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2858.2-2016 山东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 第2部分:森林资源数据编码

DB37/T 2858.2-2016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Shandong Provincial Forest Resource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 Part 2: Forest Resources Data Encoding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5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2858.2-2016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6-10-08
实施日期
2016-11-08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5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07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2858.2—2016

山东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

第2部分:森林资源数据编码

Informationsystemconstructioncriteriaofforestresourcemanagement

inShandongProvince

Part2:Forestresourcedataencodingcriterion

2016-10-08发布2016-11-08实施

山局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发布

DB37/T2858.2—2016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分类与编码原则....................................................................2

5森林资源数据分类..................................................................2

6森林资源属性数据编码方法..........................................................3

7森林资源属性数据代码表...........................................................29

I

DB37/T2858.2—2016

前言

DB37/T2858—2016《山东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分为6个部分:

——第1部分:林业行政及经营管理区划编码;

——第2部分:森林资源数据编码;

——第3部分:森林资源数据库结构;

——第4部分:林业信息WEB服务;

——第5部分:森林资源统计表格式;

——第6部分:森林资源专题图制作。

本部分为DB37/T2858—2016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山东省林业厅提出。

本部分由山东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山东省林业监测规划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伟、张芬、王建体、王丽、杨志军、刘政、王宏年、王克华、李庆、董德进。

II

DB37/T2858.2—2016

山东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

第2部分:森林资源数据编码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森林资源数据的分类与编码原则、数据分类以及属性数据的编码方法、代码结构与代

码。

本部分适用于森林资源数据管理、森林资源数据的采集与建库以及林业信息化建设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721森林类型

GB/T17296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

GB/T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程

LY/T2186森林资源数据编码类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林分stand

内部林学特征相同且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森林地段。

3.2

林种categoryofforest

森林按照其经营目的或所发挥效益的不同而划分的分类单位。

3.3

森林起源standorigin

森林形成的方式。

3.4

树种组speciesgroup

在森林资源调查中,为统计汇总方便,而将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特点相似的树种归类合并而成的一

类树种。

1

DB37/T2858.2—2016

3.5

龄级ageclass

林木或林分按年龄的分级。

3.6

龄组agegroup

根据林木生长发育阶段而进行的对林分龄级的分组。

3.7

林地forestland

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

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3.8

林权forestownership

森林所有者和经营者对森林、林木及林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4分类与编码原则

4.1科学性

根据森林资源特点,以森林资源信息管理为目标,按森林资源基础信息数据进行严密的科学分类,

形成系统的分类体系。

4.2适用性

分类名称尽量沿用习惯名称,不致发生概念混淆。代码尽可能简短和便于记忆。

4.3完整性和可扩充性

分类既要反映森林资源信息的类型特征,同时兼顾管理需求,具有完整性。代码结构留有适当的可

扩充空间。

4.4规范性

代码编写格式统一,便于数据的检索、共享和调用。

5森林资源数据分类

山东省森林资源数据分类依据LY/T2186,各类型标识码见表1。

表1森林资源数据分类

数据类标识码

林地(地类)01

森林分类02

2

DB37/T2858.2—2016

表1森林资源数据分类(续)

数据类标识码

人工造林措施04

森林经营05

森林权属07

森林健康08

湿地类型09

植被类型10

土地退化类型11

区域12

地形地貌13

土壤14

森林结构15

森林主要调查树种(组)16

利用管理20

其他林分因子21

6森林资源属性数据编码方法

6.1林地(地类)

6.1.1地类

0101×××

3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地类因子标识码

代码表见“表2地类代码表”。

示例:“有林地”的代码为“0101110”,其中前两位“01”表示“地类”因子标识码,第3、4位“01”表示子要

素“地类”代码,最后三位“110”表示要素“有林地”代码。

3

DB37/T2858.2—2016

6.1.2地类变化原因

0102××

2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地类因子标识码

代码表见“表3地类变化原因代码表”。

示例:“造林更新”的代码为“010212”,其中前两位“01”表示“地类”因子标识码,第3、4位“02”表示子

要素“地类变化原因”代码,最后二位“12”表示要素“造林更新”代码。

6.1.3林地质量等级

0103×

1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地类因子标识码

代码表见“表4林地质量等级代码表”。

示例:“I级”的代码为“01031”,其中前两位“01”表示“地类”因子标识码,第3、4位“03”表示子要素“林

地质量等级”代码,最后一位“1”表示要素“I级”代码。

6.1.4是否为补充林地

0104×

1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地类因子标识码

代码表见“表5是否为补充林地代码表”。

示例:“现状林地”的代码为“01041”,其中前两位“01”表示“地类”因子标识码,第3、4位“04”表示子要

素“是否为补充林地”代码,最后一位“1”表示要素“现状林地”代码。

4

DB37/T2858.2—2016

6.1.5林地保护等级

0105×

1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地类因子标识码

代码表见“表6林地保护等级代码表”。

示例:“I级”的代码为“01051”,其中前两位“01”表示“地类”因子标识码,第3、4位“05”表示子要素“林

地保护等级”代码,最后一位“1”表示要素“I级”代码。

6.2森林分类

6.2.1林种

0201×××

3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森林分类因子标识码

代码表见“表7林种代码表”。

示例:“护岸林”的代码为“0201115”,其中前两位“02”表示“森林分类”因子标识码,第3、4位“01”表示

子要素“林种分类”代码,最后三位“115”表示要素“护岸林”代码。

6.2.2生态公益林事权等级

0202××

2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森林分类因子标识码

代码表见“表8生态公益林事权等级代码表”。

示例:“国家级”的代码为“020210”,其中前两位“02”表示“森林分类”因子标识码,第3、4位“02”表示

子要素类“生态公益林事权等级”代码,最后两位“10”表示要素“国家级”代码。

5

DB37/T2858.2—2016

6.2.3生态公益林保护等级

0203×

1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森林分类因子标识码

代码表见“表9生态公益林保护等级代码表”。

示例:“特殊保护”的代码为“02031”,其中前两位“02”表示“森林分类”因子标识码,第3、4位“03”表示

子要素类“生态公益林保护等级”代码,最后一位“1”表示要素“生态公益林保护等级为特殊”代码。

6.2.4商品林经营等级

0204×

1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森林分类因子标识码

代码表见“表10商品林经营等级代码表”。

示例:“好”的代码为“02041”,其中前两位“02”表示“森林分类”因子标识码,第3、4位“04”表示子要素

类“商品林经营等级”代码,最后一位“1”表示要素“商品林经营等级为好”代码。

6.2.5森林类别

0205×

1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森林分类因子标识码

代码表见“表11森林类别代码表”。

示例:“生态公益林”的代码为“02051”,其中前两位“02”表示“森林分类”因子标识码,第3、4位“05”表

示子要素类“森林类别”代码,最后一位“1”表示要素“生态公益林”代码。

6

DB37/T2858.2—2016

6.2.6是否纳入补偿

0206×

1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森林分类因子标识码

代码表见“表12是否纳入补偿代码表”。

示例:“已纳入补偿”的代码为“02061”,其中前两位“02”表示“森林分类”因子标识码,第3、4位“06”表

示子要素类“是否纳入补偿”代码,最后一位“1”表示要素“已纳入补偿”代码。

6.3人工造林措施

6.3.1整地方法

0401×

1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人工造林措施因子标识码

代码表见“表13整地方法代码表”。

示例:“鱼鳞坑”的代码为“04011”,其中前两位“04”表示“人工造林措施”因子标识码,第3、4位“01”表

示子要素类“整地方法”代码,最后一位“1”表示要素“鱼鳞坑”代码。

6.3.2造林方式

0403×

1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人工造林措施因子标识码

代码表见“表14造林方式代码表”。

示例:“封山育林”的代码为“04031”,其中前两位“04”表示“人工造林措施”因子标识码,第3、4位“03”

表示子要素类“造林方式”代码,最后一位“1”表示要素“封山育林”代码。

7

DB37/T2858.2—2016

6.3.3造林方法

0407×

1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人工造林措施因子标识码

代码表见“表15造林方法代码表”。

示例:“植苗”的代码为“04071”,其中前两位“04”表示“人工造林措施”因子标识码,第3、4位“07”表示

子要素类“造林方法”代码,最后一位“1”表示要素“植苗”代码。

6.3.4造林季节

0408×

1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人工造林措施因子标识码

代码表见“表16造林季节代码表”。

示例:“春季”的代码为“04081”,其中前两位“04”表示“人工造林措施”因子标识码,第3、4位“08”表示

子要素类“造林季节”代码,最后一位“1”表示要素“春季”代码。

6.3.5幼苗分布

0409×

1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人工造林措施因子标识码

代码表见“表17幼苗分布代码表”。

示例:“均匀”的代码为“04091”,其中前两位“04”表示“人工造林措施”因子标识码,第3、4位“09”表示

子要素类“幼苗分布”代码,最后一位“1”表示要素“均匀”代码。

8

DB37/T2858.2—2016

6.3.6幼苗生长情况

0410×

1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人工造林措施因子标识码

代码表见“表18幼苗生长情况代码表”。

示例:“好”的代码为“04101”,其中前两位“04”表示“人工造林措施”因子标识码,第3、4位“10”表示子

要素类“幼苗生长情况”代码,最后一位“1”表示要素“好”代码。

6.3.7母树分布

0411×

1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人工造林措施因子标识码

代码表见“表19母树分布代码表”。

示例:“均匀”的代码为“04111”,其中前两位“04”表示“人工造林措施”因子标识码,第3、4位“11”表示

子要素类“母树分布”代码,最后一位“1”表示要素“均匀”代码。

6.3.8造林前地类

0412×

1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人工造林措施因子标识码

代码表见“表20造林前地类代码表”。

示例:“山区基本农田”的代码为“04121”,其中前两位“04”表示“人工造林措施”因子标识码,第3、4位“12”

表示子要素类“造林前地类”代码,最后一位“1”表示要素“山区基本农田”代码。

9

DB37/T2858.2—2016

6.4森林经营

6.4.1适封条件类型

0507×

1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森林经营因子标识码

代码表见“表21适封条件类型代码表”。

示例:“母树更新”的代码为“050701”,其中前两位“05”表示“森林经营”因子标识码,第3、4位“07”表

示子要素类“适封条件类型”代码,最后一位“1”表示要素“母树更新”代码。

6.4.2公益林经营类型

0508×

1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森林经营因子标识码

代码表见“表22公益林经营类型代码表”。

示例:“造林更新型”的代码为“05081”,其中前两位“05”表示“森林经营”因子标识码,第3、4位“08”表

示子要素类“公益林经营类型”代码,最后一位“1”表示要素“造林更新型”代码。

6.5森林权属

6.5.1林地所有权

0701×

1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森林权属因子标识码

代码表见“表23林地所有权代码表”。

10

DB37/T2858.2—2016

示例:“国家林地所有权”的代码为“07011”,其中前两位“07”表示“森林权属”因子标识码,第3、4位“01”

表示子要素类“林地所有权”代码,最后一位“1”表示要素“国家林地所有权”代码。

6.5.2林木所有权

0702×

1位,要素代码

2位,子要素类代码

2位,森林权属因子标识码

代码表见“表24林木所有权代码表”。

示例:“国家林木所有权”的代码为“07021”,其中前两位“07”表示“森林权属”因子标识码,第3、4位“02”

表示子要素类“林木所有权”代码,最后一位“1”表示要素“国家林木所有权”代码。

6.5.3林地使用权

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