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9267.1-2003 刑事技术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 第1部分:红外吸收光谱法

GB/T 19267.1-2003 Physical and chemical examination of trace evidence in forensic sciences—Part 1: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国家标准 中文版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GB/T 19267.1-2023 |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9267.1-2003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3-08-19
实施日期
2004-01-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归口单位
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TC179)
适用范围
-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北京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
起草人:
[苗作章]、于静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17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3.310

A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9267.1-2003

刑事技术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

第1部分:红外吸收光谱法

Physicalandchemicalexaminationoftraceevidenceinforensicsciences-

Part1:Infraredabsorptionspectrometry

2003-08-19发布2004-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标准分享网免费下载

GB/T19267.1-2003

..J.

.曰曰..

...卜...

前Fa

GB/T19267《刑事技术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分为12个部分:

—第1部分:红外吸收光谱法;

—第2部分: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法;

—第3部分:分子荧光光谱法;

—第4部分: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5部分: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6部分:扫描电子显微镜法;

—第7部分:气相色谱一质谱法;

—第8部分;显微分光光度法;

—第9部分:薄层色谱法;

—第10部分:气相色谱法;

—第11部分: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12部分:热分析法。

本部分为GB/T19267第1部分。

本部分由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TC179)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的起草单位:北京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

本部分起草人:画rjl、于静。

GB/T19267.1-2003

刑事技术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

第1部分:红外吸收光谱法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红外吸收光谱的检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刑事技术领域中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其他领域亦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9267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T14666-1993分析化学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14666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反射和吸收光谱reflectionandabsorptionspectra

人射光透过样品层在金属表面上反射,再经过样品透射出来形成的光谱。

3.2

最大吸收峰maximumabsorptionpeak

光谱中透过率最低的吸收峰,用其对应的波长n(max)或波数表示。

3.3

最小吸收峰minimumabsorptionpeak

光谱中透过率最高的吸收峰,用其对应的波长A(mm)或波数表示。

3.4

波数wavenumber

每厘米中所含波的数目,即等于波长的倒数。单位用cm-表‘示。

3.5

特征频率区characteristicfrequencyregion

指在4000cm-'-1250cm-’区域显示的光谱。

3.6

指纹区fingerprintregion

指在1250cm-'-400cm-’区域显示的光谱。

3.7

透射红外显微镜transmissionmodeinfraredmicroscope

对微量样品能进行透射红外分析的显微镜,由物镜、目镜、载物台、反射镜、光栏及MCT检测器

组成。

标准分享网免费下载

GB/T19267.1-2003

3.8

反射红外显微镜reflectionmodeinfraredmicroscope

对微量样品能进行反射红外分析的显微镜,由物镜,目镜,载物台,反射镜,光栏,MCT检测器及反

射板组成。

3.9

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tenuatedtotalreflectioninfraredspectrum

红外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即光学介质表面与样品介质表面)产生全反射后得到的光谱。

3.10

光栅红外光谱gratinginfraredspectrum

利用光栅作为分光元件,将色散后的红外光按波长或波数顺序作横坐标,以透射比或吸光度为纵坐

标描绘成光谱图。

4原理

当红外光照射某种物质时;一定频率的红外光波被相同振动频率的键所吸收,由于物质的组成不

同,对红外光吸收也不同,即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红外光谱,这是定性依据。物质对红外光吸收的多少,仅

与物质浓度有关,与入射光强无关,这是定量的依据。

5仪器和材料

5.1仪器

5.1.1光栅红外分光光度计

红外光源

产生连续的红外辐射。常用的有以下两种:

a)能斯特灯是稀土元素氧化物烧结成的细棒,有空心和实心之分,长约30mm,直径1mm-

3mm,两端绕以铂丝导线,工作温度1800K,

b)硅碳棒是由硅碳砂烧结成,两头粗中间细的棒体,工作温度1400Ko

单色器

是指红外光从人射狭缝到出射狭缝所经过的光程部分,包括如下几个元件:

a)衍射光栅—单色化元件;

b)滤光片—确定光透过性能元件;

c)反射镜—光的传播元件;

d)狭缝—控制红外光到达探测器能量元件。

5.1。1.3探测器

把接收到的红外光转变成电信号的装置,常用的探测器有以下两种:

a)真空热电偶;

b)高莱池(Golaycell),

5.1.1.4探测器输出信号放大机构

由于电信号非常弱,需经放大后方可驱动有关机械部分进行绘图。这个部分包括:放大器、滤波器、

相敏析波器、调制器、功率放大器。

波数(或波长)的驱动机构

由同步电机、凸轮组成,用以改变光栅位置得到波长对样品的透过率。

5.1.,.6狭缝驱动机构

由凸轮调节狭缝大小,以均匀在整个波段范围内光强度。

GB/T19267.1-2003

记录仪

用来连续记录试样在中红外区波长(2(.5t.m^-25Km或4000波数~400波数)的透过率或(吸收

度),从而得到红外光谱图,横坐标为波数,纵坐标为透过率。

5.1.2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5.1.2.1光源

a)碘钨灯—近红外区(10000cm-'-5000cm-');

b)硅碳棒—中红外区5(000cm-'-400cm"');

c)能斯特灯;

d)炽热镍铬丝线圈;

e)高压汞灯—远红外区<(400cm-').

常用光束分裂器

常用光束分裂器的技术参数见表to

5.1。2.3检测器

常用检测器的技术参数见表2a

数据处理系统

将干涉图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红外光谱,该系统由计算机、绘图仪、显示器组成。

表1常用光束分裂器的技术参数

使用范围//cm-'载片涂层

10000-3300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