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6662-1986 地面无线电接力系统所用设备的测量方法 第一部分:分系统和仿真系统通用的测量 第三节:中频范围的测量

GB/T 6662-1986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equipment used in terrestrial radio-relay systems—Part 1:Measurements common to sub-systems and simulated systems—Section three—Measurements in the intermediate-frequency range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废止 页数:2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6662-1986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1986-08-06
实施日期
1987-08-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标准局
归口单位
邮电部邮电工业标准化研究所
适用范围
-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邮电部第四研究所和电子工业部第五十四研究所
起草人:
王诚训
出版信息:
页数:20页 | 字数:35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UDC621.396.65=621.317.08CB

中华人民共和

GB6662—86

地面无线电接力系统所用设备的

测量方法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第一部分:分系统和仿真系统

通用的测

第三节中频范围的测量

Methodsofmeasurementforequpmentused

interrestrialradio-relaysystems

Part1:Measurementscommontosubsystems

andsimulatedsystems

Sectionthree—Measurements

intheintermediate-frequencyrange

198608-06发布1987-0801实施

®泉标准•局批准

目录

回波损耗“

2输入和输出电平

3幅/频特性

4静态自动增益控制特性…

5动态自动增益控制特性…

6群时延/频率特性

微分增益和微分相位特性

8载波频率

9谐波和寄生信号…•…••…

附录A“寄生调幅抑制度”和“调幅/调相转换系数”的测量方法(12)

附录B基带-基带微分增益和微分相位的定义(17)

附录C第7章的数学关系(18)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地面无线电接力系统所用设备的

测量方法

第一部分:分系统和仿真系统UDC621.396.65

=621.317.08

通用的测量GB6662—86

第三节中频范围的测量

Methodsofmeasurementforequipmentused

interrestrialradio-relaysystems

Part1:Measurementscommontosub-systems

andsimulatedsystems

Sectionthree—Measurements

intheintermediate-frequencyrange

本标准为地面无线电接力系统所用设备的测量方法系列标准•之一。

1回波损耗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1.1阻抗、回波损耗和反射系数的关系

在无线电接力系统中,主要关心的是回波损耗的测量,而不是抗或反射系数的测量。

抗(Z)对它的标称值(Zo)的回波损耗由下式给出:

Z+Zo

厶=201g(dB)

Z-Zo

或由下式给出:

L二201g—(dB)(2)

P

式中Q是抗(Z)对(Zo)的电压反射系数,即:

注:根据GB2789-81《模拟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网路接口基本技术要求》,中频电路的标称抗(Zo)应该是75fi

纯(不平衡)。

1.2回波损耗的测量方法

回波损耗的测量方法既可以用逐点测量法,也可以用扫频测量法。对于后者,下面给出一个实例,

但是这种方法既不是强制性的,也不是限制性的,任何能达到准确度要求(典型值为土IdB)的替代

方法均可采用。在这个例子中,如图1所示,要求的仪表如下:

a.扫频信号发生器一台;

b.测量电桥一个;

国家标准局1986-0806发布1987-0801实施

GB6662—86

由频率变换器、带有分度衰减器的选频放大器和振幅检波器组成的接收单元一个;

作基准电平的直流电源一台;

示波器一台;

电子开关一只;

g频标信号发生器一台。

扫频法用来测量线性无源装置的回波损耗。例如,中频设备的输入抗。它也可以用乘在设备的

输出端测量回波损耗(源抗),但在测量时,电路上应该无信号,因而所测电路可以看成是线性无源

网络。

测量期间使用的电缆、衰减器、转接器的回波损耗,以及测量仪表的输入和输出连接器的回波损

耗,都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校验。

1.3测量仪表的一般考虑

1.3.1扫频发生器

信号发生器部分,包括一个扫描振荡器,一个主振荡器和一个他激振荡器。主振荡器在中频(门

上扫描,他激振荡器的频率等于中频加上选频放大器的工作频率(厂)。

扫频的重复频率(A),可以在lO-lHz范围内选择,但需要确保测量仪表有足够的分辨率。

这个要求意味着接收单元的通频带,即选频放大器、检波器和示波器的通频带,约为这个扫描重复频

率的50—100倍。

扫描振荡器的信号波形最好是三角波或正弦波。

1.3.2测量电桥

在规定信号电平范围里,电桥输出端上的电压,必须与被测抗的反射系数的大小成正比。图2

所示的电桥网络就是这样的实例。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标称值的标准抗,例如Zo=75Q,可以接在电桥的内部,也可以外接。

可以使用合适的隔离变压器,以®测量仪表或被测设备接地,或两者同时接地。

1.3.3选频放大器

由于测量频率的谐波可能影响i测量结果的精度,建议使用选频放大器。因为反射功率与谐波功率

常常在同--数量级上。

1.3.4接收机的灵敏度

.接收机能够检波的最小电平,应该至少比电桥处于1.4.2款规定的条件下所期望得到的最小电平低

20dB0

1.4测量程序

测量程序包括三个步骤:

a.校准S

b.检验测量电桥的平衡i

C.测量。

1.4.1零回波损耗的校准

调节主振荡器的输出电平,使在电桥的抗(Z)端上得到所要求的电压。必须注意避免使被测

设备过荷。

使电桥的测试臂开路或短路。然后,调节选频放大器输入端的衰减器,使振幅检波器输出端上得

到适当的直流电¥。

利用示波器和电子开关将该电平与直流基准电平相比较,如图1所示。当示波器上的两条轨迹重合

时,则这两个直流电平相等。记录此时衰减器上的读数。

1.4.2校验测量电桥的、卩衡

将一个标准75Q终端负荷(Zo),接于电桥的测试臂,以代替未知抗(Z)。

调节衰减器至示波器荧光屏t的轨迹接近重合以校验电桥的平衡。只有当接收机有足够的灵敏度

GB6662—86

时,才可能获得精确的重合。

不管是出现轨迹重合,或是接收机灵敏度达到了极限,都应记录此时衰减器上的读数。该读数确

定了在规定精度范围内所可能测量到的回波损耗的最大值。比上述数值小20dB的回波损耗,能以

±IdB的测量精度量出来。例如,当该值为50dB时,可以量出30dB以内的回波损耗值,测量精度为

±1dBo

1.4.3回波损耗的测量

将未知抗(Z)接到电桥上,调节分度衰减器至示波器上测量轨迹与基准轨迹在频率标志器所

指示的规定频率上重合。

此时,衰减器的读数与1.4.1款所获得的零回波损耗时衰减器上读数之差,等于抗(Z)的回波

损耗。

1.4.4有源装置输出抗的回波损耗测量

测量被测设备输出抗的回波损耗,通常也使用上述测量方法。

但是,更合适的方法正在考虑中。

1.4.5结果的表示

测量结果优先采用图3那样的示波器显示的曲线或照片来表示,垂直刻度如图,或上、下倒转。

测量结果不能用图形表示的时候,其结果应按下例表示:

“在60-80MHZ的范围内,回波损耗优于26dB”。

2输入和输出电平

2.1定义和一般考虑

输入电平的定义为:从一个具有标称值输出电阻的信号发生器传送到一个标称值的电性负荷上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r.m.S

的均方根值(r.m.s.)电压或功率。

注:当设备的输入抗不是标称值电时,设备输入端产生的实际电压,可能与上述定义的输入电压有些差别。

被测设备的输出电平的定义为:传送到一个标称值电性负荷上的均方根值(r.m.s.)电压或功

率。

2.2测量方法

先将信号发生器连接一个抗等于被测系统标称抗的负荷,并将加到负荷上的电压调到规定值。

然后把信号发生器接到被测系统的输入端。测量被测系统的输出电平时,要在输出端上接一个标称

抗的负荷。

测量输入电¥和输出电平使用电压表或电平表,电表以对正弦波输入信号均方根值电压刻度或以

相对于1mW的分贝值刻度。

测量应在中频标称中心频率上进行。

测量仪表的输入抗应与电路的标称抗相同,如75Q。输入抗的回波损耗可以用第1章中叙

述的方法校验。如要求准确度为士0.3dB时,则仪表的回波损耗应优于30dBo

为了避免不需要的信号,如谐波引入的误差,建议接上一个已知其插入损耗的低通滤波器或带通

滤波器,或者使用选频电压表或选频电平表。

另外,也可以使用功率计,如热功率计。此时,即使较低的回波损耗(如15dB),也可得到与使

用电压表相同的精度(如±0.3dB精度)。'*

应该扣除所用电缆的插入损耗,典型值为0.1-0.2dB左右。

3幅/频特性

3.1定义和一般考虑

幅/频特性是当输入电平为常数,以频率为自变量时,代表输出电平与基准电平的比值(用dB表

GB6662—86

示)的曲线。

注:基准电平通常为中频标称中心频率时的输岀电¥。

在线性设备上测量的意义与在装有非线性装置的设备测量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例如,装有限幅器

的设备或具有自动增益控制的放大器,它们前级的幅/频特性就会出现压缩。

有时设备内部装有选频网络,致使线性部分和非线性部分不可分。对这种情况,更精确的测量技

术还在考虑中。

3.2测量方法

既可以用逐点测量法,也可以用扫频测量法。对于后者,测量设备布置的例子如图4所示。

3.3测量仪表的一般考虑

使用扫频测量法时,扫频信号发生器的重复频率,扫描信号的波形,检波器和示波器的通频带,

都必须符合1.3.1款的要求。

必须注意,保证测量结果不受测试信号谐波的影响。

在开始测量之前,应先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接到检波器的输入端(包括电缆、衰减器和测量所

测设备用的其他附件),以确定测量装置的固有误差。

3.4测量程序

保持输入电平恒定不变,确定设备通带内不同频率时的输出电平,既可用条的方法,也可用与

上述原理一致的方法测量。

在设备规定的正常输入电'卩范围里,可以在有限个不同输入电平上重复测量。

测量可以扩大到包括通频带两旁的频率。这时,测量频率(/)处的信号,将明显衰减,因此需要

使用选频电压表或选频电平表,以避免测量频率的谐波所引起的误差。

注!限幅器和具有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的测量,需要采取特殊措施。适当的测量方法在考虑中。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3.5测量结果的表示

测量的结果,优先采用示波器的曲线或照片表示,如图5所示。

当测量结果不用图形表示时,用下例表示:

“幅/频特性:在60-80MHZ范围内,平坦到对70MHz的基准值的+0.2—-O.ldB之内的程度。”

这就是说,图5中纵坐标上最大值与70MHz的纵坐标值之差不超过0.2dB;而70MHz纵坐标值

与纵坐标的最小值之差不超过O.ldB。

4静态自动增益控制特性

4.1定义

放大器的静态自动增益控制特性,由以输入电平为自变量的输岀电平曲线表示。输出、输入电平

均以相对于1mW的分贝数为单位,输入信号频率为中频的标称中心值。

4.2测量方法

用信号发生器和选频电平表(以相对于ImW的分贝数刻度)按2.2条规定的方法进行不同输入电

平的测量(见图6)。

如有要求,还可以在设备中频通带内的其他频率上重复测量。

4.3结果的表示

测量结果优先采用如图7所示的曲线表示。

当测量结果不用曲线表示时,其结果应采用下例表示:

“输入电平在标称值的+10--50dB范围内变化时,其输出电平对标称输入电平下之值的变动,

不超过+0.51.5dB0

5动态自动增益控制特性

测量方法在考虑中。

GB6662—86

6群时延/频率特性

6.1定义和一般考虑

线性网络的转移函数可以写成:

H(3(4)

式中H(e)代表幅/'频特性,而B(3)代表相,'频特性(如输出信号滞后于输入信号,则认为是

正)。网络的群时延r(Q)的定义是B3对3的一次导数,即:

«)=卫也)

d(y

用秒表示。

群时延变化量的定义为上述群时延与基准频率上群时延之差。

注:非线性网络的群时延变化量的测量方法正在考虑中。

在线性设备上进行测量与在装有非线性装置的设备上进行测量,其意义是不同的。例如设备中加

入了呈现幅度-相位变换效应的限幅器时,限幅器前级的群时延/频率特性将会改变。

有时设备的内部设置了选频网络,以致线性部分与非线性部分不能分开,对这种情况,更完善的

测量技术正在考虑中。

6.2测量方法

可以用逐点法,也可以用

推荐标准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