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1709.22-2013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22部分:刮痧
GB/T 21709.22-2013 Standardized manipulation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Part 22:Scraping therapy
基本信息
本部分适用于刮痧技术操作。
发布历史
-
2013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 起草人:
- 杨金生、刘智斌、王莹莹、王敬、杨金洪、雷正权、姜爱平、陈枫、刘冬霞、王昕、訾明杰、昝强、胡俊霞
- 出版信息:
- 页数:18页 | 字数:34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1.020
C05O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准
GB/T21709.22—2013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2部分:刮痂
Standardizedmanipulation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Part22:Scrapingtherapy
2013-12-31发布2014-12-01实施
GB/T21709.22—2013
■ir■■i
刖吕
GB/T21709«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分为以下部分:
第1部分:艾灸;
——第2部分:头针;
——第3部分:耳针;
——第4部分:三棱针;
第5部分:拔罐;
第6部分:穴位注射;
——第7部分:皮肤针;
——第8部分:皮内针;
第9部分:穴位贴敷;
——第10部分:穴位埋线;
——第11部分:电针;
——第12部分:火针;
——第13部分:芒针;
——第14部分:錠针;
——第15部分:眼针;
——第16部分:腹针;
——第17部分:鼻针;
——第18部分:口唇针;
——第19部分:腕踝针;
第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
——第21部分:毫针基本手法;
——第22部分:刮痂。
本部分为GB/T21709的第2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75)归口。
本部分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负责起草,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参加起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金生、刘智斌、王莹莹、王敬、杨金洪、雷正权、姜爱平、陈枫、刘冬霞、王昕、
皆明杰、咎强、胡俊霞。
T
GB/T21709.22—2013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2部分:刮痂
1范围
GB/T21709的本部分规定了刮痂的术语和定义、手法、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与禁忌。
本部分适用于刮痂技术操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886—200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GB/T21709.4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4部分:三棱针
GB/T21709.5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5部分:拔罐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舌瘀scrapingtherapy
用特制的器具,依据中医经络脸穴理论,在体表进行相应的手法刮拭,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3.2
刮痂板utensilforscraping
由牛角、眨石、陶瓷、玉石等质地坚硬的材质制成的板状器具,是刮痂的主要T具。
3.3
刮痂介质mediumforscraping
刮痂时涂抹在刮拭部位的润滑护肤增效制剂,如刮痂油、刮痂乳等。
3.4
出痂eruption
刮痂后皮肤出现潮红、紫红色等颜色变化,或出现粟粒状、丘疹样斑点,或片状、条索状斑块等形态
变化,并伴有局部热感或轻微疼痛。
4操作步骤与要求
4.1施术前准备
4.1.1器具
根据病症和刮痂部位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刮痂板和刮痂介质。刮痂板材质应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应
符合GB/T16886-2005的要求。常用刮痂板和刮痂介质的种类参见附录A。
1
GB/T21709.22—2013
4.1.2部位
刮痂时选取适当的刮癒部位,以经脉循行和病变部位为主,常刮部位有头、颈、肩、背、腰及四肢等。
施术部位应尽量暴露,便于操作。
4.1.3体位
根据病症特点、刮痂部位和患者体质等方面,选择患者舒适持久、术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常用
的刮痂体位参见附录B。
4.1.4环境
刮痂室内应保持整洁卫生,温度适中,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
4.1.5消毒
4.1.5.1刮痂板
刮痂板使用后应及时消毒,不同材质的刮痂板应用不同的消毒方法,其中:
a)水牛角刮痂板宜用1:1000的新洁尔灭或75%医用乙醇或0.5%的碘伏进行擦拭消毒;
b)眨石、陶瓷、玉石刮痂板除可按a)擦拭消毒,还可高温、高压或煮沸消毒。
4.1.5.2部位
刮痂部位应用热毛巾,或一次性纸巾,或75%乙醇棉球,或生理盐水棉球进行清洁或消毒。
4.1.5.3术者
术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或洗手消毒液清洗干净,或用75%乙醇棉球擦拭清洁。
4.2施术方法
4.2.1刮瘀基本方法
4.2.1.1握持刮痂板方法
根据所选刮痂板的形状和大小,使用便于操作的握板方法。一般为单手握板,将刮痂板放置掌心,
由拇指和食指、中指夹住刮癒板,无名指和小指紧贴刮痂板边角,从刮痂板的两侧和底部三个角度固定
刮痂板。刮痂时利用指力和腕力调整刮痂板角度,使刮痂板与皮肤之间夹角约45°,以肘关节为轴心,
前臂做有规律的移动。
4.2.1.2涂抹刮痂介质
取适量刮痂介质,置于消毒后的拟刮拭部位,用刮癒板涂抹均匀。
4.2.1.3刮痂的次序
选择刮痂部位顺序的总原则为先头面后手足,先背腰后胸腹,先上肢后下肢,逐步按顺序刮痂。全
身刮痂者,顺序为头、颈、肩、背腰、上肢、胸腹及下肢;局部刮癒者,如颈部刮痂顺序为头、颈、肩、上肢;肩
部刮痂顺序为头、颈、肩上、肩前、肩后、上肢;背腰部刮癒顺序为背腰部正中、脊柱两侧、双下肢。
2
GB/T21709.22—2013
4.2.1.4刮痂的方向
总原则为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单方向刮拭,尽可能拉长距离。头部一般采用梳头法,由前向后,或
采用散射法,由头顶中心向四周;面部一般由正中向两侧,下颌向外上刮拭;颈肩背腰部正中、两侧由上
往下,肩上由内向外,肩前、肩外、肩后由上向下;胸部正中应由上向下,肋间则应由内向外;腹部则应由
上向下,逐步由内向外扩展;四肢宜向末梢方向刮拭。
4.2.1.5刮痂的补泻方法
刮痂的补泻方法为临床常用的综合手法,可分为:
a)刮痂补法:刮痂时,刮痂板按压的力度小,刮拭速度慢,刮拭时间相对较长。宜用于体弱多病、
久病虚弱的虚证患者,或对疼痛敏感者等;
b)刮痂泻法:刮痂时,刮痂板按压的力度大,刮拭速度快,刮拭时间相对较短。宜用于身体强壮、
疾病初期的实证患者以及骨关节疼痛患者;
c)刮痂平补平泻法:介于刮痂补法和刮癒泻法之间。刮痂时,刮痂板按压的力度和移动速度适
中,时间因人而异。宜用于虚实夹杂体质的患者,尤其适宜于亚健康人群或健康人群的保健
刮痂。
4.2.1.6刮痂的时间
刮痂的时间包括每次治疗时间、刮痂间隔和疗程:
a)每个部位一般刮拭20次〜30次,通常一名患者选3个〜5个部位;局部刮痂一般10min~
20min全身刮痂宜20min~30min;
b)两次刮痂之间宜间隔3d~6d或以皮肤上痂退、手压皮肤无痛感为宜,若刮痂部位的痂斑未
退,不宜在原部位进行刮拭;
c)急性病痊愈为止,一般慢性病以7次〜10次为一疗程。
4.2.1.7刮痂的程度
刮痂的程度包括刮拭的力量强度和出痂程度:
a)刮痂时用力要均匀,由轻到重,先轻刮6次〜10次,然后力量逐渐加重,尤其是经过穴位部位,
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刮拭6次〜10次后,再逐渐减力,轻刮6次〜10次。每个部位刮拭约
20次〜30次,使患者局部放松,有舒适的感觉为宜;
b)一般刮至皮肤出现潮红、紫红色等颜色变化,或出现粟粒状、丘疹样斑点,或片状、条索状斑块
等形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JB/T 10242-2001 阴极电泳涂装通用技术规范 2001-05-23
- JB/T 3275-2001 圆盘真空过滤机用塑料扇形滤板 2001-05-23
- JB/T 1255-2001 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 2001-05-23
- JB/T 3874-2001 旋回破碎机 2001-05-23
- JB/T 10245-2001 双辊破碎机 2001-05-23
- JB/T 10239-2001 滚动轴承 深沟球轴承卷边防尘盖技术条件 2001-05-23
- JB/T 10238-2001 汽车轮毂轴承单元 2001-05-23
- JB/T 8850-2001 振动磨 2001-05-23
- JB/T 10246-2001 硬岩反击式破碎机 2001-05-23
- JB/T 8851-2001 圆盘真空过滤机 2001-05-23