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2658-2016 立木生物量模型及碳计量参数——栎树

LY/T 2658-2016 Tree biomass models and related parameters to carbon accounting for Quercus

行业标准-林业 中文简体 废止 页数:3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LY/T 2658-2016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林业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6-07-27
实施日期
2016-12-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林业局
归口单位
全国森林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70)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栎树(Quercus spp.)的立木生物量模型及其相容性生物量转换因子函数、根茎比函数和含碳系数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栎树林木生物量与碳储量的计量和监测。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起草人:
曾伟生、李立球、邱尧荣、孙继霖、黄国胜、马克西、徐旭平、龚文才、智长贵、李智华、张志宏、冯强、王威、李国兴、陆亚刚、祁华、时亚坤、张伟东、王亚卿、闫宏伟、白卫国
出版信息:
页数:32页 | 字数:56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65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

LYT26582016

立木生物量模型及碳计量参数———栎树

TreebiomassmodelsandrelatedarameterstocarbonaccountinforQuercus

pg

ㅤㅤㅤㅤ

2016-07-27发布2016-12-01实施

国家林业局发布

/—

LYT26582016

立木生物量模型及碳计量参数———栎树

1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栎树Quercuss.的立木生物量模型及其相容性生物量转换因子函数根茎比函

pp

数和含碳系数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栎树林木生物量与碳储量的计量和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立木材积表

LYT13531999

/—立木生物量建模方法技术规程

LYT22582014

/—立木生物量建模样本采集技术规程

LYT22592014

3术语和定义

ㅤㅤㅤㅤ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立木生物量treebiomass

,,

某一时刻存在于活立木中的有机物质总干重分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分别用MA和MB表

。,()、、()、();、

示其中地上生物量包括树干去皮树皮树枝含果树叶含花个分量地下生物量包括根茎

4

()(),

粗根直径≥10mm和细根2mm≤直径<10mm直径2mm以下须根不计入根系生物量而计入土

壤有机质含量。

3.2

生物量转换因子biomassconversionfactor

33

(//),。

林木地上生物量与立木材积之比gcm或tm用BCF表示依据该参数可将立木材积V

(-33)()。,()()

10m转换为地上生物量MAkg当生物量转换因子不为常数随林木胸径Dcm和树高Hm

,。

等变化时将生物量转换因子与林木胸径和树高等之间的关系式称为生物量转换因子函数

3.3

根茎比root-to-shootratio

,。推算地下生物

林木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之比用RSR表示依据该参数可由地上生物量MA

,。,,

量从而得到全树生物量当根茎比不为常数随林木胸径和树高等变化时将根茎比与林木

MBDH

胸径和树高等之间的关系式称为根茎比函数。

3.4

木材密度wooddensit

y

33

(/或/),。、,

单位体积木材质量gcmtm用WD表示通常分全干密度气干密度和基本密度此处指

(),。

树干含木材和树皮基本密度即树干绝干质量与树干材积之比

1

/—

LYT26582016

3.5

含碳系数carbonfactor

,,。

林木生物量中的有机碳占有机质总量的比值也叫含碳因子或含碳率用CF表示依据该参数可

由生物量推算碳储量。

3.6

建模总体modelinoulation

gpp

,。

建立立木生物量模型的地理区域范围简称总体

4生物量模型

4.1建模总体划分

/—,,

依据的有关规定结合栎树的资源分布状况将栎树的分布区域划分为个

LYT135319994

总体:

();

总体一的区域范围包括东北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

3

()、;

总体二的区域范围包括华北各省内蒙古中西部和西北地区

()、;

总体三的区域范围包括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和西藏省区

3

()。

总体四的区域范围包括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各省

4.2地上生物量模型

()

4.2.1总体一

4.2.1.1模型结构形式ㅤㅤㅤㅤ

2.48954()

MDD

A=0.09135≥5.0cm

一元模型:……()

1

{2.32194()

MDD

A=0.11963<5.0cm

2.143800.58390()

M0.06149DHD5.0cm

A=≥

二元模型:………………()

2

{1.787050.58390()

M0.10918DHD5.0cm

A=<

式中:

———,();

MA地上生物量估计值单位为千克kg

———,();

D林木胸径单位为厘米cm

———,()。

H林木树高单位为米m

建模样本的基本情况参见附录A。

4.2.1.2模型评价指标

2

一元模型:,,。

R=0.9216SEE=50.45kMPE=5.46%

g

2

二元模型:,,。

R=0.9468SEE=41.71kMPE=4.51%

g

2

,,,。

其中R为确定系数SEE为估计值的标准差MPE为平均预估误差具体计算方法执行

/—的有关规定。

LYT22582014

()

4.2.2总体二

4.2.2.1模型结构形式

0.093932.54608()

M=DD5.0cm

A≥

一元模型:……()

3

{2.06167(5.0c)

M0.20484DD<m

=

A

2

/—

LYT26582016

2.326370.33015()

M0.07509DHD5.0cm

A=≥

二元模型:………………()

4

{1.879370.33015()

M0.15419DHD5.0cm

A=<

4.2.2.2模型评价指标

2

一元模型:,,。

R=0.9405SEE=85.86kMPE=5.08%

g

2

二元模型:,,。

R=0.9479SEE=80.50kMPE=4.76%

g

()

4.2.3总体三

4.2.3.1模型结构形式

2.42424(5.0cm)

M0.11520DD≥

=

A

一元模型:……()

5

{1.83342()

M0.29813DD5.0cm

A=<

2.063210.57393()

MDHD

A=0.07806≥5.0cm

二元模型:………………()

6

{1.391830.57393()

M0.22999DHD5.0cm

A=<

4.2.3.2模型评价指标

2

一元模型:,,。

R=0.9091SEE=86.73kMPE=6.71%

g

2

二元模型:,,。

R=0.9191SEE=82.14kMPE=6.36%

g

()

4.2.4总体四

4.2.4.1模型结构形式

ㅤㅤㅤㅤ

2.30416()

M0.21360DD5.0cm

A=≥

一元模型:…()

7

{2.26950()

M0.22586DD5.0cm

A=<

1.828920.71119()

M0.13188DHD5.0cm

A=≥

二元模型:………………()

8

{1.730820.71119()

MA=0.15444DHD<5.0cm

4.2.4.2模型评价指标

2

一元模型:,,。

R=0.9059SEE=96.93kMPE=6.41%

g

2

二元模型:,,。

R=0.9679SEE=56.79kMPE=3.75%

g

4.3分项生物量模型

4.3.1模型结构形式

ì1

ï

M1=×MA

ï1+++

ggg

123

ï

ïg1

M2=×MA

ï1+++

ïggg

123

…………()

í9

ïg2

M3=×MA

ï1+++

ggg

ï123

ïg3

M4=×MA

ï1+++

îggg

123

式中:

、、、———、、、();

MMMM分别为树干树皮树枝树叶的生物量估计值k

1234g

3

/—

LYT26582016

———地上生物量估计值();

MAkg

、、———、、,

ggg分别为树皮树枝树叶生物量与树干生物量的比例其一元和二元模型的通

123

式分别为:

a

i1…………()

一元模型:=aD10

gii0

bb

二元模型:i1i2…………()

gi=bDH11

i0

式中:

,———,,,,、、;

aa分别为一元模型的参数其中i=123分别代表树皮树枝树叶

i0i1

,,———,,,,、、。

bbb分别为二元模型的参数其中i=123分别代表树皮树枝树叶

i0i1i2

栎树不同总体的一元和二元分项生物量模型的参数见表1。

表1分项生物量模型的参数

总体

模型参数

()()()()

总体一总体二总体三总体四

a0.406750.386230.408270.39929

10

a-0.22114-0.22114-0.22114-0.22114

11

a0.196180.551730.247710.51218

20

一元模型

a0.36621-0.058080.20331-0.05075

21

a0.348311.085960.193940.22181

30

a-0.48175-0.82930-0.28303-0.24485

31

b0.49112ㅤㅤㅤㅤ0.560300.424650.41299

10

b-0.05958-0.07846-0.016060.02030

11

b-0.27686-0.27686-0.27686-0.27686

12

b0.311420.574310.837781.06666

20

二元模型b1.028320.810630.650000.60506

21

b-1.00174-1.00174-1.00174-1.00174

22

b0.576780.485131.822970.45513

30

b0.269750.40433-0.043970.52771

31

b-1.12547-1.12547-1.12547-1.12547

32

4.3.2模型评价指标

栎树不同总体的一元和二元分项生物量模型的评价指标见表2。

表2分项生物量模型的评价指标

总体模型分量2//

RSEEkgMPE%

树干0.891731.036.47

树皮0.90145.635.89

()

一一元模型

树枝0.829629.129.33

树叶0.74333.629.87

4

/—

LYT26582016

表()

2续

总体模型分量2//

RSEEkgMPE%

树干0.958619.454.06

树皮0.92714.915.13

()

一二元模型

树枝0.830229.469.44

树叶0.73753.7110.12

树干0.906961.726.46

树皮0.891211.666.43

一元模型

树枝0.785154.8311.38

树叶0.66779.4913.04

()

树干0.958241.794.38

树皮0.905410.986.06

二元模型

树枝0.803552.9710.99

树叶0.70699.0012.38

树干0.932446.556.06

树皮0.665520.0014.68

一元模型

树枝0.638551.6115.37

树叶0.53997.2414.10

()

树干0.949040.995.33

树皮0.680819.8214.54

二元模型ㅤㅤㅤㅤ

树枝0.673949.7214.81

树叶0.63136.5712.80

树干0.828475.518.77

树皮0.827413.578.19

一元模型

树枝0.911027.346.96

树叶0.87198.218.74

()

树干0.953739.814.62

树皮0.894010.796.52

二元模型

树枝0.913927.296.95

树叶0.87888.108.63

4.4地下生物量模型

()

4.4.1总体一

4.4.1.1模型结构形式

2.30079(5.0cm)

M0.04588DD≥

=

B

一元模型:………………(12)

{1.90705()

MDD5.0cm

B=0.08646<

2.40723-0.17974()

M0.05183DHD5.0cm

B=≥

二元模型:………………()

13

{1.32981-0.17974()

M0.29352DHD5.0cm

B=<

5

/—

LYT26582016

式中:

———,();

MB地下生物量估计值单位为千克kg

———,();

D林木胸径单位为厘米cm

———,()。

H林木树高单位为米m

4.4.1.2模型评价指标

2

一元模型:,,。

R=0.8113SEE=22.56kMPE=10.62%

g

2

二元模型:,,。

R=0.8009S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