎绕Y,轴旋转的分量(图4),

5.3.3回正力矩aligningtorque

由路面作用在轮胎上的力矩矢量,使轮胎绕刀轴旋转的分量(图4),

5.3.4车轮扭矩wheeltorque

由汽车作用在轮胎上相对于车轮旋转轴的外力矩(图4),

5.3.5驱动力矩drivingtorque

等于正的车轮扭矩。

5.3.6制动力矩brakingtorque

等于负的车轮扭矩.

5.3.7轮胎拖距pneumatictrail

轮胎侧向力的合力作用点到车轮接地中心在X。轴方向上的距离。

5.4力和力矩系数coefficientsofforceandmoment

5.4.1横向力系数lateralforcecoefficient

横向力与垂直负荷的比值。

5.4.2驱动力系数drivingforcecoefficient

驱动力与垂直负荷的比值。

5.4.3制动力系数brakingforcecoefficient

制动力与垂直负荷的比值。

5.4.4滚动阻力系数rollingresistancecoefficient

滚动阻力与垂直负荷的比值.

5.4.5回正力矩系数aligningtorquecoefficient

回正力矩与垂直负荷的比值。

5.4.6侧偏刚度corneringstiffness

轮胎侧偏角的单位增量所对应的横向力的增量(通常指在轮胎侧偏角为。。时的测定值)。

5.4.7外倾刚度camberstiffness

外倾角的单位增量所对应的横向力的增量(通常指在外倾角为00时的测定值)。

5.4.8制动(驱动)刚度braking(driving)stiffness

纵向滑移率的单位增量所对应的纵向力的增量(通常指在纵向滑移率为00时的测定值)。

5.4.9回正刚度(回正力矩刚度)aligningstiffness(aligningtorquestiffness)

轮胎侧偏角的单位增量所对应的回正力矩的增量(通常指在轮胎侧偏角为00时的测定值)。

54.10侧偏刚度系数corneringstiffnesscoefficient

自由滚动车轮的侧偏刚度与垂直负荷的比值。

GB/T12549一90

5.4.11外倾刚度系数camberstiffnesscoefficient

自由滚动车轮的外倾刚度与垂直负荷的比值。

5.4.12制动(驱动)刚度系数braking(driving)stiffnesscoefficient

车轮的制动(驱动)刚度与垂直负荷的比值。

5.4.13回正刚度系数(回正力矩刚度系数)aligningstiffnesscoefficient(aligningtorquestiffnesscoeffi-

cient)

自由滚动车轮的回正刚度(回正力矩刚度)与垂直负荷的比值。

5.5轮胎附着系数一tireadhesioncoefficient

5.5.1工作点trim

是指汽车的稳态状况。它由稳态汽车响应及控制(或扰动)输入决定的。在非线性汽车的操纵分

析中,工作点是用来分析汽车稳定性的参考点。

5.5.2横向附着系数lateraladhesioncoefficient

在给定工作点下,自由滚动车轮横向力系数所能达到的最大值.

5.5.3驱动附着系数drivingadhesioncoefficient

在给定工作点下,驱动力系数所能达到的最大值。

5.5.4制动附着系数brakingadhesioncoefficient

在给定工作点下,车轮没有抱死时制动力系数所能达到的最大值。

5.5.5制动滑移附着系数slipingbrakingadhesioncoefficient

在给定工作点下,车轮抱死时,制动力系数的数值。

坐标系和运动

6.1坐标系axissystem

地面固定坐标系(X,Y,Z)earth-fixedaxissystem(X,Y,Z)

固定在地面上的右手直角坐标系。原点为地面上的某一点,不轴和Y轴位于水平平面内,X轴

指向前方,y轴指向左方,Z轴指向上方。汽车运动的轨迹,用该坐标系描述(图6),

运动坐标系(Z.,Y.,ZO)movingaxissystem(二。4o,zo)

固定在汽车上的右手直兔坐标系。原点在汽车质心,:。轴为汽车的纵向对称面与通过汽车质心

的水平面的交线。沿汽车的主运动方向指向前方,梦。轴垂直于纵向对称面,水平指向左方;:。轴

垂直于X,-Y。平面,指向上方(图6),

6.1汽车坐标系(二、Y、二〕vehicleaxissystem(二、3/,Z)

以簧上质心为原点的右手直角坐标系。该坐标系随同簧上质量一起运动和旋转。在静止状态下,

二轴在水平平面内,指向前方,Y轴在水平平面内,指向左方,:轴指向上方(图6、图7).

簧上质性主轴坐标系(4,7,S)inertiaprincipalaxissystem(},n,4)

以簧上质心为原点,以黄上质量惯性主轴为坐标轴的右手直角坐标系。该坐标系随同簧上质量

一起运动和旋转。

车轮固结坐标系(Xw,Yw,Zw)wheel-fixedaxissystem(Xw,Yw,Zw)

以各车轮的车轮中心为原点的右手直角坐标系。Xw轴和Zw轴在车轮中心平面内,Xw轴水平

向前,Y,轴为车轮旋转轴(因此,转向角为X。和Xw间的夹角.车轮外倾角为Z。和7-间的夹

角。)(图1).

车辆纵向对称平面longitudinalplaneofsymmetryofvehicle

根据GB3730.3中3条的规定。

侧倾roll

簧上质量产生侧倾角或侧倾角的至k-

GB/T12549一90

6.1.8纵倾pitch

簧上质量产生纵倾角或纵倾角的变化。

6.1.9横摆yaw

汽车质量产生横摆角或横摆角的变化。

6.1.10纵倾轴pitchaxis

通过俯仰振动的不动点且与y轴平行的轴。

6.2质量和质心massandcenterofmass

6.2.1汽车质量、ofvehicle

在任意载荷状态下,汽车的总质量。

6.2.2簧上质量sprungmass

悬架弹性元件以上负荷的质量,再计人传动轴、悬架系、制动系、转向系中起簧上质量作用的那

部分质量。

6.2.3簧下质量unsprungmass

固定在前、后轴上的零部件的质量,再计入传动轴、悬架系、制动系、转向系中起簧下质量作用的

那部分质量。簧下质量就是汽车质量与簧上质量之差。

6.2.4质量分配比~distributionratio

前、后轴载质量分配的百分比。

6.2.5质心高度heightofcenterofmass

由轮胎接地面到汽车质心的垂直距离(汽车质心高度).从轮胎接地面到簧上簧〔下)质心的垂直

距离为簧上(簧下)质心高度。

6.2.6侧倾力臂rollingmomentarm

在静止状态下,簧上质心到侧倾轴的铅垂距离。

6.3汽车惯性力矩momentofinertiaofvehicle

6.3.1簧上质量侧倾惯性矩rollingmomentofinertiaofsprung、

簧上质量绕:轴、4轴或侧倾轴旋转的惯性矩。

6.3.2簧上质量纵倾惯性矩pitchingmomentofinertiaofsprung二

簧上质量绕梦轴、,轴或纵倾轴旋转的惯性矩。

6.3.3簧上质量横摆惯性矩yawingmomentofinertiaofsprung~

簧上质量绕:轴旋转的惯性矩。

6.3.4簧上质量对二轴和:轴的惯性积productofinertiaofsprung二二:boutzandz-axis

簧_L质量绕:轴和:轴惯性积。

6.3.5汽车横摆惯性矩yawingmomentofinertiaofvehicle

整车质量绕通过质心的铅垂轴的惯性矩.

6.4运动变量kinematicvariables

6.4.1质心速度矢量velocityvectoratcenterof~

汽车质心或〔簧上质心)的三维速度矢量。

6.4,2车速vehiclespeed

质心速度的水平分量(图6).

6.4.3纵向速摩(u)longitudinalvelocity(u)

质心速度沿二轴的分量(图6),

6.4.4侧向速度(v)sidevelocity(”)

质心速度沿f轴的分量(图6),

6.4.5垂直速度(,)verticalvelocity(,)

cB/T12549一90

质心速度沿二轴的分量图〔6),

6.4.6前进速度forwardvelocity

质心速度沿:。轴的分量(图6),

6.4.7横向速度lateralvelocity

质心速度沿,。轴的分量(图6),

6.4.8侧倾角速度(,)rollvelocity(P)

簧上质量绕:轴旋转的角速度(图6),

6.4.9纵倾角速度(9)pitchvelocity(4)

簧上质量绕Y轴旋转的角速度(图6),

6.4.10横摆角速度(,)yawvelocity(,)

汽车质量绕:轴旋转的角速度(图6),

6.4-11质心加速度矢量accelerationvectorofcenterofmass

汽车质心(或簧上质心)的三维加速度矢量。

6.4.12纵向加速度longitudinalacceleration

质心加速度矢量沿二轴方向的分量。

6.4.13侧向加速度sideacceleration

质心加速度矢量沿犷轴方向的分量.

6.4-14垂直加速度verticalacceleration

质心加速度矢量沿:轴方向的分量。

6.4-15前进加速度forwardacceleration

质心加速度沿,。轴方向的分量。负的前进加速度为减速度(deceleration),

6.4-16横向加速度lateralacceleration

质心加速度沿梦。轴方向的分量。

6.4.17指示横向加速度indicatedlateralacceleration

装在簧上质量Y轴上的加速度计的指示值。其值比侧向加速度大}gsin引。

6.4-18向心加速度“ntripetalacceleration

汽车上某一点的加速度矢量在该点运动轨迹的主法线方向上的分量。

6.4.19车身侧倾角(0)vehiclerollangle(0)

汽车Y轴与X-Y平面间所夹的锐角(图6),

6.4.20车身纵倾角B〔)vehiclepitchangle(8)

汽车二轴与X-Y平面间所夹的锐角(图6),

6.4.21汽车方位角(Ib)headingangle(0)

汽车:。轴在路面上的投影和X轴间的夹角(图1、图6),

6.4-22汽车侧偏角(B)sideslipangleofvehicle(声)

汽车x。轴在路面上的投影与车速(质心处)在路面上的投影间的夹角(图6),

6.4.23行进方向角(,)courseangle(,)

车速(质心处)在路面上的投影与X轴的夹角。它等于方位角与侧偏角的代数和。,一0+P

(图6)。

6.5力forces

6.5.1纵向力longitudinalforce

作用在汽车上的办矢量沿二。轴方向的分量。

6.5.2侧向力sideforce

作用在汽车上的力矢量沿,。轴方向的分量。

96

GB/T12549一90

6.5.3垂直力verticalforce

作用在汽车上的力矢量沿;。轴方向的分量。

6.6力矩moments

6.6.1侧倾力矩rollingmoment

作用在汽车上的力矩矢量使汽车绕x。轴旋转的分量。

6.6.2纵倾力矩pitchingmoment

作用在汽车上的力矩矢量使汽车绕犷。轴旋转的分量。

6.6.3横摆力矩yawingmoment

作用在汽车上的力矩矢量使汽车绕z。轴旋转的分量。

了运动特性

7.1控制方式controlmodes

7.1.1位置控制positioncontrol

对转向系中的某些操纵点(转向轮、转向垂臂、转向盘)施加位移枯人(或限制)时的汽车控制,与

所需的力无关。

7.1.2固定控制fixedcontrol

转向系中的某些操纵点(转向轮、转向垂臂、转向盘)的位置保持固定时的汽车控制.它是位置控

制的一个特殊情况。

7.1.3力控制forcecontrol

对转向系中施加力输入(或限制)时的汽车控制,与所需的位移无关。

7.1.4自由控制freecontrol

对转向系中不加任何限制的汽车控制。它是力控制的一个特殊情况。

7.1.5人为控制manualcontrol

由驾驶员操纵汽车按照一定目标行驶的控制方式。

7.1.6开“环"控制。penloopcontrol

驾驶员与汽车间不进行反馈的控制方式及响应。

7.1.7“闭环’,控制closeloopcontrol

操纵汽车沿着一定目标行驶的控制方式及响应。驾驶员把汽车响应、环境条件(道路、路面不平、

横风等)做为控制的反馈信号。

7.2响应response

7.2.1转向响应steeringresponse

施加在操纵(转向)部件上的输入所引起的汽车运动。包括驾驶员加在制动器、油门踏板上的输

入所引起的转向响应。

7.2.2扰动响应disturbanceresponse

由不必要的力(或位移)作用在汽车上所引起的汽车运动。如风力、路面不平产生的汽车垂直位

移等。

7.2.3稳态steadystate

加在汽车上的外力(包括道路响应及空气动力)不随时间发生变化或汽车操纵输人为常数时的

汽车运动状态。

7.2-3.1稳态响应steadystateresponse

汽车稳态状况下的运动响应。

7.2.4瞬态transientstate

汽车的运动响应及加在汽车上的外力(或操纵)随时间而改变的汽车状况。

Ge/T12549一90

瞬态响应transientstateresponse

汽车瞬态状况下的运动响应。

7.2.5横摆响应yawresponse

在操纵输入(或外部扰动输人)时,汽车的横摆运动响应。

7.2.6侧倾响应rollresponse

在操纵输入(或外部扰动输入)时,汽车的侧倾运动响应。

7.2.7转向敏感性(转向增益)steeringsensitivity(steeringgain)

操纵输入增加规定量时,稳态响应增益的增加量。主要指横向加速度、横摆角速度等。

7.2.8路面不平敏感性pavementirregulariytsensitiviyt

路面不平扰动输入时,汽车的响应程度。

7.2.9侧风敏感性crosswindsensitiviyt

横向风扰动输入时,汽车的响应程度。

7.2.10频率响应frequencyresponse

汽车对正弦波输人的稳态响应。用以求输出对翰人的增益及相位特性等。可用转向盘转角、操

舵力作为输入.

7.2.11频率特性frequencycharacteristics

以转向盘正弦波指令枪人频率为变量的响应特性.也可由不规则愉人响应及瞬态响应求得。

产,:3转向特性steeringcharacteristics

了﹃3..,

.中性转向neutralsteer

在车速一定而改变横向加速度时,若名义转向角的斜率等于阿克曼转角的斜率,该汽车的转向

特性为中性转向.该特性大体相当于静态裕度为零值。简称"NS"(图8),

万下,3.,占不足转向understeer

在车速一定而改变横向加速度时,若名义转向角的斜率大于阿克曼转角的斜率,该汽车的转向

特性为不足转向。该特性相当于静态裕度为正值。简称U“S"(图8),

沙,.3.7曰过度转向oversteer

在车速一定而改变横向加速度时,若名义转向角的斜率小于阿克曼转角的斜率,该汽车的转向

特性为过度转向。该特性相当于静态裕度为负值。简称rte.(图8),

7…3.月马

.横向力中性点neutralpointoflateralforce

横向力垂直作用在车辆纵向对称平面上,使汽车不产生横摆角速度的力的作用点。

矛,苏ro横向力中性线neutrallineoflateralforce

中性转向点的集合。

才,乐0八静态裕度staticmargin

中性转向线至汽车质心的水平距离与轴距的比值。汽车质心在中性转向线的前方,该值为正。简

称"SM",

K,L,一凡L,

SM=.·.····················……(I)

(K,+K,)L

式中:K,—两前轮的侧偏刚度之和,N/rad;

K,—两后轮的侧偏刚度之和,N八adt

L—轴距,m;

L,—前轴至汽车质心的距离,m;

L,—后轴至汽车质心的距离,m,

7,乙子,稳定性因数(k)stabilityfactor(k)

假定回转试验的车速为v,汽车质心的回转半径为R时,由关系式R/R。一1-FW求k。线性分

cs/T12549一90

析有:

*=1{m,+匹)

L\K,K,/

…(2)

.{粤+1)

一SM‘)登)\八f几rj

式中:,—汽车总质量,kg;

k—稳定性因数,s;加2;

二,—前轴载质量,kg;

。,—后轴载质量,kg.

7.3.8侧倾转向rollsteer

由悬架侧倾产生的前、后轮转向角的变化量。

7.3-8.1侧倾不足转向rollundersteer

增大汽车不足转向(或减小汽车过度转向)的侧倾转向。

7.3-8.2侧倾过度转向rolloversteer

增大汽车过度转向(或减小汽车不足转向)的侧倾转向。

7.3-8.3侧倾转向系数rollsteercoefficient

悬架侧倾角单位变化量所对应的侧倾转向角的变化量。

7.3.9柔性转向compliancesteer

由悬架系、转向系的柔性变形产生的前、后轮转向角的变化。

柔性不足转向二phanceundersteer

增大汽车不足转向(或减小汽车过度转向)的柔性转向。

7.3-9.2柔性过度转向complianceoversteer

增大汽车过度转向(或减小汽车不足转向)的柔性转向。

柔性转向系数compliancesteercoefficient

由路面作用在轮胎上的力或力矩的单位变化量所对应的柔性转向的变化量。

7.4一般评价,neralevaluation

7.4.1直线行驶稳定性srtaightmotionstability

汽车直线行驶状态受到外部干扰后,保持或恢复原来行驶状态的特性。

7.4.2回正性returnabillty

汽车转弯行驶时,松开转向盘后汽车恢复直线行驶状态的性能.

7.4.3发散不稳定性divergentinstability

给汽车一个小而短暂的扰动或控制箱入时,汽车的运动响应总是增长的,而不是在工作点附近

等幅或减幅摆动的汽车响应特性.

了4.4振荡不稳定性二恤toryinstabili宜y

给汽车一个小而短哲的扰动或控制抽入时,汽车的响应振幅总是增长的,且在工作点附近来回

摆动的汽车响应特性。

7.4.5渐近稳定性asymptoticstability

对指定的工作点而言,扰动或控制输入有任何小而短暂的改变时,汽车将通近由工作点所规定

的运动状态。

7.4.6中性稳定性二utralstability

对指定工作点而言,扰动或控制输入有短暂改变时,汽车运动响应将保持在接近于但不能达到

由工作点所规定的运动状态。

7.4.7驾驰品目视VP离driverviewingdistance

GB/T12549一90

在行驶中,驾驶员的眼睛到所见到的距离点的水平距离。

8界限特性和异常运动

8.1界限特性characteristicsoflimitmaneuver

8.1.1最大向心加速度maximumcentripetalacceleration

汽车在人为控制或固定控制条件下进行曲残运动时,所达到的向心加速度的最大值。

8.1.2最大横向加速度maximumlateralacceleration

汽车在人为控制或固定控制条件下进行曲线运动时,所达到的横向加速度最大值。

8.1.3最大指示横向加速度、mumindicatedlateralacceleration

汽车在人为控制或固定控制条件下进行曲线运动时,横向加速度计指示的最大值。

8.1.4特征车速characteristicspeed

不足转向汽车产生最大横摆角速度增益(等于一辆轴距相同的中性转向汽车横摆角速度增益的

一半)的前进车速。

8.1.5临界车速criticalspeed

过度转向汽车产生无限大横摆角速度增益的前进车速。

8.1.6倾斜极限角overturninglimitangle

在整车整备质量状态下,用侧倾台向左(或向右)倾斜汽车,直到相反侧的全部车轮离开侧倾台

面或车轮开始滑移时,侧倾台面与水平面间所夹的锐角。对于悬架系弹性元件采用空气弹簧式

的汽车,应在高度控制阀不起作用的状态下进行倾斜。

8.2异常运动abnormalmotion

8.2.1侧滑breakaway

轮胎接地胎面上的合力大于附着力时车辆的侧向滑移.后轮侧滑称为甩‘尾,(横摆角速度、后轮

侧偏角急增),前轮侧滑称为拱‘出’(转弯半径增加、横摆角速度减小)。

8.2.2卷入tuckin

在回转运动中,急收油门或急剧分离离合器时的汽车向内转入现象。

8.2.3车轮抬起wheellift

在离心力作用下,汽车转向内侧的前轮或后轮离开路面的现象。

8.2.4举起jackup

在大横向加速度的状态下,车身明显向上的现象。

8.2.5折叠jack-knifing

挂车绕牵引车连接点回转而与牵引车成"V”字的现象。

8.2.6挂车甩摆trailerswing

挂车绕牵引车连接点横向摆动现象.

8.2.7滑水效应hydroplaning

由于湿路面流体力学的效果,轮胎与路面间摩擦力急剧减小的现象。

8.2.8驻波standingwave

根据GB6326中10.37条的规定。

8.2.9跳动hop

车轮在路面与簧上质量间的上、下振动现象。

8.2.10踏步tramp

左右车轮反相位的跳动现象。

8.2.11摆振shimmy

转向盘与转向轮产生稳定的转向振动现象。分为高速摆振与低速摆振,高速摆振是在比较高的

GB/T12549一90

车速((50^60km/h)下产生的强迫振动;低速摆振是在比较低的车速(2060km/h)下产生的

以自激振动为主的振动。

8.2.12转向盘反冲kick-back

由路面不平产生的冲击力传到转向盘上的现象。

9试验与评价

9.1试验tests

9.1.1稳态回转试验steadystatecorneringtest

改变横向加速度,以一定车速在固定半径的圆弧上行驶,从而对汽车的不足转向及过度转向特

性、侧倾特性、最大横向加速度、保舵力等进行评价的试验。改变横向加速度可采用定半径法、定

转向盘转角连续加速法及定车速法实现.

9.1.2最小转弯直径试验minimumturningdiametertest

保持转向盘转角在最大位置并以极低车速行驶,测定汽车最小转弯直径的试验。

9.1.3功率突然变化影响试验testofeffectofsuddenpowerchange

汽车在转弯行驶中,控制油门踏板,评价汽车突然加速或突然减速时的毯定性试验。

9.1.4弯道制动试验testofbrakingoncurve

评价汽车在转弯行驶时,进行制动时的稳定性试验。

9.1.5转向盘回正性试验testofsteeringwheelreturnability

评价转向盘转过某一角度松开后,转向盘恢复直行位置的试验。

9.1.6回正性试验testofreturnability

评价汽车在转弯行驶中松开转向盘时,汽车横摆加速度等变量恢复直线行驶状态的试验。

9.1.7收油门后控制试验testofcontrolatbreakaway

采用固定控制,汽车沿圆周行驶,当侧向加速度达到预先指定值时,急收油门,评价收油门后,驾

驶员控制汽车难易程度的试验。

9.1.8横风稳定性试验testofcrosswindstability

由送风装置产生的横向风(或自然风)作用于行驶的汽车上时,用横向位移、横摆角速度、转向盘

转角的修正频度及转向角等评价汽车行驶方向祖定性的试验

9.1.9撤手稳定性试验testofstabilityofsteer-offmotiononastraight-aheaddriving

汽车以一定车速直线行驶,突然转动转向盘并立即撤手,评价汽车运动收敛性的试验。

9.1.10制动稳定性试验testofbrakingstability

汽车直线行驶中进行制动时的稳定性试验,可用横向位移、横摆角速度等进行评价。

9.1.11反冲试验kick-backtest

评价汽车在坏路或凹凸不平路面上行驶时的保舵力、转向盘反冲大小的试验。

9.1.12轮胎爆破响应试验testofburstresponseoftire,

评价汽车在行驶中轮胎娜破后,驾驶员控制汽车难易程度的试验。

9.1.13绕过障碍物试验obstacleavoidancetest

汽车在直线行驶中绕过前方障碍物后回到原来行驶路线的试验。用最高车速、横摆角速度响应

等进行评价。

9.1.14移线试验lanechangetest

评价汽车从一条行驶路线移到另一条与之平行的行驶路线的试验。

9.1.巧t'v,行试验slalomtest

汽车在一定间隔的标桩间蛇行穿行,评价汽车的机动性、响应性和稳定性的试验。可用蛇行通

过的最高车速、操舵力、横向加速度、横摆角速度响应、转向盘转角等进行评价。

ce/T12549一90

9.1.16"8',字形试验"8"formdrivingtest

评价汽车低速沿“8”字形曲线(双纽线)行驶时操舵力大小的试验。

9.1.17"J"型转弯试验testof"J"turn

评价汽车由直线行驶急剧进入"J"型曲线行驶时的抗翻倒性、轮辆错动等的试验。

9.1.18频率响应试验frequencyresponsetest

以各种频率进行周期性的操纵输人,用横摆角速度、侧倾角等对各种频率输入的响应特性进行

评价的试验。

9.1.19瞬态响应试验transientresponsetest

操纵输入(或加、减速输人)随时间而变化,用横摆角速度、侧倾角等评价汽车过渡过程响应特

性的试验。

9.1.20阶跃响应试验stepresponsetest

以阶跃形式进行操纵输入,用横摆角速度、侧倾角等评价汽车响应特性的试验。

9.1.21脉冲响应试验pulseresponsetest

以脉冲形式进行操纵输入,用横摆角速度侧‘倾角等评价汽车响应特性的试验。

9.1.22静态操舵力试验staticsteeringefforttest

评价汽车在静止状态下转动转向盘时操舵力大小的试验。

9.2其他试验othertest

9.2.1悬架举升试验jack-uptestofsuspension

评价悬架举升特性的试验。

9.2.2耐翻倾试验testofoverturningimmunity

评价汽车耐翻倾程度的试验。可用“J"型转弯试验、蛇行试验、转弯制动试验代替。

9.2.3轮辆错动试验rimsliptest

评价轮惘错动难易程度的试验。可用“J"型转弯试验代替。

9.2.4操舵力试验steeringefforttest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