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718-2016 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养护维修技术规范
DB11/T 718-2016 Urban rail transit facilities maintenance and repair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0年06月
-
2016年12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2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01
P51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718—2016
代替DB11/T718-2010
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养护维修技术规范
Codeformaintenanceofurbanrailtransitfacility
2016-12-22发布2017-07-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T718—2016
目次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线路与轨道.........................................................................2
4.1常规检查.......................................................................2
4.2定期检查.......................................................................4
4.3专项检查.......................................................................6
4.4状态评定.......................................................................6
4.5经常保养......................................................................10
4.6综合维修......................................................................13
4.7临时补修......................................................................17
4.8大修..........................................................................18
4.9更新改造......................................................................22
5隧道..............................................................................23
5.1常规检查......................................................................24
5.2定期检查......................................................................24
5.3专项检查......................................................................25
5.4状态评定......................................................................26
5.5日常养护......................................................................29
5.6综合维修......................................................................29
5.7大修..........................................................................30
5.8更新改造......................................................................30
6桥梁..............................................................................30
6.1常规检查......................................................................30
6.2定期检查......................................................................31
6.3专项检查......................................................................37
6.4状态评定......................................................................38
6.5日常养护......................................................................46
6.6综合维修......................................................................48
6.7大修..........................................................................48
6.8更新改造......................................................................52
7车站..............................................................................53
7.1常规检查......................................................................53
7.2定期检查......................................................................54
7.3专项检查......................................................................55
7.4状态评定......................................................................56
7.5日常养护......................................................................62
7.6综合维修......................................................................63
7.7大修..........................................................................64
I
DB11/T718—2016
7.8更新改造.....................................................................65
8路基和涵洞.......................................................................65
8.1常规检查.....................................................................65
8.2定期检查.....................................................................66
8.3专项检查.....................................................................66
8.4状态评定.....................................................................67
8.5日常养护.....................................................................70
8.6综合维修.....................................................................71
8.7大修.........................................................................72
8.8更新改造.....................................................................74
9车辆段...........................................................................75
9.1常规检查.....................................................................75
9.2定期检查.....................................................................75
9.3专项检查.....................................................................76
9.4状态评定.....................................................................76
9.5日常养护.....................................................................77
9.6综合维修.....................................................................77
9.7大修.........................................................................77
10技术资料管理及信息化管理........................................................78
附录A(资料性附录)轨道记录表.....................................................79
附录B(资料性附录)隧道记录表.....................................................98
附录C(资料性附录)桥梁记录表....................................................101
附录D(资料性附录)车站记录表....................................................111
附录E(资料性附录)路基和涵洞记录表..............................................114
附录F(资料性附录)车辆段记录表..................................................121
II
DB11/T718—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部分代替DB11/T718-2010《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养护维修技术规范》,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
变化如下:
——在范围中明确本标准不适用的情况(见1);
——修改线路与轨道修程为经常保养、综合维修、临时补修、大修、更新改造,修改隧道、桥梁、
车站、路基和涵洞修程为日常养护、综合维修、大修、更新改造,修改车辆段修程为日常养护、综合维
修、大修(见4.6~4.9,5.5~5.8,6.5~6.8,7.5~7.8,8.5~8.8和9.5~9.7);
——修改桥梁上部结构各分项权重值(见6.4.4.2,2010年版的6.4.4);
——新增可动心轨道岔检查记录表(12号)、可动心轨道岔检查记录表(18号及以上)、碎石道床
检测记录表、浮置板道床检测记录表、轨道感应板检查记录表(见附录A);
——取消春、秋检,改为定期检查(见4.2,5.2,6.2,7.2,8.2,9.2);
——调整钢轨疲劳大修周期,取消重伤标准(见4.8.1,2010年版的4.7.2和条文说明4.2.2);
——补充轨底垫层、感应板、钢铝复合接触轨等内容的大修标准(见4.8.9);
——删除更换失效的轨枕群(见2010年版的4.7.6);
——删除成段改造或安装防爬设备(见2010年版的4.7.9);
——修改整体道床、道岔、碎石道床、道岔、接触轨大修验收标准(见4.8.9);
——增加感应板系统的检查、维修标准(见4.1.8和4.8.9.6);
——增加上、下接触式钢铝复合接触轨系统的检查、维修标准(见4.5.7);
——增加可动心轨辙岔道岔的检查、维修标准(见4.2.4和4.6.4);
——增加综合维修车及桥检车等大型机械设备的标准(见4.6.2);
——增加辊轮滑床板的检查、维修标准(见4.2.4和4.8.9);
——增加轨顶摩擦控制装置的检查、维修标准(见4.1.2和4.5.3);
——增加道岔侧向滑板的检查、维修标准(见4.2.4);
——在隧道专项检查中增加对隧底结构的检查(见5.3.6);
——在线路与轨道几何尺寸检查中增加一个轨检车偏差级别,第Ⅳ级(见4.2.5);
——修改线路日常养护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见4.5.2.6,2010年版的4.5.2);
——修改道岔日常养护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见4.5.4,2010年版的4.5.4);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
司、北京交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梁青槐、孙壮志、贺美德、徐会杰、刘敏、张伟、宋国侠、贾涛、倪克琦、
邢文耐、邱荣华、杨丽明、赵文龙、马超伦、常素良、麻长鋆、李强、付佳、张江影、张跃龙、李宇杰、
郭宝林、潘建杰、吴晓辉、俞宏熙、万传风、刘明辉、袁昊、徐爱民、沈忱、李凤明、周绪利、张波。
本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11/T718-2010。
III
DB11/T718—2016
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养护维修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轨道、隧道、桥梁、车站、路基和涵洞、车辆段等设施的养护维
修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已运营城市轨道交通(不含磁悬浮、有轨电车)线路设施的养护维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0328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TB/T2486铁路钢梁涂膜劣化评定
TB/T2820铁路桥隧建筑物劣化评定标准
DB11/T1168城市轨道交通桥梁支座更换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市轨道交通设施railtransitfacilities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轨道、隧道、桥梁、车站、路基和涵洞、车辆段,简称“设施”。
3.2
常规检查routineinspection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设施状态及其变化程度,对设施进行的日常巡视检查活动。
3.3
定期检查scheduledinspection
为全面掌握设施状态及其变化程度,按规定周期对设施进行的综合、细致的检查活动。
3.4
专项检查specialinspection
根据设施状态的需要,运用专业技术手段进行的专门、深入的检查和检测。
3.5
状态评定conditionassessment
根据设施检查结果,对设施工作状态进行的分项或综合评定。
3.6
经常保养dailymaintenance
根据线路与轨道变化情况,对全线进行的有计划、有重点的经常性养护,以保持线路质量处于均衡
状态。
3.7
1
DB11/T718—2016
日常养护routinemaintenance
对隧道、桥梁、车站、路基和涵洞等设施进行的经常性、局部性、预防性的养护维修工作,以保持
线路质量处于均衡状态。
3.8
综合维修comprehensivemaintenance
按照规定的周期,有计划地对单项或多项设施进行的综合维修整治,以恢复设施完好技术状态。
3.9
临时补修emergencyrepair
对线路轨道几何尺寸超过临时补修容许偏差管理值及其他不良处所进行的临时性修理,以保证行车
安全和平稳。
3.10
大修overhaul
对设施进行的投资较大的大规模整治或部件更换工作,以恢复设施使用功能,达到原设计技术要求。
3.11
更新改造replacementandrenovation
根据设计,对设施进行的更换或技术更新工作,以提高设施使用功能。
3.12
合格状态ingoodcondition
设施能够正常运用、满足功能需求的状态。
3.13
BCIbridgeconditionindex
表征桥梁结构完好程度的状态指数。
4线路与轨道
4.1常规检查
4.1.1一般规定
4.1.1.1主要检查有无异物侵入限界及其他线路故障;重点对钢轨和联结零件、道岔、轨枕、道床、
无缝线路、轨道加强设备、轨道感应板、接触轨及其防护设备、线路标注等进行巡视检查。
4.1.1.2每两天至少进行一次常规检查。
4.1.1.3对已发现的线路病害地段和薄弱处所,应重点检查。
4.1.2钢轨和联结零件
4.1.2.1检查接头夹板是否发生折断、裂纹等伤损。
4.1.2.2检查接头螺栓及垫圈是否齐全,作用是否良好,是否发生下列伤损:
a)接头螺栓折断、严重锈蚀、丝扣损坏或杆径磨耗超过3mm,不能保持规定的扭力矩;
b)垫圈折断或失去弹性。
4.1.2.3检查扣件是否齐全、有效,是否发生下列伤损:
a)螺旋道钉折断或浮起,螺帽或螺杆丝扣损坏、严重锈蚀;
b)铁垫板折断、变形、严重锈蚀;
c)垫圈损坏或作用不良;
d)弹条、扣板(弹片)损坏或不能保持应有的扣压力;
e)扣板、轨距挡板严重磨损,与轨底边离缝超过2mm;
2
DB11/T718—2016
f)橡胶垫板压溃或变形丧失作用,橡胶垫片损坏。
4.1.2.4检查轨顶摩擦控制装置:
a)支架、箱体、喷涂板、油管固定是否牢固、可靠;
b)百米箱、配电箱有无损坏,供电电路有无开焊、虚接现象;
c)电路板工作是否正常;
d)电机、齿轮泵、感应探测器工作是否正常,传动部件是否完好。
4.1.3道岔
检查道岔尖轨、基本轨、辙叉及其他零件的作用状态。
4.1.4轨枕
4.1.4.1检查碎石道床轨枕有无偏斜,状态是否良好。
4.1.4.2检查整体道床轨枕有无破损、开裂。
4.1.5道床
4.1.5.1整体道床检查是否出现裂纹、下沉、隆起或翻浆冒泥,支撑块是否松动、破损。检查记录宽
度在2mm以上道床裂缝的分布、位置、走向、宽度及深度,并填写附录A中表A.1。
4.1.5.2碎石道床检查道砟是否饱满、均匀、整齐、密实、脏污,道床是否发生翻白及翻浆冒泥现象,
并填写附录A中表A.2。
4.1.5.3浮置板道床检查道床是否有积水、开裂;周围的缝隙、板缝和检查孔的密封措施是否完好;
道床板面的高程变化是否超过2mm;钢弹簧隔振器或剪力铰是否有效,并填写附录A中表A.3。
4.1.6无缝线路
4.1.6.1以观测桩为基准检查无缝线路爬行量,并填写附录A中表A.4。
4.1.6.2检查钢轨伸缩调节器的钢轨和基本轨是否密贴,尖轨或基本轨顶面有无压溃飞边。
4.1.6.3检查轨条有无不正常的伸缩,固定区或无缝道岔是否出现严重的不均匀位移。
4.1.6.4检测的纵向位移,计算无缝线路的实际锁定轨温变化及温度应力分布。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应按本标准第4.6.8.3条进行应力调整和应力放散:
a)实际锁定轨温不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以内,或左右股长轨条的实际锁定轨温相差超过5℃;
b)锁定轨温不知或不明确;(位移观测桩或观测标尺丢失,观测数据不连续等原因)
c)无缝线路的相邻单元轨条的锁定轨温差超过5℃,同一区间内单元轨条的最低、最高锁定轨温
相差超过10℃;
d)铺设或维修作业方法不当,使长轨条产生不正常的伸缩;
e)固定区和无缝道岔出现严重的不均匀位移;
f)夏季线路轨向严重不良,碎弯多;
g)通过测试,发现钢轨温度应力分布严重不均;
h)因处理线路故障或施工改变了原锁定轨温;
i)低温铺设长轨条时,拉伸不到位或拉伸不均匀。
4.1.7轨道加强设备
4.1.7.1检查轨距杆、防爬器、防爬支撑和防脱护轨等加强设备是否齐全、有效。
4.1.7.2检查轨道加强设备是否发生下列伤损:
a)轨距杆折断或丝扣损坏,螺帽、垫圈、铁卡损坏或作用不良;
b)轨撑损坏或作用不良;
c)防爬器折损,穿销不紧或作用不良;
d)防爬支撑断面小于110cm2,损坏,腐朽或作用不良;
e)防脱护轨支架、护轨、扣板、横向弹性调距垫块、绝缘缓冲垫片和联结紧固部件之间的组装面
配合不良,各部件缺损或失效。
4.1.8轨道感应板
4.1.8.1检查感应板是否洁净、完好。
4.1.8.2检查感应板螺栓、螺母等是否齐全、有效。
3
DB11/T718—2016
4.1.8.3调整感应板水平、方向及感应板(膨胀节)顶端缝隙。
4.1.8.4检查接地电缆两端连接装置是否紧固。填写附录A中表A.5。
4.1.9接触轨及其防护设备
4.1.9.1使用接触轨检测尺测量接触轨水平和方向,并填写附录A中表A.6。
4.1.9.2检查接触轨弯头、瓷瓶或绝缘支架和托架是否损坏。
4.1.9.3检查接触轨弯头钢带磨耗是否较严重。
4.1.9.4检查接触轨系统各连接螺栓是否齐全、紧固。
4.1.10线路标志
检查线路标志是否完整、鲜明、准确。
4.2定期检查
4.2.1一般规定
4.2.1.1线路与轨道无砟轨道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定期检查。对有砟轨道进行春检、秋检。车场线、
出入线及其道岔每半年至少检查1次。
4.2.1.2曲线正矢,每季度应至少全面检查1次。
4.2.1.3无缝线路,地上线每季度至少检查1次,夏季(5月~8月)及冬季(12月~次年2月)加
密为每月1次;地下线每年检查不少于1次。
4.2.1.4铝热焊和气压焊焊接接头焊接接头的表面质量及平直度,每半年应检查1次。接触焊焊接接
头至少每两年检查1次。
4.2.1.5使用轨检车检查轨距、水平、高低、轨向、三角坑、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和横向振动加速度,
每季度至少1次。对线路状态较差的线路,适当增加检查次数。
4.2.1.6使用钢轨探伤车对钢轨的伤损情况进行动态检查,每季度至少检查1次。
4.2.1.7定期检查按照附录A中表A.7、表A.8、表A.9填写,并应进行分项状态评定。
4.2.2线路几何尺寸
4.2.2.1使用轨距尺测量线路轨距、水平,每公里测点不应少于100处,填写附录A中表A.10,并按
基长12.6m标记三角坑。
4.2.2.2目测线路方向、高低,如果发现问题,使用10m弦进行测量,并填写附录A中表A.10《线路
检查记录表》。
4.2.2.3使用塞尺测量钢轨轨底与轨下垫层之间的空隙,当空隙超过2mm以上时视为空吊,并在相应
的轨枕上做出标记。
4.2.2.4曲线正矢可使用20m弦进行测量,并填写附录A中表A.11。
4.2.3钢轨和联结零件
4.2.3.1全面检查钢轨伤损情况,并按照轻伤、轻伤在发展、重伤三个等级对钢轨伤损情况进行统计。
4.2.3.2探伤检查应按照累计通过总重合理制订周期,判定伤损等级,并在钢轨上做出标记。
4.2.3.3测量钢轨接头的轨缝和错牙,以下情况应在钢轨上做出标记:
a)25m钢轨地段每公里轨缝总误差超出±80mm;
b)12.5m钢轨地段每公里轨缝总误差超出±160mm;
c)绝缘接头轨缝小于6mm或超出构造轨缝;
d)出现连续3个及以上瞎缝或轨缝大于构造轨缝;
e)内侧顺向错牙大于2mm,内侧逆向错牙大于1mm;
f)轨面错牙大于2mm。
4.2.3.4检查钢轨磨耗情况,将检查结果填写至附录A.12《钢轨侧磨检查记录表》。
4.2.4道岔
4.2.4.1使用轨距尺、直尺等测量工具,检查道岔各部位几何尺寸,并根据需要填写附录中表A.13、
表A.14、表A.15、表A.16、表A.17。
4.2.4.2检查尖轨和可动心轨是否出现下列伤损或病害:
a)两尖轨相互脱离;
4
DB11/T718—2016
b)在转辙杆连接处,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
c)尖轨被轧伤,或轮缘有爬上尖轨的危险;
d)尖轨头部宽50mm及以上断面处,尖轨较基本轨低2mm及以上;
e)尖轨损坏;
f)尖轨动程。
4.2.4.3检查基本轨是否出现下列伤损或病害:
a)基本轨垂直磨耗,在正线上超过6mm,在其他线上超过10mm;
b)基本轨损坏。
4.2.4.4检查辙叉部分几何尺寸及部件是否出现下列伤损或病害:
a)查照间隔小于1391mm,护背距离大于1348mm,测量位置按设计图纸规定;
b)在辙叉心宽40mm的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在正线上超过6mm,在其他线上超过10mm;
c)辙叉心、辙叉翼损坏;
d)护轮轨螺栓出现折损。
4.2.4.5检查道岔各部件是否出现下列伤损或病害:
a)螺栓、连杆、顶铁和间隔铁损坏、变形或作用不良;
b)滑床板损坏、变形或滑床台磨耗大于3mm;
c)轨撑损坏、松动,轨撑与轨头下颚或轨撑与垫板挡肩离缝大于2mm;
d)护轨垫片折损、窜动或侵限;
e)弹片、销钉、挡板损坏。弹片与滑床板挡肩离缝、挡板前后离缝大于2mm;
f)其他各种零件损坏、变形或作用不良。
4.2.4.6检查道岔区接触轨侧向滑板安装位置和长度是否能够保证列车受流器安全滑上接触轨。
4.2.4.7检查滚轮滑床板是否发生位移,联结螺栓是否松动,注意空吊板不能超过8%。减振轨道按照
相应专项标准执行。
4.2.4.8检查可动心轨道岔是否出现下列伤损或病害:
a)螺栓、连杆、顶铁和间隔铁损坏、变形或作用不良;
b)长心轨实际尖端至翼轨趾端的距离(简称尖趾距离),不符合表1的要求。
表1尖趾距离容许误差
型号12号18号
-10-15
距离(mm)
00
4.2.5轨检车检查
4.2.5.1轨检车检查结果应填写附录中表A.18,并按照分线、分段汇总。轨检车偏差等级分为四级,
各级偏差标准值见表2。
4.2.5.2轨检车检查评定,以公里为单位。I级偏差每处扣1分,II级偏差每处扣5分,III级偏差
每处扣100分,Ⅳ级偏差每处扣301分。扣分值为0分~50分为优良,51分~300分为合格,301分以
上、轨道几何尺寸有一处III级扣分或车体振动加速度有两处以上的III级扣分为失格。
表2轨检车各级偏差标准
超标限界标准
项目
I级II级III级IV级
+6+10+16+24
轨距(mm)
-3-6-10-12
高低(实际波形)(mm)6101624
轨向(实际波形)(mm)6101620
水平(mm)6101622
三角坑(基长5m)(mm)691416
车体振动加速度上下0.080.120.160.25
(g)左右0.060.090.150.20
接触轨轨距(mm)±8±14±20±28
接触轨水平(mm)±6±12±18±26
5
DB11/T718—2016
4.2.5.3轨检车检查线路区段整体不平顺(均值管理)的动态质量用轨道质量指数(TQI)评定。轨道质量
指数管理值见表3。
表3轨道质量指数管理值
高低轨向轨距水平三角坑TQI
2.41×22.26×21.651.911.6114.51
4.2.6标志
检查标志是否变形、损坏、字迹清晰、缺失等。
4.2.7防汛检查
汛前应对区间排水、泄洪及渡汛防护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并对排水设施进行清淤,使其排水通畅。
4.2.8缓冲滑动式车挡
每两年至少检查1次,检查正线尽头线和试车线的车挡器是否有效,填写附录中表A.19。
4.3专项检查
4.3.1一般规定
4.3.1.1出现以下情况应进行专项检查:
a)超过规定的允许值;
b)超过设计年限,需延长使用的;
c)常规检查与定期检查中难以判明的病害;
d)线路保护区范围内施作穿越工程。
4.3.1.2检测结果应按附录A相应的检查记录表进行填写。
4.3.2钢轨磨耗检查
磨耗值超过容许值的2/3或者磨耗速率过快的地段,使用磨耗仪测量磨耗值,填写附录中表A.12,
并按实际情况缩短检查周期。
4.3.3钢轨接头
转季时期,对钢轨接头的轨缝、螺栓扭力矩进行全面检查。
4.3.4钢轨伸缩调节器
季节变化的时季,检查钢轨伸缩调节器是否伸缩灵活,零部件是否齐全有效。
4.3.5胶结绝缘钢轨
检查胶结绝缘钢轨的绝缘部位是否有破损。
4.3.6防脱护轨
全面检查防脱护轨的螺栓是否有效,轮缘槽的宽度是否符合规定。
4.4状态评定
4.4.1一般规定
4.4.1.1线路与轨道状态评定,是对线路与轨道质量基本状况的判定,是安排线路与轨道维修计划的
主要依据。
4.4.1.2线路与轨道定期检查完成后,应进行线路分项评定、道岔分项评定、接触轨分项评定以及线
路设备综合评定。
4.4.1.3线路与轨道状态评定分为三级,满分100分,扣分后分值85分~100分为优良,60分~85
分以下为合格,60分以下为失格。
4.4.1.4评定为优良、合格表明线路处于较好状态,进行经常保养即可;评定为失格表明线路存在病
害,应进行综合维修或大修。
6
DB11/T718—2016
4.4.2线路分项评定
线路分项评定采取抽样方式,评定长度不少于线路总长度的1/3,评定按公里标分段。线路状态评
定标准见表4。
表4线路状态评定标准
编
项目扣分条件单位扣分说明
号
1超过经常保养容许偏差(表8)处4
曲线正矢超限每
几何尺寸正线线路轨距变化率大于1%,其他线路大
2处2处扣4分
于2%(不含规定的递减率)
3接头轨面或内侧错牙大于2mm处4轨缝在调整轨缝
轨缝大于构造轨缝或有连续3个及以上瞎轨温限制范围内
4处8
缝时检查
5轨端飞边大于2mm处4“未及时”是指断
钢轨
缝后已逾一周或
无缝线路断缝未及时进行临时处理或插入插入短轨后进入
6处41
短轨未及时进行永久性处理锁定轨温季节已
逾一个月
钢轨接头或焊缝处轨枕失效,其他处混凝
7
推荐标准
- GB/T 8381.5-2005 饲料中北里霉素的测定 2005-09-05
- GB/T 8381.3-2005 饲料中林可霉素的测定 2005-09-05
- GB/Z 19027-2005 GB/T 19001—2000的统计技术指南 2005-09-05
- GB/T 8381.4-2005 配合饲料中T-2毒素的测定 薄层色谱法 2005-09-05
- GB/T 8381.7-2005 饲料中喹乙醇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2005-09-05
- GB/T 8381.8-2005 饲料中多氯联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05-09-05
- JJF 1135-2005 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2005-09-05
- GB/T 8381.6-2005 配合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测定 薄层色谱法 2005-09-05
- GB/T 8381.9-2005 饲料中氯霉素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05-09-05
- JJG 1000-2005 电动水平振动试验台 2005-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