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884.2-2012 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金和银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火试金法
GB/T 3884.2-2012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copper concentrates—Part 2:Determination of gold and silver contents—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metric method and fire assay method
基本信息
本方法适用于铜精矿中金和银含量的测定。方法1测定范围:银:10.0 g/t~300.0 g/t;方法2测定范围:金:0.50 g/t~40.00 g/t;银:50.0 g/t~2 500.0 g/t。
发布历史
-
2000年02月
-
2012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袁功启、肖泽红、李晓瑜、冯媛、王皓莹、周晓凯、王俊义、陈尧、马丽君、张雨、穆秀美、郑文英、张艳云、彭剑、张宏宪、池凤华、曹艳、罗永锋、张永中、李兵、王永彬、丰从新、黄上元、熊梅瑜、袁玉霞、柳成华、李琴美、王达通、常冀湘、张忠祥、韩云山、张明、陈立卿、刘志强、马宁、王悦、曾光明、周宏鼎、张巧燕
- 出版信息:
- 页数:9页 | 字数:16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77.120.60
H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准
GB/T3884.2—2012
代替GB/T3884.2—2000
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金和银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火试金法
Methodsforchemicalanalysisofcopperconcentrates—
Part2:Determinationofgoldandsilvercontents—
Flameatomicabsorptionspectrmetricmethodandfireassaymethod
2012-12-31发布2013-10-01实施
GB/T3884.2—2012
■ir■■i
刖吕
GB/T3884«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分为14个部分:
——第1部分:铜量的测定碘量法;
——第2部分:金和银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火试金法;
——第3部分:硫量的测定重量法和燃烧-滴定法;
——第4部分:氧化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5部分:氟量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第6部分:铅、锌、镉和镣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7部分:铅量的测定NazEDTA滴定法;
——第8部分:锌量的测定NazEDTA滴定法;
—第9部分:神和钮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漠酸钾滴定法和二乙基二硫代氨
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第10部分:讳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11部分:汞量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2部分:氟和氯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第13部分:铜量测定电解法;
——第14部分:金和银量测定火试金重量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
本部分为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3884.2—2000《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金和银量的测定》,与GB/T3884.2—2000
相比,主要发生了如下变动:
——对文本格式进行了修改;
——补充了精密度和试验报告条款。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本部分起草单位: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
司、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阳谷祥光铜业
有限公司、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
本部分方法1主要起草人:袁功启、肖泽红、李晓瑜、冯媛、王皓莹、周晓凯、王俊义、陈尧、马丽君、
张雨、穆秀美、郑文英、张艳云、彭剑、张宏宪、池凤华、曹艳、罗永锋、张永中、李兵。
本部分方法2主要起草人:王永彬、袁功启、丰从新、黄上元、熊梅瑜、袁玉霞、柳成华、李琴美、
王达通、常冀湘、张忠祥、韩云山、张明、陈立卿、刘志强、马宁、王悦、曾光明、周宏鼎、张巧燕。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3884.2—1983.GB/T3884.14—1986.GB/T3884.15—1986.GB/T3884.2—2000o
T
GB/T3884.2—2012
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金和银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火试金法
1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铜精矿中金和银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铜精矿中金和银含量的测定。方法1测定范围:银:10.0g/t〜300.0g/t;方法2测
定范围:金:0.50g/t〜40.00g/t;银:50.0g/'t〜2500.0g/t。
2方法1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2.1方法提要
试料经硝酸、高氯酸溶解,在稀盐酸介质中,用原子吸收光谱仪于波长32&1n处,以空气-乙烘
焰测量银的吸光度,扣除背景吸收,按标准曲线计算银量。
2.2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憎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2.2.1氟化氢鞍。
2.2.2盐酸(p=l.19g/mL)。
2.2.3盐酸(1+9)。
2.2.4硝酸(p=1.42g/mL)。
2.2.5硝酸(1+1)。
2.2.6高氯酸(p=l.67g/mL)。
2.2.7银标准贮存溶液:称取0.1000g纯银(wAg^99.99%)于200mL烧杯中,加20mL硝酸
(2.2.5),加热至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移入200mL棕色容量瓶中,用无氯离子交换水稀至刻度,混
匀。此溶液1mL含500递银。
2.2.8银标准溶液:移取10.00mL银标准贮存溶液(2.2.7)于100mL容量瓶中,用盐酸(1+9)稀释
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20“g银。
2.3仪器
原子吸收光谱仪,附银空心阴极灯。
在仪器最佳工作条件下,凡能达到下列指标者均可使用。
一特征浓度:在与测量试料溶液的基体相一致的溶液中,银的特征浓度应不大于0.018yg/mL。
-精密度:用最高浓度标准溶液测量10次吸光度,其标准偏差应不超过平均吸光度的1.0%,用
最低浓度的标准溶度(不是“零”标准溶度)测量10次吸光度,其标准偏差应不超过最高浓度标
准溶液平均吸光度的0.5%。
-工作曲线线性:将T作曲线按浓度等分成五段,最高段的吸光度差值与最低段吸光度差值之比
不小于0.85o
1
GB/T3884.2—2012
2.4试样
2.4.1样品粒度应不大于10
推荐标准
- LY/T 1845-2009 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技术规程 2009-06-18
- LY/T 1853-2009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 杜鹃花属常绿杜鹃亚属和杜鹃花亚属 2009-06-18
- LY/T 1847-2009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 紫薇 2009-06-18
- LY/T 1851-2009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 板栗 2009-06-18
- LY/T 1846-2009 森林火灾成因和森林资源损失调查方法 2009-06-18
- LY/T 1844-2009 人工造林质量评价指标 2009-06-18
- LY/T 1849-2009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 丁香属 2009-06-18
- LY/T 1854-2009 室内高湿场所用木地板 2009-06-18
- LY/T 1852-2009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 杜鹃花属映山红亚属和羊踯躅亚属 2009-06-18
- LY/T 1850-2009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 一品红 2009-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