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2849.3-2023 防雷技术规范 第3部分: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
DB15/T 2849.3-2023 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Part 3: Automatic Environmental Quality Monitoring St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8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60
CCSA47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2849.3—2023
防雷技术规范
第3部分: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
Technicalspecificationoflightningprotection——
Part3:Automaticmonitoringstationforenvironmentquality
2023-08-03发布2023-09-03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5/T2849.3—2023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2
5防雷装置设计.......................................................................3
6防雷装置施工.......................................................................5
附录A(资料性)各旗(县、区)年平均雷暴日数.........................................7
附录B(规范性)外部防雷装置和防雷等电位连接导体的材料和最小尺寸.....................9
附录C(资料性)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防雷区的划分......................................12
I
DB15/T2849.3—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DB15/T2849《防雷技术规范》的第3部分。DB15/T2849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电梯;
——第2部分:玻璃幕墙;
——第3部分: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
——第4部分:旅游景区蒙古包。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提出。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2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雷电预警防护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生态环境监测站、内蒙
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义长分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宋昊泽、王汉堃、博格、孙冰、南利平、王乐乐、徐佳阳、石茹琳。
II
DB15/T2849.3—2023
引言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多样,造就了众多行业。不同行业的建(构)筑物、设备、场所
以及附属设施所遭受雷电灾害的影响也因其自身的特点而有所不同。DB15/T2849《防雷技术规范》分
别针对这些不同需求,规定具体的防雷技术要求,DB15/T2849拟由以下十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电梯。目的在于为电梯设备及其配电、控制系统的防雷装置设计与施工提供技术
指南。
——第2部分:玻璃幕墙。目的在于为玻璃幕墙的防雷装置设计与施工提供技术指南。
——第3部分: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目的在于为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的防雷装置设计与施工提
供技术指南。
——第4部分:旅游景区蒙古包。目的在于为旅游景区蒙古包的防雷装置设计与施工提供技术指
南。
——第5部分:白酒生产设施。目的在于为白酒生产设施的防雷装置设计、施工与检测提供技术
指南。
——第6部分:大型游乐场所。目的在于为大型游乐场所的防雷装置设计与施工提供技术指南。
——第7部分:设施农业智能温室。目的在于为农业设施智能温室的防雷装置设计与施工提供技
术指南。
——第8部分:电动汽车充电站(桩)。目的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站(桩)雷电防护装置的设
计、施工、管理与维护提供技术指南。
——第9部分:民用机场。目的在于为民用机场的防雷装置设计、施工提供技术指南。
——第10部分:露天煤矿。目的在于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露天煤矿防雷装置设计、施工提供
技术指南。
III
DB15/T2849.3—2023
防雷技术规范
第3部分: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雷电防护的基本规定、防雷装置设计以及防雷装置施工。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的雷电防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7047-2022基于雷电定位系统(LLS)的地闪密度总则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601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40621、GB50057、GB50343、GB5068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automaticmonitoringstationforenvironmentquality
采用自动监测仪器对空气、水质、噪声、辐射等环境要素进行连续或定时采样、处理、分析及数据
传输的监测站。
雷暴日thunderstormday
一天中可听到一次以上的雷声称为一个雷暴日。
[来源:GB50689-2011,2.0.2]
地闪密度cloud-to-groundlightningdensity
𝑁𝐺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平均地闪次数。
注:单位为次每平方千米每年[次/(km2·a)]。
[来源:GB/T40621-2021,3.2]
1
DB15/T2849.3—2023
防雷装置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LPS)
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接闪器、
引下线、接地装置、等电位连接、屏蔽、综合布线、浪涌保护器等组成。
[来源:GB50057-2010,2.0.5,有修改]
防雷等电位连接lightningequipotentialbonding(LEB)
将分开的诸金属物体直接用连接导体或经电涌保护器连接到防雷装置上以减小雷电流引发的电位
差。
[来源:GB50057-2010,2.0.19]
电磁屏蔽electromagneticshielding
用导电材料减少交变电磁场向指定区域穿透的措施。
[来源:GB50343-2012,2.0.15]
浪涌保护器(SPD)surgeprotectivedevice
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浪涌电流的电器,它至少包含一个非线性元件,又称电涌保护器。
[来源:GB50343-2012,2.0.16]
4基本规定
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应按照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进行雷电防护。
在可能发生对地闪击的地区,应根据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的重要性以及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
后果,将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分为以下三个防雷等级:
a)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的防雷等级为一级:
1)历史上遭受过雷击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
2)建于山顶、水边、金属矿区或空旷高地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
3)地处平均雷暴日大于40d/a的旗(县、区)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
4)地处雷击点密度大于2.78个/(km2·a)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
b)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的防雷等级为二级:
1)地处平均雷暴日大于25d/a且小于或等于40d/a的旗(县、区)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
站;
2)地处雷击点密度大于1.51个/(km2·a)且小于或等于2.78个/(km2·a)的环境质量自动监
测站。
c)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的防雷等级为三级:
1)地处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25d/a的旗(县、区)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
2)地处雷击点密度小于或等于1.51个/(km2·a)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
2
DB15/T2849.3—2023
各旗(县、区)的年平均雷暴日数见附录A中表A.1,雷击点密度应按照GB/T37047-2022中4.7
的方法计算得到。
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宜在建设前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的防雷设计、施工宜与站房的建设或改造同步进行。
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防雷装置的设计、施工应确保站内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5防雷装置设计
接闪器
5.1.1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宜采用接闪杆、接闪带或接闪网作为防直击雷的措施,设计要求如下:
a)防雷等级为一级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其架设的接闪杆的滚球半径为45m,接闪带或接闪
网的网格尺寸不应大于10m×10m或12m×8m;
b)防雷等级为二级和三级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其架设的接闪杆的滚球半径为60m,接闪带
或接闪网的网格尺寸不应大于20m×20m或24m×16m。
5.1.2单独建设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和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宜采用独立接闪杆,伸出屋面
的采样管、气象监测设备以及站房均应位于独立接闪杆的保护范围内,独立接闪杆与站房的安全距离不
应小于3m。
5.1.3建设于建筑物屋面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和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宜采用接闪带与接闪
杆相结合的方式,接闪杆安装于建筑物屋面,伸出屋面的采样管、气象监测设备以及站房屋面的护栏应
位于接闪杆的保护范围内,接闪杆、接闪带及站房屋面的金属护栏应与建筑物屋面的外部防雷装置做防
雷等电位连接。
5.1.4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采用固定式或简易式站房时,宜采用接闪带或接闪网作为防直击雷的措
施;采用小型式站房时,宜选用独立接闪杆作为防直击雷的措施,独立接闪杆与站房的安全距离不应小
于3m;采用水上固定平台站时,宜采用独立接闪杆作为防直击雷的措施,独立接闪杆与水上固定平台
站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3m。
5.1.5建设于建筑物屋面或地面的噪声自动监测点宜采用独立接闪杆作为防直击雷的措施,独立接闪
杆与噪声自动监测点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3m;设置于墙面的噪声自动监测点宜采用接闪带加接闪短针
作为防直击雷的措施。
5.1.6接闪杆、接闪带和接闪网的材料、结构和最小截面应符合附录B中表B.1的相关规定。
引下线
5.2.1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应沿站房均匀对称布置不少于两根专设引下线,引下线的间距要求如下:
a)防雷等级为一级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其专设引下线的间距不应大于18m;
b)防雷等级为二级和三级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其专设引下线的间距不应大于25m。
5.2.2建设于建筑物屋面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宜利用建筑物的结构钢筋作为引下线。当无法利用建
筑物的结构钢筋时,也可采用明敷引下线的方式。
5.2.3单独建设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可采用明敷引下线的方式。
5.2.4明敷引下线的材料、结构和最小截面应符合附录B中表B.1的相关规定。
接地装置
5.3.1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应符合以下规定:
a)采用接闪杆(不包括独立接闪杆)、接闪带或接闪网作为接闪器时,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3
DB15/T2849.3—2023
b)站房内包含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设备时,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c)采用共用接地时,接地电阻应以最小值为准;
d)独立接闪杆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5.3.2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的接地装置宜利用建筑物本身的自然接地体,当自然接地体无法满足要求
时,应敷设人工接地体以进一步降低接地电阻。当与建筑物内设备共用接地体时,接地电阻应以最小值
为准。接地体的材料、规格和最小尺寸应符合附录B中表B.2的相关规定。
5.3.3当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位于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且人工接地体无法满足接地电阻的要求时,
可采用向外延伸接地极、降阻剂、换土等形式进一步降低接地电阻。
电源浪涌保护器
5.4.1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应合理设计各防雷区的浪涌保护器(SPD),其有效保护水平应小于该防雷
区内被保护设备的耐压水平,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防雷区的划分可按照附录C进行确定。
5.4.2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应在LPZ0区与LPZ1区的交界处设置Ⅱ级试验的SPD作为第一级保护,在
后续防护区的交界处设置Ⅱ级试验的SPD作为第二级保护;防雷等级为一级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宜
在特殊重要设备的电源接口处增设Ⅱ级试验的SPD作为第三级保护。
5.4.3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中的电源SPD的标称放电电流(In)参数宜符合表1的规定。
表1不同防雷等级下电源SPD的In选择值
LPZ0与LPZ1边界后续防护区的边界特殊重要的设备电源接口处
防雷等级Ⅱ级试验Ⅱ级试验Ⅱ级试验
In/kAIn/kAIn/kA
一级≥80≥40≥5
二级≥60≥30≥5
三级≥50≥20≥3
5.4.4在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房内安装多级SPD时,应确保电压开关型SPD至限压型SPD之间的距离
不小于10m、限压型SPD相互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m,如长度确实无法达到要求,应在SPD之间增设退
耦元件。
5.4.5电源SPD与被保护设备之间的等电位连接导体长度不应大于0.5m,过渡电阻值不应大于0.2
Ω。
5.4.6电源SPD连接线
推荐标准
- DB13/T 5604-2022 淀泊围堤围埝清除技术规程 2022-07-11
- DB13/T 5607-2022 南水北调中线隧洞进出口边坡失稳预防指南 2022-07-11
- DB13/T 5599-2022 玉米鞘腐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2022-07-11
- DB13/T 5603-2022 工贸行业非高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报告编制导则 2022-07-11
- DB13/T 5606-2022 河湖生态清淤工程技术规程 2022-07-11
- DB13/T 5608-2022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报告编制规范 2022-07-11
- DB13/T 5600-2022 公路现浇泡沫轻质土路基技术规程 2022-07-11
- DB13/T 5602-2022 医学影像学大数据智能应用技术指南 2022-07-11
- DB13/T 5605-2022 河湖沉积污染物释放性试验规程 2022-07-11
- DB13/T 5609-2022 数据中心能源效率限额引导性指标 202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