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T 284-2014 节目制播用高清晰度电视监视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GY/T 284-2014 Programming, broadcasting, and monitoring requirements for high-definition television monitors with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行业标准-广电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Y/T 284-2014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广电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4-12-03
实施日期
2014-12-03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3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GY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

GY/T284—2014

节目制播用高清晰度电视监视器

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TechnicalrequirementsandmeasurementmethodsforHDTVvideomonitorsin

programproductionandbroadcasting

2014-12-03发布2014-12-03实施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

GY/T284—2014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1

3.1术语和定义....................................................................1

3.2缩略语........................................................................2

4监视器分类........................................................................3

5技术要求..........................................................................3

6测量方法..........................................................................6

6.1环境要求......................................................................6

6.2仪器要求......................................................................6

6.3其他要求......................................................................6

6.4测量点........................................................................6

6.5测试信号......................................................................7

6.6测量步骤.....................................................................19

参考文献............................................................................31

I

GY/T284—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参照ITU-RBT.2129:2008《平板显示器在高清电视节目制作环境中作为主监视器的技术要

求》、EBU-TECH3320《电视节目制作用视频监视器的技术要求》和EBU-TECH3325《演播室监视器性能

测量方法》进行编制。

本标准由全国广播电影电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中国传媒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默、邓向冬、杨盈昀、李若霜、王惠明、张俊、张强、宁金辉。

II

GY/T284—2014

引言

本标准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如下事实,使用者声明符合本标准时,可能使用涉及本标准有关内容的

相关授权的和正在申请的专利。

本标准的发布机构对于专利的范围、有效性和验证资料不提出任何看法。

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保证,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公平、合理和非歧视的条款或条件下,

就使用授权许可进行协商。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向本标准的发布机构提交。

下表列出专利权利人的信息:

专利权利人联系地址联系人邮政编码电话电子邮件

北京牡丹视源电子北京市海淀区花园

徐康兴100191010-82284725xkx@

有限责任公司路2号实验楼

请注意除专利许可声明中已经识别出的专利外,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其他专利。本标准的

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III

GY/T284—2014

节目制播用高清晰度电视监视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高清晰度电视节目拍摄、制作、播出等环节的图像评价和实验室主观评价的高清

晰度电视监视器的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对于能够确保同样测量不确定度的任何等效测量方法也可以采

用。有争议时,应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适用于高清晰度电视监视器的研发、生产、验收、评估和运行调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

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Y/T155-2000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值

ISO11664-2:2007比色法第2部分:CIE标准光源(Colorimetry-Part2:CIEstandard

illuminants)

ISO13406-2:2001基于平板显示器的人类工程学要求第2部分:平板显示器的人类工程学要求

(Ergonomicrequirementsforworkwithvisualdisplaysbasedonflatpanels—Part2:Ergonomic

requirementsforflatpaneldisplays)

ITU-RBT.814:2007显示器亮度和对比度调整规范(Specificationsandalignmentprocedures

forsettingofbrightnessandcontrastofdisplays)

EBUTECH3273:1993演播室监视器的色度性能测量方法(Methodsofmeasurementofthe

colorimetricperformanceofstudiomonitors)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1

同时对比度simultaneouscontrast

监视器显示标准黑白窗口图像时所呈现的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之比,又称同屏对比度。

3.1.2

顺序对比度sequentialcontrast

监视器先后显示标准白窗口图像和黑场图像时所呈现的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之比,又称全屏对比度。

3.1.3

灰度等级重现greyscalereproduction

1

GY/T284—2014

监视器显示不同亮度的灰度信号时,各灰度信号的色度坐标与基准白色度坐标的偏离程度。

3.1.4

拖尾时间smearingtime

屏幕上运动物体在运动方向上所显示的长度与实际的长度之差再与其运动速度之比。拖尾时间分为

亮拖尾时间和暗拖尾时间。运动物体亮度比背景亮度高的场合下的拖尾时间称为亮拖尾时间,运动物体

亮度比背景亮度低的场合下的拖尾时间称为暗拖尾时间。

3.1.5

亮度串扰luminancecrosstalk

监视器显示相邻区域亮度对比较明显的图像时,在区域交界处出现与原图像亮度不同的条带状现

象。

3.1.6

延迟时间delaytime

屏幕上显示出图像的时刻相对于该图像电信号到达监视器时刻的延时。

3.1.7

斑纹缺陷mura

屏幕上图像亮度或色度平坦区域出现异常图案的现象。

3.1.8

像素缺陷pixeldefects

显示屏的某些像素不能正常工作的现象。按照ISO13406-2:2001规定,像素缺陷分为三类。第一类

为常亮点,第二类为常暗点,第三类为介于常亮点和常暗点之间的非正常像素点。

3.1.9

漏光lightleak

监视器显示黑场图像时,显示屏上最亮位置的亮度。

3.1.10

YPBPR

模拟分量视频信号(其中:Y是亮度信号,PB是模拟分量蓝色差信号,PR是模拟分量红色差信号)。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CIE国际照明委员会(InternationalCommissiononIllumination)

CVBS模拟复合视频广播信号(CompositeVideoBroadcastSignal)

DualHD-SDI双链路高清串行数字接口(DualLinkHighDefinitionSerialDigitalInterface)

HDMI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ighDefinitionMultimediaInterface)

HD-SDI高清串行数字接口(HighDefinitionSerialDigitalInterface)

PLUGE图像校准信号发生器(PictureLineUpGeneratingEquipment)

2

GY/T284—2014

RGB模拟红绿蓝三基色视频信号

SDI串行数字接口(SerialDigitalInterface)

4监视器分类

高清晰度电视监视器按性能分为三个等级,具体技术指标见表1。

5技术要求

高清晰度电视监视器的技术参数和要求见表1。

表1高清晰度电视监视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序技术要求

项目单位

号一级二级三级

可调下限cd/m2≤70

1峰值亮度范围

可调上限cd/m2≥100≥200≥250

2黑电平亮度cd/m2<0.1<0.4<0.7

3同时对比度——>350:1>125:1>125:1

4顺序对比度a——>1000:1>250:1>350:1

u′b0.1978±0.00100.1978±0.00300.1978±0.0100

5基准白色温——

v′0.4683±0.00150.4683±0.00300.4683±0.0100

6白场亮度不均匀性——≤0.10≤0.15≤0.20

Δu′c±0.002±0.003±0.010

7白场色度不均匀性——

Δv′±0.002±0.003±0.010

u′

红——不超出表2规定的红色色度坐标容限四边形

v′

u′

8基色色度坐标d绿——不超出表3规定的绿色色度坐标容限四边形

v′

u′

蓝——不超出表4规定的蓝色色度坐标容限四边形

v′

固有分辨力水平≥1920≥1280≥1024

9像素

(屏幕尺寸≥51cm时要求)垂直≥1080≥720≥576

1cd/m2到Δu′±0.0010±0.0030±0.0040

——

10灰度等级重现100cd/m2Δv′±0.0015±0.0040±0.0060

<1cd/m2——色度偏离不可见

输入信号电平从10%到90%,Gamma测

量值与理想值2.2的差异在±0.15之

11电光转换特性——内,Gamma曲线保持单调变化。输入信不做规定

号电平从100%变化到109%时,屏幕亮

度应能跟踪变化

3

GY/T284—2014

表1(续)

技术要求

序号项目单位

一级二级三级

输入基色阶梯信号电平从0%开始以5%步

12色阶重现——进递增到100%,屏幕上的颜色变化能通不做规定

过主观目测分辨出来

±30°以内的亮度下±30°以内的亮度下

降<10%;降<20%;±60°以内的亮度下

水平方向——

±30°~±45°之间的±30°~±45°之间的降<60%

亮度与观看角度亮度下降<20%亮度下降<40%

13

的关系±30°以内的亮度下±30°以内的亮度下

降<10%;降<20%;±60°以内的亮度下

垂直方向——

±30°~±45°之间的±30°~±45°之间的降<60%

亮度下降<20%亮度下降<40%

水平、垂直±45°Δu′±0.010±0.015

白电平内色度坐标偏

差Δv′±0.010±0.015

色度与

水平、垂直±20°Δu′±0.010±0.015不做规定

观看角内色度坐标偏

14Δv′——±0.010±0.015不做规定

度的关差

黑电平

系水平、垂直Δu′±0.020±0.030不做规定

±20°~±45°之

间色度坐标偏Δv′±0.020±0.030不做规定

15运动拖尾时间ms≤4≤8≤16

16亮度串扰%≤0.5≤1≤2

17延迟时间ms应标明,供使用参考

18斑纹缺陷——不应被察觉

监视器的任何处理过程不应引入振铃或过冲现象;“图像信号”

19振铃——本身的振铃应被显示出来;监视器不应对上冲与下冲或欠黑与

超白电平进行切割

20像素缺陷——无可见的像素缺陷无可见的像素缺陷无可见的像素缺陷

21漏光cd/m2≤0.3≤1≤3

22残留影像(非等离子监视器)——无可见残留影像不做规定

在规定时间内,峰值亮度波动应不超过±

23性能稳定性——5%,黑电平亮度和基准白色温测试结果仍不做规定

能符合本表要求

4

GY/T284—2014

表1(续)

技术要求

序号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