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2558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硅铝酸钠
GB 25583-2010 Food Safety National Standard for Additives in Food: Sodium Silicate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0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
- 起草人:
- -
- 出版信息:
- 页数:11页 | 字数:19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558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硅铝酸钠
2010-12-21发布2011-02-2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食品伙伴网
GB25583—2010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Ⅰ
食品伙伴网
GB2558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硅铝酸钠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水玻璃法制备的食品添加剂硅铝酸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组分的物质的量比
NaO/AlO/SiO的物质的量比(摩尔比)近似为1:1:13。
2232
4技术要求
4.1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要求检验方法
色泽白色取适量试样置于50mL烧杯中,在自然光下观察色泽和组织
组织状态无定形细粉末或珠粒状态。
4.2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指标检验方法
二氧化硅(SiO),w/%66.0~76.0附录A中A.4
2
三氧化二铝(AlO),w/%9.0~13.0附录A中A.5
23
氧化钠(NaO),w/%4.0~7.0附录A中A.6
2
铅(Pb)/(mg/kg)≤5附录A中A.7
砷(As)/(mg/kg)≤3附录A中A.8
重金属(以Pb计)/(mg/kg)≤10附录A中A.9
干燥减量,w/%≤8.0附录A中A.10
灼烧减量,w/%8.0~13.0附录A中A.11
pH(20%浆液)6.5~10.5附录A中A.12
1
食品伙伴网
GB25583—2010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检验方法
A.1警示
本标准的检验方法中需使用一些强酸,使用时须小心谨慎,避免溅到皮肤上!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
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在使用挥发性酸时,需在通风橱中进行。
A.2一般规定
本标准的检验方法中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2008中
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
HG/T3696.1、HG/T3696.2、HG/T3696.3之规定制备。
A.3鉴别试验
A.3.1硅酸根的鉴别
将0.5g试样与2.5g无水碳酸钾混合,于电炉上在铂坩埚内加热至混合物熔融,冷却,加入5mL
水,静置3min,将坩埚加微热,加入50mL水溶解。完全转移至烧杯中,滴加盐酸溶液(1+1)至无气
泡产生,加入10mL盐酸,在蒸汽浴上蒸干,冷却。加入20mL水,煮沸后过滤,不溶的凝胶状残留物
用于硅的鉴别。滤液为试验溶液A用于铝的鉴别。
将凝胶状残留物移至铂坩埚,小心加入5mL氢氟酸。沉淀溶解。加热,在坩埚上方的蒸汽中放入
一根蘸有一滴水的玻璃棒,水滴变得浑浊。
A.3.2铝离子的鉴别
在试验溶液A(A.3.1)中滴加氨水溶液(1+1),生成白色胶状沉淀,加入过量的氨水溶液,沉淀不
溶解。滴加氢氧化钠溶液(40g/L)生成白色胶状沉淀,加入过量时沉淀溶解。
A.3.3钠离子的鉴别
用盐酸润湿铂丝,在火焰上燃烧至无色,再蘸取少许试验溶液在火焰上燃烧,火焰即呈深黄色。
A.4二氧化硅的测定
A.4.1方法提要
样品中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形成挥发物,经灼烧挥发,通过测定灼烧前后的质量差值计算二氧化硅的
含量。
A.4.2试剂和材料
A.4.2.1硫酸。
A.4.2.2盐酸。
A.4.2.3氢氟酸。
A.4.3仪器和设备
高温炉:温度可保持在900℃±25℃。
A.4.4分析步骤
称取约0.5g已于105℃±2℃烘2h的试样,精确至0.0002g,放入200mL烧杯中,用少量水冲
洗烧杯壁。加入30mL硫酸和15mL盐酸,在通风橱加热板上加热直至生成白色烟雾,冷却后加入15mL
2
食品伙伴网
GB25583—2010
盐酸,再次加热至生成白色烟雾。蒸发至约剩10mL溶液,冷却,加入70mL水,使用滤纸过滤,并用
热水冲洗滤纸和沉淀。
将滤纸和沉淀移入铂坩埚中,于900℃±25℃灼烧至质量恒定,并称其质量。用水润湿残留物后,
加入8滴硫酸和15mL氢氟酸,在加热板上加热至白色烟雾产生。蒸至近干,冷却后加入5mL水、3
滴硫酸和10mL氢氟酸,在加热板上蒸发至近干后,在电炉上加热至白色烟雾赶净。将坩埚于
900℃±25℃灼烧至质量恒定。加入氢氟酸后的质量损失就是所取样品中二氧化硅(SiO2)的质量。
A.4.5结果计算
二氧化硅含量以二氧化硅(SiO2)的质量分数w1计,数值以%表示,按公式(A.1)计算:
m−m
12
w×100%…………………(A.1)
推荐标准
- DB6108/T 22-2021 沙地夏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 2021-07-23
- DB21/T 3492-2021 荷斯坦母牛良种登记技术规范 2021-08-30
- DB14/T 2300-2021 农机合作社建设规范 2021-08-16
- DB6108/T 21-2021 沙地马铃薯商品薯栽培技术规程 2021-07-23
- DB21/T 3493-2021 牛体外受精胚胎生产及非手术法移植技术操作规程 2021-08-30
- DB46/T 543-2021 槟榔 2021-09-01
- DB14/T 2301-2021 秸秆粉碎免耕联合机作业质量技术规范 2021-08-16
- DB14/T 2303-2021 玉米小麦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 2021-08-16
- DB21/T 3490-2021 中小学校绿色建筑设计规程 2021-08-30
- DB14/T 2302-2021 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规范 2021-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