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4882-2010 松毛虫防治技术规程
GB/T 24882-2010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ontrolling pine caterpillars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马尾松毛虫、油松毛虫、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云南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的防治,其他种类松毛虫的防治可参照使用。
发布历史
-
2010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青海省东都县林业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森林植物检疫站、辽宁省绥中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 起草人:
- 尤德康、柴守权、曲涛、梅丽娟、方国飞、赫传杰、黄北英、李娟、刘海秀、曾智坚、辛忠、董晓波、邱立新、于海英、崔振强
- 出版信息:
- 页数:14页 | 字数:21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
65.020
B16
a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4882—2010
GB/T
松毛虫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for
regulationcontrollingpinecaterpillars
2010-06-30发布
丰瞀粥鬻黼訾瓣瞥篓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仅19
24882--2010
GB/T
目次
前言……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l
4发生类型········…··2
5发生程度和成灾标准2
6防治对策…………·2
7防治技术…………·3
8施药方法…·………4
9防治要求………····5
lO防治效果检查……·5
附录A(规范性附录)松毛虫发生类型划分标准-6
附录B(规范性附录)松毛虫发生程度划分标准一8
附录C(资料性附录)仿生制剂及其参考用量…··0
附录D(资料性附录)植物源杀虫剂及其参考用量l
24882--2010
GB/T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青海省东都县林业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
森林植物检疫站、辽宁省绥中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尤德康、柴守权、曲涛、梅丽娟、方国飞、赫传杰、黄北英、李娟、刘海秀、曾智坚、
辛忠、董晓波、邱立新、于海英、崔振强。
24882--2010
GB/T
松毛虫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要松毛虫的发生类型、发生程度和成灾标准、防治对策、防治技术、施药方法、防治要求及防治效果检查。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马尾松毛虫、油松毛虫、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云南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
的防治,其他种类松毛虫的防治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516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
15776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
GB/T18337.3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种群population
生活在同一地域内,相同生态条件下,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群。
3.2
增殖阶段multiplicativestage
松毛虫种群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经历初始、增殖、猖獗、衰退4个阶段。增殖阶段的特点
是:松毛虫种群数量显著增多,且继续上升,已开始由虫源地向四周扩散,林木已显现被害征兆,并有局
部严重受害现象,受害面积明显扩大,天敌种类、数量也相应增多。
3.3
area
常发区constant
林分结构单一,松林长势弱,自然控制能力较低,松毛虫经常发生或发生周期较短的区域。
3.4
area
偶发区casual
林分有一定自然控制能力,一般年份不成灾,若遇干旱等适宜条件时才发生松毛虫灾害的区域。
3.5
area
安全区safety
林分条件良好,自然控制能力较强,没有松毛虫发生或虽有松毛虫发生但虫口密度长期处于有虫不
成灾水平的区域。
3.6
防治control
为使松毛虫种群保持在有虫不成灾的水平,所采取的各种预防和除治措施的过程。
1
24882—2010
GB/T
3.7
control
无公害防治pollution—free
对人、家畜及其他有益生物无明显伤害,对环境安全的防治措施。包括保护和招引自然天敌,人工
繁殖释放天敌,喷施生物制剂、仿生制剂、植物源杀虫剂,人工捕杀,物理机械防治,阻隔防治等。
3.8
control
阻隔防治obstruct
利用松毛虫幼虫具有早春经过树干上树取食针叶、晚秋经过树干下树越冬和食性单一的特性,在树
干设置毒绳(环)或阻截障碍,使幼虫中毒致死或受阻后因饥饿致死。
3.9
control
化学防治chemical
利用菊酯类等化学药剂防治松毛虫的方法,特点是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方便、费用低、能在较短时
间降低虫口密度。
3.10
天敌natural
enemy
对松毛虫种群有一定控制作用的生物,包括拟寄生物、寄生物、捕食性生物和病原生物。
4发生类型
松毛虫发生类型分常发区、偶发区和安全区。划分标准见附录A。
5发生程度和成灾标准
5.1发生程度
松毛虫发生程度分轻度、巾度和重度3个等级。划分标准见附录B。
5.2成灾标准
以松树针叶损失量为依据。立地条件差的下旱、半干旱地区失叶1/3以上为成灾,其他地区失叶
2/3以上为成灾。
6防治对策
6.1防治思路
松毛虫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因地制宜,分区治理,分类施
策。以营林措施为基础,无公害防治为主导,越冬代幼虫防治为重点,综合运用防治技术,有效控制增殖
阶段虫口密度,防止种群数量增长。保护天敌资源,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林分质量,改善生态条件,逐
步实现可持续控制。
6.2分类施策
6.2.1常发区
实行以林分改造等预防措施为基础,大范围无公害防治和局部菊酯类等低毒化学药剂应急防治压
低虫口密度的策略。
主要预防措施:
a)对符合封育条件的,全面实施封山育林;
b)对虫源地,实施抚育管理、补植补造和营造混交林;
c)连续接种式或低剂鼍喷施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制剂;
d)长期保护和招引益鸟,人工繁育、释放松毛虫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
主要防治措施:
a)喷施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制剂或灭幼脲等仿生制剂、烟参碱等植物源杀虫剂;
2
24882--2010
GB/T
b)局部有限度地应急使用菊酯类等低毒化学药剂。
6.2.2偶发区
实行保护与改善生态条件,采取预防措施为主,重点防治虫源地的策略。
主要预防措施:
a)对虫源地,实施抚育管理、补植补造和营造混交林;
b)连续接种式或低剂量喷施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制剂;
c)长期保护和招引益鸟,人工繁育、释放松毛虫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
主要防治措施:
发现虫源地虫口显著增高时,喷施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或灭幼脲等仿生制剂。
6.2.3安全区
实行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长期维护自然控制的策略。
7防治技术
7.1营林技术
7.1.1封山育林
具体技术按OWT15163和GB/T18337.3执行。
7.1.2抚育管理
具体技术按GB/T15781执行。
7.1.3补植补造
具体技术按G
推荐标准
- GB/T 14013-2017 移动通信设备 运输包装 2017-11-01
- GB/T 13870.4-2017 电流对人和家畜的效应 第4部分:雷击效应 2017-11-01
- GB/T 14456.1-2017 绿茶 第1部分:基本要求 2017-11-01
- GB/T 14487-201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2017-11-01
- GB/T 14366-2017 声学 噪声性听力损失的评估 2017-11-01
- GB/T 14142-2017 硅外延层晶体完整性检验方法 腐蚀法 2017-11-01
- GB/T 13738.2-2017 红茶 第2部分:工夫红茶 2017-11-01
- GB/T 14598.27-2017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第27部分:产品安全要求 2017-11-01
- GB/T 14048.5-2017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5-1部分:控制电路电器和开关元件 机电式控制电路电器 2017-11-01
- GB/T 13738.1-2017 红茶 第1部分:红碎茶 2017-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