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T 327-2019 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万兆单向IP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GY/T 327-2019 Cable Television Network Fiber to Home Gigabit One-way IP Broadcast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行业标准-广电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4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Y/T 327-2019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广电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10-23
实施日期
2019-10-23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归口单位
全国广播电影电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39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万兆单向IP广播系统的组成、通道划分、视音频数据的编码标准及封装、广播业务信息、IP广播传输系统以及IP广播接收模块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万兆单向IP广播系统的开发、研制、组网、运行和管理。
可选服务
1,提供正版标准批量采购服务,为企业合规性保驾护航,提供标准文件翻译服务,专家翻译,权威可靠
2,标准数据定制化,可定制企业云端标准数据库,为企业提供标准查询下载以及更新推送服务,实时了解标准时效更新动态
3,标准时效性核查服务,依托最新最全的标准数据库为您提供在线标准时效性核查服务,并开具权威性的标准时效性核查报告(点击查看详情
4,服务定制咨询联系电话:15102855502(微信同号),QQ:469517676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GY/T 327-2019 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万兆单向IP广播系统技术规范-第1页
GY/T 327-2019 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万兆单向IP广播系统技术规范-第2页
GY/T 327-2019 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万兆单向IP广播系统技术规范-第3页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吉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广电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吉视汇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起草人:
施玉海、冯海亮、张翀、王胜杰、张海峰、黄伟、徐洪亮、欧阳捷、张学军、张立杰、马自好、费少华、聂克庆
出版信息:
页数:4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GY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行业标准

GY/T327—2019

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万兆单向IP广播

系统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of10GbpsIPvideobroadcastforCATVnetwork

2019-10-23发布2019-10-23实施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

GY/T327—2019

目次

前言...............................................................................III

引言................................................................................I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定义、缩略语和约定..........................................................1

3.1术语和定义....................................................................1

3.2缩略语........................................................................2

3.3约定..........................................................................3

4万兆单向IP广播系统组成...........................................................3

4.1概述..........................................................................3

4.2IP广播前端....................................................................5

4.3IP广播传输网..................................................................5

4.4IP广播接收模块................................................................5

5万兆单向IP广播系统的广播业务通道规划.............................................5

5.1通道划分......................................................................5

5.2数字视频广播业务视音频数据流的IP封装规范.....................................6

6万兆单向IP广播系统的数字电视业务信息.............................................8

6.1简介..........................................................................8

6.2IP广播数字电视业务信息表(BSI)...............................................8

6.3IP广播数字电视通道信息表(MIT)...............................................8

6.4IP广播数字电视业务名称列表(SNLT)...........................................10

6.5IP广播数字电视区域码表(ACT)................................................11

6.6描述符.......................................................................12

7IP广播传输网.....................................................................15

7.1协议参数要求.................................................................15

7.2物理层速率要求...............................................................15

7.3IP广播传输网组成及其设备要求.................................................15

7.4IP广播传输安全与质量要求.....................................................18

8IP广播接收模块...................................................................18

8.1概述.........................................................................18

8.210Gb光接收器.................................................................18

8.3万兆IP广播选通器............................................................19

附录A(规范性附录)IPv6组播地址规划方法..........................................21

A.1概述.........................................................................21

A.2组播地址规划方法.............................................................21

A.3组播地址示例.................................................................24

附录B(资料性附录)双向组网(I-PON)的网络改造方案................................25

B.1地市DVB广播前端改造方案.....................................................25

I

GY/T327—2019

B.2与Cable用户共存方案..........................................................26

附录C(资料性附录)与G/EPON双向网络融合应用的示例.................................28

C.1概述..........................................................................28

C.2与G/EPON双向网络融合的一般过程...............................................28

C.3VOD互动点播业务实现流程的策略................................................28

C.4OTT互联网电视业务实现流程的策略之一...........................................30

附录D(规范性附录)IPv4情况下的描述符.............................................33

D.1概述..........................................................................33

D.2IPv4情况下的描述符定义.......................................................33

D.3IPv4向IPv6的迁移............................................................34

参考文献.............................................................................36

II

GY/T327—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广播电影电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吉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广电信息

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吉视汇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施玉海、冯海亮、张翀、王胜杰、张海峰、黄伟、徐洪亮、欧阳捷、张学军、

张立杰、马自好、费少华、聂克庆。

III

GY/T327—2019

引言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文件时,可能使用涉及本文件有关内容的相关授权的和正

在申请的专利如下:

序号章条编号专利名称

14、8.2光纤接收装置

28.3集成电路及数据处理方法

34网络数据传输系统中的数据发送前端

48网络数据传输系统中的数据接收终端

57、8网络数据传输系统

64光传输系统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

该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保证,他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和条件下,

就专利授权许可进行谈判。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备案,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联

系方式获得:

专利权利人联系地址联系人邮政编码电话电子邮件

吉视传媒股份有吉林省长春市新民大街

吴迪1300210431-8878902277817578@

限公司1027-1号

北京市丰台区海鹰路8

北京吉视汇通科

号院金伟凯大厦3号楼徐志慧100070010-63702263xuzhihui@

技有限责任公司

北区4层

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

利的责任。

IV

GY/T327—2019

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万兆单向IP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万兆单向IP广播系统的组成、通道划分、视音频数据的编码标

准及封装、广播业务信息、IP广播传输系统以及IP广播接收模块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万兆单向IP广播系统的开发、研制、组网、运行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975.1—2010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第1部分:系统(ISO/IEC

13818-1:2007,MOD)

GB18030—2005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

GB/T28161—2011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规范

GB/T28430—2012数字电视系统数据广播技术规范

GY/T306.1—2017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系统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体技术要求

中国广电IPv6地址规划方案(2018版)(广电发[2018]45号)

IEEE802.3ae-2002信息技术的IEEE标准系统间的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殊要

求第3部分:CSMA/CD的接入方法及物理层规范10Gb/s以太网MAC参数、物理层和管理参数(IEEE

StandardforInformation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andInformationExchangeBetween

Systems-LocalandMetropolitanAreaNetworks-SpecificRequirementsPart3:CarrierSense

MultipleAccessWithCollisionDetection(CSMA/CD)AccessMethodandPhysicalLayer

SpecificationsAmendment:MediaAccessControl(MAC)Parameters,PhysicalLayers,and

ManagementParametersfor10Gb/SOperation)

SFFINF-8077iRevision4.510Gb小型可插拔模块SFP+规范(10GigabitSmallFormFactor

PluggableModule)

3术语、定义、缩略语和约定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光纤到户fibertothehome

有线电视网络或其他网络中,仅用光纤媒质连接接入网局端和家庭住宅的接入方式。

3.1.2

1

GY/T327—2019

万兆单向IP广播10GbpsIPbroadcast

一种在光分配网上实现的基于万兆以太物理层协议的基带IP流广播。

3.1.3

IP广播通道IPbroadcastchannel

特指在万兆IP广播中,由D类IP地址和UDP目的端口标识的数据通道,通常每通道对应一个数字电视

传输流或业务流。

3.1.4

主通道mainchannel

用于传输数字电视业务索引数据的广播业务通道。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CT区域码表(AreaCodeTable)

BER比特误码率(BitErrorRate)

BSI广播业务信息(BroadcastServiceInformation)

bslbf位串(bitstring,leftbitfirst)

DLT万兆IP广播分发机(DistributionLineTerminal)

DTT时间日期表(DateTimeTable)

DVB数字视频广播(DigitalVideoBroadcast)

EPG电子节目指南(ElectronicProgramGuide)

E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thernetPassiveOpticalNetwork)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TextMarkupLanguage)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

ID标识(Identity)

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s)

IPv4互联网协议第4版(InternetProtocol,version4)

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InternetProtocol,version6)

GPON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igabit-CapablePassiveOpticalNetwork)

MIT通道信息表(MulticastInformationTable)

MPEG运动图像专家组(MovingPicturesExpertGroup)

MPTS多节目传输流(Multi-programTransportStream)

ONU光网络单元(OpticalNetworkUnit)

OTT互联网电视(OverTheTop)

PID包标识符(PacketIdentifier)

PON无源光纤网(PassiveOpticalNetwork)

rpchof余数多项式系数,最高阶在先(remainderpolynomialcoefficients,highestorderfirst)

SFP小型光纤模块(SmallForm-factorPluggable)

SI业务信息(ServiceInformation)

SNLT业务名称列表(ServiceNameListSectionTable)

SPTS单节目传送流(SingleProgramTransportStream)

2

GY/T327—2019

SVT业务版本变化表(ServiceVersionTable)

TS传送流(TransportStream)

UDP用户数据包协议(UserDatagramProtocol)

uimsbf无符号整数(unsingedinteger,mostsignificantbitfirst)

UTC世界协调时间(CoordinatedUniversalTime)

VOD视频点播(VideoOnDemand)

X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MarkupLanguage)

3.3约定

下列约定适用于本文件。

3.3.1版本号

版本号用于标识本标准的版本,以支持系统的兼容性识别。本标准当前版本号为1.0.0,即大版本

号(versionMajor)为1,小版本号(versionMinor)为0,微版本号(versionMicro)为0。

3.3.2文本字符编码

若未特殊说明,文本字符编码缺省采用GB18030—2005。

3.3.3保留位

若未特殊说明,本标准中的所有保留位应置为‘1’。

4万兆单向IP广播系统组成

4.1概述

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万兆单向IP广播系统利用1550nm波长,通过光功率的分配,实现万兆IP数据

流的广播传输。如图1,万兆单向IP广播系统主要由IP广播前端、IP广播传输网和IP广播接收模块等三

部分组成。其中,业务数据由国家级业务平台逐级传送至地市业务平台,IP广播前端接收数据报文,然

后根据需要加入本地业务数据后,以UDP组播报文的格式,将数据通过光传输网络广播到每一个用户终

端,这里的UDP组播格式的组播地址和UDP端口号是用于区分广播数据中的不同数字电视节目,具体的组

播地址规划见附录A。万兆单向IP广播接收模块通常位于用户接入终端系统内,用于接收来自光纤的广

播传输的UDP组播报文,并根据其组播地址和端口号对广播节目流进行选择。

3

GY/T327—2019

国家级业务平台

省级业务平台

IP广播

接收模块

地市级业务平台

IP广播前端IP广播传输网IP广播

接收模块

……

IP广播

接收模块

万兆单向IP广播系统

图1万兆单向IP广播系统组成

万兆单向IP广播光网络可以单独构成一个单向广播系统独立运行开展电视广播业务,如图2所示。

也可以与双向传输系统(EPON/GPON等)共同构建一张万兆宽带接入网,即I-PON方案,支持电视直播业

务和双向交互视频与高速数据业务(VOD视频点播、OTTTV互联网电视和Internet上网等等),如图3

所示。双向组网的网络改造方案参见附录B。与G/EPON双向网络融合应用的示例参见附录C。I-PON的典

型组网方案有单纤三波组网方案和双纤三波组网方案等,具体见GY/T306.1—2017。

万兆广播机顶盒

ODN光分配网

DVB平台交换万兆IP广IP广播

骨干IPBOX/

机播分发机接收模

网CPE

业务平台

IP广播前端IP广播传输网

图2万兆单向IP广播光网络单独构成单向广播系统架构图

4

GY/T327—2019

DVB平台融合型网关

IP广播

OTT/VOD业骨干万兆IP广接收模

千兆/

务平台网交换播分发机ODN光分配块CPE

机百兆

Internet网交换

业务平台OLTONU

业务平台IP广播前端IP广播传输网

直播、点播、互联网等视频数据

点播、互联网等不含视频数据的窄带数据

图3I-PON方案系统架构图

4.2IP广播前端

IP广播前端以IP广播方式发送UDP组播报文,通常由编转码设备、应用服务器、EPG播出设备和交换

机等组成。

4.3IP广播传输网

IP广播传输网主要由万兆IP广播分发机、光放大器和ODN无源光分配网组成,将IP流以广播方式传

送UDP组播报文,详细描述见第7章。

4.4IP广播接收模块

IP广播接收模块通常位于接入终端系统内,用于接收来自光纤的单向传输的UDP组播报文,并根据

一个或多个用户终端的请求,按照组播地址和端口号对UDP报文进行选通分发。详细描述见第8章。

5万兆单向IP广播系统的广播业务通道规划

5.1通道划分

在万兆单向IP广播网络中,除视、音频节目外的相关辅助信息,都需要通过下述特定广播业务通道

传输,其通道划分见表1。

5

GY/T327—2019

表1通道划分规划

通道名称通道描述要求承载内容应用说明

主通道包括用户终端开机后需

要的一些必要信息,如视音频

节目、EPG等所在的广播业务通

主通道传输基本的索引信息必选MIT、SNLT、ACT表

道和用户终端所在区域或行业

分组有关的信息。主通道的优

先级别最高。

加扰系统的CAT/EMM在一个单

授权专用通道CAT/EMM等授权信息必选CAT/EMM

独的通道内传输。

数字视频广播数字视频广播EPG的例如:以TS包形式传输的EPG来自传统的DVBEPG服务器,

可选

业务通道专用通道(业务信息表)信息采用TSOverUDP形式传输。

节目可以采用SPTS(推荐)或

节目通道必选

MPTS形式传输。

主通道详细信息如下所述:

主通道是具有特定IP目的地址和UDP目的端口号的IP广播流通道。主通道中传输的UDP数据描述了整

个IP广播系统中的数字电视节目等各种业务所在的广播业务通道、业务版本号、日期等关键信息。用户

终端(IP机顶盒、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机、PAD、PC等)开机后,首先获取和解析主通道的数据,然后

依据这些信息接收其他业务通道的数据。

主通道应包含一个通道信息表(MIT),可另选包含一个业务名称列表(SNLT)或一个区域码表(ACT)。

MIT表:主要用来描述业务所在的组播地址、UDP端口号、封装格式等。

SNLT表:主要用来描述各个节目的名称、节目提供商,以及其他信息。

ACT表:主要用来描述用户接入终端所在的区域。

这些表需循环传送,建议间隔时间不大于500ms。

用户接入终端开机后应首先获取MIT和ACT,从MIT表中获取所有业务所在的组播地址、UDP端口号、

封装格式等。根据从ACT获取的本地区域码进行相关的业务筛选。

5.2数字视频广播业务视音频数据流的IP封装规范

5.2.1概述

万兆单向IP广播系统中,数字视频广播视音频数据应以UDP在IPv6或IPv4协议之上进行封装,形成

的IP报文的目的地址应采用组播地址。对于不同的节目传输通道,采用不同的IP目的地址或不同的UDP

目的端口号加以区分。而在UDP层以上,其封装采用GB/T17975.1—2010中规定的TS格式或非TS格式。

5.2.2TS封装成IP数据包

UDP包所在以太网报文数据部分的最大长度是1500字节,可容纳至多7个188字节的TS数据包,实际

的UDP数据最大长度为1887=1316字节。本标准规定单个UDP数据包应包含1个到7个188字节的完整TS数

据包。

TS封装成IP报文的格式如图4所示。

6

GY/T327—2019

TS数据包

头部音视频数据TS

4字节184字节

UDP首部TS1TS2TS3TS4TS5TS6TS7UDP

8字节

UDP段

IP首部UDP首部UDP数据IP

40字节(IPv6)

IP数据报

以太网以太网

IP首部UDP首部UDP数据

首部尾部Ethernet

14字节4字节

以太网帧

以太网数据帧46字节~1500字节

图4TS格式封装

在IP层对UDP报文进行封装时,IPV6组播地址格式详细规划方法见附录A。

5.2.3非TS数据封装成IP数据包

非TS格式(如MP4、AVI、MOV等流媒体容器格式)的视音频数据可以按照图5的格式进行IP封装。其

IP层的封装,IPv6的地址与TS封装成IP数据包要求一致。

流媒体数据非TS

UDP首部UDP数据UDP

8字节

UDP段

IP首部UDP首部UDP数据IP

40字节(IPv6)

IP数据报

以太网以太网

IP首部UDP首部UDP数据

首部尾部Ethernet

14字节4字节

以太网帧

以太网数据帧46字节~1500字节

图5非TS格式封装

在IP层对UDP报文进行封装时,IPv6组播地址格式详细规划方法见附录A。

7

GY/T327—2019

6万兆单向IP广播系统的数字电视业务信息

6.1简介

本章所描述的业务信息以数字视频广播中文业务信息规范为基础,在兼容SI(符合GB/T28161—

2011和GB/T28430—2012定义的各种业务信息和应用)的基础上,规定了三个以业务信息段(section)

语法为基础的扩展表,用来描述万兆广播业务通道信息和辅助扩展信息。这些扩展信息被封装成TS包,

再以TSOverIP的方式在主通道中传输。

6.2IP广播数字电视业务信息表(BSI)

IP广播数字电视业务信息表由IP广播数字电视通道信息表(MIT)、IP广播数字电视业务名称列表

(SNLT)和IP广播数字电视区域码表(ACT)组成,都在主通道中传输。IP广播数字电视业务信息表的

PID分配见表2。

表2PID分配表

表PID值

MIT0x000A

SNLT0x000D

ACT0x000C

BSI表的table_id分配见表3。

表3table_id分配表

段最大长度

table_id所在的表段

字节

0xAEMIT1024

0xAFSNLT1024

0xEDACT1024

6.3IP广播数字电视通道信息表(MIT)

IP广播数字电视通道信息表(MIT)用来描述广播传输网中各节目或业务的组播地址和UDP目的端口

号,用于终端搜索节目,该section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