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415-2019 家禽 H7N9 流感风险评估及应急处置技术规程
DB34/T 3415-2019 Poultry H7N9 influenza risk assessment and emergency response technical regul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9年11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1.220
B41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415—2019
家禽H7N9风险评估及应急处置技术规程
Technologicalregulationforriskassessmentandemergencyoperationforpoultry
H7N9avianinfluenzaoutbreak
文稿版次选择
2019-11-04发布2019-12-04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3415—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萧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合肥市动物疫
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宣城市双宏禽业专业合作社。
本标准起草人:刘华、占松鹤、程民、钱昌银、洪功飞、方宝根、何长生、陈曦、杨庆琳、赵宏波、
沈艳、王倩、程帮照、涂健、潘孝成、朱良强。
I
DB34/T3415—2019
家禽H7N9风险评估及应急处置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家禽H7N9流感的风险评估条件、方法及应急处置。
本标准适用于家禽H7N9流感的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936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
GB/T19438.3H7亚型禽流感病毒荧光RT-PCR检测方法
NY/T765高致病性禽流感样品采集、保存及运输技术规范
NY/T766高致病性禽流感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T767高致病性禽流感消毒技术规范
NY/T768高致病性禽流感人员防护技术规范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农业农村部)农医发〔2007〕12号
3风险评估条件
3.1流行病学调查
当卫生部门通报人感染H7N9流感疫情或接到家禽出现疑似H7N9流感感染异常死亡报告时,县级
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立即组织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流调工作小组开展核实和流行病学调查,重点核实人
感染病例是否有活禽接触史、家禽是否出现异常死亡(见附录A)。
3.2样品采集与检测
3.2.1采样策略与数量
对人感染病例有活禽接触史、动物出现异常死亡的,由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2名中级以上
技术职称人员采集样品,送省级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检测。采样时,按照发现疫病的采样策略,采
取相关家禽饲养、交易、屠宰等场所内家禽的咽喉与泄殖腔拭子、血清样品;对有异常死亡家禽,采集
包括脑、肺脏等在内的组织样品;屠宰场所废弃的内脏(如肺、气管等组织),污水沟、粪便和笼具等
拭子。采集样品的份数根据存栏量、当日交易量或屠宰量确定,一般情况下,每种样品需采集5~10
份。
3.2.2采样和检测方法
按照NY/T765、NY/T768、GB/T18936、GB/T19438.3规定的方法执行。
3.3风险评估条件
1
DB34/T3415—2019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与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的家禽养殖场、活
禽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家禽屠宰场、农村散养户都没有出现家禽急性发病死亡,但经省级及以上兽医
实验室检测为低致病性H7N9流感,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其他情况按照附录A进行相应的处理。
4风险评估方法
4.1成立专家组
县级及以上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组建风险评估专家组,一般至少含有两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
4.2评估步骤
4.2.1明确风险问题
21天内该区域家禽发生H7N9流感的风险。
4.2.2确定风险主体
在人感染病例发病前21天内有直接接触的家禽场所,以及以人感染病例住所为中心3公里半径
范围内的所有家禽养殖场、活禽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家禽屠宰场、农村散养户内的家禽。
4.2.3确定风险客体
为H7N9流感病毒。
4.2.4识别风险因素
根据禽流感病毒的特性及传播特点,将可能感染、含有或携带H7N9流感病毒的动物和其组织、粪
便、口咽分泌物、呼出气体,以及与这些物质接触或可能携带这些物质的人、动物、器具、车辆或其他
物品列为风险因素。
4.2.5确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根据确定风险因素的基本原则,搜集、整理相关的流行病学资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及现有对家
禽H7N9流感发生风险指标的研究,建立由目标层A(指H7N9发生的风险)、准则层B(Ⅰ级风险因
素)和指标层C(Ⅱ级风险因素)组成的家禽H7N9流感发生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参见附录B)。
4.2.6确定评估指标权重
根据系统模糊优选理论,结合现有对家禽H7N9流感风险指标重要性的相关研究以及我省的实际情
况,对Ⅰ级风险因素(Bi)和Ⅱ级风险因素(Cij)分别进行重要性排序,通过二元对比矩阵分析,得到
Ⅰ级和Ⅱ级风险因素的权重。根据公式(1),计算得到22个Ⅱ级风险因素相对于目标层的组合权重,
计算结果参见附录B。
wij=wCij×wBi................................................................................(1)
式中:
wCij——Ⅱ级风险因素Cij相对于Ⅰ级风险因素Bi的权重;
wBi——Ⅰ级风险因素Bi相对于目标层A的权重。
4.2.7Ⅱ级风险因素分级量化
2
DB34/T3415—2019
将Ⅱ级风险因素分成高风险、较高风险、中度风险、较低风险和低风险5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别
赋值1、0.7、0.4、0.2、0。每个风险因素的等级判定标准参见附录B。
4.2.8专家评分
风险评估专家通过座谈、实地调查、参与式调查等方式,调查家禽养殖场、农贸市场、活禽交易市
场、家禽屠宰场、农村散养户等的位置及其周边环境,对照附录B中每个Ⅱ级风险因素等级判定标准
进行评分。
4.2.9风险综合评价
每名专家将每个Ⅱ级风险因素的分值按公式(2)进行加权平均,得到风险评价的总分值。
Y=∑i,jwij×xij.................................................................(2)
式中:
Y——H7N9流感发生风险的概率;
wij——各个Ⅱ级风险因素Cij相对于目标层A的组合权重;
xij——Ⅱ级风险因素Cij评分结果。
4.2.10计算平均值
收集每名专家的《家禽H7N9流感发生风险定量评估表》(附录B表B.1),计算Y的平均值,结果
保留两位小数。
4.3风险级别划分
如下:
——低风险:Y平均值<0.30。
——中等风险:0.30≤Y平均值<0.60;
——高风险:0.60≤Y平均值<1.00;
5应急处置
5.1低风险
开展连续21天的临床观察,有条件的采样进行病原学监测,不需要采取其他措施。
5.2中等风险
5.2.1限制移动
限制感染群所在养殖场、活禽交易市场和自然村的所有动物移动。
5.2.2扑杀感染群所在群的同群家禽
对养殖场的同栋动物,活禽交易市场的同场禽类,农村散养的同户禽类,感染群的所有动物进行扑
杀。家禽扑杀技术包括窒息、扭颈等。
5.2.3无害化处理
应按照NY/T766的规定执行。
3
DB34/T3415—2019
5.2.4消毒
应按照NY/T767的规定执行。
5.2.5紧急免疫
对养殖场内的受威胁禽群,使用家禽H7N9流感疫苗进行紧急免疫。
5.2.6监测
感染群在交易市场或屠宰场的,应立即关闭该交易市场或屠宰场,经省级兽医主管部门与有关部门
共同分析评估合格后,方可开放交易市场或屠宰场。同场(村)中感染群以外的其他动物,在感染群处
置后再次进行监测。直至监测无感染阳性后才允许移动。
5.3高风险
按照《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处置。
4
DB34/T3415—2019
AA
附录A
推荐标准
- GB/T 39359-2020 积分球法测量悬浮式液固光催化制氢反应 2020-11-19
- GB/T 39354-2020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邻近空间链路协议 物理层 2020-11-19
- GB/T 39361-2020 海水冷却水排放要求 2020-11-19
- GB/T 39352-2020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邻近空间链路协议 数据链路层 2020-11-19
- GB/T 39358-2020 中国森林认证 非木质林产品经营 2020-11-19
- GB/T 39360-2020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性能评估与测试 2020-11-19
- GB/T 39362-2020 党政机关电子公文归档规范 2020-11-19
- GB/T 39357-2020 银耳栽培基地建设规范 2020-11-19
- GB/T 39356-2020 肥料中总镍、总钴、总硒、总钒、总锑、总铊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2020-11-19
- GB/T 39353-2020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邻近空间链路协议 同步和编码子层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