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8297-2024 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GB/T 18297-2024 Performance test code for road vehicle engines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6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8297-2024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5-28
实施日期
2024-12-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14)
适用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汽车用发动机性能的台架试验方法,用来评定汽车发动机的性能。本文件适用于M类和N类汽车用汽油、柴油发动机。该发动机属往复式、转子式,不含自由活塞式。其他燃料形式的车用发动机参照执行。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重庆小康动力有限公司、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起草人:
张建东、周杨、陈龙、顾善愚、汪侃、相耀明、吴春玲、李金印、张义权、李东升、杨莉玲、张国强、蒲运平、郝伟、庞斌、王迎新
出版信息:
页数:64页 | 字数:108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4306001

CCST.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297—2024

代替GB/T18297—2001

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Performancetestcodeforroadvehicleengines

2024-05-28发布2024-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18297—2024

目次

前言

…………………………Ⅲ

范围

1………………………1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术语和定义

3………………1

对测量误差及测量部位的要求

4…………2

试验数据的计算

5…………………………3

对试验一般条件的控制

6…………………7

试验时发动机所带的附件

7………………8

十二项性能试验方法

8……………………9

试验报告

9…………………22

附录规范性试验结果汇总表

A()………………………24

附录资料性发动机特性曲线示意图

B()………………27

附录规范性发动机功率扭矩及燃料消耗率的允差

C()、……………43

附录规范性点燃式发动机主要参数表

D()……………45

附录规范性压燃式发动机主要参数表

E()……………50

附录资料性发动机试验数据记录表

F()………………55

GB/T18297—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GB/T1.1—2020《1:》

起草

本文件代替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与相比除结构

GB/T18297—2001《》,GB/T18297—2001,

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

删除了排气温度传感器逆气流方向插入的规定并更改了排气温度传感器的测量误差的规

———“”,

定见中的年版的

[4.4c),20014.4c)];

增加了中冷后进气温度的测量部位和测量误差的规定见中的

———[4.4e)];

更改了测量机油压力的仪器的精度描述见中的年版的

———[4.5e),20014.5e)];

更改了进气温度的测量部位和测量误差的规定见年版的

———(4.7.1,20014.7.1);

更改了进气压力的测量部位的规定见年版的

———(4.7.2,20014.7.2);

更改了进气湿度的测量部位和测量误差的规定见年版的

———(4.7.3,20014.7.3);

更改了实测空气消耗量的符号和η的名称描述见年版的

———mo(5.1,20015.1);

更改了点燃式发动机全负荷工况下进气温度的许用范围见表的脚注年版的表的

———[3a,20013

脚注

1)];

增加了带有大气条件温度和海拔补偿系统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或机械增压发动机校正系数设

———()

定的规定见表的脚注

(3a);

删除了柴油中不得有消烟添加剂的要求见年版的

———(20016.1);

更改了冷却系温度的控制条件的描述见年版的

———(6.4,20016.3);

更改了燃料温度的控制条件的描述见年版的

———(6.6,20016.5);

增加了中冷后进气温度的控制条件的描述见

———(6.7);

更改了排气背压的控制条件的描述见年版的

———(6.8,20016.6);

增加了数据测量时发动机转速的选定方法见

———[6.11a)];

删除了使用米制单位时的换算方法见年版的附录

———(20016.9、H);

更改了各项试验发动机所带附件的要求见表年版的表

———(4,20014);

删除了部分试验中如果火花塞炽热点火可采用冷型火花塞的描述见年版的

———,(20018.3.3、

8.8.2.2、8.9.2、8.10.2);

更改了起动试验的部分试验条件方法和数据整理的相关内容见

———、(8.1.1、8.1.2、8.1.3、8.1.4,

年版的

20018.1.1、8.1.2、8.1.3、8.1.4);

更改了怠速试验的部分试验方法描述和数据测量及整理的相关内容见年

———(8.2.3、8.2.4,2001

版的

8.2.3、8.2.4);

增加了功率试验的试验方法中关于所测转速选择的要求见

———,(8.3.4);

更改了部分试验中排放测量需求的描述见年版的

———(8.3.5.1、8.4.4.1、8.5.4.1,20018.3.5、8.4.4、

8.5.4);

更改了负荷特性试验中试验工况选择的要求见年版的

———(8.4.3,20018.4.3);

更改了机械损失功率试验的试验方法中油门的描述见年版的

———“”(8.7.3,20018.7.3);

更改了各缸工作均匀性试验中压缩压力试验的试验方法的描述见年版的

———(8.8.2.3,2001

8.8.1.3);

增加了各缸平均有效压力试验的内容见

———(8.8.5);

GB/T18297—2024

更改了机油消耗量试验中放油称重法的操作过程见年版的

———(8.9.3.2.1,20018.9.3.1);

增加了机油稀释试验的相关内容见

———(8.11);

增加了最高热效率试验的相关内容见

———(8.12);

更改了点燃式发动机主要参数表中电子电器系统的填写内容要求见附录中年

———(DD.12,2001

版的附录中

AA12)。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SAC/TC114)。

本文件起草单位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重庆小康动力有限公司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股份

、、、

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建东周杨陈龙顾善愚汪侃相耀明吴春玲李金印张义权李东升

:、、、、、、、、、、

杨莉玲张国强蒲运平郝伟庞斌王迎新

、、、、、。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年首次发布为

———2001GB/T18297—2001;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

GB/T18297—2024

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汽车用发动机性能的台架试验方法用来评定汽车发动机的性能

,。

本文件适用于类和类汽车用汽油柴油发动机该发动机属往复式转子式不含自由活

MN、。、,

塞式

其他燃料形式的车用发动机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

本文件

往复式内燃机词汇第部分发动机设计和运行术语

GB/T1883.11: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GB/T15089

3术语和定义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GB/T1883.1、GB/T15089。

31

.

实测有效功率observedbrakepower

发动机在实际进气状态下所输出的功率1)

32

.

校正有效功率correctedbrakepower

将实测有效功率校正到标准进气状态下的功率

33

.

净功率netpower

发动机带全套附件进行试验在发动机曲轴或其等效件的末端所测得相应转速下的并按标准进气

,,

状态修正的功率

注全套附件系指与整车搭载状态一致的服务于发动机本体的所有附件按第章的规定

:、,7。

34

.

总功率grosspower

发动机仅带维持运转所必需的附件进行试验在发动机曲轴或其等效件的末端所测得相应转速下

,

的并按标准进气状态修正的功率

,。

35

.

额定功率ratedpower

制造厂根据发动机具体用途在规定的额定转速所输出的总功率

,。

本文件采用的各种功率系指全负荷即油门置于全开位置时在不同条件下将所测得的转速及扭矩值经计算

1)(),,

而得出的功率单位为千瓦

,(kW)。

1

GB/T18297—2024

36

.

气态污染物浓度gaseouspollutantsconcentration

发动机排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x和总碳氢化合物的体积分数

(CO)、(NO)(THC)。

注一氧化碳体积分数的测量使用不分光红外线吸收法

:(CO)。

氮氧化物x体积分数的测量使用化学发光法或非扩散紫外线谐振吸收法

(NO)。

总碳氢化合物体积分数的测量使用加热式氢火焰离子化法柴油燃料或氢火焰离子化法非柴油

(THC)()(

燃料

)。

37

.

机油稀释率oildilutionratio

发动机运行时与机油混合的未完全燃烧的燃料量占机油总量的比率

,。

4对测量误差及测量部位的要求

41扭矩

.

扭矩测量误差不超过所测发动机最大扭矩值

±1%。

42转速

.

转速测量误差不超过所测值

±0.5%。

43燃料消耗量

.

燃料消耗量测量误差不超过所测值

±1%。

44温度

.

除有特殊规定以外一般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

冷却液温度在靠近发动机冷却液出口及入口两处测量误差不超过

a):;±2℃。

机油温度在主油道主油道的入口或有代表性部位测量误差不超过

b):、;±2℃。

排气温度传感器端头离发动机排气歧管出口或涡轮增压器出口处测量并位于排气

c):50mm,

连接管的中心误差不超过或不超过所测温度的取两者中的较大值

;±2.5℃±0.75%,。

燃料温度柴油温度在燃油喷射泵进口处测量汽油温度在靠近化油器低压油轨的入口或高

d):;、

压油泵的入口处测量若有困难可按制造厂推荐有代表性的部位误差不超过

;,;±2℃。

中冷后进气温度在中冷器出气口处测量误差不超过

e):50mm;±2℃。

45压力

.

除有特殊规定以外一般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

进气管真空度及绝对压力真空度在进气歧管进口的下游左右处测量测压头与管内

a):30mm,

壁齐平进气管绝对压力按制造厂规定的位置测量误差不超过

;;±0.15kPa。

进气连接管压降在发动机进气口上游左右处测量测压头与管内壁齐平误差不超

b):150mm,;

±0.05kPa。

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进出口压力在压气机进出口的管壁上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测压头与

c)、:、,

管内壁齐平进口压力测量准确度不超过出口压力测量误差不超过

;±0.1kPa;±1kPa。

排气背压离发动机排气歧管出口或涡轮增压器出口下游处在排气连接管里测量测

d):75mm,,

压头与管内壁齐平误差不超过

;±0.2kPa。

机油压力在发动机的主油道上或按制造厂推荐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误差不超过

e):;±2.5kPa。

2

GB/T18297—2024

气缸压缩压力在火花塞孔或喷油器孔处测量除测量的气缸外其他各缸的火花塞或喷油器

f):,,

等均装好传感器精度不低于级

;1.5。

曲轴箱压力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如加机油口油标尺插入口等误差不超过

g):,、;±0.02kPa。

46点火喷油及供油提前角

.、

点火喷油及供油提前角测量误差不超过曲轴转角

、±1°。

47发动机进气状态

.

471进气温度

..

沿发动机进气口即进气连接管化油器节气门体或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的轴线在进气口上游

(、、),

内测量传感器不应受到热辐射应采取措施进行热屏蔽误差不超过

150mm;,;±1℃。

472进气压力

..

测量部位与进气温度测量部位一致误差不超过

;±0.1kPa。

473进气湿度

..

测量部位与进气温度测量部位一致相对湿度误差不超过

;±5%。

48发动机空气消耗量

.

空气消耗量测量误差不超过所测值的

±3%。

49活塞漏气量

.

活塞漏气量测量误差不超过所测值的

±5%。

5试验数据的计算

51通用符号名称及单位

.、

通用符号名称及单位见表

、1。

表1通用符号名称及单位

符号法定单位名称

C测功机常数

——

f进气因数

a——

f压燃式发动机特性指数

m——

G千克每小时实测空气消耗量

akg/h

G千克每小时理论空气消耗量

atkg/h

G千克每小时燃料消耗量或供油量

fkg/h

g克每千瓦小时实测燃料消耗率

eg/(kW·h)

g克每千瓦小时校正燃料消耗率

eog/(kW·h)

3

GB/T18297—2024

表1通用符号名称及单位续

、()

符号法定单位名称

L米测功机臂长

m

M牛顿米实测有效扭矩

eN·m

M牛顿米校正有效扭矩

eoN·m

M牛顿米机械损失扭矩

mN·m

n转每分转速

r/min

n转每分额定转速

rr/min

P千瓦实测有效功率

ekW

P千瓦校正有效功率

eokW

P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